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客家视野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及其族群文化认同——以台湾客家小说为研究场域 被引量:9
1
作者 樊洛平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8年第1期56-65,共10页
通过台湾客家小说提供的生活图景,客家女性那种"大地之母"和"女中丈夫"的形象跃然纸上,她们那种坚忍打拼和"痴情重义"的性格生动呈现,并占据客家族群形象的独特地位。在上述形象塑造和性格表征的背后,客... 通过台湾客家小说提供的生活图景,客家女性那种"大地之母"和"女中丈夫"的形象跃然纸上,她们那种坚忍打拼和"痴情重义"的性格生动呈现,并占据客家族群形象的独特地位。在上述形象塑造和性格表征的背后,客家女性对农耕文化的生命认同,对家国政治的精神认同,对婚姻爱情的价值认同,成为她们性格深层最稳定的族群文化积淀。对客家女性形象的寻找和发现,有助于我们走进客家文化的历史语境,来认知族群人物性格的生成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客家小说 客家女性形象 族群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台湾客家族群记忆溯源河洛文化底蕴——以台湾客家文学为观照对象 被引量:5
2
作者 樊洛平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0,共6页
台湾客家精神特征的形成,来自客家族群开山拓土的迁徙历史和悠久的文化记忆,又可追溯到源远流长的河洛文化底蕴。透过台湾客家文学创作,在铭记故乡的祖根文化记忆、传承耕读文明的客家庄生活方式以及坚守客家的语言、族谱和民间崇拜等方... 台湾客家精神特征的形成,来自客家族群开山拓土的迁徙历史和悠久的文化记忆,又可追溯到源远流长的河洛文化底蕴。透过台湾客家文学创作,在铭记故乡的祖根文化记忆、传承耕读文明的客家庄生活方式以及坚守客家的语言、族谱和民间崇拜等方面,都可寻觅客家族群生活中保留的河洛文化遗风,也由此见证了客家"根在中原"的历史文化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客家文学 族群记忆 河洛之根 文化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台湾客家采茶戏的发展与衍进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文杰 吴亚玲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4-109,192,共6页
客家采茶戏自清末传入台湾后,逐渐在台湾客家地区生根发芽,成为台湾众多戏曲剧种中风格独特的民间戏曲。随着1895年台湾割让于日本和1945年光复后国民党的入台统治,其政治和文化经历了百余年的曲折进程,客家采茶戏在台湾岛屿区域内与大... 客家采茶戏自清末传入台湾后,逐渐在台湾客家地区生根发芽,成为台湾众多戏曲剧种中风格独特的民间戏曲。随着1895年台湾割让于日本和1945年光复后国民党的入台统治,其政治和文化经历了百余年的曲折进程,客家采茶戏在台湾岛屿区域内与大陆的采茶戏并行发展。由于多剧种在其较小的岛屿空间内近距离的互相影响与高度融合,台湾采茶戏与大陆采茶戏有着相异的发展历程和状态,更多地融合了京剧、歌仔戏、四平戏等戏剧的演唱、表演、剧目、舞台、程式等因素,呈现出更具包容性和涵化力的特性。本文通过梳理台湾客家采茶戏在20世纪的曲折发展历程,探讨和分析在中华传统文明大语境下,台湾客家采茶戏在相异的政治经济环境中所经历的不同发展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客家采茶戏 政治经济环境 发展 衍进
原文传递
台湾客家聚落之围龙屋文化符号寻踪 被引量:3
4
作者 房学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54,共5页
海峡两岸的客家人虽所处生态环境不同,但围龙屋的文化符号是族群认同的重要纽带之一。聚落中常见的"伙房屋",虽然在外观上比粤东围龙屋的建筑结构简单,但在文化功能上都是客家人精神空间的缩影,两者有着深远的渊源。本文从围... 海峡两岸的客家人虽所处生态环境不同,但围龙屋的文化符号是族群认同的重要纽带之一。聚落中常见的"伙房屋",虽然在外观上比粤东围龙屋的建筑结构简单,但在文化功能上都是客家人精神空间的缩影,两者有着深远的渊源。本文从围龙屋的文化符号、文化功能、神圣空间等不同角度,在对台湾客家聚落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将其与粤东围龙屋建构的文化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围龙屋文化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传播、变迁及原因,并试图与学界展开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客家聚落 伙房屋 围龙屋 围龙屋文化符号 五行五方龙神伯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客家“移垦社会”的生存形态与文化根基——以台湾客家文学为研究场域 被引量:2
5
作者 樊洛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0-84,131,共6页
