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合法替代行为:因果关系与规范保护目的
被引量:
9
1
作者
海尔穆特.库齐奥
张玉东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68,129,共9页
合法替代行为所涉及的问题是,行为人因违法行为造成他人损害,但即便其实施合法行为也会导致同样损害时,行为人应否对此承担责任。合法替代行为并非事实因果关系问题,而是与规范保护目的相关。在被告以合法替代行为进行抗辩时,应具体探...
合法替代行为所涉及的问题是,行为人因违法行为造成他人损害,但即便其实施合法行为也会导致同样损害时,行为人应否对此承担责任。合法替代行为并非事实因果关系问题,而是与规范保护目的相关。在被告以合法替代行为进行抗辩时,应具体探究规范的保护目的,以决定应如何确定被告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法替代行为
因果关系
规范保护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民法上的合法替代行为抗辩
被引量:
5
2
作者
周友军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0-128,共9页
合法替代行为抗辩是所有责任法领域的问题。就其在责任法中的归属而言,应采违法性关联说,即属于损害归责的问题。在确定是否认可合法替代行为抗辩时,应考虑法定义务或合同义务的规范目的。而且,被告必须证明,合法替代行为必然导致同样...
合法替代行为抗辩是所有责任法领域的问题。就其在责任法中的归属而言,应采违法性关联说,即属于损害归责的问题。在确定是否认可合法替代行为抗辩时,应考虑法定义务或合同义务的规范目的。而且,被告必须证明,合法替代行为必然导致同样的损害。针对实践中的主要案件类型,即违反告知义务的案件、违反程序性规定的案件和违反职务上义务的案件,应当分别情形确定妥当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法替代行为
抗辩
规范目的
违法性关联
原文传递
合法替代行为管窥
3
作者
毕经天
《山东大学法律评论》
2016年第1期217-231,共15页
在合法替代行为的情况中,结秉的相同是以规范保护目的为标准进行的适当抽象的评价,假定合法行为发生并考察其因果关系的思维方式是合理的。存在合法替代行为的情况与行为人缺乏结果预见可能性之间没有内在的关系,通过否定行为人主观过...
在合法替代行为的情况中,结秉的相同是以规范保护目的为标准进行的适当抽象的评价,假定合法行为发生并考察其因果关系的思维方式是合理的。存在合法替代行为的情况与行为人缺乏结果预见可能性之间没有内在的关系,通过否定行为人主观过失的以免除刑事责任的思路存在疑问;无论是基于被允许的危险还是结果回避义务的理论,均应通过否定实行行为性或事实因果关系以否定构成要件该当性。危险升高理论回避了对规范违反与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要求,与通行的结果归贵逻辑存在龃龉,且存在不当限制公民自由的危险,故本文支持唯有在合法行为下结果回避可能性近乎确定方可排除归贵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法替代行为
结果回避可能性
被允许的危险
结果回避义务
危险升高
原文传递
中立帮助行为的刑事可罚性界限
4
作者
刘梦
《东南法学》
2024年第1期285-297,共13页
联邦最高法院在新近判决中确认,通过日常行为促进了一个故意的刑事违法行为,但对主行为并不明确知道的帮助行为人只有在存在使该主行为“极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时,才具有刑事可罚性。虽然该判决追求限制刑事责任的意图是可以理解的,但无...
联邦最高法院在新近判决中确认,通过日常行为促进了一个故意的刑事违法行为,但对主行为并不明确知道的帮助行为人只有在存在使该主行为“极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时,才具有刑事可罚性。虽然该判决追求限制刑事责任的意图是可以理解的,但无论是在理由上还是结果上都不能令人信服。联邦最高法院明确地将这一问题定位至帮助犯的主观构成要件之中,但是,通过中立行为提供帮助的整个问题应当被视为帮助犯的客观构成要件问题。通过诉诸法益保护原则,只有在对幕后黑手的帮助性贡献的拒绝能够以相关方式改善法益状况的情况下,才认可具有刑事可罚性的帮助犯。如果在没有显著困难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一个合法的替代性贡献,即对这一贡献的寻求甚至不会导致主行为的相关延误,而且主行为本身就在客观上有可疑之处,使得主行为人寻求替代帮助行为人有风险,那么就不成立可罚的帮助犯。根据这些标准,完全可以认定联邦最高法院已判决的案件构成帮助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立帮助
行为
帮助犯
构成要件
法益保护
合法替代行为
原文传递
过失犯的客观归责:以结果避免可能性为中心
被引量:
25
5
作者
孙运梁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119,共17页
在过失犯的认定中,结果避免可能性与结果预见可能性并不是对等的概念。之所以要求行为人遵守注意义务,就是断定可藉此回避法益的损害后果。倘若具体个案中,即便行为人遵守注意义务(法规范义务),也不能防止构成要件结果发生的,虽然违反...
