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隔震支座的吊脚框架结构刚度调整及其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立平 韩树旺 +1 位作者 李瑞锋 邓飞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01-111,共11页
基础不等高嵌固导致吊脚框架结构底层柱间抗侧刚度不均匀,采用设置隔震支座来调整这类结构抗侧刚度不均匀性是一种新的思路。文章采用理论方法分析了基于隔震支座调整吊脚框架结构底层柱间抗侧刚度不均匀的有效性,设计了不同坡度的2个... 基础不等高嵌固导致吊脚框架结构底层柱间抗侧刚度不均匀,采用设置隔震支座来调整这类结构抗侧刚度不均匀性是一种新的思路。文章采用理论方法分析了基于隔震支座调整吊脚框架结构底层柱间抗侧刚度不均匀的有效性,设计了不同坡度的2个吊脚框架结构算例和对应的6个设置隔震支座的吊脚框架结构算例,通过结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弹性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了8个算例结构的底层柱内剪力和弯矩分配、结构剪力和层间位移等地震响应特征,进一步探讨了隔震支座的合理选型和布置对调整该类结构柱间抗侧刚度不均匀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合理的隔震支座布置可有效调整吊脚结构底层柱的抗侧刚度不均匀,显著减小吊脚框架结构底层短柱的剪力,避免吊脚短柱局部破坏;同时隔震支座的布置可以降低吊脚框架结构整体地震响应,并改善其扭转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支座 吊脚框架结构 抗侧向刚度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斜向吊脚框架结构扭转性能分析
2
作者 黄敏 《山西建筑》 2010年第32期69-70,共2页
通过几组算例,对斜向吊脚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性能与普通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提出山地建筑吊脚框架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影响结构抗震性能的因素,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吊脚框架结构 扭转效应 周期比 位移比 侧移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A方法的山地吊脚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3
作者 宋维举 轩方方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23年第2期16-22,共7页
本文采用Midas Building软件按规范设计不同结构的吊脚模型,并对每一个吊脚结构模型用增量动力分析法进行易损性研究。每个模型分别选取20条地震动记录进行结构时程分析,建立结构IDA曲线,确定结构各极限破坏状态点,得到不同极限状态下... 本文采用Midas Building软件按规范设计不同结构的吊脚模型,并对每一个吊脚结构模型用增量动力分析法进行易损性研究。每个模型分别选取20条地震动记录进行结构时程分析,建立结构IDA曲线,确定结构各极限破坏状态点,得到不同极限状态下的地震易损性曲线,分析结构的层数和跨数对吊脚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层数的增加使吊脚结构的离散性减小,且在结构破坏状态和损伤指标相同的情况下,地震动强度随层数的增加而增大;地震动强度相同时,结构在破坏状态下的超越概率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减小,而跨数的增加对吊脚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易损性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脚框架结构 地震易损性 增量动力分析 易损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吊脚框架结构弹性扭转效应分析及试验研究
4
作者 刘立平 雷海明 +2 位作者 李瑞锋 肖闲 邓飞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393-402,共10页
为研究山地吊脚框架结构底部不等高嵌固特性所导致的扭转效应,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吊脚柱截面相同情况下柱长比β(吊脚层短柱与长柱长度的比值)对于结构弹性阶段扭转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吊脚柱截面相... 为研究山地吊脚框架结构底部不等高嵌固特性所导致的扭转效应,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吊脚柱截面相同情况下柱长比β(吊脚层短柱与长柱长度的比值)对于结构弹性阶段扭转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吊脚柱截面相同情况下,随柱长比的减小,吊脚结构的抗侧刚度、抗扭刚度及其所受的扭矩逐渐增大,扭转角先增大后减小,且在柱长比为0.5~0.667时达到峰值;短柱因扭转引起的非受力方向剪力随柱长比的减小而增大。整体结构的扭转变形和构件的扭转效应随柱长比变化规律不同,宜分开考虑,整体结构的扭转变形在柱长比大于扭转角达到峰值时的柱长比β_(t)时,可基于现行规范通过扭转位移比进行判断;柱长比小于扭转角达到峰值时的柱长比时,宜用扭转角作为结构扭转指标。构件的扭转效应随柱长比减小而增大,在柱长比小于β_(t)时,扭转在短柱端产生的附加内力不能忽略,短柱处于双向剪力快速增加的弯剪扭复杂受力状态,设计中应给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建筑 吊脚框架结构 理论分析 静力试验 有限元分析 扭转效应
