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反置式全肩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芳 黄颖 +1 位作者 鄢利芳 沈剑辉 《全科护理》 2019年第24期3081-3083,共3页
有文献报道,60岁左右的人群中,肩袖损伤患病率高达25.6%,其中巨大肩袖损伤占10%~40%,再加上慢性病程导致的肩袖组织萎缩、肩袖肌肉内脂肪浸润等因素,修复失败率可高达94%[1]。巨大不可修复性肩损伤(irreparable rotator cuff tears,IRCT... 有文献报道,60岁左右的人群中,肩袖损伤患病率高达25.6%,其中巨大肩袖损伤占10%~40%,再加上慢性病程导致的肩袖组织萎缩、肩袖肌肉内脂肪浸润等因素,修复失败率可高达94%[1]。巨大不可修复性肩损伤(irreparable rotator cuff tears,IRCT)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发生IRCT的肩关节由于关节的退行性变,其手术和治疗一直是运动医学科的难点[2]。反置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der arthroplasty,RTSA)是近年来肩关节重建手术中最具影响力的手术革新之一。它是公认的有效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反置式全肩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置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损伤 被引量:2
2
作者 沈烈军 李展振 +1 位作者 陈文锋 张文桥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5期633-634,共2页
2015年6月~2016年3月,我科采用反置式全肩关节置换治疗4例巨大不可修复性肩袖患者,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关键词 反置式全肩关节置换术 巨大不可修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痤疮丙酸杆菌感染
3
作者 李昊 肖龙飞 沈龙祥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358-362,共5页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TSA)是治疗难以修复的肩袖撕裂、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翻修肩关节置换等的有效方法。与其他类型的肩关节置换术相比,RTSA术后早期和中期有着更高的感染率,可引起疼痛、僵硬、假体松动等,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因此对RTS...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TSA)是治疗难以修复的肩袖撕裂、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翻修肩关节置换等的有效方法。与其他类型的肩关节置换术相比,RTSA术后早期和中期有着更高的感染率,可引起疼痛、僵硬、假体松动等,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因此对RTSA术后感染病原体的识别与防治尤为重要。痤疮丙酸杆菌作为RTSA术后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被广泛研究。该文就痤疮丙酸杆菌在RTSA术后感染发生中的病理机制、检测手段、预防措施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痤疮丙酸杆菌 假体周围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关节成形术和反式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柴浩 张磊 孙荣鑫 《中医正骨》 2017年第7期21-26,共6页
目的:比较半关节成形术(hemiarthroplasty,HA)和反式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shoulder arthroplasty,RSA)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 目的:比较半关节成形术(hemiarthroplasty,HA)和反式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shoulder arthroplasty,RSA)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RSA治疗44例,采用HA治疗38例;男51例,女31例;年龄65~75岁,中位数70岁;左侧45例,右侧37例;按照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57例、四部分骨折25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术前、术后12个月肩关节Neer评分以及术后4周、8周、12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 Qol-5 dimensions,EQ-5D)评分,并根据术后12个月的肩关节Neer评分评价综合疗效。结果:(1)一般指标。RSA组手术时间长于HA组[(121.41±12.43)min,(101.32±17.51)min,t=6.050,P=0.001)],术中出血量多于HA组[(650.13±28.41)mL,(581.41±30.20)mL,t=10.608,P=0.000];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2±2.10)周,(15.30±3.17)周,t=0.205,P=0.153]。(2)肩关节Neer评分。2组患者术前肩关节Ne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41±5.22)分,(49.82±4.70)分,t=0.534,P=0.316];术后12个月,RSA组肩关节Neer评分高于HA组[(80.40±4.11)分,(71.53±3.42)分,t=10.522,P=0.002],2组患者肩关节Neer评分均较术前升高(t=30.212,P=0.001;t=23.024,P=0.001)。(3)EQ-5D评分。术后不同时间点间EQ-5D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8.760,P=0.001);2组患者EQ-5D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2.811,P=0.036);术后4周、术后8周,RSA组EQ-5D评分高于HA组[(0.52±0.07)分,(0.45±0.08)分,t=4.226,P=0.044;(0.61±0.07)分,(0.54±0.09)分,t=3.957,P=0.017];术后12周2组患者EQ-5D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8±0.08)分,(0.65±0.06)分,t=1.896,P=0.108];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7.022,P=0.023)。