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纤维蛋白封闭剂体内构建可注射性组织工程软骨 被引量:17
1
作者 葛薇 姜文学 +3 位作者 李长虹 尤佳 邱录贵 赵春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与可注射性纤维蛋白封闭剂(fibrinsealant,FS)复合,在裸鼠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扩增健康人MSCs,以含有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 目的探讨利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与可注射性纤维蛋白封闭剂(fibrinsealant,FS)复合,在裸鼠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扩增健康人MSCs,以含有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地塞米松、维生素C的培养基进行成软骨诱导,诱导第7、14天分别检测软骨细胞特异的生物学特性。将诱导7d的MSCs与FS复合,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作为实验组,同时设单纯只注射FS或MSCs的支架对照组和细胞对照组。分别于接种后6、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行HE、阿尔新蓝染色和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其成软骨能力。结果MSCs以特定的培养基诱导后由纺锤形变为多角形,并表达软骨细胞分泌的基质。复合物接种6和12周后,实验组均可形成软骨样组织块,6周时形成的组织块较小而质地柔韧,陷窝清楚,可检测到阳性阿尔新蓝及型胶原表达;12周形成的组织块较大,质地较硬,表面光滑,软骨细胞位于成熟的陷窝中,阿尔新蓝及型胶原免疫组化阳性染色较6周增强。两个对照组均无软骨样组织块形成。结论MSCs复合FS可以作为一种较优良的可注射性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软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可注射性纤维蛋白封闭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性组织工程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羊书勇 杨维东 +5 位作者 雷德林 陈富林 唐立辉 陈希哲 杨连甲 毛天球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索可注射性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从兔髂骨骨髓细胞中获取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将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与20g/L藻酸钠溶液混合形成骨髓基质成骨细胞/藻酸钠复合物,使细胞的终浓度为 5×10 6/ml。将骨髓基质成... 目的:探索可注射性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从兔髂骨骨髓细胞中获取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将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与20g/L藻酸钠溶液混合形成骨髓基质成骨细胞/藻酸钠复合物,使细胞的终浓度为 5×10 6/ml。将骨髓基质成骨细胞/藻酸钠复合物注射于裸鼠背部皮下,用氯化钙固化为凝胶体。结果:注射后4、8周注射物在裸鼠背部皮下形成硬结节,X线片均显示有明显成骨现象。组织学分析显示标本有大量新骨形成,并具有骨髓腔样结构。结论:应用藻酸钠复合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可以通过注射方式在动物体内形成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藻酸盐 可注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性壳聚糖基温敏性凝胶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8
3
作者 闫继红 孙海梅 +2 位作者 尚宏伟 张立新 路欣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2-526,共5页
以壳聚糖(Chitosan,CH)为基,加入不同配比的β-甘油磷酸钠(Glycerophosphate salt,GP)和羟乙基纤维素(Hydroxyethyl cellulose,HEC)制备成不同组成的壳聚糖基温敏性凝胶体系。研究了2种凝胶体系初始凝胶化温度、成凝胶化时间、在... 以壳聚糖(Chitosan,CH)为基,加入不同配比的β-甘油磷酸钠(Glycerophosphate salt,GP)和羟乙基纤维素(Hydroxyethyl cellulose,HEC)制备成不同组成的壳聚糖基温敏性凝胶体系。研究了2种凝胶体系初始凝胶化温度、成凝胶化时间、在缓冲溶液中的溶胀性、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毒性及生物相容性,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干凝胶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CH-GP)和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羟乙基纤维素(CH-GP-HEC)温敏性的凝胶,pH为6.8~7.4,当温度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可以形成凝胶。CH-GP凝胶随GP浓度的增加初始凝胶温度降低,37℃成凝胶时间缩短,凝胶中较低磷酸盐浓度(GP质量浓度为100~400 mg/mL)有利于细胞的生长。在CH-GP凝胶的基础上,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羟乙基纤维素(HEC),可以降低凝胶支架中的β-甘油磷酸钠含量,并可调节成凝胶化时间、初始凝胶化温度以及凝胶强度。HEC的加入量与37℃成凝胶时间及初始化成胶温度呈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甘油磷酸钠 羟乙基纤维素 可注射性水凝胶 生物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对松质骨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靳安民 姚伟涛 +2 位作者 张辉 王瑞 时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8-41,i001,共5页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可注射的磷酸钙骨水泥,并测试该骨水泥的成分、理化学特性及其在松质骨内的生物降解和成骨特性,探讨该骨水泥在松质骨内的代谢情况.