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步整合加量逆向调强放射治疗食管癌的剂量学参数及对放射性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苏王辉 安雷 +5 位作者 李宇星 马秀龙 贾辉 何赟 郭亚 许琨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5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同步整合加量逆向调强放射治疗(SIB-I-IMRT)食管癌的剂量学参数及对放射性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16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同步整合加量正向调强放射治疗(SIB-F-IM... 目的:探讨同步整合加量逆向调强放射治疗(SIB-I-IMRT)食管癌的剂量学参数及对放射性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16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同步整合加量正向调强放射治疗(SIB-F-IMRT),观察组采用SIB-I-IMRT治疗,比较两组放射治疗相关指标(机器总跳数、单次治疗时间、治疗总时间)、靶区计划靶体积(PTV)剂量学参数[最大剂量(D_(max))、最小剂量(D_(min))、平均剂量(D_(mean))、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OAR)剂量学参数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跳数为(924.59±58.67)MU,高于对照组,单次治疗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分别为(10.27±2.30)min和(304.22±28.63)min,长于对照组(t=27.158,t=11.506,t=29.473;P<0.05);观察组靶区PTV剂量学参数D_(max)、D_(mean)及HI低于对照组,D_(min)、CI高于对照组(t=2.690,t=6.113,t=3.046,t=8.963,t=10.079;P<0.05);观察组肺D_(mean)、肺V_(10)、心脏D_(mean)、心脏V_(30)、心脏V_(40)、心脏V_(45)、心脏V_(50)剂量低于对照组,肺V_(5)剂量高于对照组(t=2.034,t=3.426,t=2.274,t=3.918,t=4.675,t=3.235,t=3.092,t=2.158;P<0.05);观察组≥Ⅱ级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3.79%和3.45%,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0,χ^(2)=4.921;P<0.05)。结论:SIB-I-IMRT与SIB-F-IMRT相比,可在满足靶区剂量的基础上减少对OAR的剂量,进而降低治疗中的放射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同步整合逆向调强放射治疗(sib-i-imrt) 放射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射治疗原发性食管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2
作者 秦文娟 陈龙华 +1 位作者 薛玉花 徐辉 《新医学》 2015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评价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技术治疗原发性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2例原发性食管癌患者均采用5野或7野的 SIB-IMRT 技术进行放射治疗。肿瘤靶区(GTV)220 cGy/F,总剂量6600 cGy/30F;临床靶区(CT... 目的:评价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技术治疗原发性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2例原发性食管癌患者均采用5野或7野的 SIB-IMRT 技术进行放射治疗。肿瘤靶区(GTV)220 cGy/F,总剂量6600 cGy/30F;临床靶区(CTV)单次剂量180 cGy,总剂量5400 cGy/30F。结果32例原发性食管癌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结束时有26例患者食管病灶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为81%(26/32);4例部分缓解,部分缓解率为13%。右肺 V20为9%-21%,左肺 V20为11%-23%。其中Ⅰ-Ⅱ级放射性食管炎共11例,发生率为34%。Ⅰ-Ⅱ级放射性气管炎6例,发生率为19%,无Ⅲ级以上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SIB-IMRT 技术治疗原发性食管癌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放射治疗 同步整合 调强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治疗时代全脑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对肺腺癌多发或大体积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林辉 梁瑜 +2 位作者 孙恒文 李伟雄 谢松喜 《循证医学》 2019年第6期358-363,共6页
目的探讨靶向治疗时代全脑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对多发或大体积脑转移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放疗科58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全脑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58例患者全部接受了... 目的探讨靶向治疗时代全脑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对多发或大体积脑转移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放疗科58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全脑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58例患者全部接受了全脑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8例(14%)患者完全缓解,46例(79%)患者部分缓解,4例(7%)患者疾病稳定。全组中位颅内无进展生存期为15.9个月,中位放疗后颅内无进展生存期为12.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1.6个月,中位放疗后总生存期为18.4个月。有驱动基因初治脑转移组、有驱动基因继发脑转移组和无驱动基因脑转移组患者的放疗后颅内无进展生存期(9.0个月vs.10.4个月vs.13.9个月,P=0.166)及放疗后总生存期(13.7个月vs.20.9个月vs.16.9个月,P=0.762)无明显差异;有驱动基因继发脑转移组和无驱动基因脑转移组的颅内无进展生存期(12.5个月vs.14.7个月vs.25.7个月,P=0.047)