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RDX的叠氮硝胺发射药热分解与燃烧性能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建兴 贾永杰 +3 位作者 刘毅 李乃勤 白微 张步允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与密闭爆发器实验,对比研究了均质叠氮硝胺发射药(DA3),和含DA3、RDX质量分数分别为85%、15%的DAR15发射药及含DA3、RDX质量分数分别为75%、25%的DAR25发射药的热分解及燃烧性能。结果表明,DAR15及DAR25发射药... 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与密闭爆发器实验,对比研究了均质叠氮硝胺发射药(DA3),和含DA3、RDX质量分数分别为85%、15%的DAR15发射药及含DA3、RDX质量分数分别为75%、25%的DAR25发射药的热分解及燃烧性能。结果表明,DAR15及DAR25发射药的DSC有两个放热峰,峰值温度约为210℃第一个放热峰由DA3分解所致,峰值温度约为236℃的第二个放热峰由RDX的分解引起,而DA3仅呈现一个放热峰。随着RDX含量增加,第一个峰的放热量减少,第二个峰的放热量增加。与DA3相比,DAR15及DAR25在40~120 MPa压力范围内燃速压力指数变大,在120 MPa~pdpm(压力陡度的最大值所对应压力)压力范围内燃速压力指数降低。RDX的引入使DAR15及DAR25发射药的起始燃速及起始燃气生成猛度降低,燃烧渐增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燃烧性能 叠氮硝胺发射药 RDX 热分解 燃速压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棉含氮量对叠氮硝胺发射药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郑林 李生慧 +2 位作者 魏学涛 李乃勤 陈晓明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7-50,共4页
利用我国现有的力学性能测试手段全面研究了硝化棉含氮量对叠氮硝胺发射药低温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40℃时,由含氮量为12.6%的硝化棉制得的发射药,其力学性能优于硝化棉氮量为13.0%的发射药。
关键词 硝化棉 含氮量 叠氮硝胺发射药 力学性能 机械强度 冲击断裂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氮硝胺发射药内溶法成球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杨建兴 舒安民 +3 位作者 张阔 袁忍让 许灿啟 刘金玉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7-90,共4页
采用内溶法制备了叠氮硝胺发射药,通过比较叠氮硝胺发射药与双基发射药内溶法制球工艺参数的差异,研究了叠氮硝胺发射药的成球工艺。结果表明,叠氮硝胺发射药的成球时间、成球温度及预驱量依次为60min、58~64℃、50%左右时成球率较高,... 采用内溶法制备了叠氮硝胺发射药,通过比较叠氮硝胺发射药与双基发射药内溶法制球工艺参数的差异,研究了叠氮硝胺发射药的成球工艺。结果表明,叠氮硝胺发射药的成球时间、成球温度及预驱量依次为60min、58~64℃、50%左右时成球率较高,与双基发射药相比,叠氮硝胺发射药的成球温度较低、成球时间较长、预驱溶量较高。从成球工艺原理分析认为,由于叠氮硝胺对硝化棉的溶塑能力强,形成的球体表面张力较小,为提高叠氮硝胺发射药成球率,需延长成球时间、降低成球温度及增多预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叠氮硝胺发射药 内溶法制球工艺 成球时间 成球温度 预驱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堵孔钝感高能叠氮硝胺发射药的性能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强 刘波 +3 位作者 刘少武 马方生 王琼林 李梓超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2-247,共6页