方法:根据相关文献合成一种含有β-磷酸三钙、磷酸二氢钙、碳酸钙和纳米相羟基磷...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可注射的磷酸钙骨水泥,并测试该骨水泥的成分、理化学特性及其在松质骨内的生物降解和成骨特性,探讨该骨水泥在松质骨内的代谢情况.方法:根据相关文献合成一种含有β-磷酸三钙、磷酸二氢钙、碳酸钙和纳米相羟基磷灰石的磷酸钙骨水泥,并用含藻酸钠的液相成分将该骨水泥调制成可用注射器和16号穿刺针操作的注射物.在新西兰大白兔的股骨髁部钻取直径为2mm的骨洞,注入该骨水泥.在术后4、8、12、16周分别取标本,骨脱钙后石蜡包埋并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该骨水泥在松质骨内的降解及新骨再生情况.扫描电镜观察骨-骨水泥界面的超微结构.结果:采用Gillmore双针法测试该型骨水泥的初凝时间为25~30min,终凝时间为17~20h,扫描电镜发现该骨水泥的颗粒较小、孔隙率较高.术后切片见骨水泥在松质骨内相容性良好.4周时骨水泥在体内开始降解,12周为降解反应的高峰期,16周降解反应基本完成,降解同时有大量的骨小梁生成.结论:该型磷酸钙骨水泥可操作性强、生物相容性好、具有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有望成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较好的填充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 松质骨 骨替代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藻酸钙为载体的可注射性组织工程软骨和骨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雷德林 陈书军 +3 位作者 羊书勇 杨维东 陈富林 毛天球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2期3351-3352,I002,共3页
目的在裸鼠背部皮下注射软骨细胞/藻酸钙复合物、骨髓基质成骨细胞/藻酸钙复合物,观察体内软骨、骨形成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从兔耳软骨和髂骨获取软骨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将获得的软骨细胞和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与藻酸盐复合... 目的在裸鼠背部皮下注射软骨细胞/藻酸钙复合物、骨髓基质成骨细胞/藻酸钙复合物,观察体内软骨、骨形成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从兔耳软骨和髂骨获取软骨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将获得的软骨细胞和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与藻酸盐复合,注射于裸鼠背部皮下,以单纯藻酸钙植入作为对照组,6,12周后进行组织学检查和X线检查,观察软骨和骨的形成。结果注射软骨细胞复合物组,裸鼠背部皮下有软骨样组织形成,软骨细胞位于类似于正常软骨组织的陷窝中,注射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复合物组,裸鼠背部皮下有骨样组织形成,具有骨髓腔样结构,而对照组无软骨或骨形成。结论藻酸钙可用作软骨和骨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以藻酸钙为载体的可注射性组织工程软骨和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酸钙 载体 可注射性 组织工程软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藻酸钙为载体的可注射性组织工程骨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曹强 毛天球 +3 位作者 顾晓明 杨维东 雷德林 赵丽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 :研究藻酸钙 /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复合物在有免疫动物体内成骨的可行性。方法 :从兔髂骨中获取骨髓基质成骨细胞 ,将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与 2 5 g/L藻酸钠溶胶混合形成藻酸钠 /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复合物 ,取其 2ml与 0 .17g硫酸钙粉末混... 目的 :研究藻酸钙 /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复合物在有免疫动物体内成骨的可行性。方法 :从兔髂骨中获取骨髓基质成骨细胞 ,将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与 2 5 g/L藻酸钠溶胶混合形成藻酸钠 /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复合物 ,取其 2ml与 0 .17g硫酸钙粉末混合均匀 ,注射于新西兰兔背部皮下 ,观察成骨情况。 结果 :藻酸钙 /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复合物植入兔皮下四周后有类软骨样组织形成 ,8周时有骨小梁、骨髓腔等骨组织结构。结论 :藻酸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酸钙 载体 可注射性组织工程骨 研究 藻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性骨修复材料不饱和聚磷酸酯的光引发交联聚合 被引量:5
7
作者 邱进俊 刘承美 +2 位作者 包瑞 郑启新 郭小东 《感光科学与光化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8-35,共8页
