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化铁的可控制备及在费托合成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魏宇学 王文敬 +7 位作者 王驰骏 任明扬 张野 何东 李明峻 刘久逸 张成华 孙松 《中国粉体技术》 CAS 2025年第1期143-153,共11页
【目的】加速费托合成(Fischer-Tropsch synthesis,FTS)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归纳总结氮化铁在FTS领域的研究进展。【研究现状】综述铁氧化物还原氮化法、铁盐氮化法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氮化法等氮化铁的制备方法;... 【目的】加速费托合成(Fischer-Tropsch synthesis,FTS)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归纳总结氮化铁在FTS领域的研究进展。【研究现状】综述铁氧化物还原氮化法、铁盐氮化法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氮化法等氮化铁的制备方法;氮化铁具有丰富的相结构、独特的易碳化结构特性和物理化学吸附特性;氮化铁在FTS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转化率和特定产物选择性,包括高碳醇(C_(2+)OH)、低碳烯烃(C2=−C_(4)^(=))和高碳烃(C_(5+))等;氮化铁较宽的Fe—Fe原子间距有利于渗碳反应的发生,丰富的相结构有助于实现活性相组成、结构的调控。【结论与展望】目前的研究集中于氮化铁相结构的调控,关于氮化铁形貌的可控制备研究较少;认为氮化铁有望实现调控FTS反应活性和特定产物选择性的目的;借助原位表征手段和理论计算,应进一步解析氮化铁催化剂的活性相结构,明确各相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氮化铁的催化作用机制,利于提高目标产物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铁 可控制备 相结构 费托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技术可控制备异形微纤维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巨晓洁 何明炜 +2 位作者 夏有强 汪伟 褚良银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923-3934,共12页
异形微纤维因其多样化的结构和功能被广泛应用于仿生材料、药物控释和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微流控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纳材料制备技术,通过调节通道结构、流体物性和流动条件,可以实现多种异形微纤维的可控制备。综述了近年基于微流控... 异形微纤维因其多样化的结构和功能被广泛应用于仿生材料、药物控释和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微流控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纳材料制备技术,通过调节通道结构、流体物性和流动条件,可以实现多种异形微纤维的可控制备。综述了近年基于微流控技术制备面向医药、化工和环境等重要领域的异形微纤维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通过设计微流控装置的通道结构实现可控制备实心、中空、纺锤状和螺旋状等异形微纤维的诸多策略,探讨了基于异形微纤维的微观结构实现其功能多样化的重要思路,展望了微流控技术在可控构建新型异形微纤维方面的发展趋势,以期通过加强流动机制和成型机理的研究为制备高仿生性的异形微纤维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技术 异形微纤维 可控制备 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纳米星的可控制备及其SERS性能研究
3
作者 康西巧 王曼 +2 位作者 袁阳涛 米佳佳 石建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20-325,共6页
金纳米星(Au Nano-stars,AuNSs)由于表面具有众多尖角结构,能显著提高SERS信号强度,已在农药、生物、医药等检测领域展现出潜在应用优势,其可控制备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种子生长法来制备AuNSs,通过调节反应体系中氯金酸(HA_(u)... 金纳米星(Au Nano-stars,AuNSs)由于表面具有众多尖角结构,能显著提高SERS信号强度,已在农药、生物、医药等检测领域展现出潜在应用优势,其可控制备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种子生长法来制备AuNSs,通过调节反应体系中氯金酸(HA_(u)Cl_(4))的体积实现AuNSs粒径调控,然后讨论其SERS性能。形貌表征采用扫描电镜SEM,拉曼性能测试采用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激发波长633 nm。结果表明,控制反应过程中的HA_(u)Cl_(4)的体积可以有效实现粒径从约80 nm到800 nm有效调控,制备的AuNSs形貌均一,对四种常见探针分子(R_(6)G、MB、MG、CV)均有很强光谱响应,是一种有效的调控手段。同时简要讨论了AuNSs粒径对SERS光谱的影响规律,可为实际样品检测时SERS基底的选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S 金纳米星 可控制备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öber法的SiO_(2)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马军 郎晓萍 +2 位作者 罗子轩 王玉梅 孙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52-557,共6页
