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化护理对中重度口腔黏膜纤维化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苏靓 王芳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6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中重度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在该院进行中重度OSF治疗的患者,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后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治疗后实施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张口...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对中重度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在该院进行中重度OSF治疗的患者,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后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治疗后实施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张口度。结果治疗期间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1.77)分,优于对照组的(89.30±4.32)分(P<0.05);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实验组的张口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本治疗下的个体化护理能获取更高的就医护理满意度,可有效改善中重度OSF患者治疗期间的张口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纤维 个体护理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调控HIF-1α/miR-760/LTBP2机制轴抑制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效果研究
2
作者 张琳 谭劲 +2 位作者 刘一平 陈世娟 朱可可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究姜黄素通过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α/微小RNA-760/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HIF-1α/miR-760/LTBP2)机制轴抑制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效果。方法:40只SD大鼠中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组,正常饲养不作处理;另30只大鼠采用槟榔碱诱导建... 目的:探究姜黄素通过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α/微小RNA-760/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HIF-1α/miR-760/LTBP2)机制轴抑制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效果。方法:40只SD大鼠中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组,正常饲养不作处理;另30只大鼠采用槟榔碱诱导建立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模型。将3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姜黄素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姜黄素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分别予以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给药8周。比较各组大鼠张口度、颊黏膜组织变化、纤维化标志物及HIF-1α/miR-760/LTBP2信号轴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张口度明显减小(P<0.05),颊黏膜评分、颊黏膜组织TGF-β1、ColⅢ、IFN-γ水平、miR-760 mRNA、HIF-1αmRNA、LTBP2 mRNA及HIF-1α、LTBP2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和阳性对照组张口度均明显增大(P<0.05),颊黏膜评分、TGF-β1、ColⅢ、IFN-γ水平、miR-760 mRNA、HIF-1αmRNA、LTBP2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且姜黄素组张口度大于阳性对照组(P<0.05),颊黏膜评分、TGF-β1、ColⅢ、IFN-γ、miR-760 mRNA、LTBP2 mRNA及HIF-1α、LTBP2蛋白表达均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姜黄素可能降低HIF-1α、miR-760、LTBP2表达,抑制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纤维 姜黄素 HIF-1α/miR-760/LTBP2信号轴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通过激活Nrf2/GCLC信号通路抑制槟榔碱诱导的HaCaT细胞氧化应激而缓解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被引量:1
3
作者 邹红 祁硕 +5 位作者 邓芳萍 张馨月 符舒欣 郭梦琪 肖雨锋 唐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8-916,共9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在槟榔碱(ANE)诱导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中的抗纤维化作用,并分析PNS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评估不同浓度的PNS和ANE对人永生化角质...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在槟榔碱(ANE)诱导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中的抗纤维化作用,并分析PNS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评估不同浓度的PNS和ANE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活力的影响,根据CCK-8结果选择75 mg/L的ANE及25、50和100 mg/L的PNS作为后续实验浓度;细胞设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PNS低、中、高剂量(25、50和100 mg/L)组,采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I型胶原(COL-I)、上皮钙黏素(E-cadherin)、Nrf2、GCLC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Nrf2入核情况;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中谷胱甘肽(GS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中COL-I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E-cadherin、Nrf2、GCLC、核Nrf2和GR的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细胞中NADPH、MDA和ROS含量升高,GSH含量和SOD活性明显减弱;与模型组相比,PNS 50和100 mg/L组细胞中COL-I蛋白及mRNA表达下调,E-cadherin、Nrf2、GCLC、核Nrf2和GR的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细胞中NADPH、MDA和ROS含量下降,GSH含量和SOD活性明显增强(P<0.05,P<0.01)。结论:PNS具有抗HaCaT细胞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GCLC信号通路,进而抗氧化应激改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纤维 Nrf2/GCLC信号通路 应激 三七总皂苷 槟榔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毒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槟榔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影响
