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内窥镜结合可扩张通道管手术系统治疗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侯伟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6年第4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运用后路内窥镜结合可扩张通道管手术系统(X—Tube)对退行性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退行性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运用后路内窥镜结合X—Tube行经单侧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复... 目的探讨运用后路内窥镜结合可扩张通道管手术系统(X—Tube)对退行性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例退行性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运用后路内窥镜结合X—Tube行经单侧椎间孔入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TLIF)治疗,另一侧仅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3—5小时。术中出血180—400ml,所有手术切口均1期愈合,无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8~18月,患者腰腿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或消失。结论该方法切口小,术中软组织剥离轻,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少,术后伤口疼痛轻;但手术时间长,X射线量大,操作难度较高,应严格掌握适应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内窥镜 可扩张通道管手术系统 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扩张通道系统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和腰背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玉辉 杜贵娟 +1 位作者 马虎升 马涛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12-116,122,共6页
目的探讨可扩张通道系统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S-TLIF)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腰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3月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DLS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可扩张通道系统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S-TLIF)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L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腰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3月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DL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39)。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可扩张通道系统下MISS-TLIF。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数、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于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评估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背功能障碍程度,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价量表(JOA)评估腰痛程度;拍摄脊柱全长侧位片或腰椎侧位X线片并测量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椎间隙高度(DH)、手术节段椎间隙后缘高度(PDH)、手术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ADH)等腰骶部矢状位平衡参数。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围手术期是否出现融合器位置不佳、切口感染、硬膜囊撕裂等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自主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RS、ODI、J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NRS、ODI显著低于术前,JOA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NRS、ODI显著低于对照组,JO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PT、LL、PI、SS、DH、ADH、P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PT、LL显著低于术前,DH、ADH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PT、LL显著低于对照组,DH、AD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61%(10/51)、5.13%(2/39);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可扩张通道系统下MISS-TLIF可显著缩短DLS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改善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提高腰背功能,降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可扩张通道系统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 腰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扩张通道管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丽梅 何瑞琼 孙小霞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481-482,共2页
目的观察可扩张通道管微创系统(Quadrant^(TM))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 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就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使用Quadrant^(TM)治疗,对照组则行开放性手术,比较两组的术后... 目的观察可扩张通道管微创系统(Quadrant^(TM))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 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就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使用Quadrant^(TM)治疗,对照组则行开放性手术,比较两组的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疼痛指数、术后2d首次直腿抬高度数、下床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疼痛指数、下床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术后2d首次直腿抬高度数则明显增加(P<0.01)。结论该微创手术方法切口小,术中软组织剥离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少,术后伤口疼痛轻,可提早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为腰椎疾病的治疗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可扩张通道管手术系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通道微创系统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4
作者 穆恒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83-0086,共4页
探究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使用扩张通道微创系统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0年纳入的6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30,常规腰椎融合术)及微创组(n=30,扩张通道微创系统手术),观察围术期指... 探究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使用扩张通道微创系统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0年纳入的6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30,常规腰椎融合术)及微创组(n=30,扩张通道微创系统手术),观察围术期指标、疼痛、腰椎及骨科功能。结果 参照组切口长度[(8.25±1.49)cm]、手术时间[(145.28±20.49)min]、术中出血量[(250.82±20.41)mL]、术后引流量[(434.72±40.83)mL]、红细胞输入量[(0.26±0.07)U]均高于微创组[(4.52±1.08)cm]、[(115.64±20.37)min]、[(109.41±10.27)mL]、[(114.59±10.42)mL]、[(0.04±0.01)U],(P<0.05)。手术前,患者疼痛情况、腰椎功能及骨科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微创组数据好转(P<0.05)。结论 采用扩张通道微创手术可减小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创口,术中状态稳定,术后恢复更快,临床上应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系统 扩张通道 MIS-TLIF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道辅助微创缝合系统与传统切开修复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比较
5
作者 廖飞勇 艾时刚 +2 位作者 朱跃光 张令弘 吕根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540-1542,1600,共4页
