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芍药苷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鼠双微基因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许卫星 张薇 +2 位作者 陈姣敏 尹凤雷 王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鼠双微基因2(MDM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OCI-LY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PAE低浓度组(15μmol/L PAE)、PAE中浓度组(30μmo...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调节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鼠双微基因2(MDM2)/p53信号通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OCI-LY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PAE低浓度组(15μmol/L PAE)、PAE中浓度组(30μmol/L PAE)、PAE高浓度组(60μmol/L PAE)、PAE高浓度+SC79(AKT激活剂)组(60μmol/L PAE+8μg/ml SC79),同时以未经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48 h后,分析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及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检测AKT/MDM2/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E低浓度组、PAE中浓度组、PAE高浓度组细胞凋亡率、p53表达、G_(0)/G_(1)期增加,细胞克隆形成数和细胞增殖率,p-AKT/AKT和p-MDM2/MDM2表达水平,以及G_(2)/M、S期降低(均P<0.05)。与PAE高浓度组比较,PAE高浓度+SC79组细胞凋亡率、p53表达、G_(0)/G_(1)期降低,细胞克隆形成数和细胞增殖率,p-AKT/AKT和p-MDM2/MDM2表达水平,以及G_(2)/M、S期增加(均P<0.05)。结论:PAE通过抑制AKT/MDM2上调p53表达,抑制DLBCL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进展,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芍药苷 /激酶/鼠双微基因2/p53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橼相互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调控阿霉素耐药人肝癌细胞系SK-Hep1耐药性的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丽 赵虹 +3 位作者 张俊涛 刘志贞 弓韬 于保锋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2-777,共6页
目的探讨枸橼相互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CIT)对阿霉素(ADM)耐药肝癌细胞耐药性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脂质体将乱序无意义阴性序列(si-NC)、CIT小干扰RNA(si-CIT)转染至耐药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IT基因、连... 目的探讨枸橼相互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CIT)对阿霉素(ADM)耐药肝癌细胞耐药性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脂质体将乱序无意义阴性序列(si-NC)、CIT小干扰RNA(si-CIT)转染至耐药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IT基因、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B细胞淋巴瘤蛋白2(Bcl-2)、Bcl-2相关X基因(Bax)、细胞色素C(Cyt C)、磷酸酶基因诱导的假定激酶1(PINK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青少年帕金森综合征致病基因(Parkin)和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抗体Ⅰ/Ⅱ(LC3-Ⅰ/Ⅱ)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探针(JC-10)染色法检测细胞的抑制率、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结果耐药细胞中CIT基因表达高于正常细胞,敲减CIT可增强其对ADM的敏感性。敲减CIT促进耐药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自噬能力,抑制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并上调细胞Bax、PINK1、Parkin和LC3-Ⅰ/Ⅱ及胞质中Cyt C,下调细胞中Bcl-2和线粒体中Cyt C。结论CIT基因可通过线粒体途径的凋亡和自噬调节阿霉素耐药肝癌细胞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椽相互作用/激酶 阿霉素耐药肝癌细胞 线粒体 自噬 免疫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4高表达与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华 路喜安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865-867,共3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4(RIPK4)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是39例宫颈癌患者,收集所有宫颈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宫颈癌...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4(RIPK4)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是39例宫颈癌患者,收集所有宫颈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中RIPK4mRNA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中RIPK4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宫颈癌组织中RIPK4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结果正常组织中RIPK4 mRNA表达水平是1.5±0.8;宫颈癌组织中RIPK4mRNA表达水平是4.3±1.6,宫颈癌组织中RIPK4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RIPK4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阴性;RIPK4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阳性,其中14例(36%)宫颈癌患者RIPK4蛋白表达弱阳性,25例(64%)宫颈癌患者RIPK4蛋白表达强阳性。统计分析显示,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宫颈癌组织中RIPK4高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RIPK4高表达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4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瘟病毒衣壳蛋白与宿主丝/苏氨酸蛋白激酶N1相互作用的鉴定