4
作者 曾繁佐 欧阳银 +7 位作者 陈博威 刘镇奎 易健 刘英飞 田丰铭 宁晚玲 杨璐宁 刘柏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448-1458,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毒理学方法和体内实验验证探讨槟榔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SMP和Swiss数据库筛选槟榔潜在活性成分对应靶点,利用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得到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sal fibrosis,OSF)疾... 目的基于网络毒理学方法和体内实验验证探讨槟榔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SMP和Swiss数据库筛选槟榔潜在活性成分对应靶点,利用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得到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sal fibrosis,OSF)疾病相关靶点。将交集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再采用Metascape数据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槟榔水提取液低、中、高浓度干预大鼠口腔黏膜,大鼠开口度、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测对网络毒理学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网络毒理学结果表明槟榔52个成分中含有587个相关靶点,OSF相关靶点761个,二者交集靶点72个。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细胞凋亡调节因子Bcl-2(apoptosis regulator Bcl-2,BCL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细胞肿瘤抗原p53(cellular tumor antigen p53,TP53)可能是槟榔影响OSF的关键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PI3K-Akt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等信号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中、高剂量组开口度值较对照组、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Masson染色表明中、高剂量组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病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槟榔水提取液上调IL-6、TNF-α等炎性因子,且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结论槟榔可能通过上调IL-6、TNF-α等关键炎性因子以介导炎症反应诱导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口腔黏膜纤维 网络毒理学 实验验证 炎症反应 病理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芯片挖掘结合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芒果苷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宋子毅 杨超 +4 位作者 张云龙 张柱江 任天娇 张欣悦 李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4-451,共8页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芯片挖掘、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芒果苷(MF)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的核心作用靶标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基于GEO芯片挖掘OSF的潜在治疗靶点,利用数据库预测MF潜在作用靶标和收集OSF疾病靶标... 目的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芯片挖掘、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芒果苷(MF)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的核心作用靶标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基于GEO芯片挖掘OSF的潜在治疗靶点,利用数据库预测MF潜在作用靶标和收集OSF疾病靶标,使用EVenn平台绘制维恩图,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质互作(PPI)网络,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Cytoscape 3.10.1软件绘制药物—靶标—通路—疾病网络图,AutoDocktools 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及可视化。结果从多种数据库挖掘得到MF潜在靶标356个,OSF疾病靶标360个,选取PPI网络中排名前15个关键靶蛋白,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MF治疗OSF主要涉及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MF与丝氨酸蛋白激酶(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核心靶点有较佳结合活性。结论MF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途径的方式对OSF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纤维 芒果苷 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患者血清miR-204和miR-200b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柴娟华 李阳 +2 位作者 梁冰 宋立业 谷宇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212-1217,共6页
目的分析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患者血清微小RNA(miR)-204和miR-200b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10例OSF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分析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患者血清微小RNA(miR)-204和miR-200b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10例OSF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研究组及对照组血清miR-204和miR-200b水平并进行比较。