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论罗尔斯的“反思平衡”
1
作者 杜环环 《神州》 2018年第3期255-256,共2页
在人类任何一种知识体系的演化过程中,方法上的变革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有效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开拓人类的新视野,而且还会对知识系统本身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方法的创新本身就是理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罗尔斯在其正义理论的证明中... 在人类任何一种知识体系的演化过程中,方法上的变革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有效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开拓人类的新视野,而且还会对知识系统本身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方法的创新本身就是理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罗尔斯在其正义理论的证明中,所提出的“反思平衡”法就是西方伦理学史上最重要的一大创新。为了更全面地理解罗尔斯的这一证明方法,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平衡是什么;罗尔斯为什么要引入反思平衡;反思平衡方法是怎么具体运用的等对其展开论述,以此可以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提供一点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平衡 反思的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隐私权保护探究——基于应用伦理学的视角
2
作者 彭恩兴 《电子商务评论》 2024年第2期2504-2509,共6页
本文提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是重要的,并列举了电子商务模式下侵犯消费者隐私权的若干具体形式。然而,在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和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的效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关系,本文借助于应用伦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来确立一系列... 本文提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是重要的,并列举了电子商务模式下侵犯消费者隐私权的若干具体形式。然而,在个人隐私权的保护和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的效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紧张关系,本文借助于应用伦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来确立一系列伦理原则,企图消解两者之间的这种紧张。这些原则包括透明性原则、目的明确原则、安全性原则、公正性原则、负责性原则等。本文认为,遵循上述原则,既有利于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又能促进电子商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推动实现隐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 隐私权 应用伦理学 反思的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尔斯对康德道德原则的建构主义诠释 被引量:3
3
作者 姚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3-67,共5页
罗尔斯的建构论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去解读康德道德原则中的自律。他把绝对命令的自然法公式作为绝对命令程序,建构出康德的道德原则,使它更加接近人们的生活实践。建构的过程是反思的平衡,它被运用到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中,正义两原则的形... 罗尔斯的建构论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去解读康德道德原则中的自律。他把绝对命令的自然法公式作为绝对命令程序,建构出康德的道德原则,使它更加接近人们的生活实践。建构的过程是反思的平衡,它被运用到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中,正义两原则的形成就是建构主义方法的运用。原初状态使正义原则逻辑上无矛盾,反思的平衡又确保了它的意愿上的无矛盾。原初契约的前提条件——无知之幕保证了正义原则理性选择的自律性,是对康德的自律原则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绝对命令 自律 理性 反思的平衡 原初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初契约论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4
作者 贾中海 温丽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52,共4页
