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龙页岩油注CO_(2)补能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参数优化
1
作者 曲方春 刘东旭 +2 位作者 王青振 佟斯琴 邓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3,共7页
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是陆相纯页岩型页岩油藏,储层纳米孔隙发育,渗透率极低,弹性开发地层能量衰减快,产量递减快,如何有效地补充地层能量及提高采收率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古龙页岩油储层特征,开展了注CO_(2)补能及提高采收... 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是陆相纯页岩型页岩油藏,储层纳米孔隙发育,渗透率极低,弹性开发地层能量衰减快,产量递减快,如何有效地补充地层能量及提高采收率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古龙页岩油储层特征,开展了注CO_(2)补能及提高采收率的分子模拟、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分子模拟评价了CO_(2)的置换能力及扩散速率,通过注CO_(2)室内实验评价了CO_(2)与原油接触后的膨胀能力、混相压力,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注CO_(2)的不同注入参数进行了设计优化。结果表明:CO_(2)对孔隙边界层具有较强的置换能力,并且具有较高的膨胀系数和较低的混相压力,在原始地层条件下即可实现混相;数值模拟设计优化单井吞吐注入速度为200 t/d,最优闷井时间为30 d,最优吞吐周期为5轮,页岩油注气吞吐可实现能量补充及增油效果,预计单井累计增油4 523 t。研究成果对古龙页岩油注气开发方案的编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古龙页岩油效益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油 CO_(2)吞吐 提高采收率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进展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崔宝文 王瑞 +6 位作者 白云风 刘立峰 刘鑫 王建凯 刘召 吕建才 张红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6,共12页
古龙页岩油是继常规油之后最为现实的接替资源,目前已经成为大庆油田增储上产的主要领域。通过系统阐述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历程和分区带落实资源潜力,为古龙页岩油未来发展制定合理规划。结果表明:古龙页岩油主要经历了勘探评价、先导... 古龙页岩油是继常规油之后最为现实的接替资源,目前已经成为大庆油田增储上产的主要领域。通过系统阐述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历程和分区带落实资源潜力,为古龙页岩油未来发展制定合理规划。结果表明:古龙页岩油主要经历了勘探评价、先导试验和扩大试验3个勘探开发阶段;富有机质页岩具有面积广、厚度大、生油能力强等特点,页岩油富集的物质基础雄厚;古龙页岩油纵向上主要富集于下油组(Q_(1)―Q_(4)油层)和上油组的Q_(9)油层,平面上具有全盆地分布的特征,在古龙凹陷深凹区地质条件最为优越;按照轻质油带核心区―斜坡区―稀油带―低熟页岩油的规划,逐步对古龙页岩油实施勘探研究及开发动用;基于原生源储的富集规律,建立了原位成藏理论,古龙页岩油提交了12.68×10^(8)t的预测地质储量及2.04×10^(8)t的探明地质储量,指导了国家级示范区及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应用体积法估算轻质油带Q9油层资源量为9.6×10^(8)t,轻质油带Q_(2)―Q_(8)油层整体资源量为38.8×10^(8)t,三肇地区稀油带资源量达11×10^(8)t以上,能够有效支撑古龙页岩油革命行动目标。通过加强理论研究,推动技术进步,推进管理创新,实现降本增效,古龙页岩油必将成为大庆油田资源接续和百年油田建设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油 研究进展 形成条件 分布特征 资源潜力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古龙页岩油趾端滑套应用情况技术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瑞强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24年第6期142-145,149,共5页