在过失犯的认定中,结果避免可能性与结果预见可能性并不是对等的概念。之所以要求行为人遵守注意义务,就是断定可藉此回避法益的损害后果。倘若具体个案中,即便行为人遵守注意义务(法规范义务),也不能防止构成要件结果发生的,虽然违反注意义务行为是具体结果产生的条件原因,而且违反注意义务行为也创设了法所不容许的风险,但结果并非基于行为的违反义务而发生,仅止于制造但是没有实现具体风险,所以不能将结果归责于行为人。只有当行为中所蕴含的不受容许危险的特性在具体个案中支配了结果发生时,才有理由坚守这种行为规范(注意义务),才能把结果的发生看作是行为人干的"好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失犯
客观归责
结果避免可能性
合法替代行为
规范保护目的
原文传递
论结果回避可能性与过失犯的归责
被引量:
12
6
作者
谢治东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73,共12页
在过失犯中,只有在合法替代行为能够回避结果发生时,才能对行为进行归责。在结果存在回避可能性的情形下,若合法替代行为的结果回避可能性占据优势,应视为注意义务违反与损害结果发生具有关联性,应对行为归责。在结果回避可能性理论的...
在过失犯中,只有在合法替代行为能够回避结果发生时,才能对行为进行归责。在结果存在回避可能性的情形下,若合法替代行为的结果回避可能性占据优势,应视为注意义务违反与损害结果发生具有关联性,应对行为归责。在结果回避可能性理论的适用上,需正确区分结果回避可能性与假定因果关系的关系,适当地筛选"合法替代行为"和正确界定"同一侵害结果"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失犯罪
客观归责
结果回避可能性
合法替代行为
原文传递
过失犯归责判断的标准及其路径
被引量:
3
7
作者
王丹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64,共11页
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和风险升高理论都无法承担解决过失犯结果归责难题的重任。而结果回避可能性理论因其核心概念"合法替代行为"的模糊性,有待进一步修正。假定因果关系理论为过失犯归责判断提供了一种富有价值的思维方法。处...
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和风险升高理论都无法承担解决过失犯结果归责难题的重任。而结果回避可能性理论因其核心概念"合法替代行为"的模糊性,有待进一步修正。假定因果关系理论为过失犯归责判断提供了一种富有价值的思维方法。处理过失犯结果归责的思路是:首先,以合法替代行为构建假设因果流程。其次,考察假设因果流程中同一法益侵害结果是否仍会发生。最后,应考察影响结果归责的其他事由,包括风险制造阶段的容许风险、风险实现阶段的规范保护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法替代行为
容许风险
规范保护目的
原文传递
正当防卫打击错误的教义学阐释
被引量:
1
8
作者
邓卓行
《人大法律评论》
2020年第2期334-361,共28页
正当防卫打击错误,是指防卫行为没有击中防卫对象,却导致第三人伤亡的情况。既有的5种学说都存在疑问。"防卫权转移说"无法说明为何对侵害人的防卫权可以转至第三人;"正当防卫说"混淆了评价次数与行为个数;"...
正当防卫打击错误,是指防卫行为没有击中防卫对象,却导致第三人伤亡的情况。既有的5种学说都存在疑问。"防卫权转移说"无法说明为何对侵害人的防卫权可以转至第三人;"正当防卫说"混淆了评价次数与行为个数;"紧急避险说"与"假想防卫说"则从构造上无法与所系争的问题相容;"期待可能性说"又失之于标准模糊。因此,唯有在打击错误上采用"具体符合说",并引入过失犯的教义学体系,才能妥当解决上述疑问。基本思路是,在否定防卫人对第三人的故意后,先正面审查是否在第三人那里制造了法所不允许的风险,以决定是否成立过失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再进行负面检验,考察防卫人是否存在合法的替代行为,是否有个人能力方面的欠缺,以确定过失犯阻却事由的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打击错误
假想防卫
过失
合法替代行为
原文传递
论医疗过失犯罪中的结果回避可能性
被引量:
1
9
作者
李瑞
《中国卫生法制》
2020年第6期65-68,100,共5页
医师违反注意义务是医疗过失犯罪归责的前提,但是在规范违反与结果发生之间并无关联,即医师遵守了注意义务但结果仍然发生的场合,应当采用结果回避可能性对违反规范与结果发生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考察。只有在达到假使采取了合乎注意义务...
