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3篇文章
< 1 2 1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评估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增殖活性的价值
1
作者 詹连珊 《吉林医学》 2025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计分析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增殖活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贵黔国际总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100例,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将腺癌患者设为腺癌组(n=50),将... 目的:探计分析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增殖活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贵黔国际总医院收治的NSCLC患者100例,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将腺癌患者设为腺癌组(n=50),将鳞癌患者设为鳞癌组(n=50)。采用18F-FDG PET/CT检测两组代谢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去脂肪最大标准摄取值(SULmax)],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i-67指数,比较两组代谢参数及Ki-67指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Ki-67指数与18F-FDG PET/CT显像多参数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Ki-67指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鳞癌组与SUVmax、SUVmean、MTV、TLG、SULmax、Ki-67指数均显著高于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SCLC患者Ki-67指数与SUVmax、SUVmean、MTV、TLG、SULmax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Ki-67指数是否>30%作为因变量(0=否,1=是),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Ki-67指数和影像学指标(SUVmax、SUVmean、MTV、TLG、SULmax)的关联,结果显示SUVmax、SUVmean、MTV、TLG、SULmax是患者导致Ki-67指数>30%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Ki-67指数与SUVmax、SUVmean、MTV、TLG、SULmax呈正相关,18F-FDG PET/CT能有效评估NSCLC肿瘤增殖能力和存活能力,对疾病进展的诊断有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 NSCLC 肿瘤增殖活性 KI-67指数 代谢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
2
作者 蒋华蕾 张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13-016,共4页
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方法 纳入病例均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在2022年3月至2024年9月选取,数据统计为169例。均予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方法 纳入病例均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在2022年3月至2024年9月选取,数据统计为169例。均予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进行诊断,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做比较,评估诊断效果。结果 对比手术和病理诊断结果,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阳性检出率较高,169例非小细胞肺癌中,共572枚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转移154枚,转移组纵隔淋巴结转移指标均高于未转移组(P<0.05);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高。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可以及时发现转移情况,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对病情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检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氟化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丽 白静 +2 位作者 闫静潇 王海杰 张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4期69-72,77,共5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检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氟化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在子宫内膜癌(E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EC患者157例,记录多模态MRI及TVS的EC分期检查结果以及^(18...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TVS)检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氟化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在子宫内膜癌(E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EC患者157例,记录多模态MRI及TVS的EC分期检查结果以及^(18)F-FDG PET/CT阳性检查结果,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VS检测结果显示,Ⅰ期87例,误诊6例,漏诊12例;Ⅱ期55例,误诊12例,漏诊8例;Ⅲ期15例,误诊2例,无漏诊。多模态MRI检测结果显示,Ⅰ期86例,误诊3例,漏诊10例;Ⅱ期58例,误诊10例,漏诊3例;Ⅲ期13例,无漏诊误诊。^(18)F-FDG PET/CT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患者145例,漏诊12例。以术后病理分期结果为金标准,TVS诊断EC患者Ⅰ期准确率为87.10%(81/93),Ⅱ期准确率为84.31%(43/51),Ⅲ期准确率为100.00%(13/13)。以术后病理检查分期结果为金标准,多模态MRI诊断EC患者Ⅰ期的准确率为89.25%(83/93),Ⅱ期准确率为94.12%(48/51),Ⅲ期准确率为100%(13/13)。以术后病理分期结果为金标准,^(18)F-FDG PET/CT检测的EC阳性患者145例,准确率为92.36%(145/157)。结论^(18)F-FDG PET/CT对EC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TVS、多模态MRI对EC术前分期诊断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经阴道超声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氟化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lix-HR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滑环故障分析与处理
