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史学文本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洪岩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8,共14页
中国古代史学文本理论具有客观主义的特质,史学文本写作实践却表现出反客观主义的文学化情形,由此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并延展到近代史学,构成考察整个中国史学脉络的一个线索。史学文本中的文学化现象表现在许多方面,具有必然... 中国古代史学文本理论具有客观主义的特质,史学文本写作实践却表现出反客观主义的文学化情形,由此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并延展到近代史学,构成考察整个中国史学脉络的一个线索。史学文本中的文学化现象表现在许多方面,具有必然性和认识论上的某些理据,时常造成历史认知的变形。反文学的史学文本思想则缺乏历史认识论的澄明,甚至成为悖论,但客观主义的史学文本书写规则并未因此而失效。将古今之文本理论与史学实践结合起来,参照后现代主义史学思潮予以观照,对史学观念颇多警示与警醒作用。后现代主义逼使客观主义深刻地反躬自省,然而,无论史学文本具有多么强烈的诗性结构,“历史真实”的概念却依然可以成立,史学文本所表现出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都无从抹煞。将后现代主义中“异化的力量”“解构”掉,吸取其“合理内核”,历史学将变得更加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文本 客观主义 后现代主义 文笔之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文本造型转换的美学探索——评王延青主创《蒙古历史油画长卷》
2
作者 李树榕 《阴山学刊》 2008年第5期43-46,共4页
蒙古族画家王延青主创515平方米的《蒙古历史油画长卷》可谓油画艺术"中国化"的一次美学尝试。要对蒙古历史、成吉思汗进行史学文本的造型转换,掌握并研究史料是价值立场的前提,价值立场是审美创造的前提,审美创造又是通过想... 蒙古族画家王延青主创515平方米的《蒙古历史油画长卷》可谓油画艺术"中国化"的一次美学尝试。要对蒙古历史、成吉思汗进行史学文本的造型转换,掌握并研究史料是价值立场的前提,价值立场是审美创造的前提,审美创造又是通过想象与结构来完成的。今天,在物质文化逐渐全球化的同时,怎样坚守"本土"精神文化的合理内核并兼容并蓄,显然是《长卷》美学探索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延青 《蒙古历史油画长卷》 成吉思汗 史学文本 造型转换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史学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被引量:1
3
作者 鲁楠 陈先贵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7年第5期97-98,共2页
史学文本中的文化负载词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反映了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心理特征,并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是史学文本翻译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一部美国历史课本翻译为例,结合翻译目的论,分析史学文本中文化负载词... 史学文本中的文化负载词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反映了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心理特征,并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是史学文本翻译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一部美国历史课本翻译为例,结合翻译目的论,分析史学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特点,探索适用于史学文本的翻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文本 文化负载词 翻译目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文本中时间关系翻译的文化内涵——以翻译美国历史课本为例
4
作者 鲁楠 陈先贵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7年第4期103-104,共2页
史学文本作为信息型文本,重在具有向读者传递史料信息的作用。为了让读者在时间进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本文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以《美国学校历史课本》翻译为例,分析史学文本中时间关系句的特点,旨在探索适用于史学文... 史学文本作为信息型文本,重在具有向读者传递史料信息的作用。为了让读者在时间进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本文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以《美国学校历史课本》翻译为例,分析史学文本中时间关系句的特点,旨在探索适用于史学文本的翻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文本 时间关系句 翻译目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文本中的翻译问题初探——以翻译美国历史课本为例
5
作者 查干 陈先贵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6年第9期89-91,共3页
史学文本语言正式、严谨,涉及的文化背景较多,因而与其他翻译类别相比有很大不同。本文以一部美国课文的英汉翻译为例总结史学文本的特点及史学翻译的常用方法。笔者针对历史课本的特点,以德国功能学派目的论为指导,运用增减译法、换序... 史学文本语言正式、严谨,涉及的文化背景较多,因而与其他翻译类别相比有很大不同。本文以一部美国课文的英汉翻译为例总结史学文本的特点及史学翻译的常用方法。笔者针对历史课本的特点,以德国功能学派目的论为指导,运用增减译法、换序译法、转换译法、拆分译法等相关翻译方法解决了翻译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文本 美国历史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朝末年田喜与殷礼事迹比较研究
6
作者 李浩楠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2-47,共6页
1213年,蒙古军攻克金朝宣德州、保州,将部分百姓驱至城外进行屠戮。宣德州人殷礼与保州人田喜欲尽孝道,代其父死,但未能如愿,二人事迹在元素、细节上高度雷同,彰显的价值观是传统孝道的至高无上地位,以及天命的不可抗拒性,是金蒙战争中... 1213年,蒙古军攻克金朝宣德州、保州,将部分百姓驱至城外进行屠戮。宣德州人殷礼与保州人田喜欲尽孝道,代其父死,但未能如愿,二人事迹在元素、细节上高度雷同,彰显的价值观是传统孝道的至高无上地位,以及天命的不可抗拒性,是金蒙战争中普通百姓心理创伤的缩影。二人事迹的差异之处在于史源、文本及后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末 屠城 传统孝道 史源 史学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史翻译中的“因时而译”现象探讨
7
作者 陈先贵 胡东宁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8年第10期94-95,共2页
史学文本翻译中,某些词汇的译名在同一文本中前后无法一致,必须根据文本所表述内容的历史时期而作出变化,呈现出"因时而译"的现象。此类现象在翻译地名、机构名时尤为常见,广大史学译者对此类现象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 史学文本 翻译 因时而译 美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联翻译理论视域下的文化负载词问题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登辉 陈先贵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45-49,共5页
文化负载词翻译得当不仅可以增添史学类文本的历史厚重感,还可增加文本的文化价值。在翻译约翰·麦克马斯特所著的《A School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时,发现其中含有大量根植于美国历史文化的文化负载词,具有典型性,因此... 文化负载词翻译得当不仅可以增添史学类文本的历史厚重感,还可增加文本的文化价值。在翻译约翰·麦克马斯特所著的《A School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时,发现其中含有大量根植于美国历史文化的文化负载词,具有典型性,因此选用该书的翻译作为研究对象,并运用具有强大解释力的关联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理论,从寻找等值词汇和合理补充与阐释两个角度,探究如何在翻译文化负载词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进而实现最佳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文本 文化负载词 关联翻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互文性视角解读筝乐作品《阳光·大地》
9
作者 庞韵郦 《艺术教育》 2022年第12期119-122,共4页
当各类文本重合和融汇后,互文性视角下的筝乐与学术研究便能产生新的对话模式,在原有的音乐文本基础上构建出多层级的音乐作品分析模式,使演奏者在二度创作中能够更好地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而更加贴切地表达曲目的情感,把对筝乐作品的解... 当各类文本重合和融汇后,互文性视角下的筝乐与学术研究便能产生新的对话模式,在原有的音乐文本基础上构建出多层级的音乐作品分析模式,使演奏者在二度创作中能够更好地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而更加贴切地表达曲目的情感,把对筝乐作品的解读从表层带向深层。文章以互文性理论为研究手段,以曲谱文本——音响文本——史学文本——歌曲文本为坐标轴,对筝乐作品《阳光·大地》进行解读与分析,以期突破我国对筝乐作品研究的单一性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筝乐作品 曲谱文本 音响文本 史学文本 歌曲文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