4
作者 何文瑞 廖亚金 +4 位作者 李素 冯烁 董泓 陈佳宁 仇华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95-498,共4页
为筛选并鉴定与猪瘟病毒(CSFV)衣壳(C)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研究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CSFV C蛋白为诱饵从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 DNA表达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共筛选到6种蛋白,分别为ATP5B、SON3、PKN1、PCBP1、R... 为筛选并鉴定与猪瘟病毒(CSFV)衣壳(C)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本研究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CSFV C蛋白为诱饵从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 DNA表达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共筛选到6种蛋白,分别为ATP5B、SON3、PKN1、PCBP1、RPS20和IQGAP1,根据Gene Ontology分析结果,这些蛋白分别参与细胞的增殖和代谢等过程。本研究选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N1(PKN1)进行进一步验证,经酵母共转化试验、免疫共沉淀试验和GST pull-down试验证实,宿主PKN1蛋白与CSFV C蛋白之间存在特异性结合。本研究首次证明PKN1与CSFV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进一步研究PKN1蛋白在CSFV感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C蛋白 /蛋白激酶N1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玲玲 王升志 +2 位作者 刘旭阳 刘浩 宫兆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TSCC组织及30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TSCC组织及30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TSCC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均呈高表达,而在癌旁非肿瘤中呈低表达或无表达(P<0.05)。并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γs=0.412)。Pyk2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而p-AKT只与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Pyk2和p-AKT蛋白异常表达与T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两者有望成为明确TSCC恶性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脯的酪激酶2 化的/蛋白激酶 舌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猪链球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对细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杜骁杰 倪华 +4 位作者 王玲 郑峰 胡丹 王长军 潘秀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66-1168,共3页
猪链球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有33个血清型[1].2型猪链球菌致病力最强,可引起脑膜炎、关节炎、败血症等[2].信号转导系统对细菌应对外界复杂的环境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组前期在对2型猪链球菌中国强毒株05ZYH33基因组测... 猪链球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有33个血清型[1].2型猪链球菌致病力最强,可引起脑膜炎、关节炎、败血症等[2].信号转导系统对细菌应对外界复杂的环境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组前期在对2型猪链球菌中国强毒株05ZYH33基因组测序的研究中发现和真核生物同源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利用同源重组原理成功构建了stk基因敲除突变株[3],本文进一步研究stk缺失后细菌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激酶 猪链球菌 细菌 2 信号转导系统 人兽共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在健康人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林纤 戴勇 +3 位作者 彭武建 孙保东 齐素文 涂植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分析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该蛋白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判断中的可能应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SLE稳定组、SLE活动组和健康对... 目的分析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该蛋白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判断中的可能应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SLE稳定组、SLE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6例,分别收集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串联质谱技术对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进行鉴定和相对定量分析,用Western blot技术对该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较大样本的独立验证。结果基于质谱分析的蛋白组学结果表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显著下调(与正常人的相对比值为0.2906),且该蛋白的低表达为Western blot实验进一步证实。临床资料分析表明,该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呈负相关(r=-0.607,P<0.05)。结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可能参与SLE的发病,该蛋白有望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活动阶段特异性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受体相关蛋白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hFIST/HIPK2的表达纯化磷酸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欣 刘宏 +3 位作者 赵育新 何俊彦 张新华 杜光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 观察一个新近克隆的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hFIST HIPK2 (HumanFasinteractingsignaltransducer homeo domaininteractingproteinkinase)的表达、纯化、磷酸化。