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密森学会年报工作的百年实践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影 肖鹏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89,137,共9页
史密森学会编制年度报告已有百年传统,工作严谨、范式成熟,可供中国公共文化机构借鉴与参考。文章将史密森学会自1846年成立至2019年的年度报告作为研究素材,通过内容分析法考察了其编制理念、构成要素、统计数据、格式设计等,以此呈现... 史密森学会编制年度报告已有百年传统,工作严谨、范式成熟,可供中国公共文化机构借鉴与参考。文章将史密森学会自1846年成立至2019年的年度报告作为研究素材,通过内容分析法考察了其编制理念、构成要素、统计数据、格式设计等,以此呈现其变迁情况与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历史上史密森学会年报出现了3个不同系列,其编制理念从"公开"逐渐发展到"营销",其编制工作日益重视面向公众。文章还探讨了史密森学会年报给我国相关工作的启示:坚持长期编制,保障公开获取;推进动态调整,发掘营销功能;留存核心资料,构建历史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史密森学会 年度报告 公共文化机构 “十四五”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密森学会·美国国家博物馆 被引量:1
2
作者 非文 《语言教育》 1990年第6期29-30,共2页
大家也许听说过美国国家博物馆(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Museum),但是你是否知道它的由来及规模呢?这要先从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Institution)说起。史密森学会是由英国科学家史密森(James Smithson)(1765—1829)捐款创建的研究... 大家也许听说过美国国家博物馆(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Museum),但是你是否知道它的由来及规模呢?这要先从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Institution)说起。史密森学会是由英国科学家史密森(James Smithson)(1765—1829)捐款创建的研究机构。下设许多博物馆和研究中心。这些机构都致力于基础研究,公共教育和科学、历史、文化艺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美国国家博物馆即是史密森学会的一个分支。它建于1846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密森学会 国家博物馆 国际交流 研究中心 研究机构 公共教育 基础研究 文化艺术 杰弗逊 自然历史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与学校教育的契合点——史密森学会的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米歇尔.海曼 杨立平 +1 位作者 马燕茹 李薇 《中国博物馆》 2000年第3期30-34,共5页
关键词 学校教育 史密森学会 契合点 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密森学会早期史探寻
4
作者 王坤娜 王骏 《科学文化评论》 2018年第5期20-36,共17页
史密森学会来自于史密森的私人捐赠。学会的成立,对19世纪美国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特殊贡献,而这一点与首任会长约瑟夫·亨利密不可分,是他奠定了学会的方向和运行原则。史密森学会的早期史表明,科学,在坚持自主性的同时,需要与政府及... 史密森学会来自于史密森的私人捐赠。学会的成立,对19世纪美国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特殊贡献,而这一点与首任会长约瑟夫·亨利密不可分,是他奠定了学会的方向和运行原则。史密森学会的早期史表明,科学,在坚持自主性的同时,需要与政府及社会保持良性的互动,由此才可以实现科学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密森学会 约瑟夫·亨利 美国科学社会史 美国科技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密森学会与中国近代海关跨洋飞鸿的故事
5
作者 江宇翔 李圣恺 《上海集邮》 2018年第7期39-41,共3页
引子史密森学会(图1),喜欢博物馆和艺术品的朋友对此一定不会陌生。就是那个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拥有19座博物馆的著名文化机构。英国科学家詹姆斯·史密森把毕生财产捐献给了一个从未踏足的国家,"旨在创立一个增进和传播人... 引子史密森学会(图1),喜欢博物馆和艺术品的朋友对此一定不会陌生。就是那个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拥有19座博物馆的著名文化机构。英国科学家詹姆斯·史密森把毕生财产捐献给了一个从未踏足的国家,"旨在创立一个增进和传播人类知识的协会",从此谱写了一段文化史的传奇。本文另一个主角,赫德领导的海关却远在太平洋的另一端,这两个机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交集,它们之间究竟存在怎么样的联系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密森学会 海关 故事 近代 中国 文化机构 华盛顿特区 人类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密森学会 美国的收藏梦
6
作者 东平 《国家人文历史》 2014年第13期112-116,共5页
史密森人认为,评价一个博物馆的价值,不仅要看其收藏的丰富和精优程度,更要看它在激励观众参与学习中所取得的成就每当人们来到美国华盛顿,饱览了众多博物馆后,都会感到惊奇。为何如此多博大精美的博物馆能对世界公众免费开放,且管理得... 史密森人认为,评价一个博物馆的价值,不仅要看其收藏的丰富和精优程度,更要看它在激励观众参与学习中所取得的成就每当人们来到美国华盛顿,饱览了众多博物馆后,都会感到惊奇。为何如此多博大精美的博物馆能对世界公众免费开放,且管理得井井有条?这些博物馆大多隶属于美国史密森学会,其旗下博物馆一律实行免费参观。能有如此气魄和能量的史密森学会从何而来,又何以在当今世界博物馆行业闻名遐迩?本文即向您揭开这个秘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密森学会 英国北部 免费参观 瑟夫 贝尔德 诺森伯兰 博物学家 勒顿 就这样 中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史密森学会2020年未来发展宣言书
