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古代医案治疗癫痫用药规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凯悦 刘金民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220-224,232,共6页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古代中医药治疗癫痫的用药规律。方法 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检索自1912年1月1日前的古代癫痫医案,对符合标准的医案提取中药数据,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标准医案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古代中医药治疗癫痫的用药规律。方法 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检索自1912年1月1日前的古代癫痫医案,对符合标准的医案提取中药数据,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标准医案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复杂网络分析,总结古代医家治疗癫痫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癫痫医案192则,涉及中药244味,累计频数1975次,排名前五位药物为:胆南星(69次,35.94%),陈皮(68次,35.42%),半夏(61次,31.77%),石菖蒲(59次,30.73%),甘草(54次,28.12%)等,药物性味多属温、寒、平性,甘、苦、辛味,归心、肺、肝经。排名前五位中药功效依次为: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清热药、安神药、理气药。关联强度前五位药对为:半夏-陈皮,石菖蒲-胆南星,远志-石菖蒲,钩藤-陈皮,郁金-胆南星等,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组合:陈皮,半夏,胆南星,石菖蒲,远志,甘草,当归,钩藤,茯神,人参,茯苓,郁金,朱砂。结论 古代医家用药谨守扶正祛邪原则,重视补虚药和化痰药的使用,挖掘出以定痫丸化裁的核心方,为癫痫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医案 癫痫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痫证源流探述与古代医案赏析
2
作者 崔一迪 余凯 庄爱文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6期491-492,共2页
先以时间为经,梳理古代文献中痫证的相关记载,厘清痫证发展源流,再以古代医案为纬,评析痫证古代医案,梳理其诊疗思路,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关键词 痫证 源流 古代医案 诊疗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古代医案对高血压病位的数据挖掘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锋 徐姗姗 +1 位作者 周宜 高燕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88-2290,I0017,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中医古代医案的数据挖掘,找出古代中医学对高血压病位的认识。方法:以《中华医典》中收录的医案类古籍为主要研究对象,筛选符合条件的医案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本病常见的病位依次是:"肝""肾"... 目的:通过对中医古代医案的数据挖掘,找出古代中医学对高血压病位的认识。方法:以《中华医典》中收录的医案类古籍为主要研究对象,筛选符合条件的医案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本病常见的病位依次是:"肝""肾""未知病位""胃""脾""心""胆""阳明""肺""少阳"等。结论:本病的病位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多责之于"肝",其次是"肾",常常出现肝肾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医案 高血压 病位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诊断相似度评价的强直性脊柱炎古代医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新峰 李冠海 +5 位作者 何羿婷 温泽淮 刘少南 杨丽虹 赵国青 李晓彦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6-599,共4页
【目的】通过对古医籍中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相关病案报告进行基于典型症状和病史的诊断相似度评价,以期在提高古代病案诊断正确性的基础上,对古代中医治疗AS的临证经验进行挖掘。【方法】以AS病名源流梳理得到的1... 【目的】通过对古医籍中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相关病案报告进行基于典型症状和病史的诊断相似度评价,以期在提高古代病案诊断正确性的基础上,对古代中医治疗AS的临证经验进行挖掘。【方法】以AS病名源流梳理得到的17个相关中医病症名为检索词,检索《中华医典》中的医案类文献,对医案诊断相似度进行评价,对经过诊断相似度评价的病因病机、方药等诊疗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按症状词共检索出8 053条古文献条文,医案类文献275例,具有AS的3大主症之一的医案共11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古医案共26例。26例医案分析结果显示,AS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以肾督亏虚,气血不足为本,风寒湿邪为标,治法以补虚祛邪、活血化瘀为主。【结论】古代AS的中医典籍普遍存在重理论探讨、轻诊疗证据的情况,且记录简单、不规范;基于诊断相似度评分与筛选的古医案评价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诊断相似性评价 古代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医案整理方法初探 被引量:6
