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污染土壤绿色可持续修复理论及技术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杜林峰 王月玲 沈彦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24-127,131,共5页
本文阐述了绿色可持续修复理论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分析了绿色可持续修复理论与技术的关系。绿色可持续修复理论更多倾向环境管理决策层面,包括一系列的管理框架、政策、评估技术以及技术应用实践;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则更多倾向于修复... 本文阐述了绿色可持续修复理论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分析了绿色可持续修复理论与技术的关系。绿色可持续修复理论更多倾向环境管理决策层面,包括一系列的管理框架、政策、评估技术以及技术应用实践;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则更多倾向于修复技术的落地实施。在此基础上,对绿色可持续修复理论和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绿色修复技术,以及生物材料、生物质基材料等绿色修复材料,并对未来土壤的绿色可持续修复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绿色可持续修复 绿色修复技术 绿色修复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含能材料污染场地土壤可持续修复研究
2
作者 罗华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9期184-188,共5页
为了评估植物-微生物组合可持续修复技术的有效性,提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含能材料污染场地土壤可持续修复研究。针对识别的生态源、生态廊道以及提取的生态节点,使用植物-微生物组合可持续修复技术实施含能材料污染场地土壤可持续修复... 为了评估植物-微生物组合可持续修复技术的有效性,提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含能材料污染场地土壤可持续修复研究。针对识别的生态源、生态廊道以及提取的生态节点,使用植物-微生物组合可持续修复技术实施含能材料污染场地土壤可持续修复。对于其他地区,使用微生物可持续修复技术实施含能材料污染场地土壤可持续修复。当微生物菌剂按接种比例为5%时,三种含能化合物的降解率均逐渐增加。当比例为10%时,NT、RDX、HMX的降解率均有所提升。植物-微生物组合可持续修复技术与微生物可持续修复技术均较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源 含能材料污染 土壤可持续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土壤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内涵与发展方向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侯德义 李广贺 《环境保护》 CSSCI 2016年第20期16-19,共4页
实施绿色可持续修复可以有效地避免过度修复,减少修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能源和材料的消耗、危险废物的产生。本文分析了欧美国家在40多年污染土壤修复历史经验和教训基础上进行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典型的绿色可持续修复技... 实施绿色可持续修复可以有效地避免过度修复,减少修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能源和材料的消耗、危险废物的产生。本文分析了欧美国家在40多年污染土壤修复历史经验和教训基础上进行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典型的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与方法,根据我国土壤修复的现状提出了进行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必要性和增强风险管控的科学认识与管理能力、通过精细调查与精准修复增强绿色可持续性、推动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决策方法的发展方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绿色可持续修复 全生命周期评价 二次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估的污染场地可持续修复效果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姜珺秋 王雪莹 +3 位作者 王宇航 樊庆锌 尹飞 谷庆宝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9-167,共9页
污染场地修复的目的是消除土壤污染并实现再利用.为防止消极修复和过度修复带来的新的环境影响,本研究基于可持续修复理念,以系统科学地综合分析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可持续效果为研究目标,结合理论分析法和频度分析法确定污染场地可持续... 污染场地修复的目的是消除土壤污染并实现再利用.为防止消极修复和过度修复带来的新的环境影响,本研究基于可持续修复理念,以系统科学地综合分析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可持续效果为研究目标,结合理论分析法和频度分析法确定污染场地可持续修复效果评价模型的候选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系统筛选,并应用AHP-熵权法计算推导出评价指标权重值,利用模糊综合评估(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结合评价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权重值构建了污染场地可持续修复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东北地区某化工污染场地修复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在污染场地可持续修复综合评价中环境指标组合权重值(0.473 57)最大,其中土壤质量状况改善的权重(0.215 02)最高;健康风险削减和污染场地地价提升分别为社会和经济指标中的重要因素.实例验证中案例污染场地的最终可持续性评分为7.70分,在“良好”的评价区间内,与实际修复情况一致,结果可指导修复方案的优化.研究显示,构建的污染场地可持续修复综合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可对污染场地修复方案的制定、比选以及修复后效果的综合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修复 污染场地 模糊综合评估 评价模型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污染土壤的绿色可持续修复:分析框架与相关思考 被引量:20
5
作者 侯德义 宋易南 《环境保护》 CSSCI 2018年第1期36-40,共5页
