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准面旋回结构与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26
1
作者 郑荣才 尹世民 彭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69-375,共7页
以地层过程—响应沉积动力学为理论基础 ,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周期 ,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成因地层单元 ,较为详细地讨论了层序结构、层序叠加样式与可容纳空间 /沉积物补给通量比值 (A/S比值 )变化、基准面升降幅度及沉积动力学条件的相... 以地层过程—响应沉积动力学为理论基础 ,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周期 ,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成因地层单元 ,较为详细地讨论了层序结构、层序叠加样式与可容纳空间 /沉积物补给通量比值 (A/S比值 )变化、基准面升降幅度及沉积动力学条件的相互关系 ,描述了不同结构和叠加样式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中的分布规律 ,最终提出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单元的标准层序模式。有意义的是 ,上述理论分析结果与四川、鄂尔多斯和辽河等盆地中的中、新生代陆相地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结果完全一致 ,说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非常适合于中国广泛分布的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基准面旋回 叠加样式 沉积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基准面旋回叠加样式与储层物性变化模式关系研究——以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杨华 田景春 +7 位作者 夏青松 倪新锋 张翔 聂永生 窦伟坦 付金华 郭正权 邓秀芹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8-483,共6页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沉积相特征、岩相古地理演化研究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长6-长8油层组短期基准面旋回类型及特征,在长6—长8油层组中识别出3种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叠加样式:(1)退积型叠加样式(向上&...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沉积相特征、岩相古地理演化研究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长6-长8油层组短期基准面旋回类型及特征,在长6—长8油层组中识别出3种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叠加样式:(1)退积型叠加样式(向上"变深"的非对称旋回);(2)进积型叠加样式(向上"变浅"的非对称旋回);(3)退积-加积型叠加样式(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旋回)。并深入研究了储层物性变化模式,包括:物性向上变好的模式;物性向上变差的模式;物性均匀变化的模式;上下砂体间物性突变的模式;物性向上变差复变好的模式及物性变化复杂的复合模式。这些模式与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叠加样式密切相关,即短期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了储层物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基准面旋回 叠加样式 储层物性变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坨油田胜一区沙二段上部高分辨率层序结构分析和叠加样式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振泉 郑荣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50,共4页
胜一区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胜坨油田的西部 ,沙二段上部油层主要属低弯度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基于基准面旋回理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 ,把胜一区沙二段上部 1~ 3砂层组划分为一个中期旋回层序 ,5个短期和14~ 16个超短... 胜一区位于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胜坨油田的西部 ,沙二段上部油层主要属低弯度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基于基准面旋回理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 ,把胜一区沙二段上部 1~ 3砂层组划分为一个中期旋回层序 ,5个短期和14~ 16个超短期旋回层序。在层序格架的控制下 ,建立了超短期、短期和中期旋回层序结构的叠加样式 ;按岩性、岩相组合特征及沉积演化序列 ,超短期旋回层序、短期旋回层序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和对称型 2种基本结构类型 ;中期旋回层序结构为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图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坨油田 层序结构分析 层序叠加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型三角洲前缘砂体叠加样式——以鄂尔多斯盆地姬源地区长9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克永 李文厚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7-766,共10页
