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7
1
作者 王瑞飞 陈明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8-561,566,共5页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样品进行了测试;对可动流体孔隙度参数进行了定义,分析了可动流体的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核磁共振T2谱截止值低,可动流体含量低。可动流体参数分...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样品进行了测试;对可动流体孔隙度参数进行了定义,分析了可动流体的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核磁共振T2谱截止值低,可动流体含量低。可动流体参数分布范围宽且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渗透率越高,可动流体参数与渗透率的相关性越强;渗透率越低,可动流体参数衰减速度越快。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裂缝发育程度、黏土矿物充填孔隙程度、次生孔隙发育程度及重结晶等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可动流体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 可动流体孔隙度 核磁共振技术 可动流体 分布特征 微观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西湖相复杂混积岩储层矿物组分及孔隙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文安 李纲 +3 位作者 郭正权 谢琳 刘国良 李贵梅 《测井技术》 CAS 2022年第1期52-57,共6页
柴达木盆地风西湖相复杂混积岩储层近年来勘探获得了突破,实现了工业油气产能。近年新钻井目的层位普遍采集了常规、高分辨率电成像、核磁共振及岩性扫描等测井资料,这些资料提供了储层评价中的关键参数,如矿物组分、岩石结构特征、孔... 柴达木盆地风西湖相复杂混积岩储层近年来勘探获得了突破,实现了工业油气产能。近年新钻井目的层位普遍采集了常规、高分辨率电成像、核磁共振及岩性扫描等测井资料,这些资料提供了储层评价中的关键参数,如矿物组分、岩石结构特征、孔隙度等。但对于只测常规资料的老井,难以得到准确的储层参数,需要研究其它的可替代方法。通过敏感曲线分析,矿物组分含量可以利用自然伽马、声波时差、中子孔隙度曲线建立多参数模型得到。孔隙度以矿物组分为基础,结合密度曲线和体积模型,得到储层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可动流体孔隙度参数。通过新钻井岩性扫描及核磁共振提供的参数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为风西湖相复杂混积岩储层参数计算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柴达木盆地 复杂混积岩 矿物组分 孔隙 有效孔隙 可动流体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新参数的致密油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为例 被引量:98
3
作者 代全齐 罗群 +4 位作者 张晨 卢朝进 张云钊 鲁少杰 赵岩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7-897,共11页
以核磁共振技术为基础,结合高压压汞、扫描电镜等实验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区块延长组7段致密油砂岩储层的66个岩心样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孔隙结构参数——可动流体有效孔隙度。该参数不仅克服了核磁共振实验所测孔隙度偏小... 以核磁共振技术为基础,结合高压压汞、扫描电镜等实验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区块延长组7段致密油砂岩储层的66个岩心样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孔隙结构参数——可动流体有效孔隙度。该参数不仅克服了核磁共振实验所测孔隙度偏小的影响,还将孔隙内的可动流体同时受到孔隙表面亲水性颗粒的黏滞及临近细小喉道的束缚这2个因素的影响考虑在内,对可动流体占据的有效孔隙空间的大小定量化标定出来,更加准确地反映了致密油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弥补了可动流体孔隙度等现有参数对储层孔喉有效性评价的不足。研究孔隙结构特征与新参数影响关系发现,孔喉的连通性越好,可动流体有效孔隙度越大;孔喉分选系数介于1.4~1.9时,可动流体有效孔隙度达到最高;不同级别的孔喉配置关系是致密油砂岩储层孔喉有效性的关键。以可动流体有效孔隙度为主要标准,将研究区孔隙结构类型划分为3类:I类孔隙结构的可动流体有效孔隙度大于2%,II类孔隙结构的可动流体有效孔隙度介于1%~2%,III类孔隙结构的可动流体有效孔隙度小于1%。据此建立了适合致密油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分类评价标准,以指导油田的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可动流体有效孔隙 致密砂岩储层 孔隙结构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微观机理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瑞飞 孙卫 杨华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9-33,共5页
为探讨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油的微观机理及水驱后的开发潜力,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典型岩心进行水驱油实验并进行核磁共振测试.结果表明: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小孔喉中赋存的石油很难被驱替出来,剩余油大部分集中于小孔道;岩心的原始含... 为探讨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油的微观机理及水驱后的开发潜力,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典型岩心进行水驱油实验并进行核磁共振测试.结果表明: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小孔喉中赋存的石油很难被驱替出来,剩余油大部分集中于小孔道;岩心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普遍小于可动流体百分数,驱油效率小于可动油百分数;随着岩心渗透率的增大,原始含油饱和度、可动油饱和度、可动油百分数、驱油效率均有增大的趋势;且渗透率越低,随着渗透率的变化,上述参数变化的幅度越大.可动油百分数、可动油饱和度是影响驱油效率的主要参数.剩余油由剩余可动油与剩余不可动油组成,剩余可动油是油藏下一步挖潜的目标,其评价参数为剩余可动油百分数.水驱油实验中,只驱出了可动油的66.22%,还有33.78%的可动油残留在岩心中,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后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 核磁共振 可动流体孔隙度 剩余可动油百分数 水驱微观机理 开发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4+5-长8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研究
5
作者 徐静刚 王进 +4 位作者 王博 何石安 李涛 孙华岭 赵国玺 《低渗透油气田》 2010年第1期78-82,77,共6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长4+5-长8储层主流喉道半径、有用孔隙度、可动流体孔隙度和流动层指数等特征参数的研究,建立一个综合反映4个参数特点的新参数——非均质系数。非均质系数可定量反映储层的非均质性.借此对盆地长4+5-长8储层的...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长4+5-长8储层主流喉道半径、有用孔隙度、可动流体孔隙度和流动层指数等特征参数的研究,建立一个综合反映4个参数特点的新参数——非均质系数。非均质系数可定量反映储层的非均质性.借此对盆地长4+5-长8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进行判断、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非均质性 主流喉道半径 有用孔隙 可动流体孔隙度 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