农田污染土壤修复可能导致直接或间接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比如环境二次污染、食品安全、农作物产量等。在推动农田污染土壤绿色可持续修复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便是统筹这些影响因素,使修复获得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本... 农田污染土壤修复可能导致直接或间接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比如环境二次污染、食品安全、农作物产量等。在推动农田污染土壤绿色可持续修复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目的之一便是统筹这些影响因素,使修复获得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本文介绍了我国农田污染土壤修复现状,可持续性评价在绿色可持续修复中的作用以及在我国实施所面临的挑战,并基于此提出了农田污染土壤的绿色可持续修复分析框架。最后,从可持续性评价应用、鼓励公众参与、加强污染预防、采取经济鼓励政策等方面为我国农田污染土壤的绿色可持续修复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污染 土壤污染 土壤修复 可持续修复 绿色修复 修复弹性 可持续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地块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国际进展及我国的发展路径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韩颖 邓璟菲 +2 位作者 高铭晓 张红振 董璟琦 《环境保护》 CAS CSSCI 2023年第1期62-67,共6页
在国际上,污染地块的绿色可持续修复(GSR)已经进入生态、低碳和弹性特征的新阶段。我国环境修复仍处于发展壮大阶段,修复活动在降低碳排放、减少二次环境影响、提升绿色可持续水平等方面仍有巨大改进空间,因此在及时总结国际经验和分析... 在国际上,污染地块的绿色可持续修复(GSR)已经进入生态、低碳和弹性特征的新阶段。我国环境修复仍处于发展壮大阶段,修复活动在降低碳排放、减少二次环境影响、提升绿色可持续水平等方面仍有巨大改进空间,因此在及时总结国际经验和分析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绿色低碳修复路径十分必要。发达国家的GSR由于背景、对象和目标等差异,出现了各具特色的概念、评估和实践体系,但都趋于向节约资源、减少能源和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方向发展。我国GSR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并存,需要提前谋划、整体设计、综合施策,明确目标定位、重点任务、阶段划分、实施路径,并结合后发优势实现相对于发达国家历程的“弯道超车”,实现环境修复在地块、区域和国家层面更加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地块 绿色可持续修复 减污降碳 土壤污染防治 弹性修复 “双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视角下的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新方向 被引量:2
7
作者 肖萌 董璟琦 +1 位作者 张红振 李香兰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3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绿色可持续修复已成为修复领域的必然趋势。极端天气频发和水文条件改变等气候变化会影响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实施和修复技术适用性等,绿色可持续修复亟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弹性修复是在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基础上,进一...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绿色可持续修复已成为修复领域的必然趋势。极端天气频发和水文条件改变等气候变化会影响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实施和修复技术适用性等,绿色可持续修复亟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弹性修复是在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基础上,进一步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兴修复方向。英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初步发展了弹性修复的理论和实践,本文通过探究污染场地修复与气候变化的交互作用,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和实践案例,为我国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适应气候变化提出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修复 气候变化 绿色可持续修复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土壤可持续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施年忠 《绿色建筑》 CAS 2018年第6期84-88,共5页
滨海盐碱土壤广泛存在于我国东部沿海区域,占所有盐碱土壤面积的比例约1/3。由于水盐运动,所以,长期撂荒下的盐碱土壤造成土地进一步荒废,严重制约区域景观、农业、经济发展。现阶段,基于见效快,效率高等目的,常见有客土置换、熟石灰&qu... 滨海盐碱土壤广泛存在于我国东部沿海区域,占所有盐碱土壤面积的比例约1/3。由于水盐运动,所以,长期撂荒下的盐碱土壤造成土地进一步荒废,严重制约区域景观、农业、经济发展。现阶段,基于见效快,效率高等目的,常见有客土置换、熟石灰"井灌井排"、原位及异位淋洗法等修复方法。常见传统修复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改善土壤盐碱化程度,却更易造成二次污染,且修复后的土壤需要进行长期人工维护与保养。从可持续修复手段出发,基于发挥修复材料本身长时效特性,旨在减少修复过程中的物料与人力成本,提高修复后的土壤自净能力。同时,亦针对可持续修复手段内核做出阐述,以期为受盐碱化危害的滨海滩涂区域做出具有意义的指导和科学示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土 可持续修复 秸秆覆埋 多群落植物配套 微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推行工业污染场地的绿色可持续修复
9
作者 王勇 苏化洲 段雯怡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4期203-204,共2页
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的污染成因复杂、污染严重,但目前国内污染场地修复行业方兴未艾,加之我国资源紧缺,在场地修复过程中综合考量资源的投入与收效之间的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绿色可持续修复,是指在控制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的同时,综合... 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的污染成因复杂、污染严重,但目前国内污染场地修复行业方兴未艾,加之我国资源紧缺,在场地修复过程中综合考量资源的投入与收效之间的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绿色可持续修复,是指在控制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的同时,综合考虑社区情况、经济影响以及环境效应,实现“净效益最大化”。绿色可持续修复通常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环境影响、经济变化和社会影响。包括减少来自污染的危害风险,也包括减少修复行为的二次污染影响。结合我国土壤修复的实际情况,绿色可持续修复主要包括避免过度修复和减少二次影响(包括所投入资源的生产过程造成的环境二次影响)。在我国积极推行绿色可持续修复,可为场地修复提供一个更全面的决策基础,有利于我国污染场地修复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可持续修复 污染场地 净效益最大化 过度修复 二次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RC防撞墙可持续修复及抗撞击性能研究分析