通过凝胶含量的测定,研究了紫外光引发不饱和聚磷酸酯(UPPE)与 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共聚交联反应.结果表明:加入光引发剂能够显著增加凝胶含量,安息香乙醚(BE),安息香(BN),2,2-二乙氧基苯乙酮的引发活性较高.光引发剂浓度较低时,增加... 通过凝胶含量的测定,研究了紫外光引发不饱和聚磷酸酯(UPPE)与 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共聚交联反应.结果表明:加入光引发剂能够显著增加凝胶含量,安息香乙醚(BE),安息香(BN),2,2-二乙氧基苯乙酮的引发活性较高.光引发剂浓度较低时,增加光引发剂的含量能够显著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凝胶生成率,但含量过大反而降低凝胶生成率.BN、BE的适宜浓度分别为2.4E-5(mol/ g UPPE)及0.6E-5(mol/g UPPE).光照较短时间内,UPPE分子量为5960 g/ mol的体系具有最高的凝胶生成率,但由于粘度的影响,光照2 min后其凝胶生成率低于UPPE分子量为4040 g/mol的体系.表层对紫外光的吸收降低了光能量,导致深层交联聚合反应速度降低,1.5 mm厚试样通过延长曝光时间,凝胶含量可与1.0 mm厚试样接近,6.0 mm试样曝光24 min后底层仍不能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聚磷酸酯 可注射性骨修复材料 光交联 凝胶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性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凝胶负载富含血小板血浆和骨髓基质干细胞促进牙周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广升 惠光艳 +3 位作者 关继东 刘丽霞 陈丽洁 贾文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8-471,共4页
目的:观察可注射性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chitosan/β-glycerol phosphate disodium salt,C/GP)凝胶负载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和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修复牙周组织缺损的效果... 目的:观察可注射性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chitosan/β-glycerol phosphate disodium salt,C/GP)凝胶负载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和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修复牙周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3只健康雄性杂种犬,制备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区共30颗牙的Ⅱ度根分叉区缺损模型。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C/GP)、C组(C/GP+PRP组)、D组(C/GP+BMSCs)和E组(C/GP+PRP+BMSCs组)。术中先严密缝合各组牙周缺损处组织瓣,将凝胶注射入B至E组相应牙周缺损模型处,A组不作处理。术后8周取材行X射线及组织学观察。结果:C、D、E组与A、B组相比均出现明显的牙周组织再生(P<0.05),E组与C、D组相比牙周组织再生最显著(P<0.05)。A组和B组仅有少量的牙周组织再生,二者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GP凝胶同时负载PRP和BMSCs可有效促进牙周组织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性 壳聚糖 富含血小板血浆 骨髓基质干细胞 牙周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生物相容性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苗军 刘春蓉 夏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8期9683-9687,共5页
目的:磷酸钙骨水泥是一种新型骨移植替代材料,对它的改性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改变磷酸钙骨水泥的流变学,制备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更适于微创应用,但应用于临床要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1在天... 目的:磷酸钙骨水泥是一种新型骨移植替代材料,对它的改性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改变磷酸钙骨水泥的流变学,制备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更适于微创应用,但应用于临床要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1在天津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由固相与液相两部分组成,固相为碳酸钙、磷酸氢钙等,液相为磷酸钠盐溶液)。②实验动物:新西兰兔14只,体质量2.0~3.5kg,雌雄各半。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③实验方法和评估:通过采用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和试件与骨髓基质细胞分别共培养,MTT法测定细胞相对增殖率,进行细胞毒性反应分级,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和生长活性。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进行溶血和热原试验观察。将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试件植入兔肌肉内,观察炎症反应和纤维包膜形成情况。结果:14只新西兰兔均进入结果分析。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浸提液和试件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细胞生长形态良好,数量逐渐增加,细胞毒性反应为0~Ⅰ级,基本无毒性。浸提液的溶血率<0.05%,注入兔耳缘静脉后未引起发热反应。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试件植入兔肌肉中观察24周,早期有淋巴细胞浸润,包膜形成,晚期淋巴减少或消失,包膜稳定,无增厚趋势,未见有白细胞浸润。结论: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符合植入人体生物材料的细胞毒性要求,对机体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因而临床可以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 生物相容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钙骨水泥可注射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苗军 王继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87-589,共3页