医师违反注意义务是医疗过失犯罪归责的前提,但是在规范违反与结果发生之间并无关联,即医师遵守了注意义务但结果仍然发生的场合,应当采用结果回避可能性对违反规范与结果发生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考察。只有在达到假使采取了合乎注意义务的行为,死亡结果"确定"、"几近确定"不会发生,才能对行为人进行结果归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过失犯罪
结果回避可能性
合法替代行为
危险升高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合法替代行为:因果关系与规范保护目的
被引量:
9
1
作者
海尔穆特.库齐奥
张玉东
机构
奥地利国家科学院
烟台大学法学院
烟台大学中欧侵权法研究院
出处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68,129,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利他救助的法理基础及其制度构建>(项目编号:FL14R0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合法替代行为所涉及的问题是,行为人因违法行为造成他人损害,但即便其实施合法行为也会导致同样损害时,行为人应否对此承担责任。合法替代行为并非事实因果关系问题,而是与规范保护目的相关。在被告以合法替代行为进行抗辩时,应具体探究规范的保护目的,以决定应如何确定被告的责任。
关键词
合法替代行为
因果关系
规范保护目的
分类号
D91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民法上的合法替代行为抗辩
被引量:
5
2
作者
周友军
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0-128,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8CFX024)
文摘
合法替代行为抗辩是所有责任法领域的问题。就其在责任法中的归属而言,应采违法性关联说,即属于损害归责的问题。在确定是否认可合法替代行为抗辩时,应考虑法定义务或合同义务的规范目的。而且,被告必须证明,合法替代行为必然导致同样的损害。针对实践中的主要案件类型,即违反告知义务的案件、违反程序性规定的案件和违反职务上义务的案件,应当分别情形确定妥当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合法替代行为
抗辩
规范目的
违法性关联
Keywords
the defense of lawful alternative behavior, protective purpose of a legal rule or contract, relation of un-lawfulness
分类号
DF5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合法替代行为管窥
3
作者
毕经天
机构
山东大学法学院
出处
《山东大学法律评论》
2016年第1期217-231,共15页
文摘
在合法替代行为的情况中,结秉的相同是以规范保护目的为标准进行的适当抽象的评价,假定合法行为发生并考察其因果关系的思维方式是合理的。存在合法替代行为的情况与行为人缺乏结果预见可能性之间没有内在的关系,通过否定行为人主观过失的以免除刑事责任的思路存在疑问;无论是基于被允许的危险还是结果回避义务的理论,均应通过否定实行行为性或事实因果关系以否定构成要件该当性。危险升高理论回避了对规范违反与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要求,与通行的结果归贵逻辑存在龃龉,且存在不当限制公民自由的危险,故本文支持唯有在合法行为下结果回避可能性近乎确定方可排除归贵的观点。
关键词
合法替代行为
结果回避可能性
被允许的危险
结果回避义务
危险升高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立帮助行为的刑事可罚性界限
4
作者
刘梦
机构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法学院
慕尼黑大学法学院
东南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东南法学》
2024年第1期285-297,共13页
基金
2023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项目号:202306090105)
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项目号:KYCX23_0211)
文摘
联邦最高法院在新近判决中确认,通过日常行为促进了一个故意的刑事违法行为,但对主行为并不明确知道的帮助行为人只有在存在使该主行为“极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时,才具有刑事可罚性。虽然该判决追求限制刑事责任的意图是可以理解的,但无论是在理由上还是结果上都不能令人信服。联邦最高法院明确地将这一问题定位至帮助犯的主观构成要件之中,但是,通过中立行为提供帮助的整个问题应当被视为帮助犯的客观构成要件问题。通过诉诸法益保护原则,只有在对幕后黑手的帮助性贡献的拒绝能够以相关方式改善法益状况的情况下,才认可具有刑事可罚性的帮助犯。如果在没有显著困难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一个合法的替代性贡献,即对这一贡献的寻求甚至不会导致主行为的相关延误,而且主行为本身就在客观上有可疑之处,使得主行为人寻求替代帮助行为人有风险,那么就不成立可罚的帮助犯。根据这些标准,完全可以认定联邦最高法院已判决的案件构成帮助犯。
关键词
中立帮助
行为
帮助犯
构成要件
法益保护
合法替代行为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过失犯的客观归责:以结果避免可能性为中心
被引量:
25
5
作者
孙运梁
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出处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119,共17页
基金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刑法中‘致人死亡’的客观归责研究"(项目编号:13SFB501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项目"刑法中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研究"(项目编号:YWF-17-SK-G-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在过失犯的认定中,结果避免可能性与结果预见可能性并不是对等的概念。之所以要求行为人遵守注意义务,就是断定可藉此回避法益的损害后果。倘若具体个案中,即便行为人遵守注意义务(法规范义务),也不能防止构成要件结果发生的,虽然违反注意义务行为是具体结果产生的条件原因,而且违反注意义务行为也创设了法所不容许的风险,但结果并非基于行为的违反义务而发生,仅止于制造但是没有实现具体风险,所以不能将结果归责于行为人。只有当行为中所蕴含的不受容许危险的特性在具体个案中支配了结果发生时,才有理由坚守这种行为规范(注意义务),才能把结果的发生看作是行为人干的"好事"。