10
作者 骆发龙 《新疆交通运输科技》 2018年第1期7-9,12,共4页
本文通过建立有限元的方法,对修复后的RC防撞墙进行抗撞击性能分析。将实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为两类。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其中内在因素为防撞墙的修复层厚度,外在因素为车辆的碰撞角度。分别分析探讨各种因素影响下修复后的RC防撞... 本文通过建立有限元的方法,对修复后的RC防撞墙进行抗撞击性能分析。将实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为两类。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其中内在因素为防撞墙的修复层厚度,外在因素为车辆的碰撞角度。分别分析探讨各种因素影响下修复后的RC防撞墙的抗撞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撞墙可持续修复 抗撞击性能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工程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29
11
作者 谷庆宝 侯德义 +2 位作者 伍斌 蒋晓云 李发生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061-4068,共8页
经过近30年的污染场地修复实践,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的修复理念存在很多不足。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欧美各国积极倡导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全面考查污染场地的修复行为对环境、社会和经济造成的所有影响,从而使修复行为的效益最... 经过近30年的污染场地修复实践,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的修复理念存在很多不足。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欧美各国积极倡导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全面考查污染场地的修复行为对环境、社会和经济造成的所有影响,从而使修复行为的效益最大化。本文介绍了绿色可持续修复的概念与发展情况、评估指标和方法,并分析了一个从多方面贯彻绿色可持续修复原则的工程实践案例。最后,从加强行业和公众的教育培训、构建基于国情的绿色可持续修复评估框架、强化场地前期调查、提高社会利益相关方的参预性等几方面,对我国推进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绿色可持续修复 评估框架 工程实践
原文传递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污染场地可持续修复领域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宗帅 魏昌龙 +3 位作者 宋昕 万金忠 李燕丽 唐志文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1-233,共13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经济社会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双碳"目标的提出将对我国土壤污染修复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并促进研发更多符合绿色可持续修复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了解污染场地可持续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经济社会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双碳"目标的提出将对我国土壤污染修复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并促进研发更多符合绿色可持续修复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了解污染场地可持续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科学图谱绘制软件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集中2000~2020年污染场地可持续修复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通过合作、共现和共被引等网络分析,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结果表明:1)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该领域发文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2)该领域发文量前三的国家是美国、英国和中国;3)该领域的主要发文机构有清华大学、剑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4)Hou、Norrman和Rosen是该领域发文数量较多的研究人员;5)载文量较多的期刊有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和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6)目前污染场地多采用异位修复的方式修复,原位修复技术及各类耦合修复技术的研究将会增多;7)对土壤修复的可持续研究逐渐增多,地下水修复的可持续研究较少。制定科学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污染场地可持续修复方法势在必行;降低污染修复全过程的环境影响和二次污染是响应碳减排号召的重要过程,环境友好型材料研发、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的实施是污染场地可持续修复领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可持续修复 文献计量 土壤与地下水 生命周期评价
原文传递
污染地块修复的社会可持续性与公众知情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锴 宋易南 侯德义 《环境保护》 CSSCI 2018年第9期37-42,共6页
