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三种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闫福华 骆凯 +3 位作者 金岩 刘源 赵宇 王新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 :探讨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生物相容性 ,为牙周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将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三种商品化引导组织再生膜 :BME - 10X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BioMesh (韩国Samy... 目的 :探讨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生物相容性 ,为牙周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将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三种商品化引导组织再生膜 :BME - 10X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BioMesh (韩国Samyang公司 )及Bio -Gide (美国Osteohealth公司 )体外复合培养 ,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附着及增殖的检测。结果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可在三种可吸收膜上附着、增殖 ,并复层生长。细胞在三种膜上的附着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BME - 10X 及Bio -Gide 上生长、繁殖明显好于BioMesh (P <0 .0 5 )。结论 :BME- 10X 及Bio -Gide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成纤维细胞 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 生物相容性 牙周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祖兵 A.NormanCranin MarkC.Mehrali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8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索生物可吸收性引导组织再生膜(BGTRM)对种植体周骨组织形成的作用。方法8只犬一侧种植体顶部覆盖BGTRM膜,另一侧为未放BGTRM膜的对照组,于4周、3月、6月处死动物,以X线、组织学和计算机测量手段观察和比较两组种植体周骨质... 目的探索生物可吸收性引导组织再生膜(BGTRM)对种植体周骨组织形成的作用。方法8只犬一侧种植体顶部覆盖BGTRM膜,另一侧为未放BGTRM膜的对照组,于4周、3月、6月处死动物,以X线、组织学和计算机测量手段观察和比较两组种植体周骨质形成的情况。结果四周时,BGTRM组种植体周骨质的量和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六月时,两组骨质形成已无明显差异。结论BGTRM具有促进种植周骨质形成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吸收 诱导组织再生 种植体周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生物膜在牙周引导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晏星瑞 张红梅 陈家俊 《临床个性化医学》 2025年第1期606-613,共8页
牙周组织缺损是牙周炎治疗的难点,传统治疗方法难以有效恢复牙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作为一种再生医学技术,利用生物屏障膜隔离牙周缺损区域,为牙周组织再生创造有利空间,从而促进牙周... 牙周组织缺损是牙周炎治疗的难点,传统治疗方法难以有效恢复牙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作为一种再生医学技术,利用生物屏障膜隔离牙周缺损区域,为牙周组织再生创造有利空间,从而促进牙周功能的恢复。可吸收生物膜因其无需二次手术取出、生物相容性好、可控降解等优势,成为GTR的理想材料。本文综述了不同种类可吸收生物膜在GTR中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其理化特性、生物学效应以及临床应用效果,并探讨了该领域目前存在的挑战及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GTR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并推动治疗方式优化。Periodontal tissue defects, characterized by gingival recession and alveolar bone loss, pose significant challenges in periodontitis treatment, as conventional therapies often fail to fully restore tissu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 offers a regenerative medicine approach, employing barrier membranes to isolate the defect site and foster a conducive environment for periodontal tissue regeneration, ultimately promoting functional recovery. Resorbable membranes, owing to their advantages of eliminating the need for a second surgical procedure, coupled with favorable biocompatibility and controlled degradation profiles, have emerged as ideal GTR material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various resorbable membranes in GTR, focusing on thei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biological effects, and clinical outcomes. Furthermore, it explores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is field, aiming to inform and enhance clinical practice in G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 可吸收生物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前牙区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后短期骨吸收的影像学精准测量及其三维有限元分析
4