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令"之后,长期处于边缘地带的被遮蔽的台湾客家文学创作得以彰显。文章以台湾客家文学为研究场域,主要从客家人独特的客家庄生存环境、开山垦荒的生存方式、崇祖重礼的乡土风俗三个方面,来探讨台湾客家&qu... 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令"之后,长期处于边缘地带的被遮蔽的台湾客家文学创作得以彰显。文章以台湾客家文学为研究场域,主要从客家人独特的客家庄生存环境、开山垦荒的生存方式、崇祖重礼的乡土风俗三个方面,来探讨台湾客家"移垦社会"的生存形态与族群文化;并透过台湾客家文学所表现出来的客家"移垦社会"的生活面貌,追根溯源地发掘了客家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历史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客家文学 “移垦社会” 生存形态 中原农耕文化根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客家运动兴起的缘由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典恩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22-27,共6页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客家精英发动了一场以抢救与复兴客家语言文化为主要诉求,且意欲藉此激发客家族群意识觉醒、争取客家政治与经济权益的社会运动。台湾客家运动兴起的原因错综复杂,它是在台湾社会的转型、客家族群危机意识的反弹...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客家精英发动了一场以抢救与复兴客家语言文化为主要诉求,且意欲藉此激发客家族群意识觉醒、争取客家政治与经济权益的社会运动。台湾客家运动兴起的原因错综复杂,它是在台湾社会的转型、客家族群危机意识的反弹、闽客情结的促动和客家社团的推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客家运动 客家文化 客家族群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台湾客家小说看“大地之母”形象塑造 被引量:1
7
作者 樊洛平 《创新》 2008年第1期91-94,共4页
透过台湾客家小说的阅读视野,最能体现客家族群文化性格的人物,当属有着"大地之母"美誉的客家女性。这种族群形象与性格的生成,一是与客家女性在移垦社会生存方式中的族群角色定位直接相关,二是与她们爱乡爱土的大地情感和生... 透过台湾客家小说的阅读视野,最能体现客家族群文化性格的人物,当属有着"大地之母"美誉的客家女性。这种族群形象与性格的生成,一是与客家女性在移垦社会生存方式中的族群角色定位直接相关,二是与她们爱乡爱土的大地情感和生命意识分不开,究其根源,皆来自于客家女性对农耕文化的生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客家小说 “大地之母”形象 农耕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客家八音”与“台湾客家八音”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雁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9-150,共2页
八音是我国古代乐器的分类方法,客家八音是客家人借用古代八音分类法的名称,由多件乐器共同演奏的器乐表演形式。八音演奏在客家人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客家器乐演奏中最具代表性。广西客家八音和台湾客家八音均... 八音是我国古代乐器的分类方法,客家八音是客家人借用古代八音分类法的名称,由多件乐器共同演奏的器乐表演形式。八音演奏在客家人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客家器乐演奏中最具代表性。广西客家八音和台湾客家八音均有着悠久的历史,八音文化同根同源,在乐队编制、调式调性、曲式结构、演奏方式、演奏场合和曲目等艺术特征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客家八音流传到台湾后,在台湾得到继承和发展,两岸共同传承发展这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客家八音:台湾客家八音 艺术特征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熟语看台湾客家人的思想观念——兼与大陆客家人思想观念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温昌衍 《嘉应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9-17,共9页
从熟语的角度,考察台湾客家人的传统思想观念,同时将之与大陆客家熟语中的思想观念比较,以此展示台湾客家人与大陆客家人思想观念上的共同性及其背后的文化原因。
关键词 台湾客家 熟语 思想观念 比较 大陆客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客家文化传承及其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兰启发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76-79,93,共5页
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大陆的客家文化呈现日益被边缘化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客家意识开始觉醒,并且在文化发展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文化传承机制。分析台湾客家文化传承的机制、模式和途径,总结其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对于促... 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大陆的客家文化呈现日益被边缘化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客家意识开始觉醒,并且在文化发展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文化传承机制。分析台湾客家文化传承的机制、模式和途径,总结其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对于促进大陆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客家 文化传承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客家山歌的人文源由探究
