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1
作者 夏琀 刘东 +2 位作者 张明 许中恒 杨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评估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71例... 目的评估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71例,根据随访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137例和预后不良组34例。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检测可溶性PD-L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hs-CRP)、高敏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I,hs-cTnI)、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溶性PD-L1水平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可溶性PD-L1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预后不良组LDL-C、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预后良好组明显降低,HDL-C、hs-CRP、hs-cTnI、IL-6、IL-10、TNF-α、可溶性PD-L1水平较预后良好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可溶性PD-L1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502,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hs-cTnI及可溶性PD-L1水平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72,95%CI:1.069~7.717,P=0.036;OR=1.667,95%CI:1.022~2.717,P=0.040;OR=1.152,95%CI:1.023~1.297,P=0.019)。ROC曲线分析显示,可溶性PD-L1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其AUC为0.942(95%CI:0.897~0.973),敏感性为82.35%,特异性为94.16%。结论可溶性PD-L1水平升高增加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临床可将其作为预测临床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后 生物标记 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趋化因子配体9、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预后生存的关系
2
作者 卢晨 宁光耀 +3 位作者 许峰 陈克功 康宁宁 张仁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93-97,共5页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趋化因子配体9(CXCL9)、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我院收治的98例NSCLC患者(研究组),选取同期肺部良性病变患者50...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趋化因子配体9(CXCL9)、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我院收治的98例NSCLC患者(研究组),选取同期肺部良性病变患者50例(对照1组)、健康志愿者50例(对照2组),比较三组外周血sPD-L1、CXCL9、MMP-9表达水平。随访研究组治疗后1年的预后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与病死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PD-L1、CXCL9及MMP-9对预后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sPD-L1、CXCL9、MMP-9水平较对照1组、对照2组高,对照1组较对照2组高(P<0.05);TNM分期为Ⅱ期患者CXCL9、MMP-9表达水平较Ⅰ期高,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sPD-L1、MMP-9表达水平较未发生淋巴结转移高(P<0.05);NSCLC患者TNM分期与CXCL9、MMP-9水平成正相关,淋巴结转移与sPD-L1、MMP-9水平成正相关(P<0.05);sPD-L1、CXCL9、MMP-9预测NSCLC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915 ng/ml、1.980 ng/ml、179.030μg/L,且三项指标联合预测NSCLC患者预后生存情况的AUC及特异性均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sPD-L1、CXCL9、MMP-9表达水平上调,且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三者联合对NSCLC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趋化因子配体9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临床特征 预后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调节程序性死亡分子1/程序性死亡配体1信号通路对非霍奇金淋巴瘤发展和免疫逃逸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姣敏 许卫星 张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865-1872,共8页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WSU-DLCL2、BJAB、SP53等3种NHL细胞,给予不同浓度(0、5、10、50、100、200、400μmol/L)黄芪多糖处理,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筛选黄芪...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WSU-DLCL2、BJAB、SP53等3种NHL细胞,给予不同浓度(0、5、10、50、100、200、400μmol/L)黄芪多糖处理,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筛选黄芪多糖最佳浓度、对黄芪多糖敏感的细胞。将WSU-DLCL2细胞分为对照组、黄芪多糖组、BMS-1[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通路抑制剂]组、黄芪多糖+BMS-1组,检测各组细胞菌落形成、凋亡、迁移和侵袭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PD-1/PD-L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WSU-DLCL2细胞和CD8+T细胞共培养后,检测CD8+T细胞百分比、凋亡率和上清液中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后续实验选择200μmol/L黄芪多糖处理WSUDLCL2细胞。与对照组比较,黄芪多糖组、BMS-1组和黄芪多糖+BMS-1组WSU-DLCL2细胞菌落形成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CD8+T细胞凋亡率,及WSU-DLCL2细胞PD-1、PD-L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WSU-DLCL2细胞凋亡率、CD8+T细胞比例及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IFN-γ、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黄芪多糖组、BMS-1组比较,黄芪多糖+BMS-1组WSU-DLCL2细胞菌落形成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CD8+T细胞凋亡率,及WSU-DLCL2细胞PD-1、PD-L1蛋白表达进一步下降(P<0.05),WSU-DLCL2细胞凋亡率、CD8+T细胞比例及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IFN-γ、TNF-α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抑制NHL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其凋亡,减少免疫逃逸,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非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逃逸 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 BJAB细胞 SP53细胞 WSU-DLCL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多肽类放射性核素标记分子探针研究进展