作者 杜芊慧 吴梓齐 +1 位作者 彭琳 姚洋 《西部医学》 2025年第1期138-146,共9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对上前牙区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GBR)后12个月内的植骨材料吸收情况进行精准测量,并通过三维有限元法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选取31例行上前牙区单颗种植同期GBR的患者(中切牙24例,侧切牙7例)。运用患者术后即刻、...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对上前牙区种植同期引导骨再生(GBR)后12个月内的植骨材料吸收情况进行精准测量,并通过三维有限元法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选取31例行上前牙区单颗种植同期GBR的患者(中切牙24例,侧切牙7例)。运用患者术后即刻、6个月、12个月的CBCT数据,每隔1 mm深度测量一次唇、腭侧骨量并分析时间、深度对植骨材料吸收量的影响。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并首次分析其受上唇压力作用后形变规律。结果唇侧植骨材料术后6个月的平均吸收量为(1.2±2.04)mm,是术后6~12个月(0.73±1.13)mm的1.64倍,术后6个月内,唇侧植骨材料吸收量在种植体颈部0、1、2 mm分别与颈部7、8、9 mm处有明显差异(P<0.05),吸收最大处为距颈部平面以下1 mm处。三维有限元分析表明,在模拟施加上唇压力后,植骨材料在种植体颈部形变量最大,随深度形变逐渐变小,其规律与CBCT数据相符。结论上前牙区种植同期GBR后,植骨材料前6个月吸收大于术后6~12个月,主要吸收在颈部1/3,三维有限元分析证明植骨材料吸收规律与上唇压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再生 植骨材料 可吸收胶原 种植牙 三维有限元分析 上唇压力 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上前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性胶原膜引导即刻植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费伟 杨小民 +3 位作者 李铮 尹明平 沈志浩 廖楚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4-498,共5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性胶原膜引导即刻植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在12只成年杂种狗下颌第3、4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即刻植入种植体的近中形成3mm×3mm×5mm骨缺损区,按自身同期对照研究设计,右侧为实验侧,骨缺损区上覆盖Co膜... 目的探讨可吸收性胶原膜引导即刻植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再生的效果。方法在12只成年杂种狗下颌第3、4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即刻植入种植体的近中形成3mm×3mm×5mm骨缺损区,按自身同期对照研究设计,右侧为实验侧,骨缺损区上覆盖Co膜;左侧为空白对照侧,骨缺损区不覆盖Co膜。术后1、2、4、6个月分别处死一组动物,摘取下颌骨,采用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扫描电镜及生物力学(拔出实验)测定等方法检测缺损区骨组织再生的情况。结果实验侧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区较空白对照侧新骨形成量多、外形好、骨成熟时间早,加速了骨组织的再生过程。结论可吸收性胶原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可用作骨组织引导再生膜,以期促进骨缺损的再生修复,其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骨组织愈合的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性胶原 引导再生 即刻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引导组织再生膜 被引量:2
6
作者 任天斌 曹春红 +3 位作者 王刚 苏俭生 袁伟忠 任杰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9-185,共7页
引导组织再生膜(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membrane,GTRM)由于能使组织修复再生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广泛应用于各种软硬组织的修复与再生研究及临床医学中。GTRM分为不可吸收与可吸收GTRM,与不可吸收GTRM相比,由于可吸收GTRM越... 引导组织再生膜(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membrane,GTRM)由于能使组织修复再生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广泛应用于各种软硬组织的修复与再生研究及临床医学中。GTRM分为不可吸收与可吸收GTRM,与不可吸收GTRM相比,由于可吸收GTRM越来越多的优点被发现而备受关注。本文阐述了几种常见的可吸收GTRM材料(以胶原为代表的天然生物材料,以聚酯为代表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和以羟基磷灰石为代表的可降解无机物材料)及其可吸收GTRM在骨缺损、创伤敷料以及防黏连等领域中的主要应用进展,重点综述了可吸收GTRM的主要制备方法---静电纺丝、溶剂浇铸、相转化及其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生物 引导组织再生 静电纺丝 溶剂浇铸 相转化
原文传递
引导组织再生膜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可 李未扬 +2 位作者 唐毓婧 邓莹楠 周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3-1169,共7页
牙周病是一种细菌侵入牙周组织引起的口腔炎症疾病。基于组织工程学的引导组织再生(GTR)技术是目前牙周治疗中常被推荐使用的一种增加牙槽骨骨量的手段。该方法使用GTR膜作为物理屏障来阻止牙龈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的迁移,为新骨生长提... 牙周病是一种细菌侵入牙周组织引起的口腔炎症疾病。基于组织工程学的引导组织再生(GTR)技术是目前牙周治疗中常被推荐使用的一种增加牙槽骨骨量的手段。该方法使用GTR膜作为物理屏障来阻止牙龈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的迁移,为新骨生长提供空间。分析了目前用于GTR膜材料的基本要求,综述了GTR膜的分类及性能,包括不可吸收膜和生物可吸收膜,总结了GTR膜的改进策略,展望了GTR膜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引导组织再生 屏障 促成骨 免疫调节 抗菌 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组织再生应用于牙种植体即刻种植的实验研究──可吸收膜与不可吸收膜的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毛驰 佐藤淳一 +1 位作者 松浦正朗 濑户皖一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36-441,共6页