4
作者 施安 《医疗装备》 2002年第3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Helix-HR SPect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滑环故障 故障维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全身骨显像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临床价值研究
5
作者 宋雷 张龙奎 李伟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3期36-39,共4页
目的分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ECT)全身骨显像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7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51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和骨... 目的分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ECT)全身骨显像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7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51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和骨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所有患者开展ECT全身骨显像,分析检查结果。结果骨活检结果显示,51例骨转移患者中43例脊柱转移、40例肋骨转移、32例胸部转移、30例骨盆转移、5例颅骨转移、29例四肢转移。ECT骨转移检出率为96.08%(49/51),和骨活检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列腺癌患者有无骨转移检测中应用ECT全身骨显像的结果与骨活检结果相近,ECT全身骨显像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前列腺癌 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影像组学技术
6
作者 袁晓瑞 谭延林 符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65-1472,共8页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构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住院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98例,根据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组65例与非淋巴结转移组33例,同时按照7∶3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后分为训练集68例与验证集30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征,以淋巴结转移情况作为结果标签进行模型构建。结果本研究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6.3%(65/98)。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4水平、原发灶位置、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P<0.05)。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Radscore构建联合预测模型。Delong's检验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5%CI=0.70~0.90),高于临床预测模型的0.73(95%CI=0.61~0.85,P=0.042);校准曲线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通过校准度检验(P=0.990),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决策曲线(DC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预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但联合预测模型的净效益较高。结论采用基于^(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成功构建了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联合预测模型,且模型稳健性较高、区分能力良好、净效益较高,可为临床医生制订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估患者预后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癌 上皮性卵巢癌 淋巴结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影像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在应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马玉龙 李树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7期666-667,671,672,共4页
患者男性,68岁,因间断胸痛12d于2015年10月22日入住本科。患者缘于12d前大怒后出现胸痛,伴后背放射痛、低血压状态、恶心、呕吐,自服“速效救心丸”5粒后症状未能缓解。
关键词 应激性心肌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 冠脉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全身骨显像对不明原因骨痛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代克波 喻荣华 +4 位作者 钱凯 刘松 杨培庆 蒋茂燕 王攀 《实用医技杂志》 2017年第9期960-961,共2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全身骨显像对不明原因骨痛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不明原因骨痛患者行常规SP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对其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中,有75例骨显像阳性,阳性率占87%。其中多发病灶59...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全身骨显像对不明原因骨痛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6例不明原因骨痛患者行常规SP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对其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中,有75例骨显像阳性,阳性率占87%。其中多发病灶59例,单发病灶16例。根据病灶特征进一步分析,在59例多发病灶中,良性病变18例占30%,恶性病变41例占70%。在16例单发病灶中,良性病灶13例占8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腰椎间盘突出2例,骨质增生3例,骨质疏松症2例,炎性改变及退行性改变3例),恶性病灶3例占19%。结论 SPECT全身骨显像应该作为不明原因骨痛的常规检查手段,特别是对良、恶性的鉴别和恶性肿瘤多发性骨转移提供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显像 骨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原因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孙新峰 卢坤 郝晓飞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155-1158,1164,共5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06例腰椎融合术后腰背部残余疼痛而未得到解剖影像学明确诊断的患...