为研究砂体叠加样式对浅水型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规模及程度的影响,利用鄂尔多斯盆地姬源地区长9油层组沉积构造、测井相等分析浅水型三角洲特征,刻画浅水型三角洲前缘砂体叠加样式及分布规律。研究认为姬源地区发育平行层理、槽状交错... 为研究砂体叠加样式对浅水型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规模及程度的影响,利用鄂尔多斯盆地姬源地区长9油层组沉积构造、测井相等分析浅水型三角洲特征,刻画浅水型三角洲前缘砂体叠加样式及分布规律。研究认为姬源地区发育平行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等层理构造及垂直虫孔、碳化植物茎干等生物标志,测井曲线多见顶底突变的单个或叠合“箱型”。识别出均质叠合厚层砂体、向上变细中厚层砂体及向上变粗复合砂体3种砂体叠加样式。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在垂向上由下到上由数量少、厚度小到数量多、厚度大再到数量少、厚度小的演化特点,在平面上砂体分布受控于湖盆水位线的高低变化,低水位期受湖水顶托作用砂体快速堆积,砂厚域广,高水位期砂体的规模明显变小,与鄂尔多斯盆地由初次湖泛到第一次大型湖泛之间的沉积演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叠加样式 浅水型三角洲前缘 测井相 姬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杏5X区块葡一组高分辨率层序叠加样式与沉积格局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建阳 李国永 +1 位作者 于兴河 王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4-250,共7页
大庆长垣杏5X区块葡一组为河控浅水型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岩心描述和测井曲线综合分析为基础,对葡一组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古暴露、冲刷面与岩性转换面等3类层序旋回界面,将其划分为2个中期旋回、4个短期旋回和12个超短期旋... 大庆长垣杏5X区块葡一组为河控浅水型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岩心描述和测井曲线综合分析为基础,对葡一组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古暴露、冲刷面与岩性转换面等3类层序旋回界面,将其划分为2个中期旋回、4个短期旋回和12个超短期旋回,并详细研究三角洲沉积体系中超短期旋回和短期旋回的沉积序列、结构类型和叠加样式。通过逐井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与划分,建立短期与超短期旋回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层序格架内地层展布规律,并以此为基础,阐述在层序格架控制下葡一组4个短期旋回的成因砂体叠置样式、沉积演化规律及砂体分布特征,为开发调整期剩余油研究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 高分辨率 层序 叠加样式 葡一组
原文传递
柴西地区构造样式与油气勘探领域 被引量:7
6
作者 张菊梅 吴武军 +1 位作者 郑希民 裴明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103-110,167-168+162,共8页
文中通过大量地质剖面解释成果,厘清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喜马拉雅运动各阶段构造变形模式和构造样式,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构造演化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不同阶段、不同的卷入深度形成了不同的构造样式及油气圈闭类型,在单一构造样式... 文中通过大量地质剖面解释成果,厘清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喜马拉雅运动各阶段构造变形模式和构造样式,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构造演化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不同阶段、不同的卷入深度形成了不同的构造样式及油气圈闭类型,在单一构造样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了主要构造叠加样式,通过分析生、储、圈的配置关系,阐明了油气勘探领域,并得出以下认识:①柴西地区经历了早、中、晚期喜马拉雅运动多期构造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早期以局部伸展运动为主,发育伸展构造样式;喜马拉雅运动中期以压扭作用为主,发育压扭构造样式;喜马拉雅运动晚期以水平挤压为主,发育多种断裂相关褶皱样式。②多次构造运动的叠加产生了8种构造叠加样式,其中反转构造+同沉积背斜+断层传播褶皱具备很好的石油地质条件,也是最为成熟的油气勘探领域,双重逆冲+生长三角带是阿尔金山前带构造+岩性勘探的理想场所,同沉积逆断层+单斜断块与同沉积逆断层+对冲三角构造是围绕昆北和阿尔金构造带扩大碎屑岩有利储集相带及地层岩性圈闭勘探的有利区带,同沉积逆断层+断层传播褶皱+突发构造与古隆起(斜坡)+断层传播褶皱+生长三角带分别对深层非常规储层(裂缝与次生孔隙)和中、浅层岩性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地区 构造演化 构造样式 构造叠加样式 油气勘探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当山岩群杨坪岩组叠加褶皱──1:5万《大木厂》幅区调成果 被引量:1
7
作者 朱章显 《资源环境与工程》 1998年第1期7-12,共6页
