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6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伦理共识之可能——史蒂文森的情感主义共识论
1
作者 龚群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105,197,共17页
史蒂文森是重要的情感主义伦理学家,他的研究重心之一就在于如何克服和消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伦理上的分歧和冲突,从而达到伦理共识和伦理一致。为此,史蒂文森提出了两种工作模式,即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两个工作模式是前后关联... 史蒂文森是重要的情感主义伦理学家,他的研究重心之一就在于如何克服和消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伦理上的分歧和冲突,从而达到伦理共识和伦理一致。为此,史蒂文森提出了两种工作模式,即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两个工作模式是前后关联的,即第二工作模式是第一工作模式的推进。第一工作模式主要建构在道德语言的情感性特征上,利用道德语言的情感作用来试图达成伦理上的共识和一致。第一工作模式可能过于简单化,从而伦理上的劝说力量可能不够,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判断理由或事实性描述的内容,从而使得解决分歧和克服冲突更有说服力。这说明信念(belief)在克服伦理分歧达成伦理共识和一致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蒂文 伦理语言 第一工作模式 第二工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抗拒到接纳——史蒂文斯诗学中赫拉克利特“流变”观探赜
2
作者 杨胜男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97-102,共6页
史蒂文斯是20世纪初美国诗坛重要诗人之一。他作品中丰富的措辞、多变的意象以及哲人般的洞见令其在美国诗坛独树一帜。他在哲学领域的广泛涉猎,丰富了他的思考和创作,但也为他的作品蒙上了玄妙的面纱。这使得部分史蒂文斯的研究者将视... 史蒂文斯是20世纪初美国诗坛重要诗人之一。他作品中丰富的措辞、多变的意象以及哲人般的洞见令其在美国诗坛独树一帜。他在哲学领域的广泛涉猎,丰富了他的思考和创作,但也为他的作品蒙上了玄妙的面纱。这使得部分史蒂文斯的研究者将视线转向哲学领域,以期从另一视角探究其诗歌的意蕴。对史蒂文斯而言,赫拉克利特“流变”代表着现代意识的不断变迁以及我们对现实的认知的不稳定性。他的诗歌试图通过实验语言和形式捕捉体验的短暂本质和想象的流动性。通过接受变化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条件,史蒂文斯发展出了一个细腻而又变革性的而非固定和绝对的诗歌视角。他的动态观点使他的美学与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保持一致,同时也反映了源自古典哲学的无常主题。通过对他的主要作品的紧密分析,探讨流变观对史蒂文斯现代性的诗意描绘的重要性,从而可以揭示他的诗学是如何从最初抵制流变所提出的形而上学问题,最终转变为接受变化作为他艺术视角的现实基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士·史蒂文 赫拉克利特 “流变”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日留痕》中史蒂文斯的创伤表现、根源与自我修复解析
3
作者 余小蕊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年第4期67-75,共9页
小说《长日留痕》书写了主人公史蒂文斯所经历的家庭创伤、爱情创伤、事业创伤、战争创伤,描述了史蒂文斯6天驾车旅行自我修复创伤、最终实现自我和解的心路历程。《长日留痕》表达了石黑一雄对创伤人群命运的同情悲悯之心,既是石黑一... 小说《长日留痕》书写了主人公史蒂文斯所经历的家庭创伤、爱情创伤、事业创伤、战争创伤,描述了史蒂文斯6天驾车旅行自我修复创伤、最终实现自我和解的心路历程。《长日留痕》表达了石黑一雄对创伤人群命运的同情悲悯之心,既是石黑一雄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也是启迪我们重新思考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现代经典之作。文章聚焦于小说对主人公史蒂文斯的创伤书写,解读主人公史蒂文斯所经历的创伤和自我修复过程,进而为现实生活中的创伤修复过程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日留痕》 史蒂文 创伤 修复 石黑一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地解释“临时复制”与“技术措施”--评“索尼诉史蒂文斯案”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迁 《中国版权》 CSSCI 2006年第4期57-59,共3页
在计算机中使用软件、播放CD音乐和DVD电影,以及在线欣赏作品等,都会导致作品在计算机内存中被临时性地复制。这种“复制”在我国是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复制行为?在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表演者与录音制品条约... 在计算机中使用软件、播放CD音乐和DVD电影,以及在线欣赏作品等,都会导致作品在计算机内存中被临时性地复制。这种“复制”在我国是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复制行为?在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表演者与录音制品条约)要求各成员国对“技术措施”加以有效保护的背景下,我国是否应当严格地保护“接触控制”(access control)技术措施,规定未经许可破解该技术措施即构成违法?如何对这两个长期备受争议的问题做出合理的回答,正是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起草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2005年10月6日,澳大利亚高等法院在“索尼公司诉史蒂文斯”案的终审判决中,以一种不同于其他西方国家的独特方法对上述问题做出了略为保守,却不失理性与智慧的解答,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极为有益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时复制 史蒂文 索尼公司 技术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信息网络传播权 有效保护 版权条约 DVD电影 复制行为 “索尼诉史蒂文斯案”