4
作者 朱诗宇 梁蓓蓓 +2 位作者 付加煜 林建国 邱玲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91-496,共6页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是一个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的时空异质性,临床上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是一个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PD-L1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密切相关。由于肿瘤的时空异质性,临床上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患者体内PD-L1的表达水平,而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可在分子水平上无创、实时、动态、可视化监测机体内PD-L1的表达水平。本文主要针对靶向PD-L1多肽类放射性分子探针的研究进行综述,为寻找新型免疫成像的多肽类分子探针及免疫治疗适宜患者的筛选和疗效评估等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 多肽类分子探针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在肺癌胸腔积液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冀玉珍 刘晓良 侯淼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胸腔积液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s PD-L1)的水平,并评估其对伴有胸腔积液肺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收集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肺癌组)68例,以性别、年龄、吸烟状态与肺癌组相匹配的良性肺部病变伴胸腔积液...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胸腔积液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s PD-L1)的水平,并评估其对伴有胸腔积液肺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收集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肺癌组)68例,以性别、年龄、吸烟状态与肺癌组相匹配的良性肺部病变伴胸腔积液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胸腔积液s PD-L1水平。结果肺癌组胸腔积液s PD-L1水平为(1.62±0.07)n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0.90±0.04)ng/m L,P<0.000 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胸腔积液s PD-L1诊断肺癌的最佳切分值为1.33 ng/m L,其敏感性为69.1%,特异性为94.3%。肺癌患者胸腔积液s PD-L1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而在肺癌不同分化程度、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肺癌患者胸腔积液s PD-L1≤1.33 ng/m L者总生存期明显长于胸腔积液s PD-L1>1.33 ng/m L者。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肺癌患者胸腔积液高s PD-L1水平是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指标[危险比(HR)=2.402,95%可信区间(CI)1.323~4.360,P<0.05]。结论胸腔积液s PD-L1水平可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评判的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 诊断 预后 肺癌 胸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6
作者 江南 罗亮 +3 位作者 刘莉 孙小琴 姜星 蔡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了解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 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 PD-L1)蛋白表达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探讨s PD-1/s PD-L1在RAU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30例RAU患者(轻... 目的了解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 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 PD-L1)蛋白表达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探讨s PD-1/s PD-L1在RAU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30例RAU患者(轻型18例,重型5例,疱疹型7例)及18例健康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U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19+、CD16++56+),散射比浊法检测RAU患者体液免疫指标(Ig G、Ig A、Ig M、C3、C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RAU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s PD-1、s PD-L1蛋白表达,并对s PD-1、s PD-L1表达水平与RAU患者免疫功能状况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值相比,RAU患者CD4+水平降低,Ig M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U患者的s PD-1及s PD-L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分析表明,轻型、重型RAU患者的s PD-1及s PD-L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疱疹型RAU患者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RAU患者s PD-1表达量与CD19+、C4存在正相关关系(r1=0.389,P1=0.034;r2=0.382,P2=0.037)。结论 RAU患者以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为主,同时伴有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RAU患者s PD-1、s PD-L1蛋白高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响PD-1/PD-L1信号通路参与RAU免疫机制的调节,可能在RAU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鹏 欧阳少波 +3 位作者 王军 黄自坤 王娇龙 廖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9-533,共5页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生物学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口腔鳞癌组)和2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生物学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2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口腔鳞癌组)和25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的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中可溶性PD-1(s PD-1)和可溶性PD-L1(s PD-L1)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数及CD4+/CD8+T亚群百分数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口腔鳞癌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口腔鳞癌组血清s PD-L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s PD-1水平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 PD-L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状态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大小无关。