方法 用瞬时转染技术、Westernblotting检测hFIST HIPK2野生型及其... 目的 观察一个新近克隆的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hFIST HIPK2 (HumanFasinteractingsignaltransducer homeo domaininteractingproteinkinase)的表达、纯化、磷酸化。方法 用瞬时转染技术、Westernblotting检测hFIST HIPK2野生型及其变异型蛋白 (点突变型hFIST HIPK2K2 2 1A ,C 端缺失型hFIST HIPK2△C、N 端缺失型hFIST HIPK2△N)在 2 93T细胞中的表达、磷酸化 ,及从E coli中纯化GST hFIST HIPK2△C融合蛋白。结果 hFIST HIPK2全长序列cDNA长 4kb ,编码分子质量为 13 0× 10 3的hFIST HIPK2蛋白 ;hFIST HIPK2K2 2 1A的分子质量略小于hFIST HIPK2野生型 ,hFIST HIPK2△C、hFIST HIPK2△N的分子质量分别为 5 9× 10 3、69× 10 3。hFIST HIPK2野生型及其变异型蛋白的丝氨酸残基可自我磷酸化 ,其苏氨酸、酪氨酸残基不被磷酸化 ;hFIST HIPK2蛋白可自我降解 ,尤以hFIST HIPK2K2 2 1A蛋白最为明显 ;从E coli中纯化了一个分子质量为 84× 10 3的GST hFIST HIPK2△C融合蛋白。hFIST HIPK2与小鼠HIPK2、仓鼠PKM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分别为 96 1%、96 5 %。结论 hFIST HIPK2为一新的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 ,是DYRK激酶分支家族中的一员 ,也是新近发现的核蛋白激酶HIP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IST/HIPK2 /蛋白激酶 信号转导 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对猪链球菌2型应激和毒力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祝昊丹 倪艳秀 +4 位作者 茅爱华 周俊明 俞正玉 吕立新 何孔旺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3-600,共8页
为阐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对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的应激耐受和毒力的影响,比较了亲本株SS2-1及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缺失株Δstk在各种应激环境(热、酸、氧化应激和高渗应激)中的生长能力,利用HEp-2细胞模型比较各菌株的黏附能力,... 为阐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对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的应激耐受和毒力的影响,比较了亲本株SS2-1及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缺失株Δstk在各种应激环境(热、酸、氧化应激和高渗应激)中的生长能力,利用HEp-2细胞模型比较各菌株的黏附能力,比较各菌株在猪全血中的存活能力,利用仔猪模型评价STK基因缺失前后细菌的毒力差异。结果表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缺失后,细菌在各种应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明显减弱,对HEp-2细胞的黏附能力减弱,在猪全血中的存活能力显著降低,对仔猪的致病力明显降低。此外,缺失株Δstk在仔猪体内各器官的定殖能力也显著降低。说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与猪链球菌的应激和毒力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 /激酶 应激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伟强 王凤琴 +4 位作者 仝志超 姚文娟 于婧 张婉琳 吴冬梅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9期814-818,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STRA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01—2020-02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同时选取乳腺良性病变患者60...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STRA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01—2020-02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同时选取乳腺良性病变患者60例作为对照,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病灶STRAP蛋白相对表达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血清CEA、CA125和TSGF。结果乳腺癌患者病灶STRAP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患者(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CEA、CA125和TSGF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患者(P<0.05);TNM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病灶STRAP蛋白相对表达量、血清CEA、CA125和TSGF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病灶STRAP蛋白相对表达量与血清TSGF呈正相关(r=0.632,P<0.05);乳腺癌治疗后病灶STRAP蛋白相对表达量、血清CEA、CA125和TSGF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1)。结论乳腺癌STRAP、CEA、CA125和TSGF明显升高,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其中STRAP与TSGF存在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激酶受体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25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致病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祝昊丹 倪艳秀 +4 位作者 周俊明 俞正玉 茅爱华 吕立新 何孔旺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60-1368,共9页