原文传递
华莱士·史蒂文斯与禅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冬 程爽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3-167,共5页
关键词 史蒂文 诗人 弗罗斯特 美国文学 诗歌史 诗集 批评家 华莱士 出版 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略特和史蒂文斯诗学观之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莉 刘英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共5页
对于艾略特和史蒂文斯的诗学理论的对比研究发现,两位大诗人的诗学观在情感、诗歌的内涵、宗教和传统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艾略特强调诗歌的非个性化和非感情化,而史蒂文斯则认为诗歌本身正是诗人自我的完美体现,是诗人充分展示个... 对于艾略特和史蒂文斯的诗学理论的对比研究发现,两位大诗人的诗学观在情感、诗歌的内涵、宗教和传统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艾略特强调诗歌的非个性化和非感情化,而史蒂文斯则认为诗歌本身正是诗人自我的完美体现,是诗人充分展示个人情感的舞台;艾略特竭力推崇传统和宗教的作用,而史蒂文斯则对宗教信仰持怀疑态度,提出诗人是拯救人类命运的上帝,是现代社会的祭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略特 史蒂文 情感 诗歌 传统 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文化对史蒂文斯诗歌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晓燕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9-169,共11页
美国现代派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在其诗歌创作中明显地吸收了中国文化模式。从他的诗歌、诗学论文以及日记信件中,我们均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诗人与中国文化的缘分以及他在创作中如何吸取道家美学精髓、移植中国艺术精华... 美国现代派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在其诗歌创作中明显地吸收了中国文化模式。从他的诗歌、诗学论文以及日记信件中,我们均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本文试图从诗人与中国文化的缘分以及他在创作中如何吸取道家美学精髓、移植中国艺术精华等几个方面论述中国文化对史蒂文斯诗歌创作的影响,旨在为解读史蒂文斯的诗作开辟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史蒂文 诗歌创作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中的意象 被引量:9
8
作者 孙冬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5-167,共3页
华莱士·史蒂文斯是美国重要的现代派诗人之一。对于意象的使用是他诗歌突出的一个特点。一些主要的意象反复地出现、重新组合,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象征体系。它们不仅构成了诗歌的主体,并不断地强化了史蒂文斯诗歌近乎惟一的主题... 华莱士·史蒂文斯是美国重要的现代派诗人之一。对于意象的使用是他诗歌突出的一个特点。一些主要的意象反复地出现、重新组合,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象征体系。它们不仅构成了诗歌的主体,并不断地强化了史蒂文斯诗歌近乎惟一的主题──想像和现实的关系。这些对立二分的意象包括:南方和北方,大海和音乐,雕像和荒野,颜色和黑暗等。他们代表人性的两重性,其中南方、大海、荒野、绿色等是代表自然、感性、激情和物质生活的意象,而北方、音乐、蓝色等则代表人的想像、创造性行为和理性的力量。这些意象彼此冲突而又互相渗透,既矛盾对立,又彼此依托,是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不可缺少的两种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士·史蒂文 诗歌 意象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阳 王海棠 宋银枝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9期1535-1536,共2页
1病案廖某,男性,73岁,因"咽痛3 d,加重伴皮疹半天"于2011年7月26日入院。患者于7月24日因咽痛在当地诊所静滴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及病毒唑注射液,25日下午因咽痛加重,在当地诊所静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6日早上患者出现口腔疼痛、溃疡,双... 1病案廖某,男性,73岁,因"咽痛3 d,加重伴皮疹半天"于2011年7月26日入院。患者于7月24日因咽痛在当地诊所静滴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及病毒唑注射液,25日下午因咽痛加重,在当地诊所静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6日早上患者出现口腔疼痛、溃疡,双上肢少量皮疹,至笔者所在医院五官科就治,候诊期间皮疹迅速增加,延及颜面、胸腹,由门诊拟“口腔炎,皮疹”收治。症状:咽痛,吞咽困难;颜面、胸腹、四肢多发红色皮疹,不伴瘙痒疼痛;双眼瘙痒、疼痛,羞明畏光,流泪,不能睁眼;发热,体温37.9℃;偶咳嗽;恶心欲呕,上腹部隐痛。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类风湿性关节炎史。否认既往有食物和药物过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 左氧氟沙星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诗歌主题 被引量:11