本文介绍笔者在1:5万大水厂幅区调中,对元古界武当山岩群杨坪岩组褶皱特征及叠加现象的认识以及褶皱叠加样式的建立过程。杨坪岩组为一套浅变质的海相碎屑沉积岩类,岩石变形弱、变分层理(So)保留较好,褶皱现象易于识别且不同期次... 本文介绍笔者在1:5万大水厂幅区调中,对元古界武当山岩群杨坪岩组褶皱特征及叠加现象的认识以及褶皱叠加样式的建立过程。杨坪岩组为一套浅变质的海相碎屑沉积岩类,岩石变形弱、变分层理(So)保留较好,褶皱现象易于识别且不同期次的褶皱特征明显,各自型式截然不同。笔者据J.G.兰姆赛提出的褶皱叠加型式,结合测区实际情况,建立起测区褶皱叠加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山岩群 杨坪岩组 褶皱 叠加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盆地龙山穹窿构造样式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智 颜丹平 +2 位作者 陈文 李林 陈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42-2758,共17页
本文选取湘中盆地龙山穹窿体为研究对象,主要沿二条近正交剖面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构造解析工作。系统地对龙山穹窿体进行了地层产状、轴面劈理产状、逆冲断层及其擦痕线理进行了测量和统计。根据褶皱样式与轴面劈理的配套关系,... 本文选取湘中盆地龙山穹窿体为研究对象,主要沿二条近正交剖面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构造解析工作。系统地对龙山穹窿体进行了地层产状、轴面劈理产状、逆冲断层及其擦痕线理进行了测量和统计。根据褶皱样式与轴面劈理的配套关系,并结合卷入叠加变形的地层,以及轴面劈理的错切关系综合分析,确定NE-SW向褶皱叠加在近WNW-ESE向(近EW向)褶皱之上,确定叠加干涉样式属于Ramsay分类中典型的穹盆叠加样式。在区域地质关系与演化对比基础上,确定龙山穹窿是加里东期和燕山期褶皱复合叠加变形的结果;依据剖面构造分析及前人研究成果,确定泥盆系与前泥盆系间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和南华系与基底间拆离断层为两套区域性潜在滑脱层,并认为滑脱层在龙山穹隆体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具有控制作用。通过对二期古构造应力场的恢复,重建了区域构造演化,建立了龙山穹窿体由拆离断层及软弱层控制的褶皱叠加构造模型。龙山穹窿体的褶皱叠加过程在华南大陆,特别是雪峰山造山带构造演化中具有代表性,表明加里东运动和燕山运动的叠加和复合是雪峰山造山带的重要构造表现形式,这为深入研究雪峰山造山带结构与演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中盆地 构造解析 叠加褶皱 叠加样式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米退积型与进积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被引量:27
9
作者 李顺明 宋新民 +3 位作者 刘曰强 王友启 李艳明 唐后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5-672,共8页
不同类型辫状河三角洲的成因分析是预测剩余油分布及制定合理开发政策的基础。岩石地球化学及成因地层分析表明,温米油田三间房组是在气候干燥的淡水湖盆长期基准面旋回内的退积型和进积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应用精细成因地层对比... 不同类型辫状河三角洲的成因分析是预测剩余油分布及制定合理开发政策的基础。岩石地球化学及成因地层分析表明,温米油田三间房组是在气候干燥的淡水湖盆长期基准面旋回内的退积型和进积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应用精细成因地层对比方法建立三间房组单砂层成因地层格架。基于单分流河道识别: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规模小,分流河道宽深比30~58,平面形态纵向由枝状向指状演化,发育CSm→MSp-l→FSh→FSp-h→FStr→FSp-h→Fr较细岩石相组合;进积型辫状河三角洲规模相对较大,分流河道宽深比53~108,平面形态纵向呈指状-枝状-片状演化,发育SCm→GCSm→CStr→FSp-h→FSp-l较粗岩石相组合,湖底坡折带发育小型河口坝。水气交替注入能较大幅度提高这类油藏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米油田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 单砂层 沉积微相 砂体叠加样式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许书堂 马维民 +3 位作者 王德仁 靳广兴 李继东 杨玉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44-650,共7页
在总结钻井、测井、地震等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对白音查干凹陷层序地层进行了划分对比,将下白垩统地层划分为3个超层序,6个三级层序。对主要层序内部的岩性特征、沉积相构成、体系域发育状况、地层叠加样式等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特征的研... 在总结钻井、测井、地震等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对白音查干凹陷层序地层进行了划分对比,将下白垩统地层划分为3个超层序,6个三级层序。对主要层序内部的岩性特征、沉积相构成、体系域发育状况、地层叠加样式等进行了分析。通过这些特征的研究,对层序的形成背景、沉积演化过程,以及生储盖层的发育条件和组合关系等有了清楚的认识,认为白音查干凹陷演化具有早期形成,继承性发育,晚期鼎盛的特点,凹陷经历三次湖泛,形成三套烃源岩,发育四种成因类型的砂体,存在三套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白垩统 层序地层 白音查干凹陷 储盖层 储盖组合 二连盆地 沉积演化 钻井 层叠 叠加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砂体的垂向结构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云翔 陈景山 +4 位作者 王建峰 丁熊 姚泾利 李士祥 李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88,共12页
