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9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窥镜在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印玉 侯俊锋 +1 位作者 张利 韩劲松 《中国处方药》 2016年第5期118-119,共2页
目的评价内窥镜在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胸科手术48例患者,ASA分级Ⅰ~Ⅱ级,患者无明显困难插管因素,随机分为内窥镜组和直接喉镜组各24例。入手术室后开放外周静脉,密切监视患者基础体征,... 目的评价内窥镜在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胸科手术48例患者,ASA分级Ⅰ~Ⅱ级,患者无明显困难插管因素,随机分为内窥镜组和直接喉镜组各24例。入手术室后开放外周静脉,密切监视患者基础体征,并在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监测有创血压。以患者入室5 min的平稳数值作为诱导前基础值(T0),再取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3 min(T4)时点动态监测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情况。记录双腔支气管导管一次插管成功率、总成功率、气管插管时间、术后咽喉肿痛情况。结果与同组T0比,两组T1均显著降低(P〈0.05)。与同组T1比,两组T2和T3时间点SBP、DBP、HR显著升高(P〈0.05),直接喉镜组T4时间点SBP、DBP、HR显著升高(P〈0.05)。与直接喉镜组比较,内窥镜组T2、T3和T4时间点SBP、DBP、HR均显著降低(P〈0.05)。与直接喉镜组比较,内窥镜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升高、气管插管时间缩短、术后咽痛发生率降低。结论内窥镜在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李娜 刘学师 《山西医药杂志》 2025年第4期282-287,共6页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胸腔镜肺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甘肃省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120例择期行胸腔镜肺部手术的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双腔支气管...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胸腔镜肺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甘肃省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120例择期行胸腔镜肺部手术的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硬膜外麻醉。对比2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及手术时间,术后镇痛及镇静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手术开始时刻(T2)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20 min(T3)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SPO2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h、6 h、12 h的Ramsay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率为18.3(11/60)与对照组30.0%(18/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采取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降低其术中应激反应,稳定生命体征,减少手术麻醉药物用量,提升苏醒质量,同时可提升术后镇痛、镇静水平,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体征 麻醉 硬膜外 支气管插管全麻 镜肺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气管导管用于成人胸科手术气道管理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碧凤 肖杨 +2 位作者 柯齐斌 康威 张璇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0-47,共8页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气管导管用于成人胸科手术气道管理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2024年7月前关于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气管导管...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气管导管用于成人胸科手术气道管理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收集2024年7月前关于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气管导管用于成人胸科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按改良Jadad量表评价研究质量,提取相关数据后采用Stata 18.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883例研究对象(其中封堵器组445例,双腔管组43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封堵器的首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双腔管(RR=1.10,95%CI:1.03~1.16,P=0.002);封堵器的气道峰压低于双腔管(SMD=-4.67,95%CI:-5.11~4.24,P<0.001);封堵器的围术期并发症少于双腔管(RR=0.53,95%CI:0.44~0.65,P<0.001)。封堵器和双腔管的插管定位时间、肺萎陷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封堵器用于成人胸科手术气道管理的安全性好,同时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封堵器 气管导管 胸科手术 气道管理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4
作者 曹凯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81-084,共4页
分析讨论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3.01-2024.06所接收的80例行胸外科手术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与对照组... 分析讨论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3.01-2024.06所接收的80例行胸外科手术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与对照组(常规听诊插管),比较两组插管情况会让术后苏醒情况以及镇静、苏醒评分。结果 观察组插管情况[插管定位时间(61.45±15.81)s,一次性插管成功率(97.5%),术后并发症率(5.0%)]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之后对于呼吸恢复情况和导管拔出的时间、意识情况以及眼睛睁开的时间(11.02±1.34min,20.64±2.34min,17.41±2.19min,16.12±2.33min)均比对照组早(P<0.05);观察组Riker镇静躁动评估分数[拔管5min后(4.21±1.32)分,拔管10min后(3.45±1.14)分,拔管30min后(2.18±1.21)分]要比对照组低,Steward苏醒评估分数比对照组高[拔管5min后(3.72±0.32)分,拔管10min后(4.45±0.47)分,拔管30min后(5.96±0.27)分](P<0.05)。结论 对于胸外科手术麻醉病人的治疗过程之中使用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的效果好,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喉镜 纤维支气管 支气管插管 胸外科手术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插管术后咽喉痛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朱鼎芳 叶军明 +1 位作者 郭锐 陈姝凝 《赣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92-96,共5页
术后咽喉痛(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POST)是指在全身麻醉过程中因置入气道装置导致咽喉部及气管黏膜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疼痛。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是胸外科手术实现单肺通气最常用的气道管理工具。DL... 术后咽喉痛(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POST)是指在全身麻醉过程中因置入气道装置导致咽喉部及气管黏膜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疼痛。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是胸外科手术实现单肺通气最常用的气道管理工具。DLT插管时造成的POST往往较单腔气管导管更为严重,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本文从DLT插管POST的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两方面进行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应用DLT进行插管时导管种类、喉镜类型以及插管操作方式均与POST的发生有关。目前在围术期改善DLT插管POST的措施主要有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内支阻滞、导管热软化、双手提下颌操作、局部麻醉药、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等。在临床工作中缓解DLT插管POST对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插管 术后 咽喉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气管插管后气道破裂1例