随着油气需求不断增加,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逐渐转向非常规储层,大庆古龙页岩油作为大庆百年油田建设的重要战略接替资源,页岩油的高效合理开采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页岩油井开采压裂工艺前期所遇到的技术难点做出了阐述并简要... 随着油气需求不断增加,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逐渐转向非常规储层,大庆古龙页岩油作为大庆百年油田建设的重要战略接替资源,页岩油的高效合理开采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页岩油井开采压裂工艺前期所遇到的技术难点做出了阐述并简要说明了趾端滑套技术优势,同时将应用于大庆古龙页岩油的趾端滑套原理进行了分析,最后列举了趾端滑套在页岩油现场应用情况并对工具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及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古龙页岩油 趾端滑套 压裂 水平井 非常规 固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龙页岩油注CO_(2)/烃类气相态特征及多周期作用机制
4
作者 宋兆杰 邓森 +5 位作者 韩啸 张翊航 张利超 李斌会 陈旻宸 李培宇 《重庆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基于PVT实验和多周期注CO_(2)/烃类气采油物理模拟实验,结合相态模拟计算揭示古龙页岩油注气前后的高压物性和流体类型演化规律,评价多周期注气作用下的原油采出效果,分析多组分间的抽提传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古龙页岩油属于轻质弱挥... 基于PVT实验和多周期注CO_(2)/烃类气采油物理模拟实验,结合相态模拟计算揭示古龙页岩油注气前后的高压物性和流体类型演化规律,评价多周期注气作用下的原油采出效果,分析多组分间的抽提传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古龙页岩油属于轻质弱挥发性油藏,当压力降低至泡点压力以下时,原油的黏度和密度快速增大,原油物性急剧变差。因此,对于成熟度较高的页岩油,利用注气补充地层能量并维持良好的原油物性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且注CO_(2)对原油的膨胀、降黏效果均优于注烃类气。此外,注CO_(2)/烃类气可使古龙页岩油由弱挥发性油藏向挥发性油藏转变,先注烃类气再注CO_(2)使得古龙页岩油呈现出由挥发性油藏进一步向凝析气藏过渡的趋势。古龙页岩油脱气后的溶解气驱效果更优,产出油相呈现连续的泡沫油状态。注CO_(2)/烃类气可为地层原油补充溶解气和弹性能量,注CO_(2)对原油中间烃组分(C_(5)—C_(10))和重烃组分(C_(11)+)的抽提效果均较好,注烃类气对原油中间烃组分的抽提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油 相态特征 注CO_(2)/烃类气 多周期注气采 溶解气驱 组分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龙页岩油开发试验钻井设计优化与实践
5
作者 杨智光 潘荣山 +5 位作者 苑晓静 常雷 李继丰 朱健军 赵英楠 邵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1-190,共10页
古龙页岩油与国内外陆相页岩油相比,陆相淡水沉积环境的青山口组黏土矿物体积分数较高,且多孔多缝,呈纹层状结构,易发生层间散裂、性脆,易吸水膨胀垮塌,独特的地质特性给古龙页岩油钻井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钻井过程中容易出现井壁失稳... 古龙页岩油与国内外陆相页岩油相比,陆相淡水沉积环境的青山口组黏土矿物体积分数较高,且多孔多缝,呈纹层状结构,易发生层间散裂、性脆,易吸水膨胀垮塌,独特的地质特性给古龙页岩油钻井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钻井过程中容易出现井壁失稳、井漏、摩擦阻力大、钻井周期长等钻井技术难题,从平台井部署、井身结构、井眼轨道、提速技术、钻井液、固井等方面开展优化技术研究,创新采用了“双二维”轨道模型、“一趟钻”技术、油基钻井液、多级固井顶替等一系列新技术。结果表明:与GYP1井相比,试验区的平均钻井速度从11.44 m/h提高至27.75 m/h、水平段固井质量优质率从71.51%提升至86.27%,平均钻井周期从108.17 d缩短至26.82 d。研究成果为古龙页岩油实现储量动用最大化、施工效率最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古龙页岩油立体化、规模化、效益化开发奠定了基础,对推进中国陆相页岩油技术革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油 钻井设计 一体化 “双二维”轨道模型 “一趟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测井在古龙页岩油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龙川 张兆谦 +4 位作者 郑建东 王春燕 朱建华 王文娟 高吉峰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古龙页岩油储层黏土含量高,孔隙结构较为复杂,微米-纳米孔喉及微裂缝发育,利用常规方法评价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含油性具有较大难度。针对以上难题,在岩石物理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核磁共振变T_(2)谱截止值有效孔隙度计算方法和考虑小孔... 古龙页岩油储层黏土含量高,孔隙结构较为复杂,微米-纳米孔喉及微裂缝发育,利用常规方法评价储层孔隙结构及物性、含油性具有较大难度。