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旋美托嘧啶对术中镇静药量和术后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沈健 陈家伟 +2 位作者 尹华 朱敏敏 谭志明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6期838-841,共4页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嘧啶(dexmedetomidine,DEX)对术中镇静药用量和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1)DEX组(D组,n=40)术前10 min内静脉输注右旋美托嘧啶0.7μg/kg并以0.4μg/(kg·h)持续输注至...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嘧啶(dexmedetomidine,DEX)对术中镇静药用量和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1)DEX组(D组,n=40)术前10 min内静脉输注右旋美托嘧啶0.7μg/kg并以0.4μg/(kg·h)持续输注至术毕;(2)对照组(C组,n=40)以0.9%氯化钠液代替DEX,用法、用量与D组相同。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状态熵、术中丙泊酚用量、术后谵妄分级量表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D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比C组患者显著减少(P<0.05),D组患者术后谵妄分级量表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均比C组患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DEX可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嘧啶 术后谵妄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右旋美托嘧啶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躁动不安、谵妄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寿琼华 解雅英 冯春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590-1591,共2页
目的:比较使用右旋美托嘧啶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躁动不安、谵妄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在术前10min内通过静脉输注右旋美托嘧啶0.6μg/kg,并在术中持续注射0.4μg/(kg&#... 目的:比较使用右旋美托嘧啶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躁动不安、谵妄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在术前10min内通过静脉输注右旋美托嘧啶0.6μg/kg,并在术中持续注射0.4μg/(kg·h)的右旋美托嘧啶;对照组输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躁动镇静评分以及术后谵妄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镇静-躁动评分为5.10±0.25分,实验组评分为3.70±0.13分。实验组患者PD发病率为7.50%,对照组PD发病率为25.00%。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术后镇静-躁动评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谵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术中持续输注右旋美托嘧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降低患者术后躁动不安的情绪,降低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右旋美托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美托嘧啶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镇静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成干生 邵庆祝 侯丽娜 《武警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150-1152,共3页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临床较为常用的区域阻滞麻醉,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确切的特点。但此种麻醉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知晓状态,且一部分患者伴有紧张焦虑状态,甚至会影响手术的进行。因此,消除患者术中的不良记忆,减缓焦虑状态显...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临床较为常用的区域阻滞麻醉,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确切的特点。但此种麻醉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知晓状态,且一部分患者伴有紧张焦虑状态,甚至会影响手术的进行。因此,消除患者术中的不良记忆,减缓焦虑状态显得尤为重要。右旋美托嘧啶( DEX )作为一类中枢性α2受体激动药具有稳定的镇静作用[1],多用于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时的镇静。对于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的镇静研究报道较少,笔者于2013-07至2014-03对择期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手术患者45例,采用不同剂量的右旋美托嘧啶辅助麻醉镇静,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嘧啶 蛛网膜下腔麻醉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美托嘧啶和曲马多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高翔 林传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9期477-478,共2页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嘧啶和曲马多在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60例择期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嘧啶(Y)组、曲马多(Q)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观察三组患儿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采用躁动评分对苏...