6
作者 赵基鹏 熊添 +2 位作者 樊宏 杨胜男 张茂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5期285-286,共2页
胸外科手术多需要双肺隔离和单肺通气,双腔支气管导管广泛应用于此类手术并成为单肺通气的首选气道管理工具[1]。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麻醉安全和质控,相较于普通双腔支气管导管,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ideo double-lumen end... 胸外科手术多需要双肺隔离和单肺通气,双腔支气管导管广泛应用于此类手术并成为单肺通气的首选气道管理工具[1]。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麻醉安全和质控,相较于普通双腔支气管导管,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ideo 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VDLT)显示出优越性,临床使用日益普及[2]。现报道1例VDLT并发气道破裂诊疗经过,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麻醉安全 临床医生 气道管理 胸外科手术 气管插管 可视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与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国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6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左侧与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3年9月在医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中插入右侧DLT,... 目的探讨左侧与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3年9月在医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中插入右侧DLT,研究组术中插入左侧DLT。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气道峰压(Ppeak)、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其他监测指标。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3时的Ppeak均明显升高,但研究组T1、T2时的Ppeak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0时和T3~T4时的Ppea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的PaO_(2)、SaO_(2)、PaCO_(2)、单肺通气时间及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插管时间、体位改变后末端导管错位率、纤维支气管镜(FOB)使用次数、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首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中使用左侧DLT可提高插管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减少FOB使用次数,降低体位改变后末端导管错位率及低氧血症发生率,维持Ppeak稳定,更利于麻醉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手术 支气管导管 麻醉管理 动脉血气分析指标 气道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麻醉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陈进进 于刚 曹俊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51-0153,共3页
分析胸部手术患者接受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下麻醉的效果。方法 从2020年1月-2023年1月内因胸部手术人员的患者内抽取96例,1:1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均48例。对照组给予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实验组给予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对比效果。结果... 分析胸部手术患者接受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下麻醉的效果。方法 从2020年1月-2023年1月内因胸部手术人员的患者内抽取96例,1:1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均48例。对照组给予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实验组给予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对比效果。结果 实验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咽部疼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胸科手术麻醉患者实施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麻醉,可缩短插管时间,减轻患者的咽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支气管导管 胸科 手术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肺塌陷的效果比较
9
作者 王进文 曹天彪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9期99-102,共4页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BB)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单肺通气(OLV)肺塌陷的效果,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我院择期行胸腔镜下右肺叶切除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肺塌陷方式不同将其分为BB组和DLT组... 目的比较支气管封堵器(BB)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用于单肺通气(OLV)肺塌陷的效果,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我院择期行胸腔镜下右肺叶切除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肺塌陷方式不同将其分为BB组和DLT组,每组20例,BB组和DLT组中分别有2、1例发生低氧血症,改为双肺通气,剔除研究,最终BB组18例、DLT组19例完成研究。BB组将BB用于OLV肺塌陷,DLT组将DLT用于OLV肺塌陷。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的肺塌陷评分(L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位即刻(T_(1))~开胸后5 min(T_(4)),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组和DLT组分别有2例和3例患者发生SpO_(2)下降,但均未出现低氧血症。BB组和DLT组开胸时肺塌陷均较优,术侧肺完全萎陷,手术视野暴露满意。结论BB可有效完成开胸前肺塌陷,对开胸前肺塌陷的影响及OLV效果与DLT相当,可将其推广应用于临床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封堵器 支气管导管 肺塌陷 单肺通气 血流动力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气管导管和支气管封堵器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对比
10
作者 钱兵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33-0035,共3页
比较双腔气管导管(DLTs)和支气管封堵器(BBs)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以随机抽样法在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开展的胸外科手术中选择72名患者,其中36例术中应用DLTs,另36例应用BBs。观察比较2组手术情况和安全性。结果 BBs... 比较双腔气管导管(DLTs)和支气管封堵器(BBs)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以随机抽样法在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开展的胸外科手术中选择72名患者,其中36例术中应用DLTs,另36例应用BBs。观察比较2组手术情况和安全性。结果 BBs组患者术中定位用时、插管用时均明显少于DLTs组,但BBs组肺萎陷时间长于DLTs组,p<0.05。BBs组OLV pp值显著低于DLTs组;单肺通气30min时PaO2、PaO2/FiO2明显高于DLTs组;A-aDO2低于DLTs组,p<0.05。BBs组术后低氧血症、发热、白细胞升高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2.78%明显少于DLTs组11.11%,p<0.05。结论 应用DLTs和BBs均能在胸外手术中起到很好的肺隔离作用,但BBs相较于DLTs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 支气管封堵器 胸外科手术 氧合指数 定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技术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嵇家燕 赵海波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1期18-20,共3页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技术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1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行胸腔镜手术的62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选用可视双腔支气...