针对以上难题,在岩石物理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核磁共振变T_(2)谱截止值有效孔隙度计算方法和考虑小孔隙含油的二维核磁共振含油饱和度计算模型,并通过核磁共振区间孔隙度分析,厘清了古龙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利用该方法计算的有效孔隙度平均相对误差为7.3%,含油饱和度平均绝对误差为4.0%,这不仅提高了计算储量关键参数的解释精度,还为后续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该技术流程和方法对于类似页岩油的有效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的评价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推动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油 核磁共振测井 孔隙度 饱和度 二维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富集耦合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陆加敏 林铁锋 +5 位作者 李军辉 付秀丽 崔坤宁 高波 白月 付晓飞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4,共13页
大庆油田生产实践证实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古龙页岩油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页岩油富集的耦合机制仍不明确,制约了页岩油成藏理论及油气富集区的认识。通过岩心精描、古地温恢复、常微量元素分析、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分析、二维核磁分... 大庆油田生产实践证实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古龙页岩油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页岩油富集的耦合机制仍不明确,制约了页岩油成藏理论及油气富集区的认识。通过岩心精描、古地温恢复、常微量元素分析、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分析、二维核磁分析等技术,明确了古龙页岩油富集的耦合机制。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富集受宏、微观多因素耦合控制:宏观上,古龙页岩油富集受控于43.99~77.28℃/km古地温梯度的高温热盆、大规模发育的富氢高有机质页岩、温湿淡水-微咸水还原水体环境及较强的顶底板封存能力4个地质因素;微观上,古龙页岩油富集受控于以有机质成熟度为主线的生烃与成储同步演化耦合,随着页岩成熟度不断增高,干酪根不断裂解,生烃量增加,有机缝孔的占比逐渐增大,无机孔占比逐渐减少,生成的油气由重质向轻质转化,吸附油占比减小,游离油占比增大。当Ro大于1.3%时,孔壁表面润湿性由亲水性向亲油性转变,原油不断从小尺度孔隙向大尺度孔隙渗流。研究成果可为古龙页岩油成藏理论认识的深化及富集区优选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机制 地温梯度 古沉积环境 赋存状态 封存能力 古龙页岩油 青山口组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富集规律及有利区分布 被引量:1
8
作者 林铁锋 王瑞 +7 位作者 张金友 刘召 白云风 程心阳 刘鑫 吕建才 马生明 李昕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8,共11页
近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已经证实松辽盆地白垩系发育的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但页岩油富集规律不清、有利区分布不明的问题制约了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快速推进。基于古龙全区多口井的取心及全面实验分析,系统开展页岩油含油性、储集性以及动... 近年的勘探开发实践已经证实松辽盆地白垩系发育的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但页岩油富集规律不清、有利区分布不明的问题制约了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快速推进。基于古龙全区多口井的取心及全面实验分析,系统开展页岩油含油性、储集性以及动用条件分析,明确页岩油富集分布规律,建立有利区划分标准,系统评价了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页岩油有利区。结果表明:沉积背景控制了页岩矿物组分及薄夹层岩性纵向上的规律性;明确了烃源岩丰度及热演化程度控“油”,有机质生烃演化及成岩演化控“储”,核磁可动孔隙度和脆性矿物含量控“动用”的富集可动主控要素。古龙页岩油纵向上在下部的Q_(1)—Q_(4)油层以纯页岩为主,含油性最好,但黏土矿物含量最高,工程品质较差,一类有利区主要分布在齐家-古龙凹陷北部及南部的部分区域,二类有利区基本覆盖齐家-古龙凹陷,分布面积最大;中部的Q_(5)—Q_(7)油层为页岩夹薄层白云岩,含油性中等,工程品质中等,核磁可动孔隙度最低,一类有利区部分发育于齐家−古龙凹陷北部,面积最小,二类有利区分布与R_(o)>1.2%范围相近,面积小于Q_(1)—Q_(4)油层;Q_(8)—Q_(9)油层岩性为页岩夹薄层粉砂岩,含油性较好,黏土矿物含量相对最低,工程品质最好,核磁可动孔隙度最大,可动条件最好,一类有利区分布面积最大,R_(o)>1.2%范围内基本均有分布,二类有利区分布与Q_(8)—Q_(9)油层相似。