5
作者 贺慧娥 何清湖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71-73,共3页
中医医案是医家临床实践的文字记录,是保存、查核、考评乃至研究具体诊疗活动的档案资料。章太炎先生指出:"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清代名医周学海也说:"每家医案中,必各有一生最得力处,细心遍读,是能粹众家之长。"
关键词 古代医案 录入 选择 分类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续名医类案》看古代医案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于凌 李其忠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6-47,共2页
以《续名医类案》为例,从诸多方面分析古代医案对当今临床及医学科学发展的指导意义,包括医理、诊断、方药、治法等方面,还涉及到康复医学、身心医学、医学伦理学等边缘学科的内容,从而为医案的研究提供参考,对临床工作有重要启迪作用。
关键词 《续名 古代医案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医案数据库研究方法探讨 被引量:13
7
作者 于凌 《江苏中医药》 CAS 2009年第8期4-6,共3页
古代医案是中医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海量的医案数据进行分析逐步具备了可行性。古代医案本身及其研究过程中的主题词表、计算机、研究人员医理及文理水平等均存在局限性,宜分别应对之。在研究过程中... 古代医案是中医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海量的医案数据进行分析逐步具备了可行性。古代医案本身及其研究过程中的主题词表、计算机、研究人员医理及文理水平等均存在局限性,宜分别应对之。在研究过程中要有机结合频次统计与医理分析、词素检索与原文检索、分诊与合诊、增添主观内容与保留客观原貌。为力争做到客观公正,还应该在评判个案、评价结果、看待兼证、整合数据等几方面进一步思索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医案 数据库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古代医案文献挖掘的调补宗气用药规律 被引量:1
8
作者 高黎 张蓓 贾春华 《中医药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8-11,共4页
目的:本文基于古代医案数据库进行文献挖掘,研究古代医案中调补宗气的用药规律。方法: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古代医案进行筛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6例医案,共计96味中药,药物使用频次高达274次。通过对核心药物的使用规律进... 目的:本文基于古代医案数据库进行文献挖掘,研究古代医案中调补宗气的用药规律。方法: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古代医案进行筛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6例医案,共计96味中药,药物使用频次高达274次。通过对核心药物的使用规律进行分析可知,古代医案中用于调补宗气的前4位高频药物依次为茯苓、熟地黄、当归、甘草。结论:古代医家在调补宗气时,所用药物的药性以温性、平性为主,药味以甘、辛和苦三种药味为主,归经稍侧重于肾经,功效以补虚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医案 文献挖掘 调补宗气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古文课程导入古代医案教学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湲 董秀娟 +1 位作者 刘茜 靖春颖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18期79-80,共2页
目的研究古代医案导入《医古文》课程的教育模式。方法将本校2012级中医类专业本科学生按班级分为实验班125人(导入古代医案)和普通班97人,通过教学过程评价、问卷调查及成绩考核等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教学过程评价:实验班课堂气... 目的研究古代医案导入《医古文》课程的教育模式。方法将本校2012级中医类专业本科学生按班级分为实验班125人(导入古代医案)和普通班97人,通过教学过程评价、问卷调查及成绩考核等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1教学过程评价:实验班课堂气氛活跃,上课注意力较集中,师生互动好,课后师生交流比例高(实验班67%,普通班23%)。2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在学习兴趣(78%)、学习的主动性(42%)、对专业的热爱(48%)和阅读古籍的方法 (47%)等方面与普通班相比(60%、28%、27%、26%)有显著差异(P驥0.05)。3成绩考核(平均成绩):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验班分别为95.5、66、82.5;普通班为82、58、71,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驥0.05)。结论医古文课程导入古代医案的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对专业的热爱,可促进学习的主动性,提高阅读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医案 古文 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医案心肾相关性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9期1912-1913,共2页