近年来随着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重新认识,在上三叠统延长组下部的长9油层组中获得了新发现、新突破,该油层组成为油气勘探重要的战略接替层系。通过露头剖面、钻井、岩芯、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研究,结合沉积古地理背景... 近年来随着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重新认识,在上三叠统延长组下部的长9油层组中获得了新发现、新突破,该油层组成为油气勘探重要的战略接替层系。通过露头剖面、钻井、岩芯、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研究,结合沉积古地理背景分析,以沉积特征和指相标志的识别为依据,认为盆地内长9砂体的成因类型主要包括三角洲环境与牵引流作用有关的陆上与水下的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三角洲前缘的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等砂体,滨浅湖环境与湖浪和湖流改造作用有关的砂质滩坝、席状砂等砂体。根据岩芯剖面精细描述及沉积微相分析,结合测井曲线解释,指出长9单砂体主要发育B、C、I、F、D五种基本垂向结构类型,多层砂体的垂向叠加样式复杂多变,常见的有BB、CC、CB、II、CI、BC、BI、FF等类型。砂体垂向结构的主控因素分析表明,沉积环境、沉积相以及基准面升降旋回是控制单砂体垂向结构、多层砂体垂向叠加样式及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向结构 叠加样式 砂体 三角洲 长9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被引量:70
12
作者 郑荣才 文华国 梁西文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6-74,共9页
按基准面旋回原理 ,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本溪组 (C2 b)、太原组 (P1 t)、山西组 (P1 s)和下石盒子组 (P1 xs)划分为 3个超长期、8个长期、19个中期和 6 2个短期旋回层序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级别层序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沉积演化... 按基准面旋回原理 ,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本溪组 (C2 b)、太原组 (P1 t)、山西组 (P1 s)和下石盒子组 (P1 xs)划分为 3个超长期、8个长期、19个中期和 6 2个短期旋回层序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各级别层序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沉积演化序列 ;建立以长期旋回层序为年代地层框架 ,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的层序地层格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上古生界 高分辩率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结构 叠加样式 等时地层格架 天然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及油气地质意义——以沾化凹陷下第三系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杜振川 金瞰昆 +1 位作者 孙玉壮 魏魁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0-434,共5页
分析了高分辨率地震、测井和岩相资料以识别和划分层序界面 .结果表明 :沾化凹陷下第三系为 1个构造层序 ( TS1) ,发育的三个构造幕及二级气候旋回对应于 3个超层序 ( SS1-3 ) ,分别与盆地演化的阶段性相当 ,在其内部可进一步划分为 1 2... 分析了高分辨率地震、测井和岩相资料以识别和划分层序界面 .结果表明 :沾化凹陷下第三系为 1个构造层序 ( TS1) ,发育的三个构造幕及二级气候旋回对应于 3个超层序 ( SS1-3 ) ,分别与盆地演化的阶段性相当 ,在其内部可进一步划分为 1 2个 级层序和 46个 级层序 .层序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沉积基准面三级升降旋回 ;在过程的每一个演化阶段 ,其短期基准面旋回的结构和叠加样式不同 ,反映了由空间变化和物源供给决定的体系域构成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下第三系 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盆地演化 叠加样式 沉积体系 沾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北部上侏罗统辫状河体系沉积特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佳 邓宏文 +1 位作者 季春辉 秦雁群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2-649,共8页