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技术在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1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行胸腔镜手术的62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选用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技术处理)与研究组(31例,选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技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插管前后与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拔管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插管定位用时、术后至下床时间、住院总天数均短于对照组;与插管前比,插管后两组患者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水平均升高;与拔管前比,拔管后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拔管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技术应用于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中效果更好,有效地缩短插管定位时间,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还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手术 右美托咪定 可视支气管导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邵强 王瑛 +2 位作者 芮鹏飞 徐静 潘秋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505-1507,共3页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全身麻醉经支气管插管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听...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全身麻醉经支气管插管胸外科手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以传统听诊法进行插管处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可视喉镜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插管完成时、插管完成后3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情况,插管定位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以及术后48h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入室时、插管完成时、插管完成后3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为(62.4±18.5)s,少于对照组的(84.1±29.4)s(P<0.05),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6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少于对照组的17.5%(P<0.05)。结论:为胸外科手术麻醉患者采用可视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联合引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可保持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的稳定,减少定位时间,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喉镜 纤维支气管 支气管插管 胸外科手术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卧位可视喉镜下行VivaSight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基鹏 杨胜男 +2 位作者 熊添 樊宏 张茂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可视喉镜下行VivaSight双腔支气管导管(VDLT)插管是否安全有效。方法选取北京航天总医院胸外科2021-04/2022-04期间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仰卧位插管组(S组,n=30)和侧卧位插管组(L组,n=30)。L组... 目的探讨侧卧位可视喉镜下行VivaSight双腔支气管导管(VDLT)插管是否安全有效。方法选取北京航天总医院胸外科2021-04/2022-04期间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仰卧位插管组(S组,n=30)和侧卧位插管组(L组,n=30)。L组患者自主摆放侧卧位后行麻醉插管;S组患者仰卧位麻醉插管后摆放侧卧位。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侧卧位摆放所需医护人员数量、侧卧位摆放时间、Cormach-Lehane声门显露分级、插管次数、插管时间;麻醉诱导前(T_(1))、插管前即刻(T_(2))、暴露声门时(T_(3))、VDLT置入左主支气管后1 min(T_(4))、插管完成后3 min(T_(5))、插管完成后5 min(T_(6))的血压和心率;摆体位后VDLT移位情况,患者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结果相较于S组,L组患者摆体位人数更少,时间更短,VDLT移位例数更少,插管相关并发症更少(P<0.05);2组患者声门显露分级、插管次数、插管时间、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侧卧位可视喉镜下行VDLT插管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卧位 可视喉镜 VivaSight支气管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痛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欢 张晨曦 +2 位作者 袁瑞 闵红星 郝美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咽喉痛(POST)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择期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的手术患者103例,男45例,女58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咽喉痛(POST)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择期行双腔支气管插管全麻的手术患者103例,男45例,女58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TEAS组(n=51)和对照组(n=52)。TEAS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在天突穴和双侧合谷穴行TEAS,至患者送至恢复室前停止;对照组放置电极片于相同穴位,但不进行电刺激。记录Mallampati分级、气管插管尝试次数、按压环状软骨、插管时阻力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留置时间。记录拔管后1、6、24 h POST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咽喉VAS疼痛评分和声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拔管后1、6、24 h POST总发生率、POST 1级发生率和咽喉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拔管后6 h POST 2级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拔管后1、6、24 h声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天突穴和双侧合谷穴可明显降低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痛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咽喉VAS疼痛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支气管插管 术后咽喉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深度与身高的关系 被引量:59
15
作者 欧阳葆怡 温晓晖 梁丽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7期348-350,共3页