本研究观察并比较了两种可吸收膜和一种不可吸收膜作为引导组织再生(GTR)膜应用于牙种植体即刻种植的引导成骨能力。结果表明:防止术后创口感染和膜暴露是GTR应用于即刻种植取得成功的关键;e-PTFE膜和胶原膜具有较好的引导成骨能... 本研究观察并比较了两种可吸收膜和一种不可吸收膜作为引导组织再生(GTR)膜应用于牙种植体即刻种植的引导成骨能力。结果表明:防止术后创口感染和膜暴露是GTR应用于即刻种植取得成功的关键;e-PTFE膜和胶原膜具有较好的引导成骨能力,并能促进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间骨性结合的形成;由于胶原膜不引起明显炎症反应,并具有可吸收性而无需在植入后作二次手术取出,其可取代目前普遍使用的e-PTFE膜应用于临床,而polyglactin910膜因其具有较高的水后感染率和较低的引导成骨能力,似不宜作为GTR膜应用于牙种植体的即刻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 牙种植体 即刻种植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患者种植牙同期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的美学修复效果及对牙槽骨吸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申丁 李婧 张爱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究伴牙周炎患者种植牙同期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治疗的美学修复效果及对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牙周炎牙种植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究伴牙周炎患者种植牙同期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治疗的美学修复效果及对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方法:病例选取笔者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牙周炎牙种植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种植修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GB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牙周探查深度(Periodontal exploration depth,PD)、改良龈沟出血指数(Sulcular bleeding index,mSBI)、改良菌斑指数(Plaque index,mPLI)、骨吸收量以及美学修复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mSBI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比较,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近中骨吸收量和远中骨吸收量均较术后6个月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近中骨吸收量和远中骨吸收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美学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红色美学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12个月两组红色美学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白色美学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白色美学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牙种植同期应用GBR能有效改善患者牙周健康指标,防止种植体周围骨吸收,进而提高种植体留存率,满足患者治疗中种植美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种植牙 引导组织再生 种植美学 牙槽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吸收生物膜在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岚 吴燕岷 《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571-575,共5页
引导组织再生术是目前应用于牙周组织再生的主要方法。可吸收生物膜因具备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实用性在引导组织再生术中被广泛使用。该文就可吸收生物膜的材料、性能及在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 可吸收生物 牙周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应用于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罗正文 刘济远 +1 位作者 李佳 潘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82-786,共5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应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阳性对照(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临床试验设计。主要评价指标为骨缺损部位的影像学检查,次要评价指标为:手术伤口愈合情况、排异... 目的:观察和评价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应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阳性对照(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临床试验设计。主要评价指标为骨缺损部位的影像学检查,次要评价指标为:手术伤口愈合情况、排异反应、骨代谢变化、骨感染征象。安全性评价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本临床试验共入组40例受试者,完成试验39例,脱落1例。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影像学检查有效率:试验组89.47%、对照组95.00%。次要疗效评价2组材料植入后伤口愈合时间均小于12d,2组均无排异反应、无骨代谢变化、无骨感染征象。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5.00%,对照组:0.00%。结论:引导组织再生生物膜应用于拔牙术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疗效和安全性非劣效于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 牙槽骨缺损 引导再生 引导组织再生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引导骨组织再生术在上颌前牙区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姜宝岐 徐欣 +2 位作者 刘欣 刘刚利 梁晋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的:探讨膜引导骨组织再生(membrane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MGBR)技术中,生物胶原膜在上颌前牙区种植骨增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上前牙区唇腭向骨量不足种植病例55例,随机分为2组,29例使用MGBR,同期植... 