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抑制,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及PD-L1表达显著升高。异常升高的s PD-L1可能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T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分子1 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腹腔积液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PD-1)及其配体表达水平 被引量:8
8
作者 刘伟 杨记康 +2 位作者 张增增 鲁之中 杨思伟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7年第2期24-28,共5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腹腔积液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olubleprogrammed death-1,s PD-1)及其配体水平。方法实验分为早期HCC组(20例)、进展期HCC组(15例)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照组(15例),分别采...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腹腔积液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olubleprogrammed death-1,s PD-1)及其配体水平。方法实验分为早期HCC组(20例)、进展期HCC组(15例)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照组(15例),分别采集3组人群的腹腔积液,利用RT-PCR扩增腹腔积液细胞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PD-1)及其配体PD-L1基因,用ELISA检测腹腔积液上清中s PD-1及其配体s PD-L1和IFN-γ水平,并分析s PD-1、s PD-L1与IFN-γ的相关性。结果早期HCC组和进展期HCC组的PD-1、PD-L1基因表达均高于对照组;进展期HCC组腹腔积液中s PD-1、s PD-L1和IFN-γ均高于对照组和早期HC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 PD-1、s PD-L1与IFN-γ呈正相关。结论 s PD-1、s PD-L1在HCC患者腹腔积液中高表达,有望成为HCC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腹腔积液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Γ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及T细胞斑点试验联合检测对菌阴肺结核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罗向波 文添博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7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sPD-L1)、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及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联合检测诊断菌阴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菌阴肺结核患者5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非结核感染的肺病患者50例为常规组。均... 目的探讨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sPD-L1)、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及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联合检测诊断菌阴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菌阴肺结核患者5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非结核感染的肺病患者50例为常规组。均进行sPD-L1、TB-PPD及T-SPOT.TB联合检测诊断。结果研究组sPD-L1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检测诊断特异性、敏感性、ROC曲线下面积及约登指数均优于一种检测指标。结论联合sPD-L1、TBPPD及T-SPOT.TB指标检测诊断菌阴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spd-l1)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 菌阴肺结核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和γ-干扰素在晚期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特征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孔评石 陈美云 滕凤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2期2689-2694,共6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和γ-干扰素(IFN-γ)在晚期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晚期肺癌患者(肺癌组)和消化道肿瘤患者(消化道肿瘤组)血清免疫标志物sPD-1、sPD-L1... 目的探讨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和γ-干扰素(IFN-γ)在晚期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晚期肺癌患者(肺癌组)和消化道肿瘤患者(消化道肿瘤组)血清免疫标志物sPD-1、sPD-L1、IFN-γ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分析其与健康人(体检组)和肺炎患者(肺炎组)间的差异;分析肿瘤患者IFN-γ及上述肿瘤标志物对sPD-1、sPD-L1的影响;分析sPD-1与sPD-L1,sPD-L1与IFN-γ的相关性。结果消化道肿瘤组和肺癌组CEA水平高于肺炎组和体检组(P<0.01);消化道肿瘤组CA125水平高于肺炎组(P<0.05);肺癌组CA153水平高于肺炎组(P<0.05);消化道肿瘤组CA199水平高于体检组(P<0.01);消化道肿瘤组CA724水平高于肺炎组(P<0.05);肺癌组、消化道肿瘤组Cyfra211水平高于体检组和肺炎组(P<0.01);肺癌组NSE水平高于体检组(P<0.05);肿瘤患者sPD-1和sPD-L1水平相对肺炎患者和体检者有升高趋势,其中消化道肿瘤组sPD-1水平高于体检组(P<0.05);消化道肿瘤组sPD-L1/IFN-γ高于肺炎组(P<0.01)。不同水平IFN-γ的患者其sPD-1和sPD-L1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D-1与sPD-L1在肺癌患者、消化道肿瘤患者和全部肿瘤患者中均呈正相关(r=0.688、0.594、0.550,P<0.05);在肺炎患者中IFN-γ与sPD-L1呈正相关(r=0.547,P<0.05)。结论sPD-1与sPD-L1在晚期肿瘤患者外周循环中整体呈高表达并且具有同步变化趋势;IFN-γ水平会影响sPD-1和sPD-L1的分布,sPD-1、sPD-L1和IFN-γ的表达特征对反映晚期肿瘤的免疫状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肿瘤的临床诊疗中具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Γ-干扰素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治疗进展
11
作者 王怡 杨泽 +1 位作者 柏玉举 马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5期39-42,54,共5页