7
作者 Thomas Garnett 鲁超(编译) 尚玮娇(编译) 《图书情报工作动态》 2009年第2期4-4,共1页
在目前,即使是最先进的数字仓储系统,仍有许多需求有待解决。首先,网络服务中用于多系统之间有效消除模糊情况的工具还没有出现。例如,消除地点歧义的工具、或更具体地说通过时间和广义的电子名录寻找地理位置;消除多语种人名歧义... 在目前,即使是最先进的数字仓储系统,仍有许多需求有待解决。首先,网络服务中用于多系统之间有效消除模糊情况的工具还没有出现。例如,消除地点歧义的工具、或更具体地说通过时间和广义的电子名录寻找地理位置;消除多语种人名歧义的工具;消除生物类群歧义的工具(尽管百科全书中生物信息部分已经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其他要求包括采用Unicode字符的光学字符识别软件来处理历史文献;特定领域文本的自动语义标记软件和一个专业型的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密森学会 宣言书 光学字符识别 UNICODE 仓储系统 网络服务 地理位置 百科全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密森学会与晚清时期中美两国间出版物交换问题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岳 董小川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6年第2期98-102,共5页
美国史密森学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综合体,自1846年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类"增进与传播知识"作为学会宗旨,至今已有170年的历史。学会在推动国际间科学与文化交往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晚清中国国门被迫打开后,... 美国史密森学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综合体,自1846年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类"增进与传播知识"作为学会宗旨,至今已有170年的历史。学会在推动国际间科学与文化交往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晚清中国国门被迫打开后,史密森学会通过出版物的国际交换为中美两国政府间及民间团体的联系搭建了桥梁。与此同时,史密森学会也成为美国对外文化扩张的工具,尽管使晚清中国得以第一次直接接触到世界最新学术成果,为中国人"睁眼看世界"和美国人了解中国提供了丰富资料,并对此后中美各领域的交往合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也反映出美国对外文化的扩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密森学会 晚清中国 国际交换 美国文化扩张
原文传递
美国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学会藏克孜尔壁画残片 被引量:1
9
作者 卫其志 王赞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34,共15页
2015年10月,中国美术学院召开了“2015年克孜尔石窟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美国学者卫其志先生作为大会邀请的重要学者,进行了演讲发言,当时并未在《丝路·思路:2015年克孜尔石窟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收录出版。作为本... 2015年10月,中国美术学院召开了“2015年克孜尔石窟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美国学者卫其志先生作为大会邀请的重要学者,进行了演讲发言,当时并未在《丝路·思路:2015年克孜尔石窟壁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收录出版。作为本次会议的最重要学术成果之一,该论文的发表也是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流失海外近百年来,对美国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学会藏的十六块残片的首次公布。这必将再次引发各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其中残片的具体位置,以及残片与整幅画面的相互关系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学者 史密森学会 华盛顿特区 石窟壁画 克孜尔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美术学院 学术成果
原文传递
史密森学会展出6个设计建筑模型
10
《世界美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0-110,共1页
史密森学会大楼(城堡)2009年3月27日至4月16日展出为非洲裔美国历史和文化新博物馆所作的设计。评委会主席、博物馆经理朗尼·李奇三世和评委会将挑选出正式入选公司。
关键词 建筑模型 设计 会展 史密森学会 美国历史 博物馆 评委会
原文传递
美国史密森学会的个人捐赠之最——肯尼斯·贝林
11
《新发现》 2012年第7期126-126,共1页
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是美国一系列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的集合组织。该组织囊括19座博物馆、9座研究中心、美术馆和国家动物园以及1.365亿件艺术品和标本。
关键词 史密森学会 个人捐赠 美国 尼斯 研究机构 博物馆 艺术品 动物园
原文传递
史密森学会基于时间的艺术和数字艺术工作小组采访项目
12
作者 莎拉·库克 克里斯托·桑切斯 詹姆斯·史密斯 《收藏.拍卖》 2015年第1期126-132,共7页