为了研究丝氨酸/苏氨酸磷激酶(STK)在猪链球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利用大肠杆菌-猪链球菌穿梭质粒p SET4s构建STK基因缺失株△stk。结果显示,stk基因缺失后,缺失株△stk易形成长链状结构;缺失株的半致死剂量(LD50)较亲本株高7倍,对CD1小... 为了研究丝氨酸/苏氨酸磷激酶(STK)在猪链球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利用大肠杆菌-猪链球菌穿梭质粒p SET4s构建STK基因缺失株△stk。结果显示,stk基因缺失后,缺失株△stk易形成长链状结构;缺失株的半致死剂量(LD50)较亲本株高7倍,对CD1小鼠的致病能力降低;体内定植试验结果表明缺失株△stk在小鼠体内各器官的定植能力显著降低。这些数据表明STK与猪链球菌2型(SS2)的致病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 /激酶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Wnt2通路相关蛋白及C-myc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丹 李炜 王倩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73-175,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urora-A)、Wnt2通路相关蛋白(Wnt2)和C-myc基因(C-myc)与肝癌发生及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SP法检测Aurora-A、Wnt2和C-myc在60例早期肝癌、50例中期肝癌、50例晚期肝癌及4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urora-A)、Wnt2通路相关蛋白(Wnt2)和C-myc基因(C-myc)与肝癌发生及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应用SP法检测Aurora-A、Wnt2和C-myc在60例早期肝癌、50例中期肝癌、50例晚期肝癌及4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urora-A在正常肝组织、早期肝癌组织、中期肝癌组织、晚期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0%、60%、76%;Aurora-A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和肝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紧密相关,在没有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存在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Aurora-A在高、中、低分化肝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70%、85%,分化程度越低,则Aurora-A表达程度越高(P<0.05)。Wnt2在早期肝癌组织、中期肝癌组织、晚期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肝组织,与早期肝癌组织相比,中期、晚期肝癌组织中Wnt2明显增加(P<0.05);Wnt2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中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但两者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肝癌组织中Wnt2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肝癌组织(P<0.05)。C-myc在早期肝癌组织、中期肝癌组织、晚期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但早、中、晚期肝癌组织中C-myc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yc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肝癌组织(P<0.05);C-myc在低分化、中分化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高分化的肝癌组织(P<0.05)。结论:Aurora-A、Wnt2及C-myc的过表达跟肝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分化高度相关。通过综合检测Aurora-A、Wnt2和C-myc蛋白的表达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 Wnt2通路相关蛋白 C-MYC基因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苏氨酸激酶型受体的信号转导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荣英 宋怀东 陈名道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2年第1期40-42,共3页
Smad(SmaandMadhomologue)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类蛋白质 ,具有类似的结构 ,在苏 丝氨酸型受体的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家族成员与膜上特异的受体结合 ,使受体调节型的Smad(R Smad)磷酸化 ,磷酸化的R Smad与共... Smad(SmaandMadhomologue)是近几年发现的一类蛋白质 ,具有类似的结构 ,在苏 丝氨酸型受体的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家族成员与膜上特异的受体结合 ,使受体调节型的Smad(R Smad)磷酸化 ,磷酸化的R Smad与共同介质型的Smad(Co Smad)形成寡聚体 ,转位至核内 ,调节基因的转录。抑制型的Smad(Anti Sm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 信号转导 激酶受体 激酶受体 负反馈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活心软胶囊通过PPARγ受体上调STAT3磷酸化激活PI3K/AKT通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内质网应激的作用机制研究
14
作者 许良葵 黄海潮 聂阳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7期11-16,共6页
目的探讨中风活心软胶囊介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受体上调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磷酸化诱导磷脂酰肌醇-3... 目的探讨中风活心软胶囊介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受体上调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磷酸化诱导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信号通路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应激和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研究,阐明中风活心软胶囊对脑缺血后神经损伤修复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Zea Longa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ischemia,MCAI)大鼠模型,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mNSS评分2~18分为造模成功。仅治疗组给予中风活心软胶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缺血半暗区皮质PPARγ受体蛋白、STAT3磷酸化蛋白、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检测ER应激标记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及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激酶3(PK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PERK)-激活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C/EBP同源蛋白(C/EBP-homologous protein,CHOP)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缺血半暗区皮质神经元显著减少,提示右侧MCAI大鼠模型构建成功。