10
作者 任思晋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42-44,共3页
华莱士·史蒂文斯是当今颇受评论界关注的一名美国现代派诗人。从其代表作中可解读出诗人的诗歌创作主题 ,即艺术 (想象 )与现实的关系。他反复探讨想象力的作用 ,努力架设现实与想象之间的桥梁。
关键词 史蒂文 诗歌 现实 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潮》与南太平洋上的史蒂文森 被引量:5
11
作者 牛振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1-245,共5页
《退潮》是史蒂文森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其后期"南太平洋小说"的代表。文章结合史蒂文森在南太平洋上的经历,分析了《退潮》中东方土著的正面形象,以及西方角色的复杂二元对立性,认为作者虽然对殖民统治下的土著人民... 《退潮》是史蒂文森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其后期"南太平洋小说"的代表。文章结合史蒂文森在南太平洋上的经历,分析了《退潮》中东方土著的正面形象,以及西方角色的复杂二元对立性,认为作者虽然对殖民统治下的土著人民深感同情,也认识到了西方殖民者的罪恶,却仍然难以摆脱帝国主义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南太平洋小说 史蒂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现代诗歌关系新论——以张枣对史蒂文斯的译写为中心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东东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引言中国现代诗歌的发生与西方诗歌的译介不无关系,虽然不能完全归因于后者,而还包含了中国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逻辑。但是,在一般的研究框架中,西方诗歌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已经成了一个压倒性的论述。时至今日,这样一种"思维定势"... 引言中国现代诗歌的发生与西方诗歌的译介不无关系,虽然不能完全归因于后者,而还包含了中国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逻辑。但是,在一般的研究框架中,西方诗歌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已经成了一个压倒性的论述。时至今日,这样一种"思维定势"需要重新被审视甚至打破:这既和现代汉语诗歌逐渐增强的语言和文化主体性有关,也得益于晚近翻译理论和比较文学理论的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诗歌 史蒂文 译写 张枣 中西 现代汉语诗歌 比较文学理论 西方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蒂文斯诗中的“物自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叶维廉 《华文文学》 2011年第3期7-16,共10页
"道家美学"讲求任万物不受干预地、不受侵扰地自然自化的兴现,其含义是肯定物之为物的本然本样,肯定物的自性。美国在哲学、美学方面从超越到"物自性"的转变是复杂而多线的。追寻史蒂文斯诗里的蜕变,可以发现史蒂... "道家美学"讲求任万物不受干预地、不受侵扰地自然自化的兴现,其含义是肯定物之为物的本然本样,肯定物的自性。美国在哲学、美学方面从超越到"物自性"的转变是复杂而多线的。追寻史蒂文斯诗里的蜕变,可以发现史蒂文斯是显著的"没有信仰的诗人",他大部分的诗,都是一种有关信仰的冥思和新的存在理由的寻索,仿佛是一首庞大的"论诗艺"的诗,寻索和肯定地面上的世界,肯定物之为物自身具足这个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蒂文 诗歌 物自性 道家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伯特·史蒂文森与萨摩亚殖民争端——19世纪末欧洲殖民主义文化的另类声音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华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62,共5页
在生命的最后五年里,罗伯特.史蒂文森卷入了欧美列强在太平洋上的一场殖民争夺。他站到正义和弱者一边,用犀利的文笔无情地揭露和斥责殖民者的强盗行径,用真挚的同情为萨摩亚人大声疾呼,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和爱戴。史蒂文森体现了白人... 在生命的最后五年里,罗伯特.史蒂文森卷入了欧美列强在太平洋上的一场殖民争夺。他站到正义和弱者一边,用犀利的文笔无情地揭露和斥责殖民者的强盗行径,用真挚的同情为萨摩亚人大声疾呼,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和爱戴。史蒂文森体现了白人的良心,是一位极富正义感的文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史蒂文 萨摩亚争端 殖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与史蒂文斯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畔 杨胜男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60-64,共5页
