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念往昔以慰孤独:媒介技术怀旧对青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杜璇 刘于思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60,共10页
在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中国社会中,孤独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处在人生过渡时期的青年群体尤其容易受到孤独感的侵扰,而通过技术怀旧从过去的“黄金时期”中获得宽慰成为其应对孤独的重要手段。以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n=192),实... 在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中国社会中,孤独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处在人生过渡时期的青年群体尤其容易受到孤独感的侵扰,而通过技术怀旧从过去的“黄金时期”中获得宽慰成为其应对孤独的重要手段。以青年群体为研究对象(n=192),实验对媒介技术怀旧通过个体孤独感、怀旧倾向提升积极自尊影响社会联结的过程和条件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怀旧倾向具有促进积极自尊和感知社会联结的作用。尽管孤独感对个体的心理和社会福祉具有不利影响,但这种影响会被旧媒介技术激发的修复性和反思性怀旧所减弱。这表明,媒介技术怀旧对孤独个体建立积极自尊和社会联结发挥着有效作用。传播学经验研究应当弥补对“旧媒介”关注的缺失,重新检视通过技术怀旧提升社会团结的理论潜力和实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技术怀旧 修复性怀旧 反思性怀旧 孤独感 社会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黑一雄小说中的怀旧与身份认同 被引量:1
2
作者 魏文 《外国语文研究》 2017年第3期30-37,共8页
怀旧是现代性语境之下人类个体维护并重构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石黑一雄作品中的主人公在面临现代性所导致的身份危机或存在焦虑感时,总是试图借助于怀旧叙事,稳固并重申自我身份。然而,不同的怀旧模式却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长日... 怀旧是现代性语境之下人类个体维护并重构自我身份认同的重要手段。石黑一雄作品中的主人公在面临现代性所导致的身份危机或存在焦虑感时,总是试图借助于怀旧叙事,稳固并重申自我身份。然而,不同的怀旧模式却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长日留痕》中史蒂文斯的复原性怀旧企图重构一个单一、固定、排外的英国身份,这种身份的合法性最终为小说叙事自身所解构。相反,《群山淡景》中悦子的反思性怀旧则通过反讽式、碎片化的叙事,成功重构了一种动态的、开放性的非本质主义身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原性怀旧 反思性怀旧 身份认同 石黑一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梦境”:技术怀旧视角下的中式梦核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黄顺铭 刘欣庭 《新闻记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39,共19页
本文从“技术怀旧”的理论视角出发,考察中文互联网中的“梦核”实践。梦核这一发源于欧美的在线美学形式来到中国后,在中国城市“Z世代”与本土社会关系和文化价值规范等因素的协商下,被转译为他们应对社会变迁和传统消逝的自我科技,... 本文从“技术怀旧”的理论视角出发,考察中文互联网中的“梦核”实践。梦核这一发源于欧美的在线美学形式来到中国后,在中国城市“Z世代”与本土社会关系和文化价值规范等因素的协商下,被转译为他们应对社会变迁和传统消逝的自我科技,并由此开启了显著的日常面向。梦核作品的生产体现为通过对过时媒介美学的模仿和创造性重建,再现一个可供穿越的逝去时空并为其注入超现实的审美体验,进而引导一种“留在过去”和“回归现实”的辩证性。围绕梦核作品的生产与观赏是在怀旧文化框架和社会框架下展开的。根植于特定社会结构的世代记忆催生出形态多样的怀旧叙事,彰显出了梦核亚文化的共识潜能,但梦核制造的并非是属于所有人的“梦境”,地理区隔、阶层鸿沟与审美趣味的差异也令部分人对梦核作品难有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核 技术怀旧 反思性怀旧 阈限 记忆 “Z世代”
原文传递
从“记忆的技术”到“技术的记忆”:技术怀旧的文化实践、情感方式与关系进路 被引量:40
4
作者 刘于思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127,135,共8页
现代社会的技术进步对时间产生了奴役和破坏。不同于以媒介技术获取、存储和检索记忆信息的"记忆的技术","技术的记忆"重新纳入了人们对旧日媒介技术的情感体验,通过审美表现来表达对过时技术的美好回忆和向往,这种... 现代社会的技术进步对时间产生了奴役和破坏。不同于以媒介技术获取、存储和检索记忆信息的"记忆的技术","技术的记忆"重新纳入了人们对旧日媒介技术的情感体验,通过审美表现来表达对过时技术的美好回忆和向往,这种"技术怀旧"能够帮助人们管理由技术变迁引发的不确定性,填补新技术带来的兴奋感与旧技术象征的稳定性之间的情感隔阂,构成对自我的稳固定义。然而,文化工业对时代要素的再生产消解着真正的公共记忆,使技术怀旧沦为当下情境的再现,无法摆脱回归理想化过去的窠臼。有鉴于此,技术怀旧研究应当采取动态关系进路下开放的相对主义方法体系,在物质与现象叙事之外探寻技术怀旧主体的社会身份及其对媒介技术变迁的想象与感知,从"事实的角度"转向"关注的角度",促使技术怀旧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为人类构建共同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怀旧 修复性怀旧 反思性怀旧 记忆的技术 技术的记忆
原文传递
《骑马乡行记》中的旅行书写与英格兰性
5
作者 龙瑞翠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5-138,共14页
英国浪漫主义晚期散文家科贝特的游记散文集《骑马乡行记》真实记录了他在1821至1826年间骑马游走于英格兰东南部的所见所闻,及其对这一时期社会文化价值转变的思考。他在文中对英格兰如画美景的怀旧书写深深触动了深陷商业革命和城市... 英国浪漫主义晚期散文家科贝特的游记散文集《骑马乡行记》真实记录了他在1821至1826年间骑马游走于英格兰东南部的所见所闻,及其对这一时期社会文化价值转变的思考。他在文中对英格兰如画美景的怀旧书写深深触动了深陷商业革命和城市化困境中的乔治和维多利亚时代居民的神经,而他在书中所采用的独特怀旧方式也使它成为最受英国文学史关注的散文作品之一。以博伊姆的反思性怀旧理论作为关照来阐释《骑马乡行记》中怀旧乡行书写产生的原因及其内涵可发现,科贝特通过将英格兰性与地方景观联系起来,呈现他在旅行中所遇到的英格兰“新”“旧”元素,揭示英格兰性乃是一种由传统地方特性与时代新元素共同构成的动态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他积极构建一个兼具宁静乡村与繁荣城市元素的理想英格兰图景来实现自己文学审美政治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科贝特 《骑马乡行记》 旅行书写 反思性怀旧 英格兰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