研究成果可为古龙页岩油的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古龙页岩油 富集规律 有利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龙页岩油高温高压注CO_(2)驱动用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斌会 邓森 +4 位作者 张江 曹胜 郭天娇 徐全 霍迎冬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1,共10页
为了明确古龙页岩油高温高压注CO_(2)驱动用效果,首先根据页岩压汞和氮气吸附实验结果,给出页岩T2值与孔喉半径转换系数,根据饱和页岩的T2谱特征,将页岩孔隙分为小孔、中大孔和页理缝;然后通过计算页岩油采出程度,考察吞吐周期、闷井时... 为了明确古龙页岩油高温高压注CO_(2)驱动用效果,首先根据页岩压汞和氮气吸附实验结果,给出页岩T2值与孔喉半径转换系数,根据饱和页岩的T2谱特征,将页岩孔隙分为小孔、中大孔和页理缝;然后通过计算页岩油采出程度,考察吞吐周期、闷井时间、裂缝对吞吐驱油效果的影响,并且分析吞吐后岩心孔隙结构的改变程度;最后对比页岩油CO_(2)吞吐和CO_(2)驱替的驱油效果,并给出最优的驱油方式。结果表明:吞吐动用幅度最大的是中大孔和页理缝中的页岩油,小孔中的页岩油采出程度最低,增加闷井时间,页岩油采出程度仅提高0.81百分点,压裂可以使小孔中的页岩油采出程度提高11.33百分点,使小孔中的页岩油得到有效动用;吞吐比驱替可以使页岩油采出程度提高30.98百分点,并且可以动用干岩样中的页岩油,效果优于驱替;驱吞结合驱油方式比只进行吞吐可以使页岩油采出程度提高12.88百分点以上,并且可以大幅度提高小孔中页岩油的采出程度;吞吐后岩心孔隙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页岩砂砾含量不同是导致页岩吞吐前后孔隙结构变化差异大的重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古龙页岩油矿场实践提供重要的基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油 孔隙结构 CO_(2)驱替 CO_(2)吞吐 高温高压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87
10
作者 王玉华 梁江平 +4 位作者 张金友 赵波 赵莹 刘鑫 夏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34,共15页
以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古龙页岩油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岩心实验数据分析,研究了古龙页岩油形成的地质条件,优选了页岩油发育有利区评价,在此基础上分层、分类明确了页岩油资源量,探讨了松辽盆地北部古龙页岩油下一步勘探方向。结果表明... 以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古龙页岩油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岩心实验数据分析,研究了古龙页岩油形成的地质条件,优选了页岩油发育有利区评价,在此基础上分层、分类明确了页岩油资源量,探讨了松辽盆地北部古龙页岩油下一步勘探方向。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古龙页岩是在温暖潮湿、藻类发育、水体厌氧的还原环境下的沉积产物,发育了面积广、厚度大的中—高有机质页岩层,奠定了古龙页岩油规模发育的物质基础。在优质古水体沉积环境下,页岩内有机质富集,在埋藏演化过程中,热演化程度逐渐增高,当R o≥0.75%,有机质开始大量生排烃,良好的烃源岩条件是页岩油形成的关键;古龙页岩岩相类型主要为页岩、泥岩、粉砂质岩、灰质岩、云质岩5种岩相的储层,层状、纹层状页岩占比厚度大,有效孔隙度高、水平渗透性好,是页岩油优势储集岩相;广泛分布的微—纳米级储集空间为页岩油聚集提供必要的场所。通过对厚度、成熟度、有机质丰度、游离烃等特征分析,古龙页岩油纵向上主要发育在青山口组一段、青山口组二段下部,平面上主要发育在齐家—古龙凹陷、大庆长垣南部和三肇凹陷。依据页岩油评价标准,应用体积法分级、分层和分区开展了古龙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w(TOC)≥1.0%、R o≥0.75%的页岩油总资源量为89.31×10^8 t;资源级别上w(TOC)为1%~2%的资源量为44.27×10^8 t,w(TOC)≥2%的资源量为45.04×10^8 t;层位上青山口组一段页岩油资源量为55.93×10^8 t,青山口组二段页岩油资源量为33.38×10^8 t;平面上齐家—古龙地区资源量为60.58×10^8 t,大庆长垣、三肇地区资源量为28.73×10^8 t。在有利区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了R o≥1.0%、w(TOC)>2.0%的“甜点”区资源量为32.46×10^8 t。综合古龙页岩油形成的地质条件及资源潜力分析,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页岩油勘探方向为:纵向上,主攻青山口组一段下部“甜点”段、探索中上部“甜点”段;平面上,主攻齐家—古龙地区、拓展三肇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古龙页岩油 资源潜力 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储层七性参数和富集层测井评价方法 被引量:27