为了解决高能叠氮硝胺发射药燃烧渐增性欠佳及低温感效果较差的问题,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堵孔和含能复合材料钝感的两步法工艺,制备了3种内孔被高分子复合材料形成的“塞子”封堵、表面被钝感的钝感高能叠氮硝胺发射药(本研究称之为堵孔... 为了解决高能叠氮硝胺发射药燃烧渐增性欠佳及低温感效果较差的问题,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堵孔和含能复合材料钝感的两步法工艺,制备了3种内孔被高分子复合材料形成的“塞子”封堵、表面被钝感的钝感高能叠氮硝胺发射药(本研究称之为堵孔钝感发射药)。采用爆热和密闭爆发器试验,研究了堵孔钝感发射药的能量性能及静态燃烧性能。结果表明,与空白药相比,随着堵孔材料及钝感材料含量的增加,3种堵孔钝感发射药WCBF-1/18、WCBF-2/18和WCBF-3/18的爆热分别下降2.6%、3.6%和4.3%,燃烧渐增性增强且燃烧渐增性因子Pr值由0.471分别提高到0.552、0.563和0.576。3种堵孔钝感发射药WCBF-1/18、WCBF-2/18和WCBF-3/18的高温相对燃烧活度温度系数的绝对值均值分别为2.87%、1.89%和1.56%,相较于空白药均有所下降,表明堵孔钝感发射药高常温区间内低温感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叠氮硝胺发射药 堵孔 钝感 低温感效果 燃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RDX的叠氮硝胺发射药中4种组分含量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彩宁 赵娟 +4 位作者 陈曼 贾林 王歌扬 张瑜 何可维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7-620,共4页
提出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RDX的叠氮硝胺发射药中RDX、硝化甘油(NG)、1,5-二叠氮基-3-硝基氮杂戊烷(DIANP)和中定剂(C2) 4种组分含量的新方法;试样用丙酮溶剂溶解后进行色谱分离,采用Agilent Cl8色谱柱(5μm,4. 6 mm×150... 提出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RDX的叠氮硝胺发射药中RDX、硝化甘油(NG)、1,5-二叠氮基-3-硝基氮杂戊烷(DIANP)和中定剂(C2) 4种组分含量的新方法;试样用丙酮溶剂溶解后进行色谱分离,采用Agilent Cl8色谱柱(5μm,4. 6 mm×150 mm),以乙腈和水(体积比为65∶35)为流动相,在波长210 nm处进行4种组分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NG在质量浓度0. 02~1. 38 g/L,RDX在质量浓度0. 02~1. 11 g/L,DIANP在质量浓度0. 02~0. 98 g/L,C2在质量浓度0. 002~0. 12 g/L时,含量分别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 4种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在98. 4%~100. 6%,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 53%~1. 20%。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含RDX的叠氮硝胺发射药组分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叠氮硝胺发射药 DIANP RD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叠氮硝胺发射药工艺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冯昌林 李小元 +2 位作者 杨建兴 张俊 贾永杰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5-98,共4页
为研究球形叠氮硝胺发射药的工艺安全性,采用5s爆发点、落锤式撞击感度仪、摩擦感度仪研究了球形叠氮硝胺发射药的热感度、机械感度、静电感度和冲击波感度,并与球形制式双基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球形叠氮硝胺发射药(DAQ):5s爆... 为研究球形叠氮硝胺发射药的工艺安全性,采用5s爆发点、落锤式撞击感度仪、摩擦感度仪研究了球形叠氮硝胺发射药的热感度、机械感度、静电感度和冲击波感度,并与球形制式双基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球形叠氮硝胺发射药(DAQ):5s爆发点为228.3℃、爆炸百分数为4%、撞击感度特性落高(H50)为14.8cm、50%发火电压为正极3.27kV/负极3.10kV、50%发火能量为正极1.18J/负极1.06J、冲击波试验隔板值37mm;对于球形制式双基球形药(SPQ):5s爆发点为220.4℃、爆炸百分数为20%、撞击感度特性落高(H50)为14.1cm、50%发火电压为正极2.30kV/负极2.00kV、50%发火能量为正极0.68J/负极0.64J、冲击波试验隔板值为43mm,表明DAQ与SPQ的工艺安全性基本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球形叠氮硝胺发射药 工艺安全性 热感度 机械感度 静电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氮硝胺发射药强度的落锤撞击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丽侠 张邹邹 +1 位作者 杨建新 刘来东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6-89,共4页