根据野外露头的沉积构造和沉积层序特征,对北京北部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上侏罗统后城组进行沉积相研究,认为该地区以辫状河沉积为主,构成辫状河体系的4种沉积微相类型包括河道、心滩、河间湖泊和溢岸沉积,其中的溢岸沉积相当于曲流... 根据野外露头的沉积构造和沉积层序特征,对北京北部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上侏罗统后城组进行沉积相研究,认为该地区以辫状河沉积为主,构成辫状河体系的4种沉积微相类型包括河道、心滩、河间湖泊和溢岸沉积,其中的溢岸沉积相当于曲流河中发育的决口河道与决口扇沉积。运用基准面旋回变化原理,识别出了2个中期旋回和构成中期旋回的多个短期旋回。总结了基准面旋回特征,阐明了地层叠加样式随A/S(可容纳空间/沉积物供给)比值的变化规律,认为低A/S比值时,河道砂体的连通性较好,而高A/S比值时,河道较孤立,连通性较差;且溢岸沉积的地层厚度随着A/S比值的增加不断增大,溢岸沉积的厚度可以作为判断可容纳空间大小的一个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露头 沉积特征 基准面旋回 地层叠加样式 A/S比值 溢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新近纪海平面升降过程及其对砂体的控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锐 张昌民 +2 位作者 杜家元 张尚锋 李向阳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5-693,共9页
通过沉积相序的变化识别出地层叠加样式,并定性判断单井上海平面升降变化过程。以此为基础,采用了连井沉积相对比分析沉积相带的迁移过程,通过对削截、上超等地震反射轴的终止形式和前积体叠置关系进行分析,对珠江口盆地新近系层序地层... 通过沉积相序的变化识别出地层叠加样式,并定性判断单井上海平面升降变化过程。以此为基础,采用了连井沉积相对比分析沉积相带的迁移过程,通过对削截、上超等地震反射轴的终止形式和前积体叠置关系进行分析,对珠江口盆地新近系层序地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并刻画了该区域新近纪海岸上超过程,进而构建了海平面升降曲线。随着海平面的升降,古珠江三角洲的发育范围不断减小或扩大,而且三角洲还发生不同程度的侧向迁移。海平面变化促使有利砂体发育场所两极化。海平面较低时,陆架坡折以下的陆坡内凹陷成为有利砂体发育的场所,主要发育低位体系域的重力流成因扇体和楔状前积砂体;海平面较高时,陆架内凹陷成为有利砂体发育的场所,主要发育的砂体类型包括海侵期和高位期的中陆架和内陆架三角洲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叠加样式 海平面升降 新近纪 白云北坡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第三纪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特征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杜振川 丁述理 魏魁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9-712,共4页
通过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第三纪地震、测井曲线和岩相资料的综合分析,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盆地充填序列按古构造运动面划分为5个超层序,分别与盆地演化的阶段性相当。在其内部可进一步划分为19个Ⅲ级层序和42个Ⅳ级层序。并... 通过对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第三纪地震、测井曲线和岩相资料的综合分析,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盆地充填序列按古构造运动面划分为5个超层序,分别与盆地演化的阶段性相当。在其内部可进一步划分为19个Ⅲ级层序和42个Ⅳ级层序。并以基准面旋回为基础,长周期基准面旋回为周期,短周期为成因地层单元,论述了不同结构和叠加样式的短期旋回型式及在中长周期旋回中的分布规律,基准面变化与层序发育特征、层序分布模式、沉积体系类型和盆地充填演化序列,以及与油气储盖组合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纪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 琼东南盆地 基准面旋回 叠加样式 沉积体系 构造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坨油田一区沙河街组二段1~3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被引量:8
17
作者 柯光明 郑荣才 高红灿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9-147,共9页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以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对济阳坳陷胜坨油田一区沙河街组二段1~3砂组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从中识别出超短期、短期和中期3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其中超短期和短期旋回...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以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对济阳坳陷胜坨油田一区沙河街组二段1~3砂组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从中识别出超短期、短期和中期3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其中超短期和短期旋回层可划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和对称型两种基本结构类型。根据旋回的结构变化特征又可细分为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型、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型、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近完全-完全对称型和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5种亚类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不同结构类型的超短期和短期旋回层序的沉积序列,以及较短周期旋回在较长周期旋回中的叠加样式、变化规律和分布模式,为沙二段1~3砂组进一步的小层砂体划分、等时追踪对比、砂体几何形态和储层结构描述等精细地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旋回结构 叠加样式 沉积序列 沙二段 胜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被引量:25