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嘧啶和曲马多在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60例择期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嘧啶(Y)组、曲马多(Q)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观察三组患儿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采用躁动评分对苏醒期进行评价,同时观察所有患儿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儿在麻醉前与停药时MAP与HR无显著变化(P>0.05)。但拔管时与苏醒时对照组患儿MAP与HR明显升高,与麻醉前与停药时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与Y组与Q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Y组与Q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25%与20%,C组躁动率为50%,Y组与Q组两组躁动评分、CHEOP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Y组与C组发生2例,Q组8例,发生率为Y组、C组与Q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旋美托嘧啶和曲马多均可有效减少患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起到稳定患儿麻醉苏醒期间循环的作用,应用右美托嘧啶呕吐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嘧啶 曲马多 小儿 苏醒期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使用右旋美托嘧啶对术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金晓春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7期165-167,共3页
最大限度地缓解疼痛和最小化镇痛引起的副作用对于外科术后患者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多模式镇痛是目前推荐较多的方法[1]。在临床实践中,对于疼痛管理,吗啡联合辅助药物静脉PCA是一个非常便利的方法并获得广泛的认可。不同的辅助药物,
关键词 PCA镇痛 术后镇痛 吗啡 右旋美托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美托嘧啶对止血带引起的高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夏德国 杨柳青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34期7174-7175,共2页
目的:探究右旋美托嘧啶对止血带引起高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及右旋美托嘧啶组(Dex组):Dex患者给予负荷剂量的右旋美托嘧啶(在10分钟之内给予0.8 μg/kg),随后给予维持剂量[0... 目的:探究右旋美托嘧啶对止血带引起高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生理盐水组(C组)及右旋美托嘧啶组(Dex组):Dex患者给予负荷剂量的右旋美托嘧啶(在10分钟之内给予0.8 μg/kg),随后给予维持剂量[0.4 μg/(kg·h)]直到止血带放气;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右旋美托嘧啶或生理盐水开始输注后,下肢上止血带(充气压力的范围是300~350 mm Hg).当止血带充气后MAP大于基础值的20%即可诊断为发生高血流动力学反应.结果:右旋美托嘧啶组高血流动力学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右旋美托嘧啶可减弱止血带引起的高血流动力学反应,因而可以作为全身麻醉药物的辅助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嘧啶 止血带 高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美托嘧啶复合PCIA在腭咽成形术后带管患者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梁宁 陈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33期4113-4116,共4页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嘧啶复合PCIA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行腭咽成形术后带管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80例腭咽成形术后带管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D1组于手术结束前15分钟将丙泊酚改为泵注右旋美托嘧啶直至拔出气管导管;D2组于...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嘧啶复合PCIA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行腭咽成形术后带管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80例腭咽成形术后带管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D1组于手术结束前15分钟将丙泊酚改为泵注右旋美托嘧啶直至拔出气管导管;D2组于术毕安置PCIA(曲马多、氟比洛芬酯);D3组右旋美托嘧啶辅以PCIA;D4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并根据疼痛情况单次给予镇痛药物。观察患者可唤醒时间、出PACU时间,在术毕前15分钟(T1)、术毕时(T2)、可唤醒患者时(T3)、出PACU时(T4)、回病房后1 h(T5)、拔管前1 h(T6)、拔管后(T7)共7个时间点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T3~T7各时间点镇静评分(Ramsay评分)、镇痛评分(VAS评分)差异,比较患者术毕至拔出气管导管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可唤醒时间、出PACU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在T3~T7时间点,D1、D2、D3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显著低于D4组(P〈0.05),而D2组MAP显著低高于D1、D3组(P〈0.05);T3~T7时间点,D1、D2、D3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D4组(P〈0.05),而D3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D1、D2组(P〈0.05);T3~T7时间点,D3组VAS评分评分显著低于D1、D2、D4组(P〈0.05),而D1、D2显著低于D4组(P〈0.05);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无差异(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辅以曲马多和氟比洛芬酯配置的PCIA可以有效减少腭咽成形术后带管患者的疼痛,使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且不增加呼吸抑制、过度镇静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右旋美托嘧啶 PCIA 腭咽成形术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_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旋美托嘧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胡敏 何治 《神经药理学报》 2011年第5期49-55,共7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均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当脑缺血缺氧时,神经元会出现损伤和死亡。