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06例腰椎融合术后腰背部残余疼痛而未得到解剖影像学明确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ECT/CT显像检查患者疼痛原因,记录SPECT/CT显像检查结果,并以X线检查为金标准分析SPECT/CT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原因的诊断价值。结果SPECT/CT显像结果显示,106例患者中共85例(80.19%)显像阳性,其中椎间融合器无菌性炎症反应19例(17.93%),螺钉松动40例(37.73%),撞击综合征26例(24.53%);其余21例(19.81%)显像阴性。106例患者经X线检查证实阳性91例,其余15例为阴性。SPECT/CT显像诊断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原因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41%(85/91)、100.00%(15/15)、94.34%(100/106)、100.00%(85/85)、71.43%(15/21),kappa为0.800。结论具有解剖与功能影像的SPECT/CT显像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原因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腰背疼痛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 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在X综合征中的应用
10
作者 马玉龙 李树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763-764,767,768,共4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因间断胸闷、胸痛,伴气短1年,加重5d于2015年10月29日入住我科.患者于1年前运动后出现胸闷、胸痛,伴气短、汗出,伴左侧肩背部酸胀感,无恶心、呕吐、发热、咳嗽等,休息3~5 min后症状好转,未予重视,此后症状间...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因间断胸闷、胸痛,伴气短1年,加重5d于2015年10月29日入住我科.患者于1年前运动后出现胸闷、胸痛,伴气短、汗出,伴左侧肩背部酸胀感,无恶心、呕吐、发热、咳嗽等,休息3~5 min后症状好转,未予重视,此后症状间断发作.5d前患者于活动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休息约5 min可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行运动试验示:阳性,Ⅱ、Ⅲ、AVF、V4~V6导联ST段运动中、后动态改变(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20~0.25 mV,V4~V6导联ST压低0.1~0.2 mV),门诊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收入我科.患高血压15年,血压最高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平日口服尼群地平10 mg,2次/d,血压波动在130~140/80~90 mm Hg,否认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5年,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吸烟史20余年,每日30支左右,已戒烟10余年,饮酒史40余年,平均每天100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综合征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代谢指标对局限期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孟鑫 郭宏 +5 位作者 王丽 周健 赵文静 隋雪峰 崔红升 徐进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9,共7页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螺旋CT骨显像对脊柱单发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一秋 石洪成 +4 位作者 顾宇参 陈曙光 朱玮珉 修雁 李蓓蕾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螺旋CT骨显像对脊柱单发病灶是否为肿瘤骨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7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身骨显像资料,筛选出脊柱单发浓聚后行病灶部位的SPE...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螺旋CT骨显像对脊柱单发病灶是否为肿瘤骨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7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身骨显像资料,筛选出脊柱单发浓聚后行病灶部位的SPECT/CT显像的资料。由2名核医学医师结合全身骨显像分别对SPECT图像和SPECT/CT融合图像进行分析,对脊柱病灶诊断分为肿瘤骨转移、良性病变以及不能确定诊断。分别计算SPECT图像和SPECT/CT融合图像能明确诊断和不能明确诊断的百分率及其95%CI,并采用2χ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对57处病灶的分析结果显示,SPECT图像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26处,占45.6%(26/57),95%CI为32.7%~58.5%;不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31处,占54.4%(31/57),95%CI为41.4%~67.3%。SPECT/CT融合图像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52处,占91.2%(52/57),95%CI为83.9%~98.6%;不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5处,占8.8%(5/57),95%CI为1.4%~16.1%;SPECT/CT融合图像的明确诊断率显著高于SPECT图像(2χ=27.20,P〈0.05)。结论对脊柱单发病灶,SPECT/CT融合图像较单纯的SPECT图像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肿瘤转移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脑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邓红珠 邹小兵 +3 位作者 唐春 程木华 曾小璐 邹园园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10期885-887,共3页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特点。方法对56例孤独症患儿进行脑([99m]Tc)-ECD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测,测量并定性分析局部脑血流灌注的改变以及发生的部位。结果(1)42例孤独症患儿存在局部脑血流低灌注,发生...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特点。方法对56例孤独症患儿进行脑([99m]Tc)-ECD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测,测量并定性分析局部脑血流灌注的改变以及发生的部位。