(4)综合疗效。RSA组优22例、良15例、可5例、差2例,HA组优13例、良11例、可9例、差5例;RSA组综合疗效优于HA组(Z=-1.997,P=0.046)。(5)安全性。RSA组术后发生关节僵硬1例、肩峰撞击征1例,HA组术后发生关节僵硬4例、肩峰撞击征5例,RS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HA组(χ2=6.430,P=0.011)。结论:对于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患者而言,虽然RSA术比HA术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且二者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与HA术相比,采用RSA术能快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综合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HA术,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肱骨骨折 关节置换术 关节成形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式肩关节置换术在肩关节置换翻修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崇新 吕波 +2 位作者 王跃 庞健 郝鹏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28-30,34,共4页
目的探讨反式肩关节置换术在肩关节置换翻修术中的近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行肩关节置换翻修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反式肩关节置换术,20例采用全肩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Const... 目的探讨反式肩关节置换术在肩关节置换翻修术中的近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行肩关节置换翻修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反式肩关节置换术,20例采用全肩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Constant评分、牛津大学肩关节评分(OSS),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Constant评分、O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神经损伤、假体松动和关节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反式肩关节置换术是肩关节置换翻修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关节置换翻修术 关节置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置式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手术配合
6
作者 崔伟 杨成荫 杨赛 《天津护理》 2023年第5期577-580,共4页
总结20例应用反置式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配合。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手术体位、熟练掌握手术器械的应用、熟知手术步骤以及娴熟的手术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关节 肱骨近端骨折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置式人工全肩关节假体置换术
7
作者 肖德富 吕智 +2 位作者 马迅 张淑逵 张志强 《实用骨科杂志》 1994年第1期16-18,57,共4页
肩关节假体置换术并不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但肩关节假体置换术成为临床上可以接受的治疗手段只有将近30年的历史,而全肩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的发展仅有10几年历史。我院自1980年以来为肩关节结核,肱骨近端肿瘤等患者施以半肩关节置换(肱... 肩关节假体置换术并不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但肩关节假体置换术成为临床上可以接受的治疗手段只有将近30年的历史,而全肩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的发展仅有10几年历史。我院自1980年以来为肩关节结核,肱骨近端肿瘤等患者施以半肩关节置换(肱骨头假体)40余例,但因旋转袖功能丧失、肩关节功能很不理想。1993年秋季,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作者为2例肩胛骨肿瘤患者施以逆置式人工全肩关节假体置换,取得近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关节 假体 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置式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钟杰林 蔡迎 +1 位作者 金成浩 苏啸天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1118-1119,共2页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数据显示,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占据所有骨折的5%左右,肱骨近端骨折大部分都属于老年人群低能量类型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多数患者都是由于平地摔倒所导致的。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在不断增加。
关键词 关节置换 肱骨近端骨折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lta Ⅲ逆置式肩关节假体置换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魏余贤 黄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4066-4069,共4页