现有大量研究证明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能保护大脑神经元免受缺血/再灌注的损伤,但其发挥神经...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均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当脑缺血缺氧时,神经元会出现损伤和死亡。现有大量研究证明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能保护大脑神经元免受缺血/再灌注的损伤,但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α2-肾上腺素受体的激活有关。右旋美托嘧啶(dexmedetomidine)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就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生理演变过程、右旋美托嘧啶的分子药理学及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右旋美托嘧啶 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充右旋美托嘧啶对全麻气管插管老年患者的心血管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宋天霞 胡文晟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7期180-182,198,共4页
目的探究预充右旋美托嘧啶对全麻气管插管老年患者的心血管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直接给予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干预组3... 目的探究预充右旋美托嘧啶对全麻气管插管老年患者的心血管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直接给予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干预组3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前给予右旋美托嘧啶预充,对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前后及插管后1min、3min、5min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血氧饱和度(SPO2)心血管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诱导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SBP、DBP呈现下降趋势,与诱导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呈升高趋势(P<0.05),干预组升高幅度相对较小,与对照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3min干预组患者SBP及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插管后5min内干预组患者HR波动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全麻气管插管老年患者给予右旋美托嘧啶预充,能够对全麻气管插管时诱发的心血管反应起到抑制作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较高安全性,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嘧啶 全麻 气管插管 心血管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全身麻醉后小儿应用右旋美托嘧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琪琳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2-23,共2页
目的:探究七氟醚全身麻醉后小儿应用右旋美托嘧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2—2013—03间我院进行七氟醚全身麻醉的患儿50例,按数字法随机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儿给予0.5ug/kg右旋美托嘧啶,对照组患儿... 目的:探究七氟醚全身麻醉后小儿应用右旋美托嘧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2—2013—03间我院进行七氟醚全身麻醉的患儿50例,按数字法随机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儿给予0.5ug/kg右旋美托嘧啶,对照组患儿给予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的在不同时间点PETCO2(mmHg)的变化,及呼吸恢复时间与拔管时间。结果:经右旋关托嘧啶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8rain、12min后各时间点的PETCO2数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旋美托嘧啶能有效的减轻七氟醚全身麻醉对小儿呼吸功能的影响,临床效果明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全身麻醉 右旋美托嘧啶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美托嘧啶预防罗库溴铵注药痛的有效剂量探讨
11
作者 陈公锦 袁飞 +1 位作者 王淼 周金萍 《浙江实用医学》 2015年第6期440-442,共3页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嘧啶预防罗库溴铵注药痛的有效剂量。方法拟择期需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患者80例,麻醉诱导时用限时法给予肌松药,按麻醉诱导时给予罗库溴铵前预先静脉注射的药物,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Ⅰ组给予生理盐水,Ⅱ组...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嘧啶预防罗库溴铵注药痛的有效剂量。方法拟择期需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患者80例,麻醉诱导时用限时法给予肌松药,按麻醉诱导时给予罗库溴铵前预先静脉注射的药物,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Ⅰ组给予生理盐水,Ⅱ组、Ⅲ组和Ⅳ组分别给予右旋美托嘧啶0.25μg/kg、0.5μg/kg和0.75μg/kg,用Ambesh四分疼痛评定法评价四组的注药痛发生率和程度,并且观察预注药物(生理盐水或右旋美托嘧啶)前后的生命体征改变。结果三种不同剂量水平(0.25μg/kg、0.5μg/kg和0.75μg/kg)的右旋美托嘧啶防止注射痛的发生和控制疼痛的程度效果相似;注射前后的四个时间段,MAP、HR和Sp O2有一定的波动(P<0.05或P<0.01),但各组生命体征都处于安全范围。