结果(1)42例孤独症患儿存在局部脑血流低灌注,发生率为75%,主要表现在双侧海马回、颞叶、额叶、岛叶、扣带回、枕叶等部位,其中发生在左侧大脑半球有15例(15/42),右侧大脑半球有11例(11/4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x^2=0.891,P=0.345)。(2)将孤独症患儿按年龄分组,〈3岁组和≥7岁组额叶低灌注发生率较3~5岁组(5/22)、5~7岁组(3/22)显著降低(x^2=7.793,P=0.045),而总的脑血流低灌注发生率四个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x^2=3.772,P=0.287)。结论孤独症患儿存在海马回、颞叶、额叶等多区域的脑血流低灌注,发生部位未有大脑半球侧化现象;提示孤独症的发生与上述部位的脑功能改变有关,且患儿3~7岁阶段可能存在暂时的大脑额叶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儿童 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库欣病诊断和术前定位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欣 崔瑞雪 +3 位作者 潘慧 袁涛 朱惠娟 李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7-110,219,共5页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库欣病定性和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例经口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后病理证实为库欣病患者,术前行18FDG PET/CT躯干和脑显像,同期行鞍区核磁共振成像(MR I)和奥曲肽全...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库欣病定性和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例经口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后病理证实为库欣病患者,术前行18FDG PET/CT躯干和脑显像,同期行鞍区核磁共振成像(MR I)和奥曲肽全身显像,6例行岩下窦静脉取血(IPSS)。结果 12例PET/CT躯干显像均未见异常,脑显像对垂体病变诊断的阳性率为91.6%(11/12),MRI对垂体病变诊断的阳性率为66.7%(8/12),6例IPSS中5例定位为垂体,定侧准确率为50%(3/6)。结论 18FDG PET/CT躯干显像可协助除外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而脑显像对库欣病定位的准确率明显高于MRI,尤其对MRI检查阴性和IPSS无法定位患者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病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垂体腺瘤 18F-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标记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中棕色脂肪摄取的规律和特点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午樱 朱朝晖 欧阳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0-373,I0007,I0008,共6页
目的明确18F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成像(CT)中棕色脂肪(BAT)摄取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7月~2009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PET/CT躯干显像的1080例次患者的图像。结果共41例次(3.8%)... 目的明确18F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成像(CT)中棕色脂肪(BAT)摄取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7月~2009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PET/CT躯干显像的1080例次患者的图像。结果共41例次(3.8%)有不同程度BAT摄取:主要在寒冷季节出现;常对称累及肩颈部和脊柱两侧,纵隔和腹部摄取常伴有体表摄取;女性比例高于男性(P=0.0030);平均年龄(P=0.0001)和体重指数(P=0.0415)明显低于无BAT摄取者;3例患者在休息和保暖3~7d后行二次显像,BAT摄取明显减少。结论BAT摄取具有一定发生规律和特征表现,休息和保暖可减少其摄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标记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 棕色脂肪摄取 规律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与脑CT及MRI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脑血流灌注的观察(英文) 被引量:6
16
作者 孟娟 潘晓雯 +2 位作者 朱家瑞 川玲 吕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4期752-753,共2页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vegetativestate,PVS)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并以此判断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99Tcm-双半胱乙酰(99Tcm-ECD)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impleportonemissioncomputertomograph,SPECT)显像方... 目的:观察持续植物状态(persistentvegetativestate,PVS)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并以此判断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99Tcm-双半胱乙酰(99Tcm-ECD)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impleportonemissioncomputertomograph,SPECT)显像方法对26例不同病因所致的PVS患者进行了观察,9例随访60d至3年,其中17例行脑CT,14例行脑MRI检查。结果:26例PVS患者脑血流灌注全部显示异常,9例PVS患者显示部位与脑CT或MRI相符,9例不符。9例随访观察SPECT显示,6例随病情恢复,脑血流灌注亦恢复正常,另3例中,2例患者无明显变化,仍处于PVS,1例患者血流灌注进一步减少,3年后死亡。结论:99Tcm-ECD脑SPECT显像检查安全可靠,可明确反映PVS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弥补脑CT或MRI之不足,并可作为高压氧综合治疗PVS观察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脑CT MRI PVS 持续植物状态 脑血流灌注 高压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CT融合显像在头颈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湘平 梁勇 +2 位作者 刘雄 王全师 吴湖炳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98-301,共4页