模型组、治疗组mN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但治疗组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缺血区PPARγ受体蛋白、STAT3磷酸化蛋白、PI3K及AKT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模型组大鼠缺血区GRP78、PERK、ATF4和CHOP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但治疗组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活心软胶囊可显著提高脑缺血大鼠缺血半暗区皮质PPARγ受体蛋白、STAT3磷酸化蛋白、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介导PPARγ受体上调STAT3磷酸化诱导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ER应激和神经保护,从而发挥脑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活心软胶囊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受体 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磷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内质网应激 神经保护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牛磺酸棉酚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15
作者 吴发胜 陈慧 +2 位作者 何维珊 鲁世金 练祖平 《广西医学》 2024年第12期1897-1905,共9页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探讨牛磺酸棉酚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1)以不同浓度(0μg/mL、25μg/mL、50μg/mL、75μg/mL、100μg/mL、125μg/mL、150μg/mL)牛磺酸棉酚干预...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探讨牛磺酸棉酚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1)以不同浓度(0μg/mL、25μg/mL、50μg/mL、75μg/mL、100μg/mL、125μg/mL、150μg/mL)牛磺酸棉酚干预肝癌HepG2细胞24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计算牛磺酸棉酚对肝癌Hep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筛选牛磺酸棉酚的干预浓度。(2)采用0μg/mL、25μg/mL、50μg/mL、100μg/mL牛磺酸棉酚(分别设为0μg/mL牛磺酸棉酚组、25μg/mL牛磺酸棉酚组、50μg/mL牛磺酸棉酚组、100μg/mL牛磺酸棉酚组)干预肝癌HepG2细胞24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Caspase⁃3、PI3K、AKT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和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磷酸化PI3K(p⁃PI3K)、AKT、磷酸化AKT(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0μg/mL牛磺酸棉酚相比,经25μg/mL、50μg/mL、75μg/mL、100μg/mL、125μg/mL、150μg/mL牛磺酸棉酚干预后,肝癌HepG2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牛磺酸棉酚干预肝癌HepG2细胞24 h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08μg/mL,因此后续实验选择25μg/mL、50μg/mL、100μg/mL作为牛磺酸棉酚的干预浓度。(2)与0μg/mL牛磺酸棉酚组相比,25μg/mL牛磺酸棉酚组、50μg/mL牛磺酸棉酚组、100μg/mL牛磺酸棉酚组肝癌HepG2细胞早期凋亡率及总凋亡率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上调(P<0.05);与0μg/mL牛磺酸棉酚组相比,50μg/mL牛磺酸棉酚组、100μg/mL牛磺酸棉酚组肝癌HepG2细胞晚期凋亡率升高,G2/M期细胞比例下降(P<0.05)。与0μg/mL牛磺酸棉酚组相比,50μg/mL牛磺酸棉酚组、100μg/mL牛磺酸棉酚组肝癌HepG2细胞Bax、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Bc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P<0.05);与0μg/mL牛磺酸棉酚组相比,25μg/mL牛磺酸棉酚组、50μg/mL牛磺酸棉酚组、100μg/mL牛磺酸棉酚组肝癌HepG2细胞PI3K、AKT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50μg/mL牛磺酸棉酚组、100μg/mL牛磺酸棉酚组肝癌HepG2细胞p⁃PI3K、AKT、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牛磺酸棉酚可以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化,上调Bax、Caspase⁃3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从而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牛磺棉酚 HEPG2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细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新伟 刁世勇 +1 位作者 王敏 王建祥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5年第3期219-222,共4页
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IPK2)是一个核内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作为辅助因子,广泛参与转录调控。HIPK2位于核斑,在Sp100和TP53INPls的辅助下能够磷酸化p53的46位丝氨酸,加速p53的乙酰化,拮抗MDM2对p53的抑制作用,强化p53的功能。... 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IPK2)是一个核内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作为辅助因子,广泛参与转录调控。HIPK2位于核斑,在Sp100和TP53INPls的辅助下能够磷酸化p53的46位丝氨酸,加速p53的乙酰化,拮抗MDM2对p53的抑制作用,强化p53的功能。通过磷酸化,HIPK2加速CtBP和c- Myb被蛋白酶体降解,引起细胞发生不依赖p53的凋亡或分化。许多肿瘤细胞低表达HIPK2,表明HIPK2 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相互作用 结构域 同源 激酶 p53 C-MYB 辅助因子 转录调控 抑制作用 过磷 蛋白酶体 细胞发生 肿瘤细胞 抑癌基因 乙酰化 低表达 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蛋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韦任 吴雪萍 +3 位作者 周玉杰 钱赓 沙媛 王锦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3-526,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调控钙磷沉积、细胞骨分化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β磷酸甘油和氯化钙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钙化。实验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钙化组、Ripk3^(-/-)组、钙化+Rip... 目的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调控钙磷沉积、细胞骨分化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β磷酸甘油和氯化钙培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钙化。