目的:探讨膜引导骨组织再生(membrane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MGBR)技术中,生物胶原膜在上颌前牙区种植骨增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上前牙区唇腭向骨量不足种植病例55例,随机分为2组,29例使用MGBR,同期植入种植体40颗(有膜组);另26例不应用MGBR,植入种植体40颗(无膜组),作为对照。观察2组患者种植前及修复前种植区牙槽骨的情况。用卡尺测量牙槽骨唇腭向厚度,用X线骨密度分析法评估平均密度的变化。采用X线片图像分析测量软件(Sidexis)和SPSS16.0软件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有膜组种植术前与永久修复前牙槽骨唇腭向的厚度及密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术前与永久修复前,有膜组与无膜组牙槽骨唇腭向厚度及骨密度变化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生物膜的患者,唇腭向骨厚度及密度的增加均优于未使用生物膜的患者。在上前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的种植术中,可推荐使用MGBR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 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生物 骨量不足 上前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羟基丁酸酯作为引导组织再生膜材料的初探 被引量:9
13
作者 包崇云 陈治清 +3 位作者 欧国敏 邱静 何开泽 赵树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 :研制一种有一定机械强度又可体内降解的引导组织再生膜 ,探索聚羟基丁酸酯作为引导组织再生膜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HB膜 ,将膜植入动物体内 ,分别于 1周 ,1、2、3月取PHB膜及周围组织考察体内降解性 ,评价组织相... 目的 :研制一种有一定机械强度又可体内降解的引导组织再生膜 ,探索聚羟基丁酸酯作为引导组织再生膜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PHB膜 ,将膜植入动物体内 ,分别于 1周 ,1、2、3月取PHB膜及周围组织考察体内降解性 ,评价组织相容性。结果 :溶剂挥发法制备PHB膜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 ,可在体内缓慢降解 ,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结论 :PHB膜能满足作为引导组织再生膜的基本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丁酸酯 引导组织再生 生物降解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种植可吸收性引导骨再生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董研 徐董 王新木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65-769,共5页
引导骨再生技术用于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已有20多年,其中生物膜经历了从早期不可吸收到目前可吸收膜的变化。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可吸收膜材料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文献显示,胶原复合膜材料或结合有诱导组织再生的生物活性... 引导骨再生技术用于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已有20多年,其中生物膜经历了从早期不可吸收到目前可吸收膜的变化。文中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可吸收膜材料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文献显示,胶原复合膜材料或结合有诱导组织再生的生物活性因子的生物复合膜,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 牙种植 引导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应用于即刻种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吴群 陈必胜 +1 位作者 姜晓钟 陶长仲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膜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membrane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mGBR)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方法:16颗钛75种植体种植于犬下颌第3、4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左侧(实验侧)置胶原膜,右侧无膜对照,术后4周、12周通过形态学和定量组织学分析... 目的:探讨膜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membrane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mGBR)在即刻种植中的应用。方法:16颗钛75种植体种植于犬下颌第3、4前磨牙新鲜拔牙创,左侧(实验侧)置胶原膜,右侧无膜对照,术后4周、12周通过形态学和定量组织学分析研究种植体骨界面。结果:全部实验动物伤口愈合良好,术后4周和12周实验侧新骨形成均多于对照侧;实验测种植体直接骨接合率(DCLF,%)分别为32.93±2.66和65.95±7.00,对照侧为21.71±3.20和45.72±3.51。组间比较P<0.01。结论:mGBR可提高即刻种植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即刻种植 骨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因子复合生物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发明 金岩 吴织芬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589-592,共4页
随着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tissueregeneration,GTR)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生物膜已经逐渐被复合生长因子的功能性生物膜所替代。功能性复合膜的研制、开发和应用,已成为GTR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长因子缓释生物膜将是未来GT... 随着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tissueregeneration,GTR)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生物膜已经逐渐被复合生长因子的功能性生物膜所替代。功能性复合膜的研制、开发和应用,已成为GTR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长因子缓释生物膜将是未来GTR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长因子 GTR 牙周组织再生 引导组织再生 生物 缓释 功能性 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吴文蕾 葛久禹 +2 位作者 李升 黄晓峰 陈湘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49-1051,1055,共4页