背景:DeltaⅢ逆置式肩关节假体是极富创新性的假体,不仅颠覆了标准肩袖修复方法和肩关节假体置换的技术思路,也补充了对于难以修复的肩袖撕裂和传统的肩关节假体置换失败后再行翻修的空白。目的:介绍DeltaⅢ逆置式肩关节假体的生物力学... 背景:DeltaⅢ逆置式肩关节假体是极富创新性的假体,不仅颠覆了标准肩袖修复方法和肩关节假体置换的技术思路,也补充了对于难以修复的肩袖撕裂和传统的肩关节假体置换失败后再行翻修的空白。目的:介绍DeltaⅢ逆置式肩关节假体的生物力学特点、假体组成、手术技巧及常见并发症,为中国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1/2010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法国权威骨科网(http://www.maitrise-orthopedie.fr)有关逆置式肩关节假体置换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reverseshoulderarthroplasty,Grammontshoulder,Deltashoulder",中文文献未见确切报道,未参考。排除重复文献。计算机初检得到177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保留31篇进一步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DeltaⅢ逆置式肩关节假体根据假体组分所在部位可分为肱骨端和关节盂端两部分。DeltaⅢ逆置式肩关节假体植入后对疼痛缓解明显,外展动作角度明显增大,但外旋、内旋动作无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较高,但因肩胛盂下凹槽形成、脱位等并发症,而致翻修率较高。在国内的临床使用中仍待综合分析其收益并进一步全面评估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关节假体 DeltaIII 人工假体 医学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
10
作者 李仁斌 林凤飞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205-210,共6页
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四肢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5%,发生率仅次于髋部和桡骨远端骨折。3、4部分骨折(Neer分型)发生率虽然仅占所有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的15%,但由于此类骨折移位较大、粉碎明显,因此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目前... 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四肢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5%,发生率仅次于髋部和桡骨远端骨折。3、4部分骨折(Neer分型)发生率虽然仅占所有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的15%,但由于此类骨折移位较大、粉碎明显,因此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年轻患者的3、4部分骨折应首选手术治疗,但老年患者的治疗方案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就老年人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的治疗现状、反式全肩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3、4部分骨折的疗效、反式全肩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3、4部分骨折的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康复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该术式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老年性 人工关节 关节成型
原文传递
反肩置换与半肩置换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11
作者 王林 谭杰 +1 位作者 王皓 鲁晓波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研究对比反式全肩关节置换与半肩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行反式全肩关节置换与半肩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两种不同术式术后末次随访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视觉模... 目的研究对比反式全肩关节置换与半肩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行反式全肩关节置换与半肩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两种不同术式术后末次随访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angeles,UCLA)评分、Coleman方法学评分(Coleman methodology score,CMS)以及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evaluation form,ASES)评分。结果本次实验研究发现,末次随访时反肩关节置换术组ROM:前屈(130.56±3.09)°、外旋(38.44±2.70)°、外展(131.78±2.54)°,半肩关节置换术组ROM:前屈(104.12±7.66)°、外旋(27.06±3.93)°、外展(123.88±4.88)°;反肩关节置换术组前屈、外展及外旋均高于半肩关节置换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肩关节置换术组内旋(41.67±3.39)°,半肩置换术组内旋(48.76±3.29)°;半肩关节置换术组内旋功能优于反肩关节置换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肩关节置换术组术后末次随访UCLA(28.78±2.05)分、CMS(58.89±2.80)分及ASES(74.33±2.18)分,半肩关节置换术后末次随访UCLA(26.24±2.14)分、CMS(56.12±2.47)分及ASES(71.53±2.5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肩关节置换术组在UCLA、CMS及ASES评分上均优于半肩关节置换术组。反肩关节置换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22±0.44)分,半肩关节置换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41±0.5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反式全肩关节置换功能及评分优于半肩关节置换,对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有较大帮助,但应严格掌握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手术适应证,术前应仔细综合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关节置换 关节活动度 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置式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从最常见到最少见的并发症