原初契约论是罗尔斯证明其公平正义原则的理性方法,具有重大的哲学方法论意义。罗尔斯通过思辨的哲学设计提出了原初状态,并运用"反思的平衡"方法论证了正义两个原则是处在原初状态中自由、平等、理性的人们达成的契约的结果... 原初契约论是罗尔斯证明其公平正义原则的理性方法,具有重大的哲学方法论意义。罗尔斯通过思辨的哲学设计提出了原初状态,并运用"反思的平衡"方法论证了正义两个原则是处在原初状态中自由、平等、理性的人们达成的契约的结果。"原初状态"的思辨设计为社会价值的合理性提供了一种证明方法,是作为公共反思和自我澄清的手段来发挥作用的。而"反思的平衡"方法则是辩证法在当代的一种表现形态,是理性思辨与经验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是发现社会价值与寻求意义的一种新的辩证思维方法。"反思的平衡"方法是思辨设计与反思地获得,是直觉与经验、选择与推理、理想与现实、理性与常识的辩证综合与统一的理性思维方法。这种辩证法对发现社会价值与寻求意义,寻求价值判断的合理性,无论是其理论合理性还是实践合理性,都具有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初状态 思辨的设计 反思的平衡 辩证思维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知与行悖论的训诫
5
作者 陈波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63,共11页
道德悖论指道德信念之间以及它们与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冲突和不一致。道德知行相悖的现象几乎横穿古今,弥漫众生,触目皆是。从道德知与行悖论中可以引出至少六点训诫。历史一再证明:做大事是需要眼光、胸怀、气魄、胆识、才干特别是... 道德悖论指道德信念之间以及它们与道德行为之间的矛盾、冲突和不一致。道德知行相悖的现象几乎横穿古今,弥漫众生,触目皆是。从道德知与行悖论中可以引出至少六点训诫。历史一再证明:做大事是需要眼光、胸怀、气魄、胆识、才干特别是品德的;目光短浅、蝇营狗苟、自私自利的人走不远,会被有慧眼的民众识破并抛弃,会被历史的大风大浪淘汰掉。从这个角度看,在关于“精致的利己主义”的讨论中,以高标准对大学生所做出的那些“苛责”就有合理性,实际上,其背后还隐藏着关切及期待的目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知与行悖论 合理需求 底线伦理 反思的平衡 道德理想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罗尔斯契约论方法的抽象性
6
作者 王培通 杨晓东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34,共5页
罗尔斯将传统契约论上升到更为抽象的水平,用以求证两个正义原则。本文认为,罗尔斯契约论方法较之于传统契约论的抽象性虽然具体体现在原初状态的预设、无知之幕的构建以及合理选择这三个环节之中,但对于其更为深刻的把握则在于对“反... 罗尔斯将传统契约论上升到更为抽象的水平,用以求证两个正义原则。本文认为,罗尔斯契约论方法较之于传统契约论的抽象性虽然具体体现在原初状态的预设、无知之幕的构建以及合理选择这三个环节之中,但对于其更为深刻的把握则在于对“反思的平衡”这一总体思维架构的理解。笔者对罗尔斯契约论方法抽象性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现实性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斯 契约论方法 抽象性 反思的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正义原则”如何可能
7
作者 杨智文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1期79-80,共2页
"两个正义原则"推论的主要依据是契约论证。在契约论证中,受到"无知之幕"与"终极性"等条件限制的订约者运用"反思的平衡"确定了保守这一风险原则,基于此,提出"两个正义原则"。契约... "两个正义原则"推论的主要依据是契约论证。在契约论证中,受到"无知之幕"与"终极性"等条件限制的订约者运用"反思的平衡"确定了保守这一风险原则,基于此,提出"两个正义原则"。契约论证是以一种思想实验的形式完成的,其结论的合理性支撑了论证的合理性。论证的合理性保障了思想实验本身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论证 反思的平衡 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菲特在规范伦理学中的最终论证 被引量:1
8
作者 阮航(译) 葛四友(校)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0-144,161,共16页
帕菲特在《理与人》中似乎认为,行为后果论是最佳的伦理理论;相比之下,他在《论重要之事》第一卷中捍卫的行为规范理由理论是基于价值的客观主义理论,且受支持的伦理理论是由康德式契约论、规则后果论和斯坎伦式契约论这三者合并的三重... 帕菲特在《理与人》中似乎认为,行为后果论是最佳的伦理理论;相比之下,他在《论重要之事》第一卷中捍卫的行为规范理由理论是基于价值的客观主义理论,且受支持的伦理理论是由康德式契约论、规则后果论和斯坎伦式契约论这三者合并的三重理论。本文已论证,反思的平衡方法不仅支持三重理论,而且支持由康德式契约论、规则后果论、斯坎伦式契约论、常识道德和美德伦理学这五者的最佳版本组成的五重理论。帕菲特在《论重要之事》第三卷用大量的篇幅来探讨"包含行为的行为后果论"的能力,本文则重申对这种后果论的某些反驳,并指出帕菲特有两个支持规则后果论的论证是相当清晰的:一是反思的平衡论证,二是就一类极其重要情形而言,规则后果论对不当性的解释要优于行为后果论的相关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菲特 规范伦理学 最终论证 反思的平衡
原文传递
论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契约论论证模式 被引量:1
9
作者 金东生 《理论界》 2009年第3期127-128,共2页
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接续西方自由主义传统,提出一套系统的正义理论并予以规范证明。但其契约论论证方法只具有一种策略性意义,有助于明晰我们正义感的直觉,两个正义原则主要是靠理性的反思而非契约选择得到确认,同时作为... 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接续西方自由主义传统,提出一套系统的正义理论并予以规范证明。但其契约论论证方法只具有一种策略性意义,有助于明晰我们正义感的直觉,两个正义原则主要是靠理性的反思而非契约选择得到确认,同时作为合理选择理论,两个正义原则是可选择的对象而非唯一的选择,进一步说明必须依赖于对西方自由主义传统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初状态 反思的平衡 合理选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