目的 探讨18氟 脱氧葡萄糖 (18 fluorinefluorodeoxyglucose ,18F 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 ,PET) CT融合显像在头颈肿瘤的原发灶诊断、复发的检测和诊断分析未知原发肿瘤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目的 探讨18氟 脱氧葡萄糖 (18 fluorinefluorodeoxyglucose ,18F 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 ,PET) CT融合显像在头颈肿瘤的原发灶诊断、复发的检测和诊断分析未知原发肿瘤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 7例已确诊头颈部原发肿瘤或转移癌 ,进行18F FDGPET CT全身显像 ,并与临床资料对照。结果 鼻咽癌组治疗前 4例PET CT均查出原发灶 ,其中 2例确诊有颈淋巴结转移 ,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鼻咽癌放疗后 12例中 4例PET CT检查鼻咽部及颈部淋巴结均为阴性表现 ,符合临床和病理诊断 ;2例放疗后原发灶复发经病理检查证实 ,其中 1例查出颈部淋巴结及全身多处转移经随访证实 ;6例鼻咽原发灶PET CT检查阴性表现 ,但 4例颈部显示淋巴结转移经病理检查证实 ,2例肺部、纵隔等有转移灶未经病理检查证实。未知原发肿瘤颈淋巴转移组4例患者PET CT均检出原发灶 ,3例病理检查证实 ,另 1例未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他头颈肿瘤组 7例治疗后患者中 ,2例患者无复发转移表现 ,5例不同部位肿瘤检出原发部位复发或颈淋巴结转移 ,有 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 ,1例放弃治疗未经病理检查证实。结论 18F FDGPET CT将PET提供的肿瘤代谢图像和CT提供的解剖图像结合 ,对头颈原发肿瘤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CT融合显像 头颈肿瘤 诊断 治疗 ^18氟-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融合显像在脊柱单发病灶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茜 任媛 +1 位作者 杨淑英 郭晋纲 《中国医药》 2018年第8期1196-1200,共5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CT)融合显像在脊柱单发病灶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经病理证实存在骨外恶性肿瘤、全身骨显像发现脊柱单发病灶...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CT)融合显像在脊柱单发病灶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经病理证实存在骨外恶性肿瘤、全身骨显像发现脊柱单发病灶的患者86例,患者均加做了该部位SPECT/CT融合显像。以病理学检查结果或大于6个月多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情况为最终诊断依据,对SPECT及SPECT/CT诊断效能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脊柱单发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3.9%、75.7%、83.6%、90.3%、24.3%、6.1%,SPECT以上指标分别为93.9%、37.8%、66.7%、82.4%、62.2%、6.1%。SPECT/CT对脊柱单发病灶的诊断效能高于SPE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2,P<0.01)。结论 SPECT/CT融合显像提高了脊柱单发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明显的增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单发病灶 全身骨显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成像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脊柱外科精准诊断定位应用中的临床问题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玉江 林勇 +2 位作者 王德春 杨利民 魏见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15-1920,共6页
背景:目前MRI等检查在脊柱外科某些疾病的精准诊断定位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脊柱外科得到广泛应用,逐渐发现其在临床诊断定位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目的:评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脊柱... 背景:目前MRI等检查在脊柱外科某些疾病的精准诊断定位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脊柱外科得到广泛应用,逐渐发现其在临床诊断定位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目的:评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脊柱外科精准诊断定位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至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住院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检查与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比较,总结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腰椎小关节突紊乱、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腰背部疼痛以及脊柱恶性肿瘤诊断定位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1)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因为灵敏度高的特点,在腰椎小关节突紊乱、术后腰背部疼痛以及脊柱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2)然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特异性差,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等诊断方面存在假阳性率,而在溶骨性破坏的脊柱肿瘤诊断方面存在假阴性率;(3)提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脊柱外科精准诊断定位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 显像 脊柱外科 精准诊断定位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癫痫患者脑功能定位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欧阳亮 欧阳小青 +2 位作者 李俊雄 关楚文 林琛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4年第22期4600-4600,共1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局部血流(rCBF)显像对癫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癫痫患者进行SPECT脑局部血流灌注显像,与CT、脑电图比较。结果SPECT检查阳性者50例,脑电图检查阳性者48例,CT检查阳性者13例,其中SPECT...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局部血流(rCBF)显像对癫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癫痫患者进行SPECT脑局部血流灌注显像,与CT、脑电图比较。结果SPECT检查阳性者50例,脑电图检查阳性者48例,CT检查阳性者13例,其中SPECT和脑电图的阳性检出相符率为63%。结论SPECT局部脑血流显像是诊断癫痫病灶的有效方法,对制定癫痫的治疗方案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癫痫 脑功能 定位诊断 脑局部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