12
作者 王俏杰 张先龙 +1 位作者 Mazda Farshad Christian Gerber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4-584,共1页
反置式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RTSA)的并发症发生率四倍于传统的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本文通过回顾文献,总结归纳了RTSA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目前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RTSA... 反置式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RTSA)的并发症发生率四倍于传统的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本文通过回顾文献,总结归纳了RTSA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目前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RTSA的常见并发症中按照发生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肩胛骨切迹形成、肩胛盂侧假体松动、血肿形成、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发生率 人工关节置换术 常见并发症 危险因素 假体松动 血肿形成
原文传递
反置式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
13
作者 严广斌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6期92-92,共1页
反置式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RTSA)是指肩关节假体的球形关节面位于肩胛骨关节盂侧,而盂杯位于肱骨近端的半限制性人工全肩关节。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胛骨关节 关节假体 肱骨近端 关节
原文传递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10
14
作者 贾小林 周明全 +2 位作者 胡维 甘强 Thomas Stoffels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36-1138,共3页
[目的]探讨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2月因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行初次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的3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22例,年龄75~92岁,平均81.7岁,左肩16例,右肩23例... [目的]探讨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12月因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行初次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的3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22例,年龄75~92岁,平均81.7岁,左肩16例,右肩23例。对骨折进行Neer分型,伤后平均4.7 d手术。术后随访进行Constant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41.8个月(29~81)个月。Constant评分平均71.2分,其中大结节解剖愈合者评分73.2分,未解剖愈合者评分69.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展分别为97.4°、91.9°(P〉0.01);外旋分别为31.2°、11.6°(P〈0.01),大结节解剖愈合者,外旋功能恢复较好。肩胛切迹发生率为20.5%(8/39),异位骨化发生率为30.8%(12/39),对功能评分均无影响。并发症发生率为12.8%(5/39),包括臂丛神经损伤1例,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1例,肩峰骨折1例,肩关节脱位1例,早期急性感染1例,均得到有效治疗。影像学检查中,1例在盂侧假体后方发现透亮影,2例在盂侧基盘固定螺钉周围发现透亮影,但最终随访假体均稳定,无松动。[结论]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是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大结节的愈合与否将影响肩关节的外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肱骨近端骨折 高龄 粉碎
原文传递
反置式全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头坏死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戴海峰 李嘉 +4 位作者 刘凤 徐丛 常乾坤 顾建民 吕永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000-2003,共4页