目的:分析通道辅助微创缝合系统(CAMIR)与传统切开修复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22年9月~2023年3月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AMIR组和对... 目的:分析通道辅助微创缝合系统(CAMIR)与传统切开修复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22年9月~2023年3月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AMIR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切开手术,CAMIR组使用CAMIR修复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CAMIR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AOFAS评分呈上升趋势,术后12 m均高于术后3 m,CAMIR组术后3 m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 m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治疗中,CAMIR修复术与传统切开修复手术相比,其远期疗效无显著差异,但CAMIR修复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早期足踝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辅助微创缝合系统 传统切开修复手术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疗效 足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扩张通道系统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效果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曾晖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13期146-147,共2页
目的比较可扩张通道系统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S-TLIF)与开放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岳阳市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比较可扩张通道系统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S-TLIF)与开放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岳阳市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可扩张通道系统下MISS-TLIF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1周、1年椎间隙高度和滑脱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 <0. 05);术后1周、术后1年,2组患者椎间隙高度及滑脱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可扩张通道系统下MISS-TLIF与开放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效果类似,但与开放手术相比,可扩张通道系统下MIS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腰椎滑脱症 可扩张通道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开放手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融合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7
作者 姜威 毛克亚 +2 位作者 钟睿 王旭翾 李修璨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815-819,共5页
目的比较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fusion,MISTLIF)与传统开放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评价MIS-T... 目的比较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fusion,MISTLIF)与传统开放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评价MIS-TLIF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4年6月59例(其中男30例,女29例)单节段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31例接受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组)治疗,28例接受开放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组)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随访过程中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影像学检查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节段、术前VAS评分、术前ODI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手术时间与PLIF组无统计学差异[(117.0±12.1)min vs(106.0±11.3)min,P>0.05],术中出血量[(121.0±57.8)ml vs(256.0±176.3)ml]、术后引流量[0 ml vs(293.0±187.2)ml]、卧床时间[(1.6±0.5)d vs(3.2±1.1)d]、术后住院时间[(4.4±1.2)d vs(8.1±3.8)d]等均小于PLIF组(P<0.01),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疗效等同传统开放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前提下,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卧床时间短、无需放置引流、术后早期腰背部肌肉疼痛缓解明显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腰椎间盘突出 微创手术 一次性可扩张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镜辅助下两步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在日间手术的应用(单中心110例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余月 王梦珍 +5 位作者 彭志雄 周晓晨 胡接平 刘伟 钟家雷 习海波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中初步应用输尿管镜辅助下两步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镜通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0年12月110例接受日间mPCNL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0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通道建立并一期成功碎石...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中初步应用输尿管镜辅助下两步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镜通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0年12月110例接受日间mPCNL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0例患者均一次性完成通道建立并一期成功碎石,通道建立平均时间(3.2±0.4)min,手术操作平均时间(35.3±15.3)min。30例实行完全无管化,69例为部分无管化。术后1天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94.5%,术后第4周结石清除率为97.3%。术后发生明显肉眼血尿并接受输血治疗者1例,无高热、肾周脏器损伤、脓毒血症、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输尿管镜辅助下两步扩张法步骤清晰,简便易学,能直视观察通道内具体情况并及时调整改错,明显提高了一次性通道建立成功率,降低了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日间PCNL成功的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镜 两步扩张 经皮肾镜 通道 日间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扩张通道及显微镜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安毅 刘兰泽 +4 位作者 李勇 郭晓辉 刘建生 金鑫 郭治良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9期826-829,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联合扩张通道及显微镜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滑脱患者17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微创组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 目的分析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联合扩张通道及显微镜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单节段腰椎滑脱患者17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微创组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置钉、扩张通道联合显微镜行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86例,男39例,女47例;平均年龄(68.1±6.7)岁。开放组采用传统开放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86例,男35例,女51例;平均年龄(66.8±7.2)岁。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水平、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血清CK水平、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医源性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开放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内血肿导致神经症状,经血肿清除术后缓解。