结论注射0.25μg/kg的右旋美托嘧啶即能减轻罗库溴铵的注药痛,并且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嘧啶 罗库溴铵 注药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美托嘧啶对患儿全麻术后苏醒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嘉陵 李军祥 杨小霖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嘧啶对患儿全麻下行脊柱裂矫正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40例8~12岁行脊柱裂矫正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分别输注右旋美托嘧啶和等容量生理盐水,调节七氟烷浓度维持BIS值45~55。记录术中七氟烷和芬太尼用...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嘧啶对患儿全麻下行脊柱裂矫正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40例8~12岁行脊柱裂矫正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分别输注右旋美托嘧啶和等容量生理盐水,调节七氟烷浓度维持BIS值45~55。记录术中七氟烷和芬太尼用量、麻醉恢复情况、补救芬太尼用量。采用改良客观疼痛评分(modified objective pain score, OPS)、苏醒期激惹评分(agitation cole score,ACS)以及改良Aldrete评分(modified aldrete score, MAS)等评估患儿术后疼痛、烦躁及苏醒情况。术后若OPS≥4或ACS≥4 超过5 min,给于芬太尼0.5~1 μg/kg进行补救镇痛。结果:两组患儿术中情况比较,右旋美托嘧啶组的芬太尼、补救芬太尼、七氟烷用量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麻醉恢复时间、术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儿术后情况,右旋美托嘧啶组拔管后即刻疼痛明显(OPS≥4)的发生率、补救镇痛芬太尼量和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达到MAS=10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初次需要芬太尼的间隔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烦躁和寒颤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裂矫正术患儿术中应用右旋美托嘧啶,术后有一定的持续镇痛作用,有助于减少术后烦躁的发生,提高麻醉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嘧啶 全麻 术后苏醒 患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美托嘧啶影响术中镇静药量和术后谵妄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焦丰 陈华敏 黄重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25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嘧啶对术中镇静药量和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本院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A组30例患者采用静注右旋美托嘧啶(DEX)方案,于术前10 mi...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嘧啶对术中镇静药量和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本院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A组30例患者采用静注右旋美托嘧啶(DEX)方案,于术前10 min按照0.7μg/kg剂量肘前静脉注射DEX,术中以0.4μg/(kg·h)的速度持续给药;B组30例患者给予静注生理盐水方案,剂量、给药方式及速度均与A组一致。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分析其术后镇静警醒评分(OAA/S评分)、舒适度评分、VAS评分及谵妄分级量差异。结果:A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为(480.4±23.4)mL,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699.9±38.4)mL,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插管时血浆中丙泊酚浓度为(3.69±2.25)μg/mL,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2.43±1.59)μg/m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OAA/S评分为(1.5±0.3)分,明显低于A组的(1.9±0.2)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与VAS评分均优于B组患者,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谵妄分级量评分为(13.52±4.59)分,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16.03±5.64)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术中静注右旋美托嘧啶,能有效降低术中镇静药物用量、控制患者血液中丙泊酚浓度,对减少术后谵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嘧啶 术中镇静药量 术后谵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美托嘧啶对大鼠切口痛模型脊髓NF-κB水平、血清IL-6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嘉甫 赵春霞 +1 位作者 胡洪凭 张洪凯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嘧啶对大鼠切口痛模型脊髓NF-κB水平、血清IL-6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的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和药物组15只。模型组和药物组建立切口痛大鼠模型,药物组造模前采用右旋美托嘧啶进行腹腔注射。...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嘧啶对大鼠切口痛模型脊髓NF-κB水平、血清IL-6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的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和药物组15只。模型组和药物组建立切口痛大鼠模型,药物组造模前采用右旋美托嘧啶进行腹腔注射。手术后2 h,对所有大鼠的脊髓NF-κB、P物质水平及血清IL-6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手术后2 h,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大鼠脊髓NF-κB水平较低(P<0.05);药物组大鼠P物质水平较低(P<0.05);药物组大鼠血清IL-6水平较低(P<0.05)。