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多种血液指标,寻找对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重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具有早期预测价值的指标并构建联合预测模型,为临床对重型SFTS进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目的分析多种血液指标,寻找对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重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具有早期预测价值的指标并构建联合预测模型,为临床对重型SFTS进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23年4月至2024年7月南京市第二医院的98例SFTS住院患者,并依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合并症将患者分为重型SFTS组(33例)和轻型SFTS组(65例)。收集患者入院后初次检测的血液指标,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将具有显著差异的指标用于构建联合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评估血液指标对重型SFTS的早期预测价值。利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决策曲线评估联合预测模型的校准度和临床适用性。结果重型SFTS组的B型尿钠肽、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α-羟丁酸脱氢酶、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碱性磷酸酶、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轻型SFTS组,而白蛋白、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低于轻型SFTS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碱性磷酸酶[OR=1.029(95%CI:1.005~1.054),P=0.019]和IL-8[OR=1.005(95%CI:1.001~1.009),P=0.026]水平升高为重型SFTS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预测模型对重型SFTS具有较好的早期预测价值(AUC=0.893),且联合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和临床适用性。结论基于血液指标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对早期预测重型SFTS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临床适用性,有助于临床医师对重型SFTS患者进行早期预测并开展及时的个体化治疗。展开更多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一种因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出现发热、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及血小板...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一种因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出现发热、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危重患者可因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病死率高达30%。世界各地近年均有新发病例,并且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SFT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暂无特定抗病毒药物及有效疫苗。SFTS主要预防方式为避免蜱虫叮咬及健康宣教。近年来中医药运用整体、辨证的方法治疗传染性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阐述了SFTS在现代医学中的发病特点和诊疗情况,为SFT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多种血液指标,寻找对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重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具有早期预测价值的指标并构建联合预测模型,为临床对重型SFTS进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23年4月至2024年7月南京市第二医院的98例SFTS住院患者,并依据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合并症将患者分为重型SFTS组(33例)和轻型SFTS组(65例)。收集患者入院后初次检测的血液指标,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将具有显著差异的指标用于构建联合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评估血液指标对重型SFTS的早期预测价值。利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决策曲线评估联合预测模型的校准度和临床适用性。结果重型SFTS组的B型尿钠肽、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α-羟丁酸脱氢酶、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碱性磷酸酶、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轻型SFTS组,而白蛋白、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低于轻型SFTS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碱性磷酸酶[OR=1.029(95%CI:1.005~1.054),P=0.019]和IL-8[OR=1.005(95%CI:1.001~1.009),P=0.026]水平升高为重型SFTS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预测模型对重型SFTS具有较好的早期预测价值(AUC=0.893),且联合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和临床适用性。结论基于血液指标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对早期预测重型SFTS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临床适用性,有助于临床医师对重型SFTS患者进行早期预测并开展及时的个体化治疗。
文摘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一种因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出现发热、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危重患者可因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病死率高达30%。世界各地近年均有新发病例,并且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SFT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暂无特定抗病毒药物及有效疫苗。SFTS主要预防方式为避免蜱虫叮咬及健康宣教。近年来中医药运用整体、辨证的方法治疗传染性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阐述了SFTS在现代医学中的发病特点和诊疗情况,为SFT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