本文开发了一种超声辅助的Stöber法,可用于制备具有良好润滑性能的SiO_(2)核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的SiO_(2)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含有SiO_(2)芯体和三种不同壳体:酚醛树脂(RF)、sp3主导的无机碳以及sp2主导石墨烯壳层。研究发现氨根... 本文开发了一种超声辅助的Stöber法,可用于制备具有良好润滑性能的SiO_(2)核壳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的SiO_(2)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含有SiO_(2)芯体和三种不同壳体:酚醛树脂(RF)、sp3主导的无机碳以及sp2主导石墨烯壳层。研究发现氨根离子能够改变表面电荷,在无表面活性剂参与的情况下实现SiO_(2)表面包覆RF。研究了RF在低温、中温、高温热解的三个关键阶段,考察了表面结合水/羟基等析出、羧基/酚类物质析出、烷基侧链等析出、石墨化进程的发展过程及Fe等催化剂的作用;探索了SiO_(2)@石墨烯作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发现相比PAO4,其摩擦系数可降低30.5%,磨损率可降低69.2%,展现出核壳型纳米复合材料的良好润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öber法 SiO_(2)核壳结构 纳米复合材料 可控制备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超长碳纳米管的可控制备:进展与展望
5
作者 刘恺轩 姜沁源 +6 位作者 汪菲 李润 朱平 王康康 臧永路 赵彦龙 张如范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5-1369,共15页
碳纳米管因其优异的力学、电学、热学和光学性能,在碳基集成电路、超强超韧纤维、机械储能、柔性可穿戴设备等众多尖端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碳纳米管的单体结构和微观形貌(如长度、取向度、缺陷浓度、洁净程度等)对其基础物理性质... 碳纳米管因其优异的力学、电学、热学和光学性能,在碳基集成电路、超强超韧纤维、机械储能、柔性可穿戴设备等众多尖端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碳纳米管的单体结构和微观形貌(如长度、取向度、缺陷浓度、洁净程度等)对其基础物理性质有显著的影响。在各类碳纳米管中,只有具有宏观长度、低缺陷浓度和高取向度的超长碳纳米管才能充分体现和发挥其本征的性能优势并满足很多尖端领域对其结构和性能的严格要求。实现超长碳纳米管实际应用的关键在于实现其大规模制备,然而其目前的产率远远无法满足应用需求,因而其在高密度、高产率制备方面依然面临很多挑战。深入讨论了超长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分析了超长碳纳米管产率低的原因,系统总结了高密度超长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并介绍了目前在超长碳纳米管实际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另外,还总结了超长碳纳米管制备领域所面临的科学和技术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碳纳米管 高产率 可控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综合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以铜纳米线及其衍生物的可控制备实验为例
6
作者 任衍彪 于延新 +2 位作者 亓敬波 张临财 朱丹丹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77-179,159,共4页
《材料综合实验》是一门涵盖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的实验设计综合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科学创新等综合能力和素质。其中,铜基纳米材料广泛地应用在催化、新能源及生物医药材料等领域,本文以一维铜纳米线的制... 《材料综合实验》是一门涵盖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的实验设计综合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科学创新等综合能力和素质。其中,铜基纳米材料广泛地应用在催化、新能源及生物医药材料等领域,本文以一维铜纳米线的制备实验为例,探索铜纳米线的可控制备,提出铜纳米线可能生长机制并拓展制备铜纳米线的多维衍生物。通过本实验实例以此来培养材料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思维及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综合实验 纳米材料 铜纳米线 可控制备 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结构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燚 陈彪 +1 位作者 杨祖培 张智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61-1266,共6页
首先利用高温分解法制备了粒径为18nm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并进行羧基化修饰,然后与聚乙烯亚胺(PEI)化学修饰的氧化石墨烯进行交联反应,得到磁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MGO)复合材料.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片上的磁性纳米粒子的可控负载及其对复... 首先利用高温分解法制备了粒径为18nm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并进行羧基化修饰,然后与聚乙烯亚胺(PEI)化学修饰的氧化石墨烯进行交联反应,得到磁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MGO)复合材料.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片上的磁性纳米粒子的可控负载及其对复合材料磁性能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热重分析(TGA),振荡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MGO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我们发展的MGO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有简单、可控的优点,所制备的MGO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超顺磁性.该类磁性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有望在磁靶向药物、基因输运、磁共振造影以及磁介导的生物分离和去除环境污染物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Fe3O4磁性纳米粒子 复合材料 可控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粒子的可控制备 被引量:11