将研究组分为miR-204高表达组、低表达组和miR-200b高表达组、低表达组;比较血清miR-204和miR-200b不同水平患者的临床疗效、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临床病理特征、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Spearman法和Pearson法分析血清miR-204和miR-200b水平与研究组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miR-204和miR-200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04、miR-200b高表达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均为100.00%,分别高于miR-204、miR-200b低表达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6.79%、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嚼槟榔、张口度≤28 mm、口腔黏膜病损面积>4 cm^(2)、VAS评分>3分的OSF患者血清miR-204和miR-200b水平显著低于不嚼槟榔、张口度>28 mm、口腔黏膜病损面积≤4 cm^(2)、VAS评分≤3分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04、miR-200b高表达组TGF-β1和IL-6水平显著低于miR-204、miR-200b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OSF患者血清miR-204和miR-200b水平与口腔黏膜病损面积、VAS评分、TGF-β1、IL-6呈负相关(P<0.05),与张口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OSF患者血清miR-204和miR-200b水平与临床疗效关系密切,血清miR-204和miR-200b水平升高,OSF患者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204 微小RNA-200b 口腔黏膜纤维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碱黏膜下注射法构建SD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模型
7
作者 郭振兴 王悦 +2 位作者 许昊清 王舒妍 焦凯 《口腔生物医学》 2024年第1期21-25,37,共6页
目的:通过黏膜下注射槟榔碱溶液构建SD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模型。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采用口腔颊黏膜下注射槟榔碱溶液进行造模,对照组大鼠则注射生理盐水。处理10周后,观察大鼠口腔黏膜颜色及... 目的:通过黏膜下注射槟榔碱溶液构建SD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模型。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采用口腔颊黏膜下注射槟榔碱溶液进行造模,对照组大鼠则注射生理盐水。处理10周后,观察大鼠口腔黏膜颜色及体质量变化,测量被动开口度;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黏膜组织内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CD31)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大鼠颊黏膜出现白色病变,张口度减小(P<0.001);大鼠颊黏膜上皮萎缩,固有层胶原纤维沉积;大鼠黏膜组织内α-SMA蛋白和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01),CD31蛋白和基因表达显著减少(P<0.001)。结论:槟榔碱黏膜下注射法可构建出具有OSF典型症状、病理变化符合OSF的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纤维 槟榔碱 动物模型 胶原纤维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方法的优化
8
作者 郭林锴 谭怡丝 +2 位作者 黄玉婷 周领航 谭劲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9期4-7,30,共5页
目的比较三种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大鼠模型造模方法:槟榔碱涂擦、颊黏膜下注射槟榔碱、槟榔碱涂擦联合颊黏膜下注射槟榔碱,探讨建立大鼠OSF模型的更优造模方法。方法选择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槟榔碱涂擦组、槟榔... 目的比较三种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大鼠模型造模方法:槟榔碱涂擦、颊黏膜下注射槟榔碱、槟榔碱涂擦联合颊黏膜下注射槟榔碱,探讨建立大鼠OSF模型的更优造模方法。方法选择雄性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槟榔碱涂擦组、槟榔碱注射组、槟榔碱涂擦+注射组各10只。观察处理后每周各组大鼠的生存状况、张口度及体重变化;处理8周后处死大鼠,取颊黏膜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颊黏膜组织炎症变化、免疫组化检验颊黏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阳性程度及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颊黏膜组织中TGF-β1蛋白表达量。结果各组大鼠经过8周造模后,双颊部颊黏膜出现不同程度发白、呈纤维条索样改变;其中,槟榔碱涂擦组大鼠双颊黏膜下纤维化程度不一、分布不均。槟榔碱涂擦组大鼠体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槟榔碱注射组、槟榔碱涂擦+注射组大鼠体重均下降(P<0.05),其中槟榔碱涂擦+注射组大鼠体重下降最明显(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三种造模方式的OSF大鼠张口度均降低(P<0.05),与槟榔碱涂擦组比较,槟榔碱注射组和槟榔碱涂擦+注射组张口度降低更明显(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三种造模方式的OSF大鼠TGF-β1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且各模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GF-β1在槟榔碱涂擦+注射组中表达量最高。结论槟榔碱涂擦联合颊黏膜下注射槟榔碱是建立大鼠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优选造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模方法 口腔黏膜纤维 槟榔碱 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葛丹抗纤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中晚期患者50例
9
作者 谢赛飞 谢辉 郭锦材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葛丹抗纤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中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OSF中晚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葛丹抗纤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治疗,以7d... 目的:观察自拟葛丹抗纤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中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虚血瘀型OSF中晚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葛丹抗纤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治疗,以7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口腔最大开口度、疼痛程度、口腔健康状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48/50),对照组为88.0%(44/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口腔最大开口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各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丹抗纤方能提高OSF中晚期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张口受限、口腔黏膜疼痛和口腔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纤维 中晚期 气虚血瘀证 葛丹抗纤方
原文传递