[目的]探讨反置式全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头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2月~2015年6月因肱骨头坏死行反置式全肩关节置换术的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5例;年龄48~80岁,平均71.7岁,左肩7例,右肩6例,合并肩袖损伤9例,均行... [目的]探讨反置式全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头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2月~2015年6月因肱骨头坏死行反置式全肩关节置换术的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5例;年龄48~80岁,平均71.7岁,左肩7例,右肩6例,合并肩袖损伤9例,均行反置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应用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协会(ASES)评分系统,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价,同时行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后随访7~47个月,平均30.0个月,Constant评分平均73.5±6.1、ASES评分平均71.0±8.5,外展平均(97.4±20.0)°,外旋平均(31.2±15.6)°,前屈上举平均(120±16.5)°,1例有臂丛神经损伤表现,术后3个月恢复;1例发生肩胛骨切迹;1例在基盘上方的螺钉周围发现了透亮影。无假体松动、下沉、脱位,肩关节外展、外旋、前屈、上举等功能良好。[结论]反置式全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头坏死近期疗效良好,但病例少、随访时间短、中远期疗效仍需临床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肱骨头坏死 疗效
原文传递
3D打印全肩胛骨反肩关节置换术在肩胛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战 严晓波 +8 位作者 林秾 黄鑫 柳萌 李恒元 李冰皓 李秀茅 曲昊 林鹏 叶招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7-821,共5页
目的 探讨3D打印全肩胛骨反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肩胛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2017年11月—2021年12月,采用3D打印全肩胛骨反肩关节置换术治疗5例肩胛骨肿瘤患者。男1例,女4例;年龄44~59岁,平均50.4岁。软骨肉瘤2例,高级别骨肉瘤1例,肺癌肩胛骨... 目的 探讨3D打印全肩胛骨反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肩胛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2017年11月—2021年12月,采用3D打印全肩胛骨反肩关节置换术治疗5例肩胛骨肿瘤患者。男1例,女4例;年龄44~59岁,平均50.4岁。软骨肉瘤2例,高级别骨肉瘤1例,肺癌肩胛骨转移1例,韧带样纤维瘤病复发1例。病程4~8个月,平均5.8个月。根据美国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肩胛带分区标准,4例肿瘤累及S1、S2区,1例累及S2区。肿瘤直径4.2~11.2 cm,平均6.1 cm。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情况。随访期间采用MSTS评分评价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有无肩部下垂、并发症发生以及肿瘤学结局等,影像学复查假体位置。结果 手术时间155~230 min,平均189 min。术中出血量100~1 500 mL,中位数600 mL;其中2例术中分别输血800、1 850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2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2例患者因肿瘤全身多处转移和脏器衰竭,分别于术后8、15个月死亡。末次随访时,患者MSTS评分为73%~83%,平均77.4%;患肩较健侧下沉2~4 cm,平均3 cm。影像学复查示随访期间无假体松动、脱位、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3D打印全肩胛骨反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肩胛骨肿瘤可获得良好肩关节功能及外观,患者接受度和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胛骨肿瘤 3D打印假体 保肢术 关节置换术 胛骨切除术
原文传递
反式肩关节置换治疗巨大肩袖损伤与其手术进展
17
作者 吴念儒 王蕾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巨大肩袖损伤(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MRCT)是一种导致疼痛、活动受限和力量减退的严重肩关节疾病。在传统治疗无效时,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RTSA)作为一种创新手术,近年来证实对MRCT具有显着疗... 巨大肩袖损伤(massive rotator cuff tear,MRCT)是一种导致疼痛、活动受限和力量减退的严重肩关节疾病。在传统治疗无效时,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RTSA)作为一种创新手术,近年来证实对MRCT具有显着疗效。RTSA通过改变肩关节的生物力学,使三角肌代偿肩袖肌群参与活动。这种手术方法与传统重建肩袖解剖结构以恢复生物力学的肩袖修补术(rotator cuff reapair,RCR)手术理念截然不同,也因此使MRCT术式选择的议题逐渐受到重视。近年的技术和材料改进显着提高了RTSA的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同时降低了术中失败率、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与其他技术相比,RTSA特别适用于老年MRCT患者,能显著缓解疼痛、改善活动范围。本综述回顾目前MRCT定义上的难题、RCR与RTSA术式治疗MRCT的疗效比较、RTSA手术技术的改进、人工关节的材料选择,并引用最新的研究文献深入探讨RTSA治疗MRCT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巨大袖损伤
原文传递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的研究热点分析及新兴趋势预测:一篇基于全文献的文献计量分析
18