8
作者 郭广生 孙玉绣 +1 位作者 王志华 郭洪猷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78-81,共4页
文中以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作为前驱体 ,在水溶液体系中成功合成出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粒子。研究了溶液的 pH值、陈化时间、反应温度、热处理温度、Ca P摩尔比、加料方式及速度等因素对所制得粒子颗粒大小、晶型、分散度、纯度等性能的影... 文中以硝酸钙和磷酸氢二铵作为前驱体 ,在水溶液体系中成功合成出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粒子。研究了溶液的 pH值、陈化时间、反应温度、热处理温度、Ca P摩尔比、加料方式及速度等因素对所制得粒子颗粒大小、晶型、分散度、纯度等性能的影响 ,探索出制备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粒子简单的工艺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可控制备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流诱导多晶铁纤维的可控制备及生长机理 被引量:5
9
作者 童国秀 官建国 +2 位作者 樊希安 王维 宋发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0-274,共5页
仅通过控制Fe(CO)5的热解温度(Td),用气流诱导法制备了化学组成与结构可控的多晶铁纤维。研究了热解温度对多晶铁纤维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影响规律以及多晶铁纤维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多晶铁纤维的直径为100 ̄300nm、长径比为10 ̄40,随... 仅通过控制Fe(CO)5的热解温度(Td),用气流诱导法制备了化学组成与结构可控的多晶铁纤维。研究了热解温度对多晶铁纤维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影响规律以及多晶铁纤维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多晶铁纤维的直径为100 ̄300nm、长径比为10 ̄40,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多晶铁纤维的晶型结构更完整,晶粒尺寸在8 ̄61nm内增大,组成多晶铁纤维的纳米晶粒子在600℃由颗粒状变为层片状,且在较高和较低的热解温度下易于获得铁元素含量高的多晶铁纤维。多晶铁纤维的形成是由于自发磁化的铁纳米晶粒子在气流的诱导作用下自组装成一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铁纤维 热解温度 可控制备 生长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单分散球形二氧化钛颗粒的可控制备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向礼琴 尹剑波 +1 位作者 高文帅 赵晓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3-258,共6页
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粒径在200~900nm之间可调控的球形TiO2颗粒.基于SEM、TEM、XRD、氮气吸附-脱附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不同种类和链长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DA、Span-80、F-127、PEG系列对颗粒粒径和分散性的影响... 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粒径在200~900nm之间可调控的球形TiO2颗粒.基于SEM、TEM、XRD、氮气吸附-脱附等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不同种类和链长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DA、Span-80、F-127、PEG系列对颗粒粒径和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颗粒的形貌、粒径及尺寸分布与所加入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空间位阻有关.对于同一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所加入分子的空间位阻越大得到颗粒的形貌越规则、颗粒的粒径越小、单分散性越好.BET分析表明,加入F-127及PEG-20000所得到的TiO2颗粒经500℃处理后具有介孔结构,平均孔径分别为3.4和2.6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准单分散 球形颗粒 可控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级球形银粉的可控制备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辉 王维 +3 位作者 邱小林 谈发堂 陈建国 乔学亮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CAS 2011年第1期147-149,157,共4页
采用化学还原法,以七水硫酸亚铁(FeSP_4·7H_2O)为还原剂,在室温条件下搅拌还原硝酸银溶液制备了表面粗糙度高、粒度分布窄的微米级球形银粉。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比可以制备出粒径范围在1~4μm、尺寸可调的... 采用化学还原法,以七水硫酸亚铁(FeSP_4·7H_2O)为还原剂,在室温条件下搅拌还原硝酸银溶液制备了表面粗糙度高、粒度分布窄的微米级球形银粉。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比可以制备出粒径范围在1~4μm、尺寸可调的单分散球形银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粉 七水硫酸亚铁 微米 可控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集成电路的大尺寸单晶石墨烯的可控制备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昕 张娟 +3 位作者 李全福 楚朋志 王小力 刘卫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109,共7页