从古代医案的角度探讨心肾相关性的理论内涵和临床价值,提出心肾相交涉及多脏腑的相互协调,心肾共同主宰人身之阳气,耳舌为心肾共主之窍,脑为心肾共同主宰等观点,认为心肾之间存在任何其他两脏无法比拟的密切联系,体现中医整体观念的多... 从古代医案的角度探讨心肾相关性的理论内涵和临床价值,提出心肾相交涉及多脏腑的相互协调,心肾共同主宰人身之阳气,耳舌为心肾共主之窍,脑为心肾共同主宰等观点,认为心肾之间存在任何其他两脏无法比拟的密切联系,体现中医整体观念的多层次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医案 心肾相关 心肾相交 续名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28例古代医案中情志与脉象信息的频数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晶 《四川中医》 2011年第9期54-55,共2页
查阅《中华医典》医案类书籍,筛选出1328例古代情志相关医案,将脉象相关信息构建数据库,对一般情况、情志、六部脉象、情志相关六部脉象进行了频数分析,以探讨情志相关医案的脉象规律。
关键词 脉象 情志 古代医案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医案辅助《医古文》教学法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湲 余泱川 范英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15期62-63,共2页
探讨古代医案辅助《医古文》课程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对专业的热爱,增加对中医临床的感性认识。将课程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以达到培养人才"学会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 古代医案 古文 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医案中“郁闷不舒状态”的脉诊解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滕晶 《湖南中医杂志》 2013年第3期78-79,共2页
郁闷不舒是指患者自觉心情压抑不舒畅,不能痛快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状态。中医学常将郁闷不舒归于症状或病因的范畴,而郁闷日久往往会成为一种病理结果,并可以成为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病机。因此,我们提出了"郁闷不舒状态"的概念... 郁闷不舒是指患者自觉心情压抑不舒畅,不能痛快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状态。中医学常将郁闷不舒归于症状或病因的范畴,而郁闷日久往往会成为一种病理结果,并可以成为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病机。因此,我们提出了"郁闷不舒状态"的概念,除躯体的表现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闷 状态 古代医案 脉诊 病理结果
原文传递
古代医案“论治”失误举隅
14
作者 于凌 王颖晓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90-1191,共2页
从总体治疗思路混乱(如治疗不分层次或囿于常规)、用法失宜(如治法、服法、剂型等方面考虑得不周详)、配伍不当(如使药选用不当、囿于配伍禁忌等)、剂量失宜(如比例失当或药量失宜)、未考虑三因制宜原则(如忽视时令因素或体质特征)等诸... 从总体治疗思路混乱(如治疗不分层次或囿于常规)、用法失宜(如治法、服法、剂型等方面考虑得不周详)、配伍不当(如使药选用不当、囿于配伍禁忌等)、剂量失宜(如比例失当或药量失宜)、未考虑三因制宜原则(如忽视时令因素或体质特征)等诸多方面探讨《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中的"论治"环节失误医案的常见错误,以冀为临床治疗思维与模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医案 误治 续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古代医案的数据挖掘对高血压病因的研究
15
作者 刘锋 徐姗姗 +1 位作者 周宜 高燕 《国医论坛》 2015年第6期10-12,共3页
目的:通过对古代医案关于高血压病因的数据挖掘,找出古代中医学对高血压病与盐(咸)之间关系的认识。方法:以《中华医典》中收录的医案类古籍为主要研究对象,筛选符合条件的医案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结果:高血压病常见的病因依次为... 目的:通过对古代医案关于高血压病因的数据挖掘,找出古代中医学对高血压病与盐(咸)之间关系的认识。方法:以《中华医典》中收录的医案类古籍为主要研究对象,筛选符合条件的医案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结果:高血压病常见的病因依次为:未知病因、痰、风、过劳、产后、怒、湿等。结论:这些医案没有明确将"盐(咸)"作为病因明文记载于其中,这或许和中国古代医案的记载习惯有关。虽未记载,但不代表一定没有,"盐(咸)"作为病因的情况可能就隐含在未知病因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医案 高血压 病因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古代医案的中医临证思维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16
作者 祝远远 刘更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8期1162-1165,共4页
中医医案临证思维训练系统是一个基于古代医案的在线学习系统。本系统主要使用WAMP集成开发工具,在Windows7环境下,搭建基于Apache+My SQL+PHP的集成环境。该系统主要包括用户注册模块、用户登录模块、思维训练模块、在线答疑模块和后... 中医医案临证思维训练系统是一个基于古代医案的在线学习系统。本系统主要使用WAMP集成开发工具,在Windows7环境下,搭建基于Apache+My SQL+PHP的集成环境。该系统主要包括用户注册模块、用户登录模块、思维训练模块、在线答疑模块和后台管理模块。系统使用者通过系统中医案提供的信息进行辨证思考,填写出自己诊断方案,之后与原文进行对比,从而训练系统使用者的中医临证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医案 临证思维 训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古代医案对血瘀证脉象差异化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岳雁 苏朋朋 熊丽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8-209,241,共3页