11
作者 郑建东 王春燕 +2 位作者 章华兵 王晓莲 朱建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97,共11页
针对古龙页岩油地质评价关键参数不明确、评价标准尚未建立等问题,以配套岩心实验和试油测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心刻度测井,建立了岩性、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有机碳含量和各向异性地应力等七性参数测井评价方法和富集层分类评价标准。... 针对古龙页岩油地质评价关键参数不明确、评价标准尚未建立等问题,以配套岩心实验和试油测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心刻度测井,建立了岩性、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有机碳含量和各向异性地应力等七性参数测井评价方法和富集层分类评价标准。在岩石物理实验基础上,通过七性特征和测井响应关系研究,提出了考虑成熟度、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的双参数游离烃质量分数(S_(1))测井计算模型、变T2截止核磁有效孔隙度计算方法和考虑小孔隙含油的二维核磁含油饱和度计算模型,解决了页岩油富集层分类评价和储量提交关键参数解释精度低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三品质七性参数与产能关系,优选敏感参数建立了有效厚度下限和富集层测井评价标准。配套形成的以岩性扫描、核磁、成像测井系列为核心的采集和七性参数测井评价技术,为古龙页岩油200多口新老井解释、井位部署和储量提交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和技术保障,形成的技术流程和方法对国内同类型页岩油储层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油 七性关系 测井评价 二维核磁 富集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测井评价技术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宁 闫伟林 +5 位作者 武宏亮 郑建东 冯周 张兆谦 王克文 王敬岩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在分析古龙页岩油储层及测井响应特征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储层“四性”关系及页岩油甜点测井评价技术研究现状,指出了测井评价面临的技术挑战。通过与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等国内其他页岩油储层典型特征对比,给出... 在分析古龙页岩油储层及测井响应特征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储层“四性”关系及页岩油甜点测井评价技术研究现状,指出了测井评价面临的技术挑战。通过与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等国内其他页岩油储层典型特征对比,给出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驱动下解决测井评价瓶颈技术的相关对策,明确了古龙页岩油储层测井评价的关键是优势岩性岩相及其空间叠置关系识别与表征。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缺失曲线、坏井眼等影响因素下的曲线智能重构;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数据信息深度挖掘方面的独特优势,开展单井—多井—区域储层对比、类比及延展性预测,进而结合“四性”关键参数实现优势甜点区带评价,研究形成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古龙页岩油储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为古龙页岩油下一步勘探部署、储量提交和开发方案编制等提供测井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油 四性关系 测井评价 大数据人工智能 岩性岩相 甜点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甜点特征及分布 被引量:46
13
作者 崔宝文 陈春瑞 +4 位作者 林旭东 赵莹 程心阳 张玉鹏 鲁国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55,共11页