肺癌的传统治疗不尽人意,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来打破这一瓶颈局面。免疫治疗是一种高特异性,低毒的新型治疗手段,其中阻断PD-1/PD-L1通路是最具有前景的治疗方向之一,目前大量研究报道PD-1和PD-L1抑制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 肺癌的传统治疗不尽人意,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来打破这一瓶颈局面。免疫治疗是一种高特异性,低毒的新型治疗手段,其中阻断PD-1/PD-L1通路是最具有前景的治疗方向之一,目前大量研究报道PD-1和PD-L1抑制剂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然而PD-1/PD-L1抑制剂作为单药治疗或与其他抗肿瘤治疗联合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争议,本文将PD-1/PD-L1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治疗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分子-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免疫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刘翠平 胡筱涵 +3 位作者 蒋觉安 陈永井 徐婷 吴敏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08-211,共4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39;s syndrome, pSS)患者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分子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1例pSS患者外周血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pSS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清sPD-L1的表达,... 目的:检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39;s syndrome, pSS)患者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分子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1例pSS患者外周血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pSS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清sPD-L1的表达,比较13例初诊pS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PD-L1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pSS患者血清sPD-L1表达显著升高(0.705±0.051 ng/mL vs 0.366±0.021 ng/mL,P<0.0001);pSS患者血清sPD-L1表达水平与ANA滴度、RF、ESR、抗ds-DNA呈正相关(P<0.05);活动期的pSS患者血清sPD-L1的表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0.788±0.086 ng/mL vs 0.559±0.042 ng/mL,P=0.022);伴发多系统损伤pSS患者血清sPD-L1的表达显著高于单纯外分泌腺损伤患者(0.863±0.114 ng/mL vs 0.630±0.114 ng/mL,P=0.022)。治疗后sPD-L1分子的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 pSS患者血清sPD-L1异常高表达,且与疾病活动度、组织损伤密切相关。提示sPD-L1信号可能参与pSS免疫病理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共刺激分子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菌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配体的水平升高 被引量:6
13
作者 庞盼 朱玥洁 +5 位作者 贾斌 杨妍 胡金伟 张跃新 张峰波 丁剑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75-1678,共4页
目的检测布鲁菌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PD-1)和配体sPD-L1、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方法选取56例布鲁菌患者与48例健康志愿者,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sPD-1和sPD-L1的水平,... 目的检测布鲁菌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PD-1)和配体sPD-L1、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方法选取56例布鲁菌患者与48例健康志愿者,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sPD-1和sPD-L1的水平,用流式微珠阵列技术(CBA)法检测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并对37例布鲁菌病患者进行追踪随访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布鲁菌病患者血清中sPD-1和sPD-L1及IL-4水平均明显升高,而IFN-γ水平明显降低;37例随访患者治疗后血清中sPD-1和sPD-L1及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IFN-γ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结论布鲁菌患者血清中sPD-1、sPD-L1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sPD-1)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spd-l1) γ干扰素(IFN-γ) 白细胞介素4(IL-4) 布鲁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PD-L1、TRAIL及FGF-23水平与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和死亡的相关性
14
作者 梁莉荣 陈钰 +2 位作者 肖成钦 梁勇 黄一桂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与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危险分层和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113例APE患者作为APE...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与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危险分层和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113例APE患者作为APE组,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将113例APE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39例)、中危组(45例)和低危组(29例)。根据APE患者死亡情况,分为存活组(83例)和死亡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sPD-L1、TRAIL及FGF-23水平。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PE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PD-L1、TRAIL及FGF-23水平评估APE患者死亡的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PE患者血清sPD-L1、TRAIL及FGF-23水平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PE组血清sPD-L1、TRAIL及FGF-2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死亡组血清sPD-L1、TRAIL及FGF-23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1)。