18
作者 付国民 郑荣才 +1 位作者 赵俊兴 李永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4-399,共6页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三叠系延安组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界面特征、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及空间分布模式、A/S变化对储集砂体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安组由3个长期、8...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三叠系延安组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界面特征、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及空间分布模式、A/S变化对储集砂体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安组由3个长期、8个中期、36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组成,且存在向上变"深"非对称性(A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B型)以及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旋回(C型)3种型式的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沿三角洲生长轴向方向,旋回层序结构型式呈由A型-C型-B型变化.在旋回层序界面叠合部位及旋回下部为储层砂体发育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鄂尔多斯盆地 延安组 环县 短期基准面旋回 旋回层序 空间分布模式 界面特征 结构类型 叠加样式 控制作用 储集砂体 非对称性 层序结构 非对称型 层序界面 结构型式 三叠系 A/S 三角洲 A型 C型 B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下沙溪庙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文华国 郑荣才 +2 位作者 叶泰然 高红灿 柯光明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3-90,共8页
 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结合地表露头、钻井岩芯、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将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中侏罗统下沙溪庙组划分为1个长期、2个中期和10余个短期旋回层序;较为详...  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结合地表露头、钻井岩芯、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将米仓山-大巴山前陆盆地中侏罗统下沙溪庙组划分为1个长期、2个中期和10余个短期旋回层序;较为详细地讨论了短期、中期和长期旋回层序的结构类型、沉积序列和叠加样式;建立以长期旋回层序界面和最大洪泛面为等时地层格架,以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的层序地层格架,以及地层格架中生储盖组合特征,认为下沙溪庙组下部具备良好的油气储、盖组合和形成大、中型次生油气藏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大巴山 叠加样式 层序地层格架 沉积序列 基准面旋回 次生油气藏 钻井 等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6井区下石盒子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兴艳 郑荣才 +1 位作者 文华国 叶泰然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9,155-156,共4页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在苏里格气田苏6井区地表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将该井区下石盒子组划分为2个长期、5个中期和14个短期旋回层序;...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在苏里格气田苏6井区地表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基准面旋回结构、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将该井区下石盒子组划分为2个长期、5个中期和14个短期旋回层序;并较为详细地讨论了各期旋回层序特征;建立了以长期旋回层序界面和最大洪泛面为等时年代地层框架,以中期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单元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分析,认为下石盒子组盒8下段天然气储、盖条件最为有利;有利于储层发育的河道砂体主要出现在长、中期上升半旋回的中、下部,层序界面上相当短期旋回级别的单河道砂体是下石盒子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 叠加样式 地层格架 中二叠世 苏里格气田 苏6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