松辽盆地北部页岩油资源丰富,落实甜点资源、空间分布及富集因素意义重大。利用宏观岩心精细描述、微观实验分析,开展了古龙页岩油甜点储集性、含油性、流动性、可压性研究。在“四性”评价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影响甜点的主控因素。结果表... 松辽盆地北部页岩油资源丰富,落实甜点资源、空间分布及富集因素意义重大。利用宏观岩心精细描述、微观实验分析,开展了古龙页岩油甜点储集性、含油性、流动性、可压性研究。在“四性”评价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影响甜点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古龙页岩油具有储集性能好、含油丰富、地层压力高、原油密度低、原油黏度小、较高的气油比等特点;高有机质层状和纹层状页岩发育、高成熟热演化和较高的地层压力是古龙页岩油富集高产的主要控制因素。纵向上,甜点层主要发育在青一段及青二段下部,根据岩相组合类型、含油特征可分为上、中、下3个甜点段,其中下甜点段发育优质甜点层,横向分布稳定。平面上,甜点区主要分布在齐家—古龙地区。目前齐家—古龙地区下甜点段试油已得到证实,是勘探开发最有利目标区和甜点靶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古龙页岩油 “四性”评价 甜点特征 甜点区 突破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富集机制与常规—非常规油有序分布 被引量:24
14
作者 张水昌 张斌 +6 位作者 王晓梅 冯子辉 何坤 王华建 付秀丽 柳宇柯 杨春龙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1-923,共13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生烃和成藏过程研究,揭示古龙页岩油富集机理及常规—非常规油气分布规律。松辽盆地是在早白垩世受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影响、郯庐断裂带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生大规模水平位移的背景上... 通过对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生烃和成藏过程研究,揭示古龙页岩油富集机理及常规—非常规油气分布规律。松辽盆地是在早白垩世受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影响、郯庐断裂带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生大规模水平位移的背景上形成的一个巨大内陆湖盆。青山口组沉积期间,陆地水文循环强烈,松辽古湖盆湖平面上升,大量营养物输入使浮游菌藻类生物繁盛,间歇性海侵促进水体咸化分层和缺氧环境形成,有利于有机质富集;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表明,经微生物改造的浮游菌藻类生源有机质对高生油能力的优质烃源岩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轻质页岩油层内富集具有4方面有利条件:①中等有机质丰度和高生油潜力为页岩油富集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②较高的热演化程度使得页岩油具有较高的气油比(GOR)和良好的可动性;③较低的排烃效率导致滞留在源岩中烃类含量高;④高成熟阶段的层内胶结封闭效应导致轻质页岩油高效聚集。成藏过程恢复表明,青山口组烃源岩早期中低成熟阶段生成的液态烃经二次运移后在长垣和斜坡聚集形成优质的常规油藏和致密油藏;后期中高成熟阶段生成的轻质油原地聚集,形成约150×10^(8) t的古龙页岩油资源,最终使盆地内地油气分布呈横向连片、垂向叠加、常规—非常规序次分布的特征,表现为常规油—致密油—页岩油有序聚集的完整“全油气系统”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白垩系青山口组 古龙页岩油 有机碳库 常规/非常规有序聚集 断层封闭性 气系统 页岩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层顶底板断层封闭性及油气聚集有利区优选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跃文 陈百军 +3 位作者 陈均亮 曹维福 牛文 贾琼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3-67,共15页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大面积连续稳定分布的页岩油层中科学高效地寻找油气成藏有利区,断层的影响及作用不可忽视。古龙页岩油层顶底板断层两侧地层以泥岩和页岩为主,油气难以穿过断层进行大规模的侧向运移,因此从...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大面积连续稳定分布的页岩油层中科学高效地寻找油气成藏有利区,断层的影响及作用不可忽视。古龙页岩油层顶底板断层两侧地层以泥岩和页岩为主,油气难以穿过断层进行大规模的侧向运移,因此从断层分类、分布及应力场入手,通过计算不同断层在烃源岩排烃期和现今的滑动稳定性来分析断层的垂向封闭性。结果表明:在没有构造运动发生时期多数断层在垂向上基本都是封闭的,在构造活动期间断层封闭性与构造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密切相关;顶底板断层多数呈近南北向展布,与现今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近于垂直,垂向封闭性较好,生成的油气不易排出;在大规模排烃的明水组沉积末期,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与断裂走向近于平行,约半数断层不稳定,垂向封闭性较差,油气沿断层运移到上部的葡萄花、萨尔图油层或者下部的扶杨油层;现今相对稳定的断裂带附近和距离断裂带较远的区域受断层影响较小,有利于页岩油的保存,稳定性差的断裂带附近不利于页岩油的保存;排烃期稳定性好的断裂带附近不利于油气的排出,是有利目标区,排烃期稳定性差的断裂带附近部分油气已经排出,不是有利目标区。断裂和伴生的裂缝能提升页岩油层的储集物性,有利于后期开发建产。研究成果可为下一步页岩油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古龙页岩油 顶底板 滑动稳定性 断层封闭性 断层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水平井试采分析及产能预测 被引量:23