高危组血清sPD-L1、TRAIL及FGF-23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且中危组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肌肌钙蛋白I(cTnI)、B型脑钠肽(BNP)、sPD-L1、TRAIL及FGF-23水平升高均是影响APE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PD-L1、TRAIL及FGF-233项联合评估APE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95%CI)最大,为0.924(95%CI:0.861~0.986),对应灵敏度为96.8%,特异度为81.2%。相关性分析显示,APE患者血清sPD-L1、TRAIL及FGF-23水平与cTnI、BNP均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sPD-L1、TRAIL及FGF-23水平在APE患者中明显升高,其高表达与高危分层和死亡有关,3项联合对APE患者死亡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危险分层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胸腔积液中干扰素γ、干扰素α及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智日增 刘华生 张哲恩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8期7-9,14,共4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TPE)中IFN-γ、IFN-α及s PD-L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6月间30例TPE、3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受试者胸腔积液中IFN-γ、IFN-α及s PD-L1水平。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IFN-γ、s P...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TPE)中IFN-γ、IFN-α及s PD-L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6月间30例TPE、3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受试者胸腔积液中IFN-γ、IFN-α及s PD-L1水平。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IFN-γ、s PD-L1水平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和对照组(P〈0.01),结核性胸腔积液组IFN-α水平低于恶性胸腔积液组和对照组(P〈0.01);IFN-α阻断后TPE中IFN-α的水平明显低于IFN-α阻断前,IFN-γ、s PD-L1的水平明显高于IFN-α阻断前(P〈0.01)。结论 IFN-γ、IFN-α、s PD-L1的表达与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腔积液 干扰素Γ 干扰素Α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对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朱波 杨艳 +2 位作者 苏仁意 许细平 孙乾朕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728-1732,共5页
目的: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对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6例,按照数字随机... 目的: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其对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条件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6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来氟米特初始50 mg,3 d后改维持量20 mg口服;泼尼松片10 mg,1次/d,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20 mg,1次/d,口服。观察组双氯芬酸钠缓释片20 mg,1次/d,口服,加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末在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PD-L1水平,对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进行归纳,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VAS评分、ESR、CRP、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方案后,2组患者以上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PD-L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后较治疗前2组PD-L1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胃肠道症状、色素沉着、皮下出血、皮疹发生率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控制率、治疗有效率为43.1%、87.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03%、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能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可能和该药物能抑制炎性反应,抑制PD-L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芍药知母汤 常规西医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症状积分 炎性反应递质 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 临床疗效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鹏 常玉喜 +7 位作者 闫相涛 张国伟 张米娜 张晓娟 杨金坡 王慧娟 马杰 马智勇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2-217,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总生存时间(OS)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2009年6月75例肺鳞癌患者术后病理组织并构建组织芯片,采用SP法对VEGF和PD-L1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总生存时间(OS)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7月至2009年6月75例肺鳞癌患者术后病理组织并构建组织芯片,采用SP法对VEGF和PD-L1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同时提取癌症基因组数据库(TCGA)中肺鳞癌的相关数据,分析VEGF和PD-L1 mRNA表达水平与OS的关系。结果 75例肺鳞癌患者的中位OS为57.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临床分期和VEGF评分与OS有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VEGF评分和临床分期为影响OS的独立因素(P<0.05)。44例VEGF高评分者的中位OS为59.0个月,26例低评分者的中位OS未达到(P=0.008)。30例PD-L1高评分者的中位OS为74.0个月,45例低评分者为76.0个月(P=0.378)。在PD-L1高评分的患者中,22例VEGF高评分者的中位OS为43.0个月,8例VEGF低评分者的中位OS未达到(P=0.026)。共提取TCGA数据库中肺鳞癌患者449例,224例VEGF低表达者的中位OS为63.7个月,225例高表达者为39.6个月(P=0.222);225例PD-L1低表达者的中位OS为44.9个月,224例高表达者为61.4个月(P=0.451)。在224例PD-L1高表达的患者中,126例VEGF低表达者的中位OS为69.5个月,显著优于98例VEGF高表达者的38.5个月(P=0.033)。结论 VEGF表达与肺鳞癌患者的OS有关,同时高表达PD-L1和VEGF的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 L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癌症基因组数据库(TCGA) 总生存时间(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伴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CD14、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苏文俊 高峰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对儿童变应性鼻炎(AR)伴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疗效。