11
作者 陈菊芬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3期62-68,共7页
台湾客家山歌是台湾客家文化中最独特、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它既保留了客家祖地——中原文化的神韵,又有华南文化的异彩,还在长期沉淀与发展中兼收并蓄了江南吴歌、闽南沿海地区音乐和一些"洋"音乐的元素。它不仅具有中... 台湾客家山歌是台湾客家文化中最独特、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它既保留了客家祖地——中原文化的神韵,又有华南文化的异彩,还在长期沉淀与发展中兼收并蓄了江南吴歌、闽南沿海地区音乐和一些"洋"音乐的元素。它不仅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且还具有作为移民这一特殊群体所具有的文化面貌。因此,台湾客家山歌具有其独特的风格与无比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客家山歌 移民文化 客家文化 人文源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台湾客家电视台看少数族群媒体的困境
12
作者 陈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2-134,共3页
台湾客家电视台面临着三重困境:首先,客家话造成人为传播障碍的困境;其次,台湾媒介生存环境的恶化及公共电视台身份限制的困境;最后是资金和人才缺乏带来节目品质难以保证的困境。台湾客家电视台当前困境在少数族群媒体发展过程中具有... 台湾客家电视台面临着三重困境:首先,客家话造成人为传播障碍的困境;其次,台湾媒介生存环境的恶化及公共电视台身份限制的困境;最后是资金和人才缺乏带来节目品质难以保证的困境。台湾客家电视台当前困境在少数族群媒体发展过程中具有普遍性。对特殊的少数族群媒体,消除传播障碍;突破资金人才限制,运作特有的文化资本;营造多元文化氛围,回馈社会以丰富的文化特质,是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客家电视台 少数族群媒体 客家 客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民”与台湾客家“忠”“义”性格的强化
13
作者 汤韵旋 《中国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04X期55-56,共2页
客家有忠义的传统,而台湾客家在动荡的移垦社会里扮演了"义民"的角色,进一步继承了和强化了客家人传统的忠义性格,对于台湾客家的"义民"角色应该要辩证地看待。
关键词 义民 台湾客家 性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台湾客家义民信仰的民俗性质与功能变迁
14
作者 钟俊昆 刘英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27-32,共6页
义民信仰是台湾客家人独特的信仰,六堆义民得到清朝政府的褒奖,结合客家人的孝义精神,建起褒忠亭与义民庙,并通过分灵分香方式在台湾传播,强化了客家族群的认同意识;围绕义民庙进行的祭典活动不断仪式化,具有浓郁的世俗化色彩,呈现出义... 义民信仰是台湾客家人独特的信仰,六堆义民得到清朝政府的褒奖,结合客家人的孝义精神,建起褒忠亭与义民庙,并通过分灵分香方式在台湾传播,强化了客家族群的认同意识;围绕义民庙进行的祭典活动不断仪式化,具有浓郁的世俗化色彩,呈现出义民信仰文化的多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客家 义民信仰 祭典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客家婚姻礼俗变迁之研究
15
作者 刘焕云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6-22,共7页
客家民系是比较保守的民系,虽然客家人迁徙到各地,却仍然传承着源自于传统之儒家礼俗。然而,礼俗会因为社会变迁、族群融合而有所变化,婚姻礼俗亦然。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常因时、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使得客家婚姻礼俗随时代而有所变迁... 客家民系是比较保守的民系,虽然客家人迁徙到各地,却仍然传承着源自于传统之儒家礼俗。然而,礼俗会因为社会变迁、族群融合而有所变化,婚姻礼俗亦然。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常因时、因地、因人而有所不同,使得客家婚姻礼俗随时代而有所变迁。台湾的客家婚俗,也随着时代与地域之不同而有所差别,至今仍可看出源自于原乡古代的礼俗。客家人的婚姻观念是以"广传家族、繁衍子孙"为主要目的;传统客家婚姻礼俗极为讲究,每一项婚姻礼俗都代表客家人的文化精神与理念。探讨台湾客家婚姻礼俗之变迁,可说明台湾客家婚姻礼俗,乃源自于大陆原乡,论其渊源皆以《礼记.昏义》:之"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为依归,但在台湾又有所转化,演化成在地化之客家婚礼习俗。现代台湾客家婚礼,都已经过简化,古老完整之婚姻礼俗,已不多见,客家年轻一代,更不复知晓客家婚姻礼俗之文化意涵。本文探讨台湾客家传统婚姻礼俗内容,彰显客家文化中的婚姻民俗与精神信仰,有助于认识台湾客家婚姻礼俗丰富之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客家 婚姻礼俗 定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移垦时期台湾客家人性格的“重塑”过程
16
作者 汤韵旋 《新西部(中旬·理论)》 2016年第11期106-106,142,共2页