目的:将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应用于修复牙周缺损的动物实验,探讨其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可行性。方法:人工构建4只成年Beagle犬下颌后牙区牙周缺损模型,分别随机采用: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胶原-羟基磷灰石人... 目的:将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应用于修复牙周缺损的动物实验,探讨其用于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可行性。方法:人工构建4只成年Beagle犬下颌后牙区牙周缺损模型,分别随机采用: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空白对照治疗,每组8颗牙,12周后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测量新生组织高度。结果:与单纯植入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组相比,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胶原膜组获得了更多的新附着,表现为有较多的新生牙槽骨、新生牙周膜和新生牙骨质样组织生长,2组之间新生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与胶原膜联合运用修复牙周牙槽骨缺损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优于单纯植入人工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 胶原 引导牙周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现辉 郭洪刚 刘建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01-303,共3页
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口腔牙周病的治疗方面取得满意效果后,它的基本机理即机械性阻挡和选择性组织生长引起骨科界的兴趣和重视,初步实验和临床应用已显示出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对骨缺损的治疗有效,这种技术不但能应用于扁平骨缺损的... 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口腔牙周病的治疗方面取得满意效果后,它的基本机理即机械性阻挡和选择性组织生长引起骨科界的兴趣和重视,初步实验和临床应用已显示出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对骨缺损的治疗有效,这种技术不但能应用于扁平骨缺损的治疗,而且适用于管状骨节段性缺损的修复。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的关键是引导膜,膜材料大体分为两类即非降解性膜和可降解性膜,但由于制作工艺、膜材料成分的不同,致使目前应用的膜种类较多。非降解性膜由于其不能被机体吸收需要二次手术而逐渐被淘汰,在众多的可降解性膜中,携带不同骨生长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生物材料 引导组织再生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骨组织引导再生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晓敏 李旭东 张志斌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00-1304,共5页
本研究结合原位合成法和凝胶途径制备了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膜材料。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复合膜由胶原纤维三维网络构成,无机相均匀分布于网络中。红外与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复合膜的无机相为碳酸取代的弱结晶羟基磷灰石,复合膜具有类似自... 本研究结合原位合成法和凝胶途径制备了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膜材料。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复合膜由胶原纤维三维网络构成,无机相均匀分布于网络中。红外与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复合膜的无机相为碳酸取代的弱结晶羟基磷灰石,复合膜具有类似自然骨的组成。与纯胶原膜相比,复合膜的溶胀性能大为改善。通过对复合凝胶的控制脱水,使复合膜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和模量,结合微观形貌和脱水控制过程讨论了复合膜的增强机制。本研究制备的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膜可作为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引导再生膜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引导再生 胶原 羟基磷灰石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抗胶原膜引导牙周组织再生 被引量:9
20
作者 尚姝环 李成章 樊明文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80-182,188,共4页
目的 :将牛腱胶原膜加工制备成双抗胶原膜应用于临床GTR治疗 ,观察比较牛腱胶原膜和双抗胶原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分组 ,分别应用双抗胶原膜和牛腱胶原膜对 2 4例牙周炎患者 ,共 2 6颗患牙、31处骨病损进行GTR治疗 ,术后 6个月复查... 目的 :将牛腱胶原膜加工制备成双抗胶原膜应用于临床GTR治疗 ,观察比较牛腱胶原膜和双抗胶原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分组 ,分别应用双抗胶原膜和牛腱胶原膜对 2 4例牙周炎患者 ,共 2 6颗患牙、31处骨病损进行GTR治疗 ,术后 6个月复查检测临床指标及Digora分析平行定位X线片骨密度的改变。结果 :实验组 (双抗胶原膜组 )临床附着获得平均为 (2 .2 16± 1.184 )mm ;对照组 (牛腱胶原膜组 )平均为 (1.316± 0 .719)mm(t testP <0 .0 5 ) ;Digora分析显示GTR术后实验组骨密度增加值平均为 (2 5 .71± 12 .2 5 ) ,对照组为 (11.2 9± 12 .73) (t testP <0 .0 5 )。结论 :临床应用双抗胶原膜比应用牛腱胶原膜能获得更多的生理性新附着 ,更大程度地促进牙槽骨生理性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组织再生 胶原 牙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