方法选择于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的AR伴CVA患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 目的探讨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对儿童变应性鼻炎(AR)伴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疗效。方法选择于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接受治疗的AR伴CVA患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SCIT,共治疗3年。比较两组治疗期间新增致敏原例数和发展为典型哮喘例数;比较两组症状评分、肺功能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新增致敏原例数和发展为典型哮喘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鼻炎症状评分、咳嗽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血清CD14、白细胞介素3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CIT可改善症状积分和肺功能,调节Th1/Th2免疫失衡,改善血清CD14、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水平,治疗儿童AR伴CAV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疗法 鼻炎 过敏 哮喘症 皮下免疫治疗 咳嗽变异性哮喘 CD14 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125、基质金属蛋白酶-9、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水平变化及其与疗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鹏 刘冬 +3 位作者 兰飞 刘红岗 张卉 康艳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564-1567,共4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CA)125、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水平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顺铂+依托泊苷(EP)化疗的NSCLC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化...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CA)125、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水平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顺铂+依托泊苷(EP)化疗的NSCLC患者95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化疗前和化疗后2个周期时的外周血,检测血清CA125、MMP-9、sPD-L1水平。于化疗4周后评价疗效。比较化疗前后及不同疗效NSCLC患者血清CA125、MMP-9、sPD-L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CA125、MMP-9、sPD-L1水平与疗效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A125、MMP-9、sPD-L1水平对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化疗后NSCLC患者血清CA125、MMP-9较化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PD-L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缓解(PR)和疾病稳定(SD)的NSCLC患者化疗后血清CA125、MMP-9、PD-L1较化疗前下降,疾病进展(PD)的NSCLC患者血清CA125、MMP-9、PD-L1较化疗前上升(均P<0.05)。化疗前后血清CA125、MMP-9、PD-L1是NSCLC患者化疗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NSCLC患者化疗后血清CA125、MMP-9、PD-L1均对化疗疗效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NSCLC患者化疗后血清CA125、MMP-9、sPD-L1水平与化疗疗效存在密切关联,对化疗疗效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糖类抗原125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组织中微小RNA-34a-5p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孔玉龙 袁廷艳 +1 位作者 沈永强 虞冬琴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5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组织中微小RNA-34a-5p(miR-34a-5p)、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诊治的81例CA患者作为CA组,另选取同期81例皮肤健康者作...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组织中微小RNA-34a-5p(miR-34a-5p)、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医院诊治的81例CA患者作为CA组,另选取同期81例皮肤健康者作为正常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测定两组组织中miR-34a-5p、PD-L1 mRNA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水平与CA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Pearson法分析CA患者皮损组织中miR-34a-5p与PD-L1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皮损组织中miR-34a-5p、PD-L1表达水平诊断CA的价值。结果CA组患者皮损组织中miR-34a-5p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PD-L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疣体团块直径≥10mm、病程≥3个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混合型HPV感染的CA患者皮损组织中miR-34a-5p表达水平低于疣体团块直径<10mm、病程<3个月、低危型HPV感染的CA患者(P<0.05),PD-L1 mRNA表达水平高于疣体团块直径<10mm、病程<3个月、低危型HPV感染的CA患者(P<0.05);混合型HPV感染的CA患者皮损组织中miR-34a-5p表达水平低于高危型HPV感染的CA患者(P<0.05),PD-L1 mRNA表达水平高于高危型HPV感染的CA患者(P<0.05)。CA患者皮损组织中miR-34a-5p与PD-L1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91,P<0.05)。皮损组织中miR-34a-5p、PD-L1表达水平诊断C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7、0.894,截断值分别为0.81、1.65,灵敏度均为88.9%,特异度分别为72.8%、79.0%;miR-34a-5p、PD-L1表达水平联合诊断CA的AUC为0.954,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4%、91.4%。结论CA患者皮损组织中miR-34a-5p表达水平较低,PD-L1表达水平较高,且miR-34a-5p与PD-L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两者的表达水平均与疣体团块直径、病程、HPV感染类型有关,miR-34a-5p、PD-L1联合可更好地诊断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4a-5p 尖锐湿疣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 皮损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