结论右旋美托嘧啶能够明显降低切口痛模型大鼠的血清IL-6水平,抑制脊髓NF-κB及P物质表达,对手术切割引起疼痛具有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嘧啶 大鼠切口痛模型 NF-κB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氩氦刀冷冻治疗术中应用右旋美托嘧啶对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立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4期55-56,共2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与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右旋美托嘧啶在肝癌氩氦刀冷冻治疗术中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拟行此类手术的肝癌患者40例,按完全随机法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右旋美托嘧啶组(B组)...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与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右旋美托嘧啶在肝癌氩氦刀冷冻治疗术中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拟行此类手术的肝癌患者40例,按完全随机法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右旋美托嘧啶组(B组),每组20例。两组均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使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在同一水平,观察意识消失时间及寒战发生率,分别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即刻(T1)及手术开始时(T2)、术中30分钟(T3)、70分钟(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血压、心率、体温、BIS和丙泊酚血浆靶浓度,手术结束后统计丙泊酚使用总量。结果:B组T2、T3、T4时SBP、MAP比A组降低(P<0.05);B组T2、T3、T4时HR比A组减慢(P<0.05);丙泊酚使用总量B组小于A组(P<0.05);意识消失时间B组小于A组(P<0.05)。结论:肝癌氩氦刀冷冻治疗术中,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右旋美托嘧啶联合用药与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比较,不仅减少了丙泊酚的总用药量和不良反应,而且在有一定镇痛作用的同时增强了镇静效果,临床上应用较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右旋美托嘧啶 脑电双频指数 肝癌氩氦刀冷冻靶控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美托嘧啶对全麻气管插管患者的心血管影响研究
16
作者 黄秋兰 《中外医疗》 2016年第17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嘧啶对全麻气管插管患者的心血管影响。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住院部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抛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均分有患者50例。A组患...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嘧啶对全麻气管插管患者的心血管影响。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院住院部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抛掷硬币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均分有患者50例。A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B组患者给予丙泊酚,C组患者给予右旋美托嘧啶。结果与拔管前相比,拔管时A组、B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出现明显改变(P<0.05),C组拔管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分别为(71.95±7.13)次/min、(87.35±7.68)mm Hg、(73.46±3.79)mm Hg、(98.79±1.29)%,均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仅收缩压出现明显改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手术中给予右旋美托嘧啶辅助麻醉,可有效减轻心血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气管插管 右旋美托嘧啶 麻醉 心血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美托嘧啶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优势
17
作者 黄秋兰 《中国农村卫生》 2017年第8期1-1,5,共2页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嘧啶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优势。方法:以我院及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今收治的63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为例,按照数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2例,采用右旋美托嘧啶+布托啡诺治疗;对照组患...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嘧啶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优势。方法:以我院及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今收治的63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为例,按照数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2例,采用右旋美托嘧啶+布托啡诺治疗;对照组患者31例采用舒芬太尼+布托啡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术后不良反应率观察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右旋美托嘧啶与舒芬太尼都具有术后镇痛作用和呼吸抑制作用,但右美托咪吃啶不良反应少,可用于常规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嘧啶 术后 静脉镇痛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对右进胸食管癌根治术中右旋美托嘧啶剂量的影响
18