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扩张通道及显微镜治疗腰椎滑脱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痛苦小、康复快、早期可行功能锻炼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钉系统 扩张通道 显微镜 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成祺 裴济民 +1 位作者 赵永辉 徐顺利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 目的探讨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患者行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术后至可下床时间。分别于术前、术后3 d、术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2组患者腰腿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前、术后14 d、术后6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2组患者腰腿功能障碍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腰椎CT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方法评估2组患者腰椎融合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至可下床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3 d(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及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14 d(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观察组患者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腰椎椎体间骨性融合率分别为86.67%(78/90)和88.89%(80/90);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骨性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0,P>0.05)。结论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以明显减轻患者腰腿疼痛和腰腿功能障碍症状,但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在术后早期对患者疼痛的缓解要优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且患者创伤小,术后可下床时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 传统后路开放手术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drant可扩张通道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尚建伟 袁正兵 +4 位作者 莫锦伦 李江 纪军 张庆林 陈嘉裕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22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系统显微镜下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4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各20例,患者均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系统显...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系统显微镜下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4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各20例,患者均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系统显微镜下手术,对单侧组实施单侧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对双侧组实施双侧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分析患者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JOA评分变化、疗效。结果单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单病种总医疗费用低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脊柱稳定性均良好,术后1年植骨融合。单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恢复优良率与双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术后1周JOA评分高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系统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实施单侧钉棒系统固定时比双侧固定创伤更小,早期恢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Quadrant可扩张通道系统 显微镜手术 单侧钉棒系统固定 双侧钉棒系统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扩张通道下腰椎微创融合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妍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9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探讨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笔者参与了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加融合器置入、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2例手... 目的:探讨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笔者参与了应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加融合器置入、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12例手术患者,对手术配合体会进行总结。结果:12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无转为开放手术病例,无1例发生术中并发症,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腰椎微创、腰椎间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前充分准备,熟练掌握术中配合,虽然手术时间稍长,所需手术器械较多,术中配合较复杂,但其对软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扩张通道 腰椎间融合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手术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drant通道系统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烨君 沈美萍 方志祥 《护理与康复》 2012年第2期146-148,共3页
总结32例患者在Quadrant通道系统下行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完善准备,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术后重视体位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做好切口引流管护理,加强早期康复锻炼,同时做好出院指导。经随访... 总结32例患者在Quadrant通道系统下行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完善准备,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术后重视体位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做好切口引流管护理,加强早期康复锻炼,同时做好出院指导。经随访6个月,手术优良率为9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Quadrant通道系统 手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联合可扩张通道系统融合治疗腰椎1度滑脱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世兵 陈勤 +1 位作者 钟红发 陈荣春 《医疗装备》 2016年第23期93-94,共2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联合可扩张通道系统融合治疗腰椎1度滑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8例腰椎1度滑脱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经皮椎弓根钉联合可扩张通道系统融合术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末次随访的疼痛情况...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钉联合可扩张通道系统融合治疗腰椎1度滑脱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8例腰椎1度滑脱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经皮椎弓根钉联合可扩张通道系统融合术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末次随访的疼痛情况及腰部功能等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结果患者术后的腰腿疼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术后末次随访评分显著低于术前和术后第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术后的腰部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联合可扩张通道系统下融合治疗腰椎1度滑脱患者有着确切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扩张通道系统 经皮椎弓根钉 腰椎滑脱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手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金镇 韦桂莲 汪梦云 《蛇志》 2014年第4期432-433,共2页