目的了解磷酸钙骨水泥注射性能的改性研究的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磷酸钙骨水泥的评价方法、可注射性评测方法及改性方法进行综述。结果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注射性能是其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常用的注射性能评价方... 目的了解磷酸钙骨水泥注射性能的改性研究的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磷酸钙骨水泥的评价方法、可注射性评测方法及改性方法进行综述。结果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注射性能是其改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常用的注射性能评价方法包括测定注射能力系数、推力和注射压力三种。可以通过提高液/固比、调整固相或液相成分,以及加入各种添加剂的方法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注射性能。结论提高磷酸钙骨水泥的注射性能,适于临床应用需要,使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 骨水泥 可注射性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在皮质骨内的降解和成骨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辉 靳安民 姚伟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4069-4072,共4页
背景:液态骨移植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它可充分填充于任何不规则的骨缺损部位,并可通过局部注射的方式来进行临床及实验操作。因此目前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观察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在皮质骨缺损周围的生物降解和成骨... 背景:液态骨移植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它可充分填充于任何不规则的骨缺损部位,并可通过局部注射的方式来进行临床及实验操作。因此目前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观察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在皮质骨缺损周围的生物降解和成骨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4-12/2008-12-05在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根据相关文献合成一种含有β-磷酸三钙、磷酸二氢钙、碳酸钙和纳米相羟基磷灰石的磷酸钙骨水泥,并用含藻酸钠的液相成分将该骨水泥调制成可用注射器和16号穿刺针操作的注射物。方法:取12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双下肢股骨髁部钻取直径为2mm的骨洞,左侧骨洞注入该骨水泥0.5~1.0mL为实验组,右侧骨洞作为空白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术后4,8,12,16周取材,于光镜下观察该骨水泥在皮质骨内的降解及再生新骨情况;扫描电镜观察新生骨超微结构。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不同阶段骨水泥的成分,能谱分析测定降解区的钙磷比。结果:骨水泥在体内相容性良好,8周时降解反应明显,12周为降解反应的高峰期,16周降解反应基本完成;降解同时有大量的骨小梁生成。空白对照组无新骨形成。X射线衍射图谱证实骨水泥的主成分是β-磷酸三钙,能谱分析提示降解区钙离子含量显著升高。结论:该型磷酸钙骨水泥具有可注射性,骨皮质内相容性、骨传导和骨诱导作用良好等特性,是一种较好的骨替代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 生物相容 骨替代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性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富林 毛天球 +1 位作者 陶凯 顾晓明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 采用温度固化型聚氧化乙烯水凝胶作为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s)的注射型载体 ,观察水凝胶-细胞复合物注入裸鼠体内后骨组织的形成情况。方法 体外培养并扩增兔MSCs,将细胞按 5× 10 7/ml接种于聚氧化乙烯溶液中 ,形成凝胶后注... 目的 采用温度固化型聚氧化乙烯水凝胶作为骨髓基质干细胞 (MSCs)的注射型载体 ,观察水凝胶-细胞复合物注入裸鼠体内后骨组织的形成情况。方法 体外培养并扩增兔MSCs,将细胞按 5× 10 7/ml接种于聚氧化乙烯溶液中 ,形成凝胶后注射于裸鼠背部皮下组织中 ,于注射后 1,2个月取材 ,通过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检查 ,观察骨组织的形成情况。结果 注射后 1个月 ,在皮下形成稍硬的结节 ,2个月时形成的结节质地坚硬 ,外观为骨组织 ;1个月标本中可见大量的软骨组织和类骨组织 ,2个月标本中有成熟的骨组织形成。结论 温度固化型聚氧化乙烯水凝胶作为成骨细胞载体 ,可以通过注射的方法再造骨组织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性 实验研究 组织工程 聚氧化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性组织工程骨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3
作者 羊书勇 雷德林 +1 位作者 陈富林 毛天球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8期1256-1257,F003,共3页