20世纪初,"东学西渐"思潮将中国古典诗词推入欧美诗坛。中国古典诗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哲学内涵吸引并影响了众多意象派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引入国外学者对史蒂文斯诗歌诗论研究的相... 20世纪初,"东学西渐"思潮将中国古典诗词推入欧美诗坛。中国古典诗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哲学内涵吸引并影响了众多意象派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引入国外学者对史蒂文斯诗歌诗论研究的相关文章和书籍,史蒂文斯书信、日记以及国外学界的评论,探究史蒂文斯接受中国古典诗词影响的思想文化背景;通过运用文本细读等方式,从创作技法的借鉴与意境表达的效仿等方面,对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中的中国古典诗词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并分析中国史蒂文斯研究的现状,以期为未来史蒂文斯诗歌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学西渐 华莱士·史蒂文 中国古典诗词 意象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向最高的虚构”——史蒂文斯诗歌中的自然观念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永毅 《山东外语教学》 2008年第4期7-11,共5页
史蒂文斯的自然观念集中地体现为一个悖论:他希望摆脱人类意识和文化传统对自然形象的扭曲,在一种被动的、空无的想象力中把握到前语言、前理性的“纯粹”的自然;但这种渴望本身就是人类意识和文化传统的产物。然而,这种矛盾恰恰为... 史蒂文斯的自然观念集中地体现为一个悖论:他希望摆脱人类意识和文化传统对自然形象的扭曲,在一种被动的、空无的想象力中把握到前语言、前理性的“纯粹”的自然;但这种渴望本身就是人类意识和文化传统的产物。然而,这种矛盾恰恰为他的诗歌提供了主题和艺术上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蒂文 自然 诗歌 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中的中国意象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畔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8-93,共6页
华莱士·史蒂文斯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杰出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折射出20世纪中西文化交融互动过程中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接受。他的诗歌浸润着中国式哲学的智慧,充满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优雅,甚至中国艺术... 华莱士·史蒂文斯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杰出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折射出20世纪中西文化交融互动过程中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接受。他的诗歌浸润着中国式哲学的智慧,充满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优雅,甚至中国艺术品的颜色、布局、主题、神韵等都被纳入其诗歌创作而成为独特的意象。对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中中国意象的解读是研究20世纪美国意象派形成及其意义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士·史蒂文 中国古典诗歌 意象派 中国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蒂文斯诗歌的中国画意境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畔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53,共4页
东学西渐,中国山水画促进了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形成。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诗歌浸染着中国画意境,诗中有画,韵味悠长,呈现出"天人合一"的美学意蕴。史蒂文斯将中国画元素化为诗的建筑,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成功的转化,表征着史蒂... 东学西渐,中国山水画促进了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形成。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诗歌浸染着中国画意境,诗中有画,韵味悠长,呈现出"天人合一"的美学意蕴。史蒂文斯将中国画元素化为诗的建筑,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成功的转化,表征着史蒂文斯具有开放的胸襟和海纳百川的气度,同时也证明了不同文化的交融,定会促发新的文学观念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莱士·史蒂文 中国山水画 意象诗 诗画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中的“无”所体现的禅宗思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桂宏军 罗先良 《文教资料》 2013年第3期26-27,共2页
华莱士·史蒂文斯的一些诗歌中的“无”与中国的禅宗思想有相通之处,诗中的“无”表现了人与自然、内心与外界的合一,“无”是万物的本源,“无”衍生出了有,“无”是一种矛盾运动变化,类似于中国哲学中的“气”,史蒂文斯的诗... 华莱士·史蒂文斯的一些诗歌中的“无”与中国的禅宗思想有相通之处,诗中的“无”表现了人与自然、内心与外界的合一,“无”是万物的本源,“无”衍生出了有,“无”是一种矛盾运动变化,类似于中国哲学中的“气”,史蒂文斯的诗歌与王维的诗歌都体现了禅宗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蒂文斯诗歌 “无” 禅宗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名伟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7-38,共2页
华莱士·史蒂文斯是美国重要的象征主义派诗人之一。史蒂文斯的诗以意义难解著称,被认为是美国现代诗中的朦胧大师。其诗具有对词语和意象的选用大胆出奇、音乐与绘画特征明显、感官意象多等特色。
关键词 华莱士·史蒂文 诗歌 艺术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