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客家视野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及其族群文化认同——以台湾客家小说为研究场域 |
樊洛平
|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
2008 |
9
|
|
2
|
从台湾客家族群记忆溯源河洛文化底蕴——以台湾客家文学为观照对象 |
樊洛平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3
|
20世纪台湾客家采茶戏的发展与衍进 |
黄文杰
吴亚玲
|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4
|
台湾客家聚落之围龙屋文化符号寻踪 |
房学嘉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5
|
台湾客家“移垦社会”的生存形态与文化根基——以台湾客家文学为研究场域 |
樊洛平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6
|
台湾客家运动兴起的缘由探析 |
周典恩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1
|
|
7
|
从台湾客家小说看“大地之母”形象塑造 |
樊洛平
|
《创新》
|
2008 |
1
|
|
8
|
“广西客家八音”与“台湾客家八音”比较研究 |
李雁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9
|
从熟语看台湾客家人的思想观念——兼与大陆客家人思想观念比较 |
温昌衍
|
《嘉应学院学报》
|
2015 |
2
|
|
10
|
台湾客家文化传承及其启示 |
兰启发
|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
11
|
台湾客家山歌的人文源由探究 |
陈菊芬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
2010 |
0 |
|
12
|
从台湾客家电视台看少数族群媒体的困境 |
陈静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3
|
“义民”与台湾客家“忠”“义”性格的强化 |
汤韵旋
|
《中国报业》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4
|
论台湾客家义民信仰的民俗性质与功能变迁 |
钟俊昆
刘英
|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15 |
0 |
|
15
|
台湾客家婚姻礼俗变迁之研究 |
刘焕云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6
|
浅析移垦时期台湾客家人性格的“重塑”过程 |
汤韵旋
|
《新西部(中旬·理论)》
|
2016 |
0 |
|
17
|
新时期台湾客家文化的传播路径创新探析 |
李延静
|
《惠州学院学报》
|
2015 |
2
|
|
18
|
河洛溯源:台湾客家文学的中原“根文化”追寻 |
樊洛平
|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
2022 |
1
|
|
19
|
台湾客家蓝衫 |
郑惠美
|
《客家文博》
|
2013 |
1
|
|
20
|
台湾客家崇正中原的外在原因 |
张正田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