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伦理共识之可能——史蒂文森的情感主义共识论 |
龚群
|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从抗拒到接纳——史蒂文斯诗学中赫拉克利特“流变”观探赜 |
杨胜男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24 |
0 |
|
3
|
《长日留痕》中史蒂文斯的创伤表现、根源与自我修复解析 |
余小蕊
|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
2024 |
0 |
|
4
|
合理地解释“临时复制”与“技术措施”--评“索尼诉史蒂文斯案” |
王迁
|
《中国版权》
CSSCI
|
2006 |
1
|
|
5
|
华莱士·史蒂文斯与禅 |
孙冬
程爽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6
|
艾略特和史蒂文斯诗学观之比较 |
李莉
刘英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7
|
论中国文化对史蒂文斯诗歌创作的影响 |
黄晓燕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8
|
论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中的意象 |
孙冬
|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9
|
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1例报告 |
李阳
王海棠
宋银枝
|
《中国中医急症》
|
2012 |
2
|
|
10
|
浅析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诗歌主题 |
任思晋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1
|
|
11
|
《退潮》与南太平洋上的史蒂文森 |
牛振宇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12
|
中西现代诗歌关系新论——以张枣对史蒂文斯的译写为中心 |
王东东
|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13
|
史蒂文斯诗中的“物自性” |
叶维廉
|
《华文文学》
|
2011 |
6
|
|
14
|
罗伯特·史蒂文森与萨摩亚殖民争端——19世纪末欧洲殖民主义文化的另类声音 |
王华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
|
|
15
|
中国古典诗词与史蒂文斯的诗歌创作 |
徐畔
杨胜男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16
|
“朝向最高的虚构”——史蒂文斯诗歌中的自然观念 |
李永毅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8 |
3
|
|
17
|
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中的中国意象 |
徐畔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8
|
史蒂文斯诗歌的中国画意境 |
徐畔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9
|
论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中的“无”所体现的禅宗思想 |
桂宏军
罗先良
|
《文教资料》
|
2013 |
1
|
|
20
|
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的艺术特色 |
郭名伟
|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