旴江谢氏刺营疗法配合丹参黏膜下注射治疗口腔 黏膜下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黄毅 平江涛 张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患者采用旴江谢氏刺营疗法配合丹参黏膜下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OS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丹参黏膜下注射治疗,观察组予以旴江谢氏刺营...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患者采用旴江谢氏刺营疗法配合丹参黏膜下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OS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丹参黏膜下注射治疗,观察组予以旴江谢氏刺营疗法配合丹参黏膜下注射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体征、血清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张口度和口腔黏膜病损面积均较治疗前改善,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情况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F患者采用旴江谢氏刺营疗法配合丹参黏膜下注射治疗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血清TGF-β1、IL-6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纤维 丹参注射液 旴江谢氏刺营疗法 临床研究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牛膝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11
作者 唐智群 鲍喆煊 聂敏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20-226,共7页
目的联合使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红花-牛膝的有效成分作用于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的治疗靶点。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得“红花”“牛膝”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以及OSF的疾病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图;... 目的联合使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红花-牛膝的有效成分作用于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的治疗靶点。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得“红花”“牛膝”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以及OSF的疾病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图;对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析,并对交集靶点进行了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发现红花-牛膝作用于OSF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木犀草素、黄芩苷、黄连素和黄连碱等;主要核心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等;主要涉及癌症中的蛋白多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白介素-17(IL-17)、C型凝集素受体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亦表明活性分子与靶点基因均具备良好的结合力。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红花-牛膝可能通过多活性成分、多靶点以及多种信号通路来治疗O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纤维 网络药理学 红花 牛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丹玄口康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中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研究
12
作者 阳艺 周蓉 +2 位作者 邓媛文 李婧 朱可可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4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研究加味丹玄口康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调控作用及其基于微小RNA(miR)-4725-3p(MIR)/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SFRP4)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OSF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用槟榔碱刺激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 目的研究加味丹玄口康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调控作用及其基于微小RNA(miR)-4725-3p(MIR)/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SFRP4)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OSF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用槟榔碱刺激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模拟OSF细胞模型,并用加味丹玄口康治疗。再用MIR模拟物、MIR抑制剂、MIR阴性对照(NC)分别干预槟榔碱组和加味丹玄口康+槟榔碱组的细胞。分别检测MIR、SFRP4以及纤维化和EMT相关蛋白上皮钙粘蛋白、波形蛋白、细胞角蛋白19的表达,以及MIR和SFRP4的互作关系。结果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相比,OSF组中MIR表达下调,SFRP4表达上调;MIR对SFRP4起负调控作用。细胞实验中,用槟榔碱构建OSF模型成功;加味丹玄口康处理后MIR、细胞角蛋白19、上皮钙粘蛋白的表达升高,而SFRP4和波形蛋白表达降低;与加味丹玄口康+MIR NC处理组相比,加味丹玄口康+MIR抑制剂组的指标呈现相反的趋势。结论加味丹玄口康可通过调控MIR/SFRP4轴抑制OSF中的上皮间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丹玄口康 微小RNA-4725-3p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 口腔黏膜纤维 上皮间质转
原文传递
祛瘀化浊解毒消纤汤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42例
13