原文传递
不同截面吊脚柱RC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唐洋洋 李英民 +3 位作者 刘立平 姜宝龙 余洪翔 姬淑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7,共9页
为研究山地吊脚RC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特征和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一个1∶8缩尺的吊脚RC框架模型。通过振动台试验,对结构模型的破坏现象、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变形特征、楼层剪力和扭转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吊脚RC框架结构的... 为研究山地吊脚RC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特征和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一个1∶8缩尺的吊脚RC框架模型。通过振动台试验,对结构模型的破坏现象、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变形特征、楼层剪力和扭转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吊脚RC框架结构的吊脚层和第2层破坏明显不均匀,吊脚层破坏轻微,且坡顶短柱破坏较早,第2层柱底破坏严重,且破坏程度自坡底柱侧向坡顶柱侧递减,结构破坏主要位于吊脚层以上,最终表现为部分柱铰屈服破坏;激励水平大于罕遇地震时,吊脚层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大于上部结构,楼层剪力的增大程度相对上部结构也更加显著,吊脚层变形不大,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始终在3~4层;结构的最大层间扭转角随地震强度增加自第2层转移至吊脚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建筑结构 吊脚RC框架结构 振动台试验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震支座布置形式对坡地吊脚楼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李瑞锋 刘立平 +2 位作者 尹力 韩树旺 李英民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7,共10页
以坡地吊脚楼为研究对象,针对结构不等高嵌固的特点,分别设计了无隔震、基础隔震和第二层柱底隔震(层间隔震)这3种三维吊脚框架结构算例。开展算例模型的弹性反应谱分析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考察隔震支座布置形式对吊脚框架结构动力响... 以坡地吊脚楼为研究对象,针对结构不等高嵌固的特点,分别设计了无隔震、基础隔震和第二层柱底隔震(层间隔震)这3种三维吊脚框架结构算例。开展算例模型的弹性反应谱分析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考察隔震支座布置形式对吊脚框架结构动力响应、破坏模式以及地震倒塌概率等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将隔震技术运用于坡地吊脚框架结构中可以控制结构动力响应,为改善吊脚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提供了新途径;设置基础隔震可改善结构刚度分布的不均匀性,降低吊脚柱之间剪力差异,提高吊脚短柱安全储备,但不同标高处隔震支座的变形存在差异;与基础隔震相比,层间隔震对结构损伤控制的能力更优,层间隔震模型上部楼层变形更为均匀,地震倒塌概率更低,但在层间隔震结构设计中应考虑适当减小吊脚柱间侧向刚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脚框架结构 隔震支座 抗震性能 动力响应 地震倒塌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吊脚楼平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立平 李瑞锋 +1 位作者 崔铭 李英民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5-175,共11页
为研究坡地吊脚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了一栋7层的典型RC(钢筋混凝土)吊脚框架结构,提取顺坡向下部3层2跨平面框架子结构(缩尺比例为1/3)为试验对象,开展吊脚平面框架结构的拟静力试验,观察其裂缝开展过程以及破坏形态,分析其滞回性... 为研究坡地吊脚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了一栋7层的典型RC(钢筋混凝土)吊脚框架结构,提取顺坡向下部3层2跨平面框架子结构(缩尺比例为1/3)为试验对象,开展吊脚平面框架结构的拟静力试验,观察其裂缝开展过程以及破坏形态,分析其滞回性能、承载能力、延性和损伤路径等抗震性能,并探讨吊脚层的破坏形态。结果表明:子结构呈梁柱分别出现塑性铰的破坏模式,首先在第2层的梁端形成塑性铰,接着在吊脚短柱的下端、与该柱相邻的梁端以及第3层中柱的顶端出现塑性铰,最终破坏以吊脚短柱的混凝土压溃、梁端混凝土脱落以及第3层中柱顶端两侧混凝土剥落为标志;子结构吊脚层的破坏路径为由短柱沿斜坡向下至吊脚长柱发展,第2层的破坏路径为从中柱向两侧边柱发展;子结构吊脚短柱的破坏仍以弯曲破坏为主,合理的设计可实现短柱的强剪弱弯破坏模式;吊脚层各柱抗侧刚度的不均匀性导致了结构的吊脚层柱破坏程度的差异,破坏主要集中于吊脚短柱的下端以及与其相邻的梁端。为防止局部严重损伤,宜改善吊脚层各柱间抗侧刚度的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脚框架结构 拟静力试验 破坏形态 滞回性能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