实验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钙化组、Ripk3^(-/-)组、钙化+Ripk3^(-/-)组(联合组)。使用茜素红S染色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情况,同时测定细胞内Ca^(2+)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结果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3、7 d的Ripk3表达较钙化前明显增加,14 d的Ripk3表达较7 d明显增加,并达到最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Ripk3^(-/-)组比较,钙化组Ca^(2+)、碱性磷酸酶活性、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形态发生蛋白2、细胞凋亡率和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钙化组比较,联合组Ca^(2+)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102.8±12.8)nmol/mg vs(457.1±51.2)nmol/mg,(136.1±15.4)U/mg vs(412.2±46.7)U/mg,P<0.05],Runt相关转录因子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明显降低(1.07±0.15 vs 1.84±0.23,1.27±0.14 vs 3.01±0.25,P<0.05)。与钙化组比较,联合组细胞凋亡率和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8±3.9)%vs(31.1±4.2)%,1.19±0.14 vs 2.21±0.23,P<0.05]。结论Ripk3通过促进钙磷沉积、细胞骨分化和细胞凋亡起到加重血管钙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作用蛋白激酶 血管钙化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2 半胱天冬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18
作者 贾文韫 李宝兰 岳文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73-377,共5页
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omeodomain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2,HIPK2)是近二十年来发现的一种定位在细胞核内,调节多种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HIPK2是潜在的肿瘤抑制因子和DNA损伤相关激酶,它通过磷酸... 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omeodomain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2,HIPK2)是近二十年来发现的一种定位在细胞核内,调节多种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HIPK2是潜在的肿瘤抑制因子和DNA损伤相关激酶,它通过磷酸化反应作用于不同的下游靶点来激活凋亡进程。此外,HIPK2还参与组织器官的形成、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由于其作用广泛,近年来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2 相互作用 结构域 肿瘤抑制因子 PROTEIN 应用 组织器官 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19
作者 贾文韫 李宝兰 岳文涛 《结核病与胸部肿瘤》 2011年第2期145-149,共5页
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omeodomain—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2,HIPK2)是近二十年来发现的一种定位在细胞核内,调节多种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HIPK2是潜在的肿瘤抑制因子和DNA损伤相关激酶,它通... 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omeodomain—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2,HIPK2)是近二十年来发现的一种定位在细胞核内,调节多种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HIPK2是潜在的肿瘤抑制因子和DNA损伤相关激酶,它通过磷酸化反应作用于不同的下游靶点来激活凋亡进程。此外,HIPK2还参与组织器官的形成、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由于其作用广泛,近年来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2 相互作用 结构域 肿瘤抑制因子 PROTEIN 应用 组织器官 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书 陈建亮 +4 位作者 周澍 曹守纪 楼芸 沈海源 李国强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29-1235,共7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RIP3)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1)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处理和活性检测:采用RIP3-siRNA和NC-siRNA转染HSC-T6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未转染、转染...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RIP3)在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1)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处理和活性检测:采用RIP3-siRNA和NC-siRNA转染HSC-T6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未转染、转染RIP3-siRNA、转染NC-siRNA的HSC-T6细胞存活率。采用100 μmol/L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试剂处理HSC-T6细胞后0、2、4、8、12 h取材细胞并保存,检测12 h细胞存活率。采用100 μmol/L GCDCA试剂处理RIP3敲低HSC-T6细胞后培养12 h,检测细胞存活率。(2)胆管结扎小鼠模型建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小鼠分为8组,每组5只。Sham组:仅游离胆总管,不结扎,于术后第7天取下腔静脉血和肝组织;BDL-1 d组、BDL-3 d组、BDL-5 d组、BDL-7 d组、BDL-14 d组、BDL-21 d组、BDL-28 d组:分别于行胆总管结扎术后第1、3、5、7、14、21、28天取材。(3)RT-PCR检测细胞和肝组织RIP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4)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和肝组织RIP3、α-SMA、TNF-α蛋白相对表达量。