16
作者 庞彦明 王永卓 +3 位作者 王瑞 张元庆 陆慧敏 黄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古龙页岩油资源丰富、甜点规模大,平面上集中分布在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古龙地区,勘探发现井A-1水平井压裂后获得日产油量28.6 m^3的高产试采效果,充分展现了古龙页岩油开发潜力。为了搞清古龙页岩油产能水平和产量变化规律,根据页岩储... 古龙页岩油资源丰富、甜点规模大,平面上集中分布在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古龙地区,勘探发现井A-1水平井压裂后获得日产油量28.6 m^3的高产试采效果,充分展现了古龙页岩油开发潜力。为了搞清古龙页岩油产能水平和产量变化规律,根据页岩储层基质—人工裂缝分阶段渗流特点,应用现代生产动态分析方法,通过3口水平井试油试采资料理论计算与拟合分析,获得开发前期渗流边界范围,为计算动态缝控储量及预测长期开采产量递减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古龙页岩油水平井体积压裂后适合控制压差生产,具有较稳定初产量和较低初期递减率,预测产量递减曲线与实际试采曲线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油 试采分析 控制压差 动态缝控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储层压裂裂缝扩展机理与压裂工程技术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永平 魏旭 +4 位作者 唐鹏飞 张浩 刘宇 邓大伟 王海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0-175,共6页
古龙页岩油储层分布广,有机质丰度高、演化程度适中,是大庆油田勘探开发重要的接替领域。由于受页岩储层层理发育等因素影响,缝高延伸受限,导致储层改造体积较小,且压裂裂缝扩展机理认识不清。在考虑页岩储层层理缝、天然裂缝发育的基础... 古龙页岩油储层分布广,有机质丰度高、演化程度适中,是大庆油田勘探开发重要的接替领域。由于受页岩储层层理发育等因素影响,缝高延伸受限,导致储层改造体积较小,且压裂裂缝扩展机理认识不清。在考虑页岩储层层理缝、天然裂缝发育的基础上,建立了页岩储层压裂裂缝扩展的数值模型,分析了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理论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缝内压力和施工排量能有效增加层理缝的开启数量;增大施工排量可明显提升压裂裂缝高度,最优施工排量为17 m^3/min;高黏度压裂液有利于提升压裂裂缝高度,低黏度压裂液有利于层理缝的开启;最优裂缝间距为15 m。矿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冻胶提升裂缝高度、注入滑溜水沟通层理缝、小级差加砂的压裂工程技术能有效改善页岩储层改造效果。研究结果为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储层体积压裂工程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矿场试验经验,对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油储层 层理缝 施工排量 裂缝高度 压裂工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水平井开发技术经济界限 被引量:23
18
作者 庞彦明 张元庆 +2 位作者 蔡敏 张红丽 郭志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4-143,共10页
古龙页岩油具有烃源岩品质好、储层物性较好、原油品质较好和游离烃含量较高、气油比高、压力系数高的特征,勘探开发潜力大。通过分析古龙页岩油储层特征和试采井的开发特征确定了古龙页岩油水平井开发技术经济界限。结果表明:轻质油带... 古龙页岩油具有烃源岩品质好、储层物性较好、原油品质较好和游离烃含量较高、气油比高、压力系数高的特征,勘探开发潜力大。通过分析古龙页岩油储层特征和试采井的开发特征确定了古龙页岩油水平井开发技术经济界限。