作者 黄旭 张圣群 +3 位作者 唐宁 陈一帆 黄添隆 刘唐浩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355-367,共13页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lderarthroplasty,RTSA)是治疗终末期肩关节病变的手术方法之一,随着RTSA适应证的扩展,与其相关的临床研究与实践大量开展,取得较好疗效的同时也有很多值得关注的成果。文献计量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everse total shoulderarthroplasty,RTSA)是治疗终末期肩关节病变的手术方法之一,随着RTSA适应证的扩展,与其相关的临床研究与实践大量开展,取得较好疗效的同时也有很多值得关注的成果。文献计量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可以分析现阶段合作及研究热点,还可以帮助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本文将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现阶段RTSA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共检索到2144篇收录于Webof science核心集文献,来自于62个国家或地区的2065家机构,通过分析发现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RTSA的适应证及手术方式预后比较、术前规划以及并发症的产生及预防。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集中在假体设计的优化、适应证的进一步扩大、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术后康复锻炼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文献计量学分析 CITESPACE VOSviewer
原文传递
反置式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并发症 被引量:1
19
作者 东靖明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3期287-287,共1页
反置式人工肩关节置换并发症可分为非特异性并发症和特异性并发症。非特异性并发症包括感染、血肿、术中神经损伤等。感染对于反置式肩关节置换手术来讲是灾难性的后果。除要求术中无菌操作以外,确保伤口无张力、彻底止血、熟练掌握解... 反置式人工肩关节置换并发症可分为非特异性并发症和特异性并发症。非特异性并发症包括感染、血肿、术中神经损伤等。感染对于反置式肩关节置换手术来讲是灾难性的后果。除要求术中无菌操作以外,确保伤口无张力、彻底止血、熟练掌握解剖精细操作是预防感染发生的关键。特异性反置式人工肩关节置换并发症包括肩胛盂切迹、假体不稳定或脱位、肩胛颈骨赘或异位骨化、旋转受限、肱骨侧假体的松动、假体脱出或断裂、肩峰或肩胛冈骨折、神经损伤、上肢过度外展、肱骨柄侧骨折、大结节溶解、假体产品设计上不足的并发症等。肩胛盂切迹在术后早期即可出现,其发生率在53%或67%,影响肩胛盂切迹发生的因素包括肩胛盂基座的位置、BMI较低的瘦弱患者、肩胛颈角度、肩胛颈长度、肱骨头后倾角、假体设计等。预防肩胛切迹的对策包括将肩胛盂基座下移、基座角度向下倾斜、旋转中心外移等。假体不稳定或脱位与假体周围肌肉力量不平衡或三角肌肌力下降有关。对于急性期脱位应尝试闭合复位,复位后以肩关节外展支具固定,其有效率在30%~50%。对于迟发性脱位通常需要进行再次翻修手术。肩胛颈骨赘或异位骨化发生率约为75%,临床意义不明。旋转受限包括外旋范围受限和内旋范围受限。肱骨测假体松动发生率在1.25%~57.00%。肩胛盂侧假体松动主要与手术时假体位置不良有关,此外还与低毒性感染有关,无菌性假体松动罕见。因此在选择反置式肩关节置换时不能低估相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 并发症 关节
原文传递
半肩关节置换与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茂赓 刘义 +3 位作者 杨浩 陈永成 杨彦熙 吴迪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00-90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半肩关节置换术(HA)与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SA)的优劣。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等数据库,查找2000~2020年国内外发表的HA和RSA治疗老... 目的系统评价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半肩关节置换术(HA)与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SA)的优劣。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等数据库,查找2000~2020年国内外发表的HA和RSA治疗老年(>60岁)肱骨近端骨折的文献。根据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过滤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放射学和功能结果的数据,采用Stata 14.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11篇研究77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RSA组在前屈活动范围(SMD=-1.043,95%CI:-1.551~-0.534,P<0.001)、外展活动范围(SMD=-0.811,95%CI:-1.470~-0.153,P=0.016)、Constant评分(SMD=-0.699,95%CI:-1.118~-0.280,P=0.001)、美国肩肘外科评分(SMD=-0.931,95%CI:-1.256~-0.606,P<0.001)、肩关节简明测试评分(SMD=-0.598,95%CI:-1.181~-0.016,P=0.044)等方面优于HA组。HA组有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RR=2.14,95%CI:1.11~4.14,P=0.024)、关节僵硬率(RR=6.467,95%CI:1.923~21.755,P=0.003)以及翻修率(RR=5.796,95%CI:1.927~17.434,P=0.002)。在结节愈合率(RR=0.850,95%CI:0.669~1.080,P=0.182)、内旋活动(SMD=0.536,95%CI:-0.394~1.466,P=0.259)、外旋活动(SMD=-0.366,95%CI:-0.916~0.184,P=0.192)、内置物感染(RR=1.550,95%CI:0.330~7.286,P=0.579)、肩、臂及手上肢功能评价量表(SMD=0.286,95%CI:-0.278~0.850,P=0.320)、视觉模拟评分(SMD=0.440,95%CI:-0.113~0.993,P=0.1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SA组的Constant疼痛评分优于HA组(SMD=-1.101,95%CI:-2.090~-0.112,P=0.029)。结论对于60岁以上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RSA是一种更有效的外科干预。与HA相比,RSA的早期到中期随访拥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生活质量 关节置换 关节置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