目的已经有实验证明可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可注射性软骨,试图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探索可注射性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从兔髂骨骨髓细胞中获取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将骨须基质成骨细胞与2.0%藻酸钠溶液混合形成骨髓基质成骨细胞/藻酸钠复合物... 目的已经有实验证明可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可注射性软骨,试图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探索可注射性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从兔髂骨骨髓细胞中获取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将骨须基质成骨细胞与2.0%藻酸钠溶液混合形成骨髓基质成骨细胞/藻酸钠复合物,使细胞的终浓度为5×106/ml。将骨髓基质成骨细胞/藻酸钠复合物注射于裸鼠背部皮下,用氯化钙固化为凝胶体。结果注射后4,8周注射物在裸鼠背部皮下形成硬结节,X线片均显示有明显成骨现象。组织学分析显示标本有大量新骨形成,并具有髓腔样结构。结论应用藻酸钠复合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可通过注射方式在动物体内形成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性 组织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 藻酸钠 软骨 骨折 骨髓基质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性骨组织工程载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若昆 林月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81-683,共3页
关键词 组织工程载体 可注射性 微创外科 细胞增殖 骨组织工程 成骨作用 注射针头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填充桡骨远端骨折干骺端骨缺损的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苗军 刘春蓉 +1 位作者 王继芳 高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32期4388-4389,共2页
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发生桡骨远端骨折后,由于骨质压缩,干骺端骨缺损尤为明显,即使采用各种内、外固定进行治疗,也常常并发残留畸形、腕关节僵硬及疼痛等并发症。进行骨移植或植入骨替代材料可以有效地维持干骺端骨折复位,提高治疗效... 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发生桡骨远端骨折后,由于骨质压缩,干骺端骨缺损尤为明显,即使采用各种内、外固定进行治疗,也常常并发残留畸形、腕关节僵硬及疼痛等并发症。进行骨移植或植入骨替代材料可以有效地维持干骺端骨折复位,提高治疗效果。可注射性磷酸钙水泥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活性骨替代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注射、原位固化、成骨的同时可同步降解等优点,可以较好地填充桡骨远端骨缺损,提供早期稳定性,使患肢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明显提高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性磷酸钙 骨水泥 桡骨远端骨折 干骺端 骨缺损 并发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可注射性支架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葛薇 姜文学 +3 位作者 李长虹 尤佳 邱录贵 赵春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05年第5期424-428,共5页
目的比较以纤维蛋白封闭剂(FS)、P luron ic-F 127(PF)、透明质酸(HA)3种可注射性支架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效果。方法常规分离、消化、体外单层培养新生兔软骨细胞,分别将软骨细胞与3种支架材料混合接种于裸鼠皮下,并于第10周取材通... 目的比较以纤维蛋白封闭剂(FS)、P luron ic-F 127(PF)、透明质酸(HA)3种可注射性支架体内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效果。方法常规分离、消化、体外单层培养新生兔软骨细胞,分别将软骨细胞与3种支架材料混合接种于裸鼠皮下,并于第10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湿重测定,GAG含量测定和组织化学检查来判断体内形成软骨的能力。结果三组均可形成软骨样组织块,其中FS组体积最大,质地较硬,表面光滑,软骨细胞位于成熟的陷窝中,阿尔新兰及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强阳性;PF组体积中等,质地柔韧,陷窝清楚,可以检测到阳性的阿尔新兰及Ⅱ型胶原表达。HA组只形成很小的组织块,硬度较差,含有的细胞数和分泌的基质最少,三组的GAG含量分别为(8.8±0.4)m g/g,(6.8±0.3)m g/g,(4.2±0.3)m g/g,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n=3)。结论3种可注射性支架中,FS成软骨作用最强,PF较好、HA组最差,FS和PF可以用于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封闭剂 Pluronic-F127 透明质酸 软骨细胞 组织工程 可注射性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性硫酸钙在兔椎体松质骨中成骨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华俊 孙永明 +2 位作者 刘栋 沈忆新 冯一中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404-406,424,共4页