绿色可持续修复是近年来修复领域新的发展趋势。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实施必须综合考虑修复的环境、经济、社会影响。目前,国内修复从业者和研究人员更多关注污染地块修复的环境和经济方面,而鲜有对修复的社会可持续性研究。本文总结归纳了... 绿色可持续修复是近年来修复领域新的发展趋势。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实施必须综合考虑修复的环境、经济、社会影响。目前,国内修复从业者和研究人员更多关注污染地块修复的环境和经济方面,而鲜有对修复的社会可持续性研究。本文总结归纳了污染地块修复社会可持续性的要素,并通过案例探究了修复过程中的公众知情与满意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信息沟通不畅、公众知情权受限是制约公众参与、降低公众满意度的主要原因。建议监管部门建立有效的信息发布渠道,在污染地块修复全过程中加强信息公开,充分保障公众知情权,提高公众参与和满意度,为实现场地修复的社会可持续性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地块 绿色可持续修复 土壤修复 社会影响 公众参与 公众知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氰化物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环境足迹评估方法和案例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桑春晖 杨欣桐 +4 位作者 张红振 肖萌 刘瑞平 孟藤藤 李香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05-2915,共11页
在界定评估边界、细化数据清单和系统构建评估流程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环境足迹分析计算工具Spreadsheets for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Analysis(SEFA),以山东某氰化物污染地块为例,基于实际获取数据,进行环境足迹的定... 在界定评估边界、细化数据清单和系统构建评估流程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环境足迹分析计算工具Spreadsheets for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Analysis(SEFA),以山东某氰化物污染地块为例,基于实际获取数据,进行环境足迹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修复工程污染土方量74948m^(3),材料消耗量2249t,固废产生量4.19t,水资源消耗量2714m^(3),废水产生量2481m^(3),能源消耗量4274万MJ,温室气体(GHG)排放量为2463t CO_(2)-eq.原位化学氧化相对原地异位化学氧化的环境影响更小,去除每千克氰化物的能源效率和GHG排放强度分别为6415MJ/kg和339.11kg CO_(2)-eq/kg,约占异位化学氧化的25%.案例结果表明,SEFA能够快速、高效地定量评估氰化物污染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上游原材料的使用导致的间接排放是环境足迹的主要来源,设备使用时长和材料用量是影响评估结果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化学氧化 异位化学氧化 过硫酸钠 绿色可持续修复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郊野公园的城市生态修复——上海郊野公园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震国 《上海城市管理》 2014年第1期84-85,共2页
传统城市如何破解人口、土地、产业、生态四者之间的失衡困局,近日召开的"上海郊野公园建设理论研讨会"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就是:在控制人口总量、守住土地红线、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通过建设郊野公园、调整郊区单元规划... 传统城市如何破解人口、土地、产业、生态四者之间的失衡困局,近日召开的"上海郊野公园建设理论研讨会"对此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就是:在控制人口总量、守住土地红线、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通过建设郊野公园、调整郊区单元规划,实现城市空间布局的适应性优化和城市生态的可持续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野公园 城市生态 多元模式 可持续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复效果的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环境足迹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文晓 夏天翔 +4 位作者 张丽娜 贾晓洋 朱笑盈 梁竞 蔡敏琦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67-2377,共11页
为定量评估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基于北方某焦化厂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热脱附和阻隔通风技术的实际修复效果,计算了该工程各阶段的环境足迹及相对贡献,阐明了其主要来源,并对这两种技术修复单位方量土壤的环境足迹和基于污染物含量... 为定量评估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环境影响,基于北方某焦化厂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热脱附和阻隔通风技术的实际修复效果,计算了该工程各阶段的环境足迹及相对贡献,阐明了其主要来源,并对这两种技术修复单位方量土壤的环境足迹和基于污染物含量变化与风险削减的环境足迹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达到修复目标的情况下,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环境足迹占比仅在1%左右,高风险区原位热脱附施工运行阶段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耗量、耗水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比分别为63.39%、93.02%、72.82%和71.08%,低风险区阻隔通风施工运行阶段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耗量、耗水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比分别为35.40%、6.77%、26.26%和27.74%;原位热脱附技术修复单位方量土壤的环境足迹高于阻隔通风技术,原位热脱附技术的能源消耗量约为阻隔通风技术的49.70倍,温室气体排放量、耗水量、空气污染物排放量为阻隔通风技术的6.32~10.30倍.研究显示:天然气使用、电能消耗和现场机械设备使用是该工程环境足迹的主要来源,在高风险区原位热脱附修复工程中苯的环境足迹强度高于苯并[a]芘,原位热脱附技术的能源强度高于阻隔通风技术,基于污染物含量降低情况的环境足迹强度对量化原位热脱附技术的环境足迹适用性较好,而基于风险削减的环境足迹强度适用于阻隔通风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足迹分析 原位热脱附 阻隔通风 温室气体排放 可持续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地规划的污染地块修复多目标优化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金远亮 侯德义 +2 位作者 田莉 王刘炜 宋易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87-800,共14页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再开发的污染地块修复环境与社会经济多目标优化决策方法,并以华北某大型污染地块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调整用地规划布局,采用第二类用地修复治理标准(GB3660-2018)可使修复方量降低62.5%,同时降低修复的环境影响... 