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不同时间点数据检验采用方差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1)不同HSC-T6细胞活性和RIP3、α-SMA、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 CCK8检测结果显示:采用100 μmol/L GCDCA试剂处理HSC-T6细胞和RIP3敲低HSC-T6细胞后12 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1.3%±0.3%和83.2%±0.4%,与未采用100 μmol/L GCDCA试剂处理HSC-T6细胞和RIP3敲低HSC-T6细胞培养12 h存活率(98.4%±0.7%和97.4%±0.7%)4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5.200,P〈0.05)。其中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3,P〉0.05);未采用100 μmol/L GCDCA试剂处理HSC-T6细胞存活率分别与采用100 μmol/L GCDCA试剂处理HSC-T6细胞和RIP3敲低HSC-T6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910,6.604,P〈0.05);采用100 μmol/L GCDCA试剂处理HSC-T6细胞和RIP3敲低HSC-T6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6,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未转染、转染RIP3-siRNA、转染NC-siRNA的HSC-T6细胞RIP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12 1±0.001 3、0.011 2±0.003 1、0.002 8±0.000 5,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410,P〈0.05)。其中未转染的HSC-T6细胞RIP3 mRNA相对表达量与转染NC-siRNA的HSC-T6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3,P〉0.05);转染RIP3-siRNA的HSC-T6细胞RIP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与未转染、转染NC-siRNA的HSC-T6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760,4.586,P〈0.05)。采用GCDCA试剂处理HSC-T6细胞后0、2、4、8、12 h RIP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12 1±0.001 3、0.011 2±0.003 1、0.021 2±0.002 2、0.027 8±0.002 1、0.029 8±0.002 3,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71±0.012、0.611±0.024、0.691±0.021、0.711±0.021、0.752±0.031,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73±0.022、0.912±0.024、1.015±0.031、1.210±0.042、1.471±0.041,3者相对表达量均随时间延长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0.720,30.050,166.700,P〈0.05)。未采用GCDCA试剂处理HSC-T6细胞RIP3 mRNA相对表达量为0.012 1±0.001 3,采用GCDCA试剂处理HSC-T6细胞12 h后RIP3 mRNA相对表达量为0.029 8±0.002 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70,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未转染、转染RIP3-siRNA、转染NC-siRNA的HSC-T6细胞RIP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54±0.012、0.013±0.008、0.052±0.021,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10,P〈0.05)。其中未转染的HSC-T6细胞RIP3 蛋白相对表达量与转染NC-siRNA的HSC-T6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3,P〉0.05);转染RIP3-siRNA的HSC-T6细胞RIP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与未转染、转染NC-siRNA的HSC-T6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24,3.006,P〈0.05)。采用GCDCA试剂处理HSC-T6细胞后0、2、4、8、12 h RIP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45±0.024、0.047±0.034、0.062±0.025、0.121±0.015、0.154±0.034,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64±0.031、0.072±0.017、0.097±0.035、0.078±0.031、0.254±0.051,TNF-α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78±0.025、0.094±0.037、0.129±0.041、0.198±0.011、0.324±0.061,3者相对表达量均随时间延长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658,15.810,20.090,P〈0.05)。未采用GCDCA试剂处理HSC-T6细胞RIP3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045±0.024,采用GCDCA试剂处理HSC-T6细胞12 h后RIP3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154±0.03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6,P〈0.05)。(2)各组小鼠肝组织中RIP3、α-SMA、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RT-PCR检测结果显示:Sham组、BDL-1 d组、BDL-3 d组、BDL-5 d组、BDL-7 d组、BDL-14 d组、BDL-21 d组、BDL-28 d组小鼠肝组织中RIP3 mRNA相对表达量为0.047 3±0.003 1、0.041 2±0.007 8~0.339 7±0.017 1,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为2.948±0.612、2.654±1.032~8.387±0.910,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为0.563±0.078、0.610±0.113~1.078±0.289,各组小鼠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180,27.820,7.425,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ham组、BDL-1 d组、BDL-3 d组、BDL-5 d组、BDL-7 d组、BDL-14 d组、BDL-21 d组、BDL-28 d组小鼠肝组织中RIP3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245±0.011、0.228±0.023~1.018±0.052,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424±0.057、0.392±0.041~0.985±0.081,TNF-α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551±0.052、0.588±0.087~0.962±0.074,各组小鼠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160,94.410,22.750,P〈0.05)。 结论:胆汁淤积通过诱导TNF-α通路活化,并上调RIP3,促进肝损伤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胆汁淤积 受体相互作用-激酶3 鹅脱氧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