人物介绍:莎拉·库克是一位加拿大/英国历史学家、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和当代艺术领域的策展人。她2000年在桑德兰大学任研究员时与贝利尔·格雷汉姆(Beryl Graham)共同创办了“新媒体策展资源在线狂欢”(CRUMB—Curatori... 人物介绍:莎拉·库克是一位加拿大/英国历史学家、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和当代艺术领域的策展人。她2000年在桑德兰大学任研究员时与贝利尔·格雷汉姆(Beryl Graham)共同创办了“新媒体策展资源在线狂欢”(CRUMB—Curatorial Resource for Upstart Media Bliss),并执教策展硕士课程,目前在敦提大学任职研究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工作 史密森学会 新媒体艺术 采访 时间 MEDIA 历史学家 人物介绍
原文传递
史密森民间生活节:公众民俗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迪姆.罗仪德 饶琴 +2 位作者 汪多维 吕东玉 王爱仪 《文化遗产》 2008年第3期88-90,156,158,共5页
由史密森学会主办的史密森民间生活节(The Smithsonian Folklife Festival),是美国一个国际性的活态博物馆文化遗产展演的典范。它囊括了几乎全世界民俗学家的参与和策划,世界各地民间艺人的现场演出,并在举办的几十年里保存着大量活态... 由史密森学会主办的史密森民间生活节(The Smithsonian Folklife Festival),是美国一个国际性的活态博物馆文化遗产展演的典范。它囊括了几乎全世界民俗学家的参与和策划,世界各地民间艺人的现场演出,并在举办的几十年里保存着大量活态文化遗产的珍贵资料,同时不断影响着美国各州、各社区的民间文化和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民俗学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密森学会 民间生活节 展演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密森民间艺术节掠影
14
作者 谢沫华 《今日民族》 2005年第9期i0003-i0004,共2页
关键词 史密森民间艺术节 史密森学会 2005年 华盛顿 民俗文化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不朽的史密森尼
15
作者 邹晓燕 《科协论坛》 2001年第4期39-40,共2页
史密森尼学会是美国规模最大、门类最全、普及教育理念、手段和效果最好的民间科学普及教育机构。史密森尼学会这个国际科技文化普及教育的排头兵在机构设置、管理流程、筹资渠道及教育手段、工具等方面值得我们从事科技文化普及教育工... 史密森尼学会是美国规模最大、门类最全、普及教育理念、手段和效果最好的民间科学普及教育机构。史密森尼学会这个国际科技文化普及教育的排头兵在机构设置、管理流程、筹资渠道及教育手段、工具等方面值得我们从事科技文化普及教育工作的同志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史密森学会 机构设置 管理流程 筹资渠道 科普教育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省山野菜资源开发初探
16
作者 张瑞芬 武隆儒 黄桂英 《经济林研究》 1993年第S1期269-271,共3页
全世界的植物达35万种以上,中国约有3万种,其中大约有1/3是可食用的。而目前被人类种植的仅有约150种,其中20种提供了人类90%的食物来源,而具体到栽培蔬菜,所占比例是非常小的。美国史密森学会首席植物学家亚彦苏曾经指出:“有许多植... 全世界的植物达35万种以上,中国约有3万种,其中大约有1/3是可食用的。而目前被人类种植的仅有约150种,其中20种提供了人类90%的食物来源,而具体到栽培蔬菜,所占比例是非常小的。美国史密森学会首席植物学家亚彦苏曾经指出:“有许多植物蛋白质很丰富,可供食用,但我们从未试种过,而且对它们一无所知。……目前,人们仅仅依赖少数几种作物是愚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菜资源 植物蛋白质 史密森学会 天然绿色食品 松菇 食物来源 台蘑 食疗保健 资源富集区 食物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自然,爱自然历史博物馆
17
作者 沐先运(文/摄) 《绿色中国》 2023年第18期76-79,共4页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中心,有一片东西走向的细长条形草坪绿化带——国家广场。国家广场景色怡人,西临波托马克河,河边是林肯纪念堂,向东几步便是俗称方尖碑的华盛顿纪念碑,草地东边的尽头坐落着国会山。在政治气息如此浓厚的地方,却...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中心,有一片东西走向的细长条形草坪绿化带——国家广场。国家广场景色怡人,西临波托马克河,河边是林肯纪念堂,向东几步便是俗称方尖碑的华盛顿纪念碑,草地东边的尽头坐落着国会山。在政治气息如此浓厚的地方,却分布着美国最大规模的博物馆集群——史密森学会旗下16座博物馆和1个动物园中的多数成员。如非洲裔美国历史和文化博物馆、美洲印第安人国家博物馆、美国艺术博物馆、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历史博物馆 史密森学会 国家博物馆 美洲印第安人 华盛顿特区 艺术博物馆 航空航天 波托马克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扫描电子显微镜在文物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顾雯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18,共1页