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基于再开发的污染地块修复环境与社会经济多目标优化决策方法,并以华北某大型污染地块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调整用地规划布局,采用第二类用地修复治理标准(GB3660-2018)可使修复方量降低62.5%,同时降低修复的环境影响;其次,基于多目标优化调整的用地规划和修复技术,使修复成本分别降低28.3%、27.4%,而优化土地开发强度使收益同期增长24.3%,并能兼顾多重社会可持续目标.最后,对多目标优化的盈亏平衡分析显示,提高用地开发强度所增加的土地收益高于同期增加的修复成本,达到一定的土地开发强度方能实现地块修复与再开发的盈亏平衡.因此,通过地方政府、社会公众、污染责任方和土地开发商等利益相关方分析,构建的污染地块修复多目标优化策略可综合平衡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权力和资本关系,提升修复的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实现绿色可持续的修复与再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地块 可持续修复 土地再开发收益 利益相关方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tewiseTM和SEFA方法测算污染场地修复环境足迹对比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游 辛毅 +6 位作者 冯彤 桑春晖 肖萌 张红振 李香兰 杨欣桐 董璟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439-5448,共10页
使用SitewiseTM和SEFA对我国北方某城市污染场地修复活动产生的环境足迹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其方法原理、指标体系、适用范围和改进建议.结果表明,两款工具在该案例中对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耗量的模拟一致性相对较好,但对NO_(x)、SO_(x... 使用SitewiseTM和SEFA对我国北方某城市污染场地修复活动产生的环境足迹进行对比分析,比较其方法原理、指标体系、适用范围和改进建议.结果表明,两款工具在该案例中对温室气体排放量、能源消耗量的模拟一致性相对较好,但对NO_(x)、SO_(x)、PM等大气污染物的评估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主要由于部分修复环节内置数据库排放因子差异较大.两款工具均能识别出造成环境影响的关键修复环节,也可以同时对不同修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但是对经济、社会指标的评估不充分,缺乏敏感性分析等功能,指标体系和内置数据库与我国实际情况有差异.建议根据我国能耗水平和污染物排放特点,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定量测算修复活动环境足迹的工具,为修复活动减污降碳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可持续修复 碳排放 二次环境影响 低碳修复 评估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的问题探讨与工程实践 被引量:36
19
作者 孙兴凯 黄海 +4 位作者 王海东 张景鑫 杨勇 周广东 初文磊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883-890,共8页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遗留的大型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开发再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与人体健康风险较高。大型污染场地具有分布范围广、占地面积大、污染情况复杂等特点,开发再利用过程中面临着重修复轻调查、...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遗留的大型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开发再利用过程中的环境与人体健康风险较高。大型污染场地具有分布范围广、占地面积大、污染情况复杂等特点,开发再利用过程中面临着重修复轻调查、修复技术类型单一、二次污染防控难度大等问题,在大型场地开发再利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绿色可持续修复理念的相应对策。以北京焦化厂为例,介绍了该场地在修复和开发再利用过程中通过开展场地补充调查、采用多技术集成修复、加强二次污染防控和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开展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污染场地 土壤修复 绿色可持续修复 工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挑战与战略定位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卫平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6期50-54,共5页
[目的 /意义]针对新世纪我国土壤污染凸显的严峻形势,探索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保护土壤环境和安全利用土地资源的战略机制,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众健康、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影响... [目的 /意义]针对新世纪我国土壤污染凸显的严峻形势,探索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保护土壤环境和安全利用土地资源的战略机制,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众健康、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影响。[方法 /过程]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挑战,并从土壤环境保护和土地安全利用的宏观视角定位土壤污染防治的关键举措。[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以农田和工业用地为治理重点,虽已在多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针对农田污染,存在污染物空间异质性强、土壤污染与农产品超标差异大、土壤污染源头管控不到位和农田安全利用困难等问题;(2)针对工业污染地块,存在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技术能力建设滞后、片面强调工程修复和修复模式不持续等问题。为保护国家土壤生态安全,促进土地安全利用,应加快完善土壤污染防治顶层设计,系统开展源头治理、精准治理与综合治理,坚持"可持续修复、适度修复和绿色修复"原则,加强产业链中各利益方的密切合作,开拓多元稳定的土壤修复筹融资渠道,建立土壤环境质量预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安全利用 风险管控 可持续修复 土壤污染防治 农田污染 工业污染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