关键词
过失犯
客观归责
结果避免可能性
合法替代行为
规范保护目的
Keywords
negligent crime
objective imputation
possibility to avoid result
legal alternative act
normative protection purpose
分类号
D917.9 [政治法律—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结果回避可能性与过失犯的归责
被引量:
12
6
作者
谢治东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出处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73,共12页
基金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害犯罪的惩治与传统刑法理论创新"(项目编号:13BFX051)
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法学基地项目"医疗过失刑事责任研究"(项目编号:2016B01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过失犯中,只有在合法替代行为能够回避结果发生时,才能对行为进行归责。在结果存在回避可能性的情形下,若合法替代行为的结果回避可能性占据优势,应视为注意义务违反与损害结果发生具有关联性,应对行为归责。在结果回避可能性理论的适用上,需正确区分结果回避可能性与假定因果关系的关系,适当地筛选"合法替代行为"和正确界定"同一侵害结果"概念。
关键词
过失犯罪
客观归责
结果回避可能性
合法替代行为
Keywords
Negligent Crime
Objective Attribution
the Possibility to Avoid the Consequence
Legitimate Alternative Behavior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过失犯归责判断的标准及其路径
被引量:
3
7
作者
王丹
机构
江苏省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
出处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64,共11页
文摘
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和风险升高理论都无法承担解决过失犯结果归责难题的重任。而结果回避可能性理论因其核心概念"合法替代行为"的模糊性,有待进一步修正。假定因果关系理论为过失犯归责判断提供了一种富有价值的思维方法。处理过失犯结果归责的思路是:首先,以合法替代行为构建假设因果流程。其次,考察假设因果流程中同一法益侵害结果是否仍会发生。最后,应考察影响结果归责的其他事由,包括风险制造阶段的容许风险、风险实现阶段的规范保护目的。
关键词
合法替代行为
容许风险
规范保护目的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正当防卫打击错误的教义学阐释
被引量:
1
8
作者
邓卓行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出处
《人大法律评论》
2020年第2期334-361,共28页
文摘
正当防卫打击错误,是指防卫行为没有击中防卫对象,却导致第三人伤亡的情况。既有的5种学说都存在疑问。"防卫权转移说"无法说明为何对侵害人的防卫权可以转至第三人;"正当防卫说"混淆了评价次数与行为个数;"紧急避险说"与"假想防卫说"则从构造上无法与所系争的问题相容;"期待可能性说"又失之于标准模糊。因此,唯有在打击错误上采用"具体符合说",并引入过失犯的教义学体系,才能妥当解决上述疑问。基本思路是,在否定防卫人对第三人的故意后,先正面审查是否在第三人那里制造了法所不允许的风险,以决定是否成立过失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再进行负面检验,考察防卫人是否存在合法的替代行为,是否有个人能力方面的欠缺,以确定过失犯阻却事由的成立。
关键词
正当防卫
打击错误
假想防卫
过失
合法替代行为
Keywords
justifiable defense
mistake of striking
imaginary defense ne
gligence
lawful substitution behavior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医疗过失犯罪中的结果回避可能性
被引量:
1
9
作者
李瑞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
出处
《中国卫生法制》
2020年第6期65-68,100,共5页
文摘
医师违反注意义务是医疗过失犯罪归责的前提,但是在规范违反与结果发生之间并无关联,即医师遵守了注意义务但结果仍然发生的场合,应当采用结果回避可能性对违反规范与结果发生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考察。只有在达到假使采取了合乎注意义务的行为,死亡结果"确定"、"几近确定"不会发生,才能对行为人进行结果归责。
关键词
医疗过失犯罪
结果回避可能性
合法替代行为
危险升高理论
Keywords
Medical negligence crime
Result avoidance possibility
Legal substitution
Theory of increased risk
分类号
D902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合法替代行为:因果关系与规范保护目的
海尔穆特.库齐奥
张玉东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民法上的合法替代行为抗辩
周友军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5
原文传递
3
合法替代行为管窥
毕经天
《山东大学法律评论》
2016
0
原文传递
4
中立帮助行为的刑事可罚性界限
刘梦
《东南法学》
2024
0
原文传递
5
过失犯的客观归责:以结果避免可能性为中心
孙运梁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5
原文传递
6
论结果回避可能性与过失犯的归责
谢治东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2
原文传递
7
过失犯归责判断的标准及其路径
王丹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3
原文传递
8
正当防卫打击错误的教义学阐释
邓卓行
《人大法律评论》
2020
1
原文传递
9
论医疗过失犯罪中的结果回避可能性
李瑞
《中国卫生法制》
2020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