为研究高能叠氮硝胺发射药的动态力学强度及影响因素,以现有配方DAGR1为基础,通过调节组分设计制备了4种21/19粒状发射药,低温(-40℃)下对其进行了落锤撞击试验。结果表明,撞击初速为4.0m/s时,DAGR1的临界撞击能约为33J/cm2;在配方中添... 为研究高能叠氮硝胺发射药的动态力学强度及影响因素,以现有配方DAGR1为基础,通过调节组分设计制备了4种21/19粒状发射药,低温(-40℃)下对其进行了落锤撞击试验。结果表明,撞击初速为4.0m/s时,DAGR1的临界撞击能约为33J/cm2;在配方中添加质量分数1.5%的热塑性弹性体(ETPE)及混合增塑剂总含量不变增加DIANP含量均可提高样品的低温抗撞击损伤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氮硝胺发射药 落锤撞击实验 动态力学性能 强度 粒状发射 ET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X和NGU对叠氮硝胺发射药动态燃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石先锐 闫光虎 +3 位作者 贾永杰 胡睿 崔鹏腾 张玉成 《爆破器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19,共6页
以30 mm高压模拟炮为试验平台,以单基发射药为参照,研究了3种典型叠氮硝胺(DIANP)发射药的动态燃烧稳定性,分析了配方组成对DIANP发射药起始燃烧特征、膛内压力上升过程及膛内压力波动的影响,探讨了DIANP发射药配方组成与其起始燃烧特... 以30 mm高压模拟炮为试验平台,以单基发射药为参照,研究了3种典型叠氮硝胺(DIANP)发射药的动态燃烧稳定性,分析了配方组成对DIANP发射药起始燃烧特征、膛内压力上升过程及膛内压力波动的影响,探讨了DIANP发射药配方组成与其起始燃烧特征、膛内压力上升特点和压力波强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DIANP发射药配方中添加质量分数30%的固体组分黑索今(RDX)或硝基胍(NGU),发射药膛内动态燃烧稳定性增加,膛压-时间曲线波动减小,膛压从30 MPa增至50 MPa所需的时间分别增加了92%和78%,起始负压差从-40.7 MPa降低至-4.44 MPa和-10.66 MPa。在DIANP发射药体系引入高含量的固体组分RDX或NGU,由于低压下RDX分解前熔融吸热,而NGU火药燃烧表面存在坚实熔融层,均可有效减小DIANP发射药起始燃气的生成速率,降低发射装药起始燃气生成猛度,缓减起始阶段膛内压力的上升,提高药床起始燃烧一致性,减小膛内压力波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索今 硝基胍 叠氮硝胺发射药 动态燃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氮硝胺发射药与赛璐珞药盒长储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建兴 许灿啟 杨伟涛 《爆破器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36,共5页
为研究叠氮硝胺发射药与赛璐珞药盒的长储稳定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真空安定性法(VST)研究分析了叠氮硝胺发射药与赛璐珞片的化学相容性,采用GJB736.8—1990火工品试验71℃试验法研究分析了叠氮硝胺发射药与赛璐珞药盒之间的组... 为研究叠氮硝胺发射药与赛璐珞药盒的长储稳定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真空安定性法(VST)研究分析了叠氮硝胺发射药与赛璐珞片的化学相容性,采用GJB736.8—1990火工品试验71℃试验法研究分析了叠氮硝胺发射药与赛璐珞药盒之间的组分迁移性。DSC试验表明,叠氮硝胺发射药与赛璐珞片混合体系的热分解峰温降低,降低值为0.5℃,混合体系相容;VST试验表明,混合体系净增放气量R为0.3 mL/g,混合体系相容;71℃试验法储存26 d后,叠氮硝胺发射药中的增塑剂(DIANP、NG)质量分数由39.82%降低到33.67%,药盒中增塑剂(DIANP、NG)质量分数由0增加到33.89%,发射药与药盒之间存在增塑剂的迁移。叠氮硝胺发射药与赛璐珞药盒化学相容性良好,但物理安定性差,存在增塑剂的迁移,加速老化10 d后,体系浓度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叠氮硝胺发射药 赛璐珞片 相容性 迁移 长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能叠氮硝胺发射药高压燃烧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石先锐 闫光虎 +4 位作者 王勇 胡睿 贾永杰 王宏战 张玉成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5-251,共7页