结果表明:轻质油带高气油比、低气油比试采井的产量、压力的变化规律均显示古龙页岩油水平井生产整体上具有长期稳产能力,以递减曲线图版法标定生产井产量具有双曲递减规律;古龙页岩油水平井微地震等方法综合确定水平井开发井距350 m较为合理,压裂裂缝网络长度以250~300 m为主;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古龙页岩油水平井效益开发界限为单井最终可采储量达到2×10^(4) t以上,水平井水平段长度大于2000 m,采用"平台双向交错、纵向W井网"的立体布井方式可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研究成果初步确定了古龙页岩油水平井开发的产能水平及开发规律,为开发井组油藏工程优化设计及规模开发动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油 技术经济界限 生产特征 双曲递减 单井EUR 立体布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信息约束的三维建模技术及其在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杨志会 赵海波 +3 位作者 黄勇 杨会东 唐晓花 王团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3-111,共9页
以三维地质建模为基础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已经成为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由于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的钻井资料少、数据冗杂,亟需开展基于地震信息约束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来满足页岩油藏丛式水平井平台勘探开发需求。根据古龙... 以三维地质建模为基础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已经成为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由于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的钻井资料少、数据冗杂,亟需开展基于地震信息约束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来满足页岩油藏丛式水平井平台勘探开发需求。根据古龙页岩油为代表的陆相页岩油建模的独特性,以工厂化、集约化的布井思路为指导,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预测数据,开展构造建模、属性建模、裂缝建模和丛式平台井区地质导向技术研究,建立了多信息融合的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三维建模技术流程。搭建了智能高效的地震地质一体化技术应用平台,为试验区水平井平台的钻井工程、压裂工程和油藏开发提供全时期的辅助实时指导。一体化应用流程在古龙页岩油试验区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其中的研究思路可借鉴到其他非常规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油 地质信息约束 三维地质建模 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 地质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水平井箱体开发设计方法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永卓 王瑞 +2 位作者 代旭 陈铭 司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7-169,共13页
古龙页岩油作为全新的资源类型,尽管其勘探开发实践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如何科学合理动用这部分资源量并将其转化为现实产量,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针对古龙页岩油青一、二段整体具有超压封存箱体特征,创新提出了水平井箱体开发理... 古龙页岩油作为全新的资源类型,尽管其勘探开发实践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如何科学合理动用这部分资源量并将其转化为现实产量,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针对古龙页岩油青一、二段整体具有超压封存箱体特征,创新提出了水平井箱体开发理念,并赋予其理论内涵和实质意义。在此基础上,综合钻井、测井、地震、富集层综合解释等成果,优选最优开发箱体,通过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应力场模型定量分析水平井体积压裂人工缝网展布,优化水平井箱体开发参数,指导古龙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研究表明:模拟的水平井压裂缝长190~344 m,缝高10.2~15.06 m,簇间距7 m,裂缝导流能力3~25μm^(2)·cm,与实际压裂监测结果相符;青一段Q_(1)—Q_(4)箱体开发的最优方案是采用纵向交错、立体布井的方式,平面上井距为300~350 m,纵向上采用3套井网布井,水平段长度为2000~2500 m,优化后改造程度可提高13%,累计产油量可增加8%,单井最终可采储量(EUR)可在3×10^(4)t以上,满足古龙页岩油经济有效开发。该研究成果可为古龙页岩油先导试验井组开发方案设计提供有力依据,对下步古龙页岩油规模建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油 箱体开发 地应力场建模 裂缝展布 体积压裂 开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