作者 张雁山 王毅 +2 位作者 楚晓霞 王秀芳 和丽华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第4期134-135,共2页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可反映镇静与催眠深度。右进胸食管癌根治术是近年来早、中期食道癌常用的术式,具有容易切除癌瘤和清扫右纵隔淋巴结的优点圈,但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干扰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易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0cD),麻...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可反映镇静与催眠深度。右进胸食管癌根治术是近年来早、中期食道癌常用的术式,具有容易切除癌瘤和清扫右纵隔淋巴结的优点圈,但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干扰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易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0cD),麻醉药应首先选用对生理干扰小、麻醉后能迅速恢复生理功能的药物。有研究表明,应用右旋美托嘧啶术中镇静可以降低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四。本研究旨在评价BIS监测对右进胸食管癌根治术中右旋美托嘧啶剂量的影响以及是否能够改善麻醉质量。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 食管癌根治术 右旋美托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美托嘧啶对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2
19
作者 何莉 佘守章 阮祥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91-395,共5页
目的研究预先静注小剂量右旋美托嘧啶对舒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甲状腺择期手术全麻女性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右旋美托嘧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D组患者首先给予0.4μg/kg右旋美托嘧... 目的研究预先静注小剂量右旋美托嘧啶对舒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甲状腺择期手术全麻女性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右旋美托嘧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D组患者首先给予0.4μg/kg右旋美托嘧啶缓慢静注(5min注射完毕),C组(对照)患者给予相同方法静注生理盐水;观察10min之后开始诱导麻醉。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min(T1)、10min(T2)、诱导后插管前(T3)、插管成功后即刻(T4)、插管后1min(T5)、3min(T6)、10min(T7)患者心率(HR)、有创动脉血压(SBP、DBP、MAP)、BIS值、OAA/S镇静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术中每15min记录患者心率(HR)、有创动脉血压(SBP、DBP、MAP)和BIS值;观察停止麻醉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初醒(呼之睁眼)时间及清醒拔管时间;计算各时点RPP值(收缩压与心率的乘积);随访术中知晓情况。结果①D组患者在静注右旋美托嘧啶后BIS值降低25.6%±4.8%(P〈0.05),OAA/S和Ramesay评分也相应下降,与T0时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患者则无明显变化;②与T0相比,C组患者SBP、MAP、HR及RPP值在T4时刻均呈明显升高(P〈0.05);D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D组相比,在T4时刻C组SBP、HR表现出明显降低(P〈0.05);③诱导所需丙泊酚靶浓度D组为(1.50±0.53)mg/L,C组为(2.55±0.50)m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中所需丙泊酚靶浓度为(1.43±0.56)mg/L,C组为(2.00±0.41)m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中D组所需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为(0.15±0.5)μg/L,C组则为(0.30±0.5)μg/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前单次静注小剂量右旋美托嘧啶可以有效抑制国人全麻诱导心血管反应,并降低术中舒芬太尼TCI效应室浓度30.2%和丙泊酚TCI血浆浓度2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丙泊酚 靶控输注 右旋美托嘧啶 全凭静脉麻醉
原文传递
右旋美托嘧啶联合雷米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秦汉 杜肖南 +4 位作者 王琛 徐乾 李坤红 程卉卉 彭晓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57-960,共4页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嘧啶联合雷米芬太尼麻醉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40例ASAⅠ~Ⅱ级患者分为右旋美托嘧啶复联合雷米芬太尼肠镜组(A组,n=20),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肠镜组(B组,n=20)。雷米芬太尼负荷剂量0.5μg.kg-1...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嘧啶联合雷米芬太尼麻醉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40例ASAⅠ~Ⅱ级患者分为右旋美托嘧啶复联合雷米芬太尼肠镜组(A组,n=20),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肠镜组(B组,n=20)。雷米芬太尼负荷剂量0.5μg.kg-1,然后以0.06μg.kg-1.h-1维持。A组从静脉5 min内缓慢注入右旋美托嘧啶1μg.kg-1,然后以0.2μg.kg-1.h-1维持;B组丙泊酚负荷剂量为0.8 mg.kg-1,丙泊酚维持量6 mg.kg-1.h-1,输注至肠镜到回盲部停药。根据患者反应,单次静脉追加雷米芬太尼30μg,观察并记录患者检查前,丙泊酚给药后,右旋美托嘧啶给药后,镜检开始后1、10 min,退镜完毕后1、5 min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麻醉起效时间、入镜时间、苏醒时间,镇静评分、定向力恢复、离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肠镜检查中B组MAP低于A组(P<0.05),B组RR显著低于A组(P<0.01),B组PetCO2高于A组(P<0.05);检查过程中B组呼吸抑制、肢体无意识运动发生率高于A组。各组给药后、镜检中的MAP、HR、RR低于检查前(P<0.05,P<0.01),B组苏醒时间、离院时间长于A组(P<0.01),所有患者麻醉满意度为100%。结论:老年患者应用右旋美托嘧啶联合雷米芬太尼麻醉实施无痛肠镜检查是安全可行的,但应注意右旋美托嘧啶初始注药速度,并加强监测,尽可能避免心动过缓和血压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嘧啶 肠镜检查 清醒镇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