提出一种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进行大面积单晶结构石墨烯岛的可控制备方法。在Ar环境中通过控制退火时间、生长温度来控制石墨烯岛的成核密度和生长形态;采用FeCl3溶液对衬底表面预处理并调控H2与CH4的流量比来改善石墨烯岛的分形;延长... 提出一种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进行大面积单晶结构石墨烯岛的可控制备方法。在Ar环境中通过控制退火时间、生长温度来控制石墨烯岛的成核密度和生长形态;采用FeCl3溶液对衬底表面预处理并调控H2与CH4的流量比来改善石墨烯岛的分形;延长生长时间来扩大单晶石墨烯岛尺寸。实验结果表明:该制备方法可以控制石墨烯具有四边形、六边形、搭叠形等不同形态,可以控制四边形石墨烯由狭长型、燕翅型、蝴蝶型最终过渡到饱满的无分形结构的正方形形态,可以将六边形石墨烯岛尺寸从几十微米扩大到200微米以上,并且得到双层搭叠型六边形石墨烯;采用该方法生长出来的单晶石墨烯可以避免连续多晶石墨烯的边界散射效应,保持较高的迁移率,且尺寸较大,具有单原子层结构和不同的生长形态,解决了集成电路所需要的百微米以上量级的单晶结构、晶格取向一致的石墨烯的制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纳米晶体管 集成电路 可控制备 双层搭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的纳米可控制备技术在贵金属新材料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大博 祁洪飞 +3 位作者 戴松喦 罗飞 田野 陈冬生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127-133,共7页
纳米可控制备技术可对贵金属的微结构进行设计和可控制备,可按照性能需要制备出具有特定微结构和功能的贵金属新材料,将纳米结构与贵金属的优异特性结合,是减少贵金属用量并提高其性能的有效手段,已成为贵金属材料研究的一个崭新方向和... 纳米可控制备技术可对贵金属的微结构进行设计和可控制备,可按照性能需要制备出具有特定微结构和功能的贵金属新材料,将纳米结构与贵金属的优异特性结合,是减少贵金属用量并提高其性能的有效手段,已成为贵金属材料研究的一个崭新方向和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结合作者研究团队在纳米可控制备技术开发贵金属新材料领域的研究,评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的主要进展和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 纳米技术 可控制备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微球的可控制备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安国斐 高琳锋 赵晓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71-1574,共4页
分别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和分步乳液聚合法,使用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制得单分散PS微米球和纳米球。讨论了引发剂、稳定剂、乳化剂等因素对PS球粒径大小的影响。研究表明,... 分别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和分步乳液聚合法,使用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制得单分散PS微米球和纳米球。讨论了引发剂、稳定剂、乳化剂等因素对PS球粒径大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KPS、PVP、SDS用量的增加,PS球粒径逐渐变小,而粒径分布不变。通过调整KPS、PVP、SDS的用量,可以在10~1000nm范围内实现PS球的可控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纳米球 微米球 可控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气相法可控制备纳米TiO_2 被引量:6
15
作者 程易 陈家琦 丁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103-2109,共7页
通过火焰反应器结构设计,实现TiCl4高温气相氧化过程可控制备纳米TiO2粒子,新型火焰设计保证了TiCl4低温进入高温反应区,预热过程隔离保护喷嘴,避免了结疤堵塞;通过实验条件控制颗粒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较低的TiCl4气相浓度、较高的载... 通过火焰反应器结构设计,实现TiCl4高温气相氧化过程可控制备纳米TiO2粒子,新型火焰设计保证了TiCl4低温进入高温反应区,预热过程隔离保护喷嘴,避免了结疤堵塞;通过实验条件控制颗粒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较低的TiCl4气相浓度、较高的载气流速有利于小粒径TiO2颗粒的生成。载气流速增加,中心TiCl4火焰形态由层流向湍流发展,焰长缩短,颗粒平均粒径减小。CH4燃气流量增加,高温反应区扩大,颗粒停留时间增加,颗粒尺寸增大。二次氧气的补充,提高了氧气与TiCl4的预混,有效地减小了产品TiO2颗粒的粒径。获得的TiO2产品平均粒径在20~80n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高温气相合成 TIO2 可控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W纳米材料的场发射性能及其可控制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超 贺跃辉 +2 位作者 彭超群 王世良 刘新利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32-1641,共10页