作者 胡俏倩 吕宏莲 胡译丹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77-179,共3页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是一种慢性炎症性黏膜疾病,主要是由结缔组织中异常的胶原沉积引起,可侵及口腔任何部位。其病理学特征为炎症反应伴上皮下固有层及结缔组织深层逐渐纤维化[1]。以进行性张口受限、进食疼痛和水疱、溃疡等为主要临...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是一种慢性炎症性黏膜疾病,主要是由结缔组织中异常的胶原沉积引起,可侵及口腔任何部位。其病理学特征为炎症反应伴上皮下固有层及结缔组织深层逐渐纤维化[1]。以进行性张口受限、进食疼痛和水疱、溃疡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和生活质量[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纤维 张口受限 曲安奈德 口腔功能 胶原沉积 结缔组织 病理学特征 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碱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NF-κB、TGF-β_(1)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张丹丹 谢玉兰 梁翠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1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槟榔碱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核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10份上颚正常口腔黏膜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份。均经细胞培养后,观察组第6代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OMFb... 目的探讨槟榔碱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核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10份上颚正常口腔黏膜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份。均经细胞培养后,观察组第6代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OMFb)内加入40μg/ml浓度的槟榔碱溶液,对照组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比较两组样本中NF-κB、TGF-β_(1)mRNA表达、蛋白含量及12、24、48 h后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观察组样本NF-κB、TGF-β_(1)mRNA表达分别为(2.04±0.31)、(1.54±0.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7±0.23)、(1.17±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样本NF-κB、TGF-β_(1)蛋白含量分别为(123.56±3.56)、(90.14±4.15)kD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5±2.14)、(54.11±2.18)kD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样本24、48 h后细胞增殖数量分别为(320.82±48.59)×10^(9)、(380.45±37.85)×1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0.76±45.37)×10^(9)、(1200.98±100.95)×1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槟榔碱可能通过上调NF-κB及TGF-β_(1)通路促进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对后续的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纤维 核因子-ΚB 生长因子-β_(1) 槟榔碱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注射液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组织VEGF、TSP、MMP-2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白真玉 刘德裕 +2 位作者 陈尧卉 林道志 黄谢山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602-603,共2页
目的应用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病人,观察其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uwth factor,VEGF)、血小板反应蛋白(thrombospondin,TS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 目的应用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病人,观察其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uwth factor,VEGF)、血小板反应蛋白(thrombospondin,TS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就诊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病人47例,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配合利多卡因混合液进行治疗,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AS)评价黏膜病损面积以及张口程度;观察病人组织VEGF、TSP、MMP-2表达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病人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黏膜病损面积明显缩小(P<0.05);张口程度增加(P<0.05);治疗前早期病人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期组和晚期组病人(P<0.05),治疗前TSP和MMP-2水平均低于而中期组和晚期组病人;治疗后三组病人VEGF、TSP及MMP-2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曲安奈德注射液对于口腔黏膜纤维化病人临床治疗效果明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注射液 口腔黏膜纤维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反应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疗效 被引量:31
16
作者 吴颖芳 彭解英 +2 位作者 阙国鹰 许春姣 尹晓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8-364,共7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丹参与泼尼松龙两者合用及单独使用泼尼松龙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初诊患者中、晚期各60例,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丹参联合泼尼松龙(第1组)及单独使用泼尼松龙(第2组)治疗3个月,... 目的:观察并比较丹参与泼尼松龙两者合用及单独使用泼尼松龙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初诊患者中、晚期各60例,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丹参联合泼尼松龙(第1组)及单独使用泼尼松龙(第2组)治疗3个月,比较用药前、后患者病损面积、张口度和疼痛指数的变化,比较两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第1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中期和晚期患者的灰白色病损面积分别由(10.37±3.40)cm2和(19.60±3.27)cm2减少为(5.90±4.10)cm2和(16.33±4.02)cm2,中晚各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口度分别由(3.41±0.77)cm和(1.98±0.39)cm增加为(3.87±0.67)cm和(2.26±0.46)cm,中晚各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治疗后中期患者的灰白色病损面积由(10.87±3.18)cm2减少为(6.70±3.75)cm2,张口度由(3.57±0.75)cm增加为(3.97±0.69)c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晚期治疗前后比较,其灰白色病损面积和张口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治疗中期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有效率分别为86.66%和7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种方法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晚期的有效率分别为70%和16.67%,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丹参与泼尼松龙联合用药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还可减少泼尼松龙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丹参联合泼尼松龙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纤维 治疗 丹参 泼尼松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玄口康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谭劲 李元聪 +4 位作者 陈安 彭楚湘 陈明 陈世娟 伍春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丹玄口康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的临床疗效机制。