为了研究高能发射药膛内燃烧规律,通过半溶剂法制备了一种火药力高达1240J/g的新型高能叠氮硝胺发射药(ADR),采用高压密闭爆发器和30mm高压模拟试验装置,分别研究了不同温度下ADR发射药定容高压燃烧性能和装填密度、温度以及石墨光泽处... 为了研究高能发射药膛内燃烧规律,通过半溶剂法制备了一种火药力高达1240J/g的新型高能叠氮硝胺发射药(ADR),采用高压密闭爆发器和30mm高压模拟试验装置,分别研究了不同温度下ADR发射药定容高压燃烧性能和装填密度、温度以及石墨光泽处理对ADR发射药膛内高压燃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40、20和50℃)ADR发射药静态及动态燃烧性能稳定性良好,燃烧过程无异常;随着温度的增加,ADR发射药点火性能提高,增加了膛内燃烧稳定性;装填密度0.48~0.64g/cm^(3)范围内,随着装填密度的增加,ADR发射药膛内压力波强度逐渐增加,但增长幅度减小;对发射药进行石墨光泽处理,增加了ADR发射药起始缓燃效果,使不同温度下膛内压力波强度明显降低;与RGD7发射药相比,ADR发射药火药力较高,爆温较低,发射装药膛内高压燃烧稳定性相当,在高膛压环境中应用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30mm高压炮 高能叠氮硝胺发射药 动态燃烧性能 压力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反应型叠氮硝胺发射药表面钝感剂的性能改进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胜 黄振亚 +1 位作者 张翔 胡向明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06,共5页
为改进叠氮硝胺发射药表面钝感剂的性能,以3-丁炔-1-醇和2-甲基-3-丁炔-2-醇为原料设计合成了钝感剂前驱体2,4,6-三(3-丁炔-1-氧基)-1,3,5-三嗪(TPYT)和三乙炔基苯(TEB);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研究了前... 为改进叠氮硝胺发射药表面钝感剂的性能,以3-丁炔-1-醇和2-甲基-3-丁炔-2-醇为原料设计合成了钝感剂前驱体2,4,6-三(3-丁炔-1-氧基)-1,3,5-三嗪(TPYT)和三乙炔基苯(TEB);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研究了前驱体与叠氮基的反应活性,并用转鼓喷涂工艺制得了钝感发射药DAG-DG-1和DAG-DG-2,采用密闭爆发器实验测试了钝感发射药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TPYT和TEB分别能在60℃和50℃下与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反应,60℃下两者与GAP完全反应的时间分别为24h和12h,显示较强的反应活性;TPYT和TEB可用于叠氮硝胺发射药的表面钝感,使钝感发射药DAG-DG-1和DAG-DG-2的燃烧渐增系数分别达到1.78和1.44,获得良好的燃烧渐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端炔基化合物 表面钝感 叠氮硝胺发射药 燃烧性能 TPYT TEB G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胺发射药的压力指数与爆温的关系
12
作者 李生慧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9-22,共4页
指出硝胺发射药的燃烧性能问题,提出了研制综合性能优良的高能低烧蚀发射药的课题,使火药的爆温较低,而燃速压力指数小于1,同时解决了炮管的烧蚀问题。
关键词 硝胺发射 燃烧性能 高能低烧蚀发射 叠氮硝胺发射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钝感剂在两种发射药中的迁移性能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少武 刘波 +5 位作者 郑双 王琼林 潘清 张远波 韩冰 魏伦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5-638,共4页