一维W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场发射材料,具有优异的场发射性能。介绍场致电子发射的基本原理及性能评价标准;讨论一维W纳米材料的6种制备方法:气相沉积法、电子束诱导法、蚀刻法、溅射法、自组装法和模板法;分析不同制备方法对场发射性... 一维W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场发射材料,具有优异的场发射性能。介绍场致电子发射的基本原理及性能评价标准;讨论一维W纳米材料的6种制备方法:气相沉积法、电子束诱导法、蚀刻法、溅射法、自组装法和模板法;分析不同制备方法对场发射性能的影响;指出电场增强因子是决定一维W纳米材料场发射性能优劣的首要因素,设计制造出结构可靠、场发射性能优异、成品率高以及寿命长的一维W纳米材料器件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材料 W 纳米材料 场发射性能 可控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微型燃料电池扩散层的多孔硅的可控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丹 田娟 +2 位作者 张熙贵 夏保佳 张宝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67-1372,共6页
多孔硅以其多孔结构及大的表面体积比等特点被认为是可在基于MEMS技术的微型燃料电池中代替碳纸、碳布作为扩散层的材料.本文考虑传统碳纸、碳布作为扩散层的要求,并结合多孔硅材料的特点,选用n<100>(0.04~0.15Ω·cm)单晶硅... 多孔硅以其多孔结构及大的表面体积比等特点被认为是可在基于MEMS技术的微型燃料电池中代替碳纸、碳布作为扩散层的材料.本文考虑传统碳纸、碳布作为扩散层的要求,并结合多孔硅材料的特点,选用n<100>(0.04~0.15Ω·cm)单晶硅进行了多孔硅制备工艺的研究;考察了腐蚀液的浓度、电流密度和氧化处理时间对多孔硅的孔隙率、孔深度及氧化速率的影响,实现了多孔硅的可控制备.孔隙率为40%、孔径为350~700nm、厚度为60μm的多孔硅膜电极经循环伏安测定,在0.5mol/L H_2SO_4溶液中,表现出与碳纸相近的电活性,显示了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燃料电池 扩散层 多孔硅 可控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草酸亚铁负极材料的可控制备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克宇 高耕 +3 位作者 王倩雯 戴永年 姚耀春 李永佳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针对草酸亚铁负极材料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通过控制表面活性剂种类,分别用可控的合成得到了两种不同形貌结构的草酸亚铁,并进一步考察了材料的储锂能力。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变材料颗粒晶面亲水和疏水的相互作... 针对草酸亚铁负极材料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通过控制表面活性剂种类,分别用可控的合成得到了两种不同形貌结构的草酸亚铁,并进一步考察了材料的储锂能力。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变材料颗粒晶面亲水和疏水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材料颗粒形貌和结构稳定性。基于颗粒完整的长杆状结构、N-甲基-2-吡咯烷酮条件下合成得到的草酸亚铁材料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倍率和循环性能,在1、3、5C电流密度下循环50次后,仍有585.18、551.39和539.07 mA·h/g的放电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亚铁 可控制备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不同形貌的α-Fe_2O_3超细粒子可控制备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建设 孙楠 +1 位作者 李松 秦高梧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60-1264,共5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通过改变反应条件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添加量、铁源等,制备了具有不同形貌的Fe2O3超细粒子,并利用扫描电镜与X射线衍射仪等对Fe2O3粒子的形貌和尺寸及晶型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 H值和反应物... 采用水热合成法,通过改变反应条件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添加量、铁源等,制备了具有不同形貌的Fe2O3超细粒子,并利用扫描电镜与X射线衍射仪等对Fe2O3粒子的形貌和尺寸及晶型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 H值和反应物添加量的比例等都会影响Fe2O3粒子的形貌和尺寸,通过调控添加剂种类等实验条件,获得了片状、立方体状、汉堡状、梭子状、长方体状、核桃状、六棱柱状、中空状等Fe2O3粒子的不同形貌,实现了对α-Fe2O3超细粒子形貌的可控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 超细粒子 水热法 形貌 可控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液相可控制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志睿 柏婷婷 +1 位作者 陆鹏 蔡诗昆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48,共9页
纳米银(银纳米颗粒)是一类新兴的银基功能材料。近15年来,随着液相纳米制备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银的光学、电学性能以及广谱抗菌等生物活性得以深入地研究,并在光电以及生物医学领域获得了重要应用。大量的研究表明,纳米银的上述优异特... 纳米银(银纳米颗粒)是一类新兴的银基功能材料。近15年来,随着液相纳米制备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银的光学、电学性能以及广谱抗菌等生物活性得以深入地研究,并在光电以及生物医学领域获得了重要应用。大量的研究表明,纳米银的上述优异特性强烈依赖于其尺寸、形貌和结构。因此,纳米银的可控制备将是对其特性的合理调控及后续应用的前提。评述了基于液相的纳米银可控制备的研究进展:首先讨论了液相体系中纳米银的生长机制,之后介绍了主要的制备方法,包括直接化学还原法、种子介导生长法、模板法、光诱导法、微波辅助还原法等。在此基础上,根据颗粒的维度,将纳米银分为零维、一维和二维结构,对上述纳米银的代表性结构的可控制备方法及研究现状分别进行了评述。最后简述了纳米银液相可控制备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液相 可控制备 晶面 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