目的 观察可注射性硫酸钙在兔椎体松质骨中的成骨降解性能.方法 18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9只.其中A组向兔椎体松质骨注入硫酸钙骨水泥(calcium sulfate cement,CSC);B组作为空白对照组不植入材料.在不同时间点(2,6和1... 目的 观察可注射性硫酸钙在兔椎体松质骨中的成骨降解性能.方法 18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9只.其中A组向兔椎体松质骨注入硫酸钙骨水泥(calcium sulfate cement,CSC);B组作为空白对照组不植入材料.在不同时间点(2,6和12周)采用大体观察、X片影像学、组织学等方法观察和评估CSC植入后在椎体松质骨内的成骨和降解情况.结果 术后兔进食,活动正常,标本周围软组织无炎症反应.CSC在植入2周见少量新生骨,6周植入物部分吸收,见大量新生骨,12周植入物全部吸收,并有编织骨形成,成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可注射性硫酸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植入椎体后成骨作用明显,新生骨与植入材料的吸收降解同步,是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性 硫酸钙 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粒度对磷酸钙骨水泥的流变性和可注射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娟娟 叶建东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3-219,共7页
以等质量的磷酸氢钙(DCPA)和部分结晶磷酸钙(PCCP)组成的磷酸钙骨水泥粉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DCPA和PCCP粒度变化对骨水泥流变性和可注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CPA粒径的减小,骨水泥浆体的粘度和屈服应力有所增大,... 以等质量的磷酸氢钙(DCPA)和部分结晶磷酸钙(PCCP)组成的磷酸钙骨水泥粉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DCPA和PCCP粒度变化对骨水泥流变性和可注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CPA粒径的减小,骨水泥浆体的粘度和屈服应力有所增大,但对可注射性影响较小。而PCCP的粒度变化对骨水泥的流变性能和可注射性影响较大。随着PCCP粒径的减小,骨水泥浆体的粘度和屈服应力明显提高,可注射性则明显降低。综合考虑骨水泥的可注射性、抗压强度和凝结时间的变化,在0.5的液固比下,当DCPA平均粒径为2μm左右和PCCP平均粒径为23μm左右时所配成的磷酸钙骨水泥的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泥 粒度 流变 可注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修复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微创拔除后牙槽骨缺损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孝勤 陈军 +2 位作者 马伟群 王治平 郑俊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05-108,共4页
目的:研究一种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ICPCS)修复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微创拔除后牙槽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下颌阻生第三磨牙需拔除,同时X线片显示其近中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已丧失1/3以上的33例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17例,17颗下颌阻生第... 目的:研究一种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ICPCS)修复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微创拔除后牙槽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下颌阻生第三磨牙需拔除,同时X线片显示其近中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已丧失1/3以上的33例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17例,17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微创拔除后应用ICPCS注入第二磨牙远中牙槽骨缺损。对照组16例,16颗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微创拔除后采取血凝块机化愈合。分别于拔牙术后1周及术后1、3个月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牙周临床指标及X线片。结果:全部33例患者伤口均顺利愈合,牙周评估指标显示术后1、3个月的ICPCS组下颌第二磨牙牙周状况明显改善。X线片示术后1、3个月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骨缺损区的骨密度明显增高,远中牙槽嵴高度有明显增高,均位于远中牙根1/3以上。结论:ICPCS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操作方便、组织相容性好、降解时间适当和骨引导骨诱导能力,能修复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微创拔除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缺损骨壁,明显改善其牙周状况及牙松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 微创拔牙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程 王继芳 《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 2004年第4期204-207,共4页
伴有骨质缺损的干骺端骨折,尤其是合并骨质疏松时,治疗上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填充骨缺损区,提高力学强度及稳定性。本文就磷酸钙骨水泥的性能及其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可注射性 磷酸钙 骨水泥 骨折治疗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