方法将确诊为OSF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丹玄口康(DXKK)和雷公藤多甙(LGTDD)口服,观察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液... 目的探讨丹玄口康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的临床疗效机制。方法将确诊为OSF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丹玄口康(DXKK)和雷公藤多甙(LGTDD)口服,观察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DXKK治疗OSF临床疗效明显优于LGTDD(P<0.01);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明显降低(P<0.01或P<0.05);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DXKK治疗OSF安全有效,并能显著改善微循环,调节局部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玄口康 口腔黏膜纤维 临床疗效 血液流变学 T淋巴细胞亚群 活血 益气养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s蛋白家族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及其并存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万英明 齐玲 +1 位作者 田晶 刘丽梅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254-2257,共4页
目的比较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OSF并存扁平苔癣(OLP)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STATs蛋白家族的表达差异,探讨STATs蛋白家族在OSF并存OL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临床OSF病例21例(OSF组)、OSF并存OLP13例(OSF并存OLP组),以及NBM... 目的比较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OSF并存扁平苔癣(OLP)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STATs蛋白家族的表达差异,探讨STATs蛋白家族在OSF并存OL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临床OSF病例21例(OSF组)、OSF并存OLP13例(OSF并存OLP组),以及NBM组织10例(对照组),分离组织RNA,采用RT-PCR分析STATs蛋白家族(Stat1、Stat2、Stat3、Stat4、Stat5a、Stat5b、Stat6)在OSF不同分期组织及OSF并存OLP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筛选表达差异较大的基因,进行免疫印迹杂交检测验证,并分析其磷酸化变化,探讨STATs蛋白家族在OSF并存OL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结果 Stat1、Stat3、Stat5a的表达量与OSF分型呈正相关,即在OSF组中晚期黏膜组织样本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Stat2、Stat4、Stat5b、Stat6在不同OSF分型中的表达量变化不显著(P>0.05)。Stat1和p-Stat1在OSF并存OLP组中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Stat3和p-Stat3(Ser727)在OSF并存OLP组中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上调(P<0.05)。与对照组比较,Stat5a在OSF并存OLP组中显著上调,而p-Stat5a在各组中变化不显著。结论 STATs蛋白家族成员Stat1、Stat3、Stat5a在OSF及其并存OLP中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纤维 扁平苔藓 STA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虚瘀痰毒探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谭劲 吴丹 +1 位作者 刘寻 周小青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8-39,共2页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具有癌变倾向的口腔黏膜疾病。本文结合该病临床疗效及致病特点,从毒瘀痰虚等方面探讨了OSF的中医病因病机,提示OSF致病与邪毒外侵、痰瘀互结、正气虚弱密切相关,临床采...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具有癌变倾向的口腔黏膜疾病。本文结合该病临床疗效及致病特点,从毒瘀痰虚等方面探讨了OSF的中医病因病机,提示OSF致病与邪毒外侵、痰瘀互结、正气虚弱密切相关,临床采取扶正祛邪,祛瘀化痰法相结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中VEGF和TSP表达及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静 朱娟芳 +2 位作者 彭解英 邢泉 曹琴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3-516,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小板反应蛋白(thrombo-spondin,TSP)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中的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在OSF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例OSF患者...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小板反应蛋白(thrombo-spondin,TSP)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中的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在OSF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例OSF患者,其中早、中、晚期各10例,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取每例研究对象口腔颊黏膜,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和TSP的蛋白表达。结果:VEGF在OSF早期较正常口腔黏膜中表达增高,中、晚期逐渐下降,其中早期组与正常组、中期组、晚期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SP在OSF早、中期表达持续增高,晚期稍下降,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变组织黏膜下层中VEGF与TSP呈负相关(r=-0.620,P<0.05)。结论:VEGF和TSP的异常表达可能是OSF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纤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