目的:探究血瘀证脉象差异表达的规律性,据此分析血瘀证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血瘀证的临床诊治。方法:收集古代血瘀证医案、统计医案中病人脉象频次、生活环境、年龄及主要症状(兼证),对脉象与其他统计项进行模糊聚类分析,... 目的:探究血瘀证脉象差异表达的规律性,据此分析血瘀证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血瘀证的临床诊治。方法:收集古代血瘀证医案、统计医案中病人脉象频次、生活环境、年龄及主要症状(兼证),对脉象与其他统计项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探究血瘀证发病人群分布特点及脉象差异化表现与诸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入选340例医案,显示古代血瘀证医案之脉象弦脉最多(184),数脉其次(123),涩脉第三,细脉又次之,然后是滑脉和大脉等;血瘀证好发于贫困或战乱中人群,中老年人居多,兼夹因素以虚滞最多。结论:瘀不离虚、瘀滞互化是血瘀证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治疗中需注意扶助正气和行气,血瘀证的发病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脉象 古代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古代医案探讨痞满证治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海旭 周洪伟 杨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7期10-13,共4页
目的 总结古代医家治疗痞满医案中的证治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医案类聚》中的古代痞满医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方药数据进行规范,建立方药数据库,应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方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目的 总结古代医家治疗痞满医案中的证治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医案类聚》中的古代痞满医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方药数据进行规范,建立方药数据库,应用SPSS Statistics 26.0对方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结果 获得痞满医案163则,212诊次,中药处方212首,涉及中药196味;高频药物有半夏、茯苓、陈皮等;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辛、甘、苦为主,归经集中于脾、胃、肺;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归为6类,因子分析中提取9个公因子。结论 古代医家治疗痞满以补虚祛实为要点,其中补虚以补脾气、温脾阳为主;祛实以化痰湿、疏肝气、消食滞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医案 痞满 用药规律 文献研究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古代医案对黄疸病证治规律研究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致鑫 丁琦 孙建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第15期10-12,共3页
黄疸作为临床常见病症,自《黄帝内经》始便有详尽论述,后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深化对黄疸的认识,留下大量关于黄疸证治的医著、医案。为进一步挖掘黄疸证治规律以指导临床用药,当代诸多医家基于古代黄疸医案并运用统计学软件从不同角... 黄疸作为临床常见病症,自《黄帝内经》始便有详尽论述,后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深化对黄疸的认识,留下大量关于黄疸证治的医著、医案。为进一步挖掘黄疸证治规律以指导临床用药,当代诸多医家基于古代黄疸医案并运用统计学软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挖掘,取得大量研究成果。文章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得到规律性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疸 古代医案 证治规律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医案刺络放血疗法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宛蓉 李博 +3 位作者 郭扬 赵天易 郭义 陈泽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探索中国古代医案中刺络放血的治疗规律。方法:通过电脑检索和手工翻阅搜集整理秦代至清代相关书籍327本,构建古代刺络医案Excel数据库,从17个维度提取医案信息。结果:(1)共辑录要素齐备之刺络医案144则,刺络放血萌芽于新石... 目的:探索中国古代医案中刺络放血的治疗规律。方法:通过电脑检索和手工翻阅搜集整理秦代至清代相关书籍327本,构建古代刺络医案Excel数据库,从17个维度提取医案信息。结果:(1)共辑录要素齐备之刺络医案144则,刺络放血萌芽于新石器时代,奠基于秦汉,宋金元时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突破与发展,明清时期不断完善、日趋成熟;(2)适宜病症较多,包含6大系统,45种疾病,以五官科及内科病证较为多见;"诸痛为实,血实者宜决之""热者泻之""菀陈则除之""急则治其标"为其治疗原则;(3)病灶局部为常用刺络部位;选择适宜刺络工具是保障临床疗效的关键;出血量及血色与病情关系密切。结论:实证、热证、瘀证、痛证及急证为刺络放血主要适宜病证;现代临床应统一规范病证-刺络部位-刺络工具,兼顾安全性和疗效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络放血 古代医案 应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