史密森学会(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分析实验室中的高科技纳米扫描电子显微镜(nano-SEM)不仅用于分析岩石和陨石的矿物成分,近来还被用来鉴定古代中美洲文物。在目前研究中,史密森学会的地质学家Timothy Rose及其同事Jane Wa... 史密森学会(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分析实验室中的高科技纳米扫描电子显微镜(nano-SEM)不仅用于分析岩石和陨石的矿物成分,近来还被用来鉴定古代中美洲文物。在目前研究中,史密森学会的地质学家Timothy Rose及其同事Jane Walsh已经分析了上百件文物,包括来自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古代奥尔梅克、玛雅、物奥蒂瓦坎及梅斯卡拉文明的雕像、面具及陶瓷片。纳米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极高放大率使研究者可以发现更多的细节,揭示文物是何时被如何制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 文物鉴定 纳米 史密森学会 应用 分析实验室 地质学家 RO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小明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23-24,共2页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众多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中,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以下简称威尔逊中心)以其特有的魅力,格外引人注目,曾在此作过访问学者的我,对此深有体会。 威尔逊中心地处景色优美的MALL的南侧。更确切地说,它在史密森学...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众多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中,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以下简称威尔逊中心)以其特有的魅力,格外引人注目,曾在此作过访问学者的我,对此深有体会。 威尔逊中心地处景色优美的MALL的南侧。更确切地说,它在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INSTT ION)那幢古色古香的大楼上。史密森学会大楼,是华盛顿市区著名的建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尔逊中心 史密森学会 伍德罗·威尔逊 冷战史学 研究员 美国首都华盛顿 学术活动 官方 MALL 古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史与公众史学问答--马丁·梅乐西教授访谈实录
20
作者 马丁·梅乐西 梅雪芹 刘黛军 《鄱阳湖学刊》 2020年第4期13-18,124,125,共8页
马丁·梅乐西(Martin V.Melosi)于1975—1984年在得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教授历史,也曾在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任教。他获得得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博士学位后,又获得了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 马丁·梅乐西(Martin V.Melosi)于1975—1984年在得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教授历史,也曾在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任教。他获得得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博士学位后,又获得了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国家人文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国家人文中心(National Humanities Center)和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奖学金,1984年起担任休斯敦大学(University of Houston)公众史学研究所首任所长、历史学教授。他专注于城市、环境、能源和公共政策史研究,著有《环卫城市:从殖民时代到现代的美国城市环境服务》(The Sanitary City:Urban Infrastructure in America from Colonial Times to the Present,2000)、《托马斯·爱迪生与美国的现代化》(Thomas Edison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America,1990)、《应对丰裕:工业化美国的能源和环境》(Coping with Abundance:Energy and Environment in Industrial America,1985)《城里的垃圾:废弃物、改革与环境》(Garbage in the Cities:Refuse,Reform,and the Environment,1981)和《珍珠港的阴影:突袭的政治论争》(The Shadow of Pearl Harbor:Political Controversy over the Surprise Attack,1977)等,并主编《美国城市的污染与改革》(Pollution and Reform in American Cities,Texas,1980)和《公共史学与环境》(Public History and the Environment)等。他曾任全国公众史学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on Public History)主席、公共工程历史学会(Public Works Historical Society)主席和美国环境史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History)主席,还曾任城市史协会(Urban History Association)董事会成员,以及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出版社环境史系列丛书总编辑,也是《环境评论》(Environmental Review)的书评编辑和《南方文化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Southern Culture)的顾问编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密森学会 EDISON 洛克菲勒基金会 博士学位 莱斯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