目的 探寻Mallinckrodt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插管深度与患者身高之间的关系。方法 第一阶段选择胸科手术成年患者 370例 ,分为男性左DLT组 (ML组 )、女性左DLT组 (FL组 )、男性右DLT组 (MR组 )和女性右DLT组 (FR组 )。静脉诱导后插入... 目的 探寻Mallinckrodt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插管深度与患者身高之间的关系。方法 第一阶段选择胸科手术成年患者 370例 ,分为男性左DLT组 (ML组 )、女性左DLT组 (FL组 )、男性右DLT组 (MR组 )和女性右DLT组 (FR组 )。静脉诱导后插入选定的MallinckrodtDLT。听诊法调整管端位置 ,测量插管深度 (ID 1)。纤维支气管镜 (FB)直视下调整管端位置 ,再次测量插管深度 (ID 2 )。以患者身高和ID 2推导不同组别的回归方程。第二阶段 330例胸科手术患者 ,插入选定的DLT后 ,用听诊法和相应组别的回归方程所计算的插管深度调整管端位置 ,测量插管深度 (ID 3)。在FB直视下确认管端正确到位后 ,再次测量导管插管深度 (ID 4)。结果 根据 370例观测 ,听诊法确认双腔管管端已正确到位 ,与FB检查符合的仅 16 9例 ,错位率达 5 4 3%。FB确认管端正确到位时 ,ML组插管深度 (30 9± 1 8)cm比FL组 (2 8 3± 1 3)cm平均深 2 6cm(P <0 0 1) ,MR组 (30 2± 1 7)cm比FR组 (2 7 9± 1 6 )cm平均深 2 3cm(P <0 0 1)。插管深度与患者身高呈高度相关 (P<0 0 1)。第二阶段研究中按听诊法和相应回归方程计算值调整插管深度后 ,管端错位率比第一阶段降低了 6 0 %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深度 支气管导管 身高 胸科手术 相关性 D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对胸科手术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后咽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华萍 李晖 孙听姣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341-344,共4页
目的 评价术前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对胸科手术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后咽痛、声嘶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宜兴市中医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择期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麻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分别接受生理... 目的 评价术前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对胸科手术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后咽痛、声嘶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宜兴市中医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择期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麻的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分别接受生理盐水或右美托咪定作为术前雾化。两组均在可视喉镜暴露下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定位。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 h、4 h、12 h、24 h的咽痛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声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记录雾化给药前(T_(0))和麻醉诱导前(T_(1))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以及不良反应;同时记录插管时间、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插管阻力、插管尝试次数、带管时间。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术后1 h、4 h的咽痛和声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两组患者咽痛和声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患者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插管时间、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插管阻力、插管尝试次数、带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雾化吸入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降低双腔支气管导管拔管后早期咽痛及声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支气管导管 咽痛 声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选择对术中导管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玉萍 李明星 +1 位作者 刘继 程云高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04-1005,共2页
关键词 支气管插管 导管位置 导管选择 右侧 支气管导管 肺叶切除手术 肺隔离术 决策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立奎 王义桥 +1 位作者 陈珂 李元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43-1045,共3页
目的比较直视喉镜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开胸手术患者80例,年龄在28~75岁,随机均分成纤支镜组(F组)和直接喉镜组(M组),每组40例,记录置管时间、定位时间及总插管时间。观察... 目的比较直视喉镜和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开胸手术患者80例,年龄在28~75岁,随机均分成纤支镜组(F组)和直接喉镜组(M组),每组40例,记录置管时间、定位时间及总插管时间。观察插管前1min、插管后1、3、10min的HR、MAP、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的变化。结果 M组置管时间明显少于F组,定位时间、总插管时间明显长于F组(P<0.01)。与插管前1min比较,插管后1、3min两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血浆NE、E水平显著升高(P<0.05)。M组插管后1、3minNE、E水平显著高于F组(P<0.05)。结论与直接喉镜相比,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左侧双腔管插管定位准确,耗时较少,且对患者应激反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 直接喉镜 支气管导管 支气管插管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成像技术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定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浩南 李恒林 +1 位作者 李栩 邹洪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55-115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成像技术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定位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拟行左DLT插管单肺通气(OLV)的患者60例,年龄42~64岁,Mallampati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 目的探讨超声成像技术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定位的可行性。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拟行左DLT插管单肺通气(OLV)的患者60例,年龄42~64岁,Mallampati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3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0.2mg/kg和丙泊酚1.5~2.0mg/kg后插入DLT,分别采用听诊法(A组)和超声成像(U组)确定导管位置,并由FOB检查并调整导管位置。结果两组DLT插管成功率为100%。两组定位DLT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FOB检查,A组有14例(46.7%)错位,U组仅有4例(13.3%)错位(P<0.01)。结论用超声法确定和调整DLT的位置不仅较听诊法更准确、可靠,而且无创、可重复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插管 定位 听诊 超声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凌海 史志国 +2 位作者 刘涛 王春 陈玢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8期42-45,共4页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用于开胸手术单肺通气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行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用于开胸手术单肺通气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行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和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比较两组双腔气管导管定位时间及观察插管应激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结果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气管导管定位时间比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短,定位及术中管理便捷;可视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普通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组也没有差异。结论可视双腔气管导管定位时间短,定位准确,易于术中管理。但是仅有左侧双腔一种类型,应用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可视气管导管 纤维支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