采用高分子钝感剂NA聚酯湿法钝感得到叠氮硝胺和高能硝胺两种钝感发射药,用高温加速长贮寿命试验的方法来研究NA钝感剂在发射药中的迁移性能。利用密闭爆发器和内弹道试验法,对加速长贮前后的两种钝感发射药动、静态燃烧性能进行研究,... 采用高分子钝感剂NA聚酯湿法钝感得到叠氮硝胺和高能硝胺两种钝感发射药,用高温加速长贮寿命试验的方法来研究NA钝感剂在发射药中的迁移性能。利用密闭爆发器和内弹道试验法,对加速长贮前后的两种钝感发射药动、静态燃烧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速长贮前后两种钝感发射药的爆热、p-t曲线及内弹道性能没有明显变化。利用显微红外光谱法测定两种钝感发射药长贮前后NA钝感剂的浓度分布,结果发现浓度分布也没有变化。表明NA钝感剂抗迁移能力强,可以满足叠氮硝胺发射药和高能硝胺发射药的长贮性能要求,用其制得的钝感发射药具有良好的弹道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叠氮硝胺发射药 硝胺发射 钝感剂 迁移 浓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DIANP/HATO发射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石先锐 贾永杰 +1 位作者 胡睿 刘国权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9-204,共6页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和真空安定性法研究了HATO与NC/DIANP体系的相容性;根据组分理论生成焓,通过内能法计算了NC/DIANP/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胺发射药的理论能量示性数;首次制备了NC/DIANP/HATO发射药,并研究了发射药的微观结...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和真空安定性法研究了HATO与NC/DIANP体系的相容性;根据组分理论生成焓,通过内能法计算了NC/DIANP/1,1′-二羟基-5,5′-联四唑二羟胺发射药的理论能量示性数;首次制备了NC/DIANP/HATO发射药,并研究了发射药的微观结构、燃烧性能和热安定性。VST法结果显示,NC/DIANP/HATO体系相容,而DSC结果显示,混合体系中NC/DIANP、HATO热分解峰温均明显下降。基于HATO生成焓为446.6 kJ/mol计算,NC/DIANP/HATO发射药具有明显的高能低爆温特性。高低常温下,NC/DIANP/HATO发射药燃烧性能稳定,燃速压力指数约为1。NC/DIANP/HATO发射药实测火药力低于理论计算值,余容比NC/DIANP/RDX发射药大16%。NC/DIANP/HATO发射药90℃以下安定性较好,长贮性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TO 叠氮硝胺发射药 相容性 燃烧性能 安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孔发射药内外弧厚差异对其燃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小军 冯昌林 +2 位作者 赵煜华 崔鹏腾 张玉成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101,共5页
为了研究七孔发射药内外弧厚差异对其燃烧性能的影响,通过密闭爆发器静态燃烧试验及火炮发射药装药内弹道试验研究了内外弧厚一致性及弧厚偏差对高能低烧蚀叠氮硝胺七孔发射药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发射药的内外弧厚差异较大时,... 为了研究七孔发射药内外弧厚差异对其燃烧性能的影响,通过密闭爆发器静态燃烧试验及火炮发射药装药内弹道试验研究了内外弧厚一致性及弧厚偏差对高能低烧蚀叠氮硝胺七孔发射药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发射药的内外弧厚差异较大时,密闭爆发器试验中发射药增面燃烧阶段结束点提前,增面燃烧阶段已燃百分数由85.46%降至70.76%,燃烧时间由23.40ms增至27.75ms;发射药燃烧时间随着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逐渐加大。装药发射试验中,当外弧厚大于内弧厚时,加大了装药的初速温度系数,初速温度系数由0.54m/(s·℃)增至0.78m/(s·℃),装药质量由9.4kg增至9.8kg,最大膛压由266.9MPa降至262.6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孔发射 叠氮硝胺发射药 内外弧厚一致性 燃烧性能 初速温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炸药学报2004年总目次
16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4期88-89,共2页
关键词 叠氮硝胺发射药 混合炸 火炸学报 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 RDX 撞击感度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