本文主要论述清代移垦时期的客家人在迁居台湾的过程中,其客家人性格有一个重塑的过程,并非随客家人的迁徙而天然具有,这种重塑的过程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过程,而是客家人的共性与个性在迁徙与垦殖过程中的继承与变异。
关键词 移垦时期 台湾客家 性格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台湾客家文化的传播路径创新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延静 《惠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24-28,47,共6页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给客家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危机和挑战,同时也给客家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新时期台湾客家文化传播改变过去只重传承的内部传播偏向,表现出明显向外辐射的传播特性。通过开展一系列客家活动,台湾客家拓宽了文...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给客家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危机和挑战,同时也给客家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契机。新时期台湾客家文化传播改变过去只重传承的内部传播偏向,表现出明显向外辐射的传播特性。通过开展一系列客家活动,台湾客家拓宽了文化传播路径,构建了立体的文化传播网络,有力推动了客家文化的传播,使台湾逐渐成为全球客家文化传播的重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运动 文化传播 传播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洛溯源:台湾客家文学的中原“根文化”追寻 被引量:1
18
作者 樊洛平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13-21,共9页
河洛文化以它巨大的根源性文化的辐射力,影响和建构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骨,也维系了作为汉民族之民系的客家族群的历史血脉,形成客家族群稳定而深邃的文化底蕴。海峡对岸的台湾客家文学,作为客家人生存境遇和客家文化内涵的形象载体... 河洛文化以它巨大的根源性文化的辐射力,影响和建构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骨,也维系了作为汉民族之民系的客家族群的历史血脉,形成客家族群稳定而深邃的文化底蕴。海峡对岸的台湾客家文学,作为客家人生存境遇和客家文化内涵的形象载体,它对中原“根文化”的执着追寻,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透过台湾客家族群的世代记忆,追溯由古老的河洛文化所带来的“族根怀想”;二是透过台湾客家姓氏的河洛渊源,来看中原血脉的源远流长。台湾客家族群“根在中原”的历史记忆,连缀的正是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文化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客家文学 族群记忆 姓氏血脉 河洛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客家蓝衫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惠美 《客家文博》 2013年第2期15-22,共8页
"蓝衫"是台湾六堆地区客家妇女的传统服饰,一般称为"长衫"、"蓝衫"或"大襟衫",因其朴素、简洁的结以及单纯蓝色系列的明显特征,被视为客家传统服饰的重要代表形式之一。"蓝衫"的裁... "蓝衫"是台湾六堆地区客家妇女的传统服饰,一般称为"长衫"、"蓝衫"或"大襟衫",因其朴素、简洁的结以及单纯蓝色系列的明显特征,被视为客家传统服饰的重要代表形式之一。"蓝衫"的裁剪形式、襟头装饰以及扣子的装卸方式,处处都隐藏着客家人勤劳节俭的生活智慧。在现今工商发达的社会,蓝衫没有因此而湮没,以另一种创新的姿态继续诉说着客家人朴实、勤俭的思古幽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衫 妇女服饰 台湾客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客家崇正中原的外在原因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正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6-63,共8页
今日占台湾地区总人口约97~98%的台湾汉人中以漳泉系闽南人为多数(约65~70%),客家人则居人数弱势。清代台湾地区是“移民型社会”,使各个族群间“械斗事件”频仍,亦使清代台湾地区“客闽关系”欠佳。因清代台湾客家人处于“闽强客弱”环... 今日占台湾地区总人口约97~98%的台湾汉人中以漳泉系闽南人为多数(约65~70%),客家人则居人数弱势。清代台湾地区是“移民型社会”,使各个族群间“械斗事件”频仍,亦使清代台湾地区“客闽关系”欠佳。因清代台湾客家人处于“闽强客弱”环境,当时台湾客家人也会倾向成立“客家义民军”帮助朝廷平定几场以台湾闽南人为首的乱事,即是寄望朝廷能多垂青台湾客家人,多替台湾客家人主持正义的集体心理。后清朝虽灭,此心理因素在“闽强客弱”环境下仍不断酝酿,到民国时期广东罗香林等人呼吁客家人当“崇正中原”时,便自然地转化为台湾客家人想“崇正中原、孺慕中原”的集体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台湾客家 崇正中原 台湾客闽关系 台湾族群关系 “大福佬沙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