目的总结经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手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护理。方法对40例经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手术治疗的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术前训练、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加强病情和引流管的观察、体位护理、... 目的总结经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手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护理。方法对40例经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手术治疗的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术前训练、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加强病情和引流管的观察、体位护理、康复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痊愈出院,无感染,无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防止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手术 下腰椎退变性疾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非扩张管通道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肿瘤
16
作者 冯金勇 刘英杰 王衡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9期775-776,共2页
目的 探讨经非扩张管通道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经非扩张管通道显微手术治疗的26例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硬膜外肿瘤6例(23%),硬膜内髓外肿瘤16例,髓内肿瘤4例。肿瘤全切除22... 目的 探讨经非扩张管通道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经非扩张管通道显微手术治疗的26例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硬膜外肿瘤6例(23%),硬膜内髓外肿瘤16例,髓内肿瘤4例。肿瘤全切除22例(84.6%),次全切除4例(15.38%;髓内病变)。术后症状改善23例(88.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中位时间为12.0个月;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2例,E级21例;无肿瘤复发或进展。结论 经非扩张管通道可安全有效地切除椎管内肿瘤,大多数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显微手术 扩张通道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评价翼状胬肉手术前后患者的视觉质量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婉若 杨燕宁 +1 位作者 李经纬 柯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83-686,共4页
目的利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对翼状胬肉切除前后患者的客观光学质量变化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单眼翼状胬肉并且进行翼状胬肉切除伴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患者20例20眼,根据翼状胬肉... 目的利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对翼状胬肉切除前后患者的客观光学质量变化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单眼翼状胬肉并且进行翼状胬肉切除伴自体结膜瓣移植手术患者20例20眼,根据翼状胬肉尺寸大小分为小胬肉组10例10眼和大胬肉组10例10眼,采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进行视觉质量检测,记录健康眼及患眼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 off,MTF_(cutoff))、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SR)、基础客观散射指数及总客观散射指数值,通过计算得出泪膜客观散射指数(tear film objective scatter index,TF-OSI)。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中患眼术后3个月MTF_(cutoff)、SR均升高,TF-OS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术前与术后1个月相比两组三项视觉质量参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两组之间的视觉质量参数相比,只有术后3个月的MTF_(cutoff)、SR、TF-OS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与术后1个月的视觉质量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中健康眼与患眼术前相比MTF_(cutoff)、SR、TF-OSI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翼状胬肉会影响视觉质量及泪膜功能,早期手术切除能够带来改善,但这种改善可能出现在术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利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可以对手术前后的结果进行客观分析,MTF_(cutoff)、SR、TF-OSI可作为综合指标来评价临床上翼状胬肉患者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手术 视觉质量 通道视觉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小东 陈宾 +2 位作者 卢晨晓 杨波 宋有鑫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1期39-40,42,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和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4例,将其中采用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技术治疗的32例患者设为A组,将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目的对比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和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4例,将其中采用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技术治疗的32例患者设为A组,将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32例患者设为B组。比较2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相关并发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价疗效。结果 B组患者切口长度短于A组,手术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0.6个月(18~24个月),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手术并发症。2组患者术后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前、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VAS及O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具有手术切口更短、手术时间更少、术中出血更少等优点,该技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上可以取得与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技术相同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Quadrant可扩张通道系统 腰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近红外二区双通道荧光成像系统
19
作者 刘雯 倪沪桅 钱骏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3-420,共8页
本文基于光学手段,开发出了一套能够兼顾可见光与近红外二区(NIR-Ⅱ)窗口的双通道宏观成像系统,能够实时输出具有NIR-Ⅱ荧光信息的高质量明场图像,解决了常规的NIR-Ⅱ宏观成像系统提供的荧光图像与明场图像割裂较大的问题。实验中利用... 本文基于光学手段,开发出了一套能够兼顾可见光与近红外二区(NIR-Ⅱ)窗口的双通道宏观成像系统,能够实时输出具有NIR-Ⅱ荧光信息的高质量明场图像,解决了常规的NIR-Ⅱ宏观成像系统提供的荧光图像与明场图像割裂较大的问题。实验中利用不同厚度的脂肪组织测试了吲哚菁绿的NIR-Ⅱ窗口荧光信号分别在1 100~1 700 nm长通滤光片与1 300~1 700 nm长通滤光片下的抗散射能力与成像表现。接着利用所搭建的双通道宏观成像系统分别在小鼠以及大鼠模型上实现了淋巴结成像并模拟进行了淋巴结的切除手术,模拟了对腹腔淋巴结清扫的过程。最后,在大鼠模型上添加了不同厚度的生物脂肪组织,模拟实际手术中脂肪组织覆盖在淋巴结上的情况,观察双通道系统的穿透能力。可见近红外二区双通道荧光成像系统通过给操作者提供直观的影像信息,缩减手术时间、提高患者的预后,在临床手术导航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成像技术 通道宏观成像系统 近红外二区 临床手术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向波 张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0期1798-1799,共2页
目的探讨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5例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56例)与对照组(49例)。... 目的探讨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5例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56例)与对照组(49例)。研究组患者接受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对照组患者接受开放式常规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短期随访指标[腰椎功能(ODI量表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骨融合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V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融合率[91.07%(51/56)]与对照组[93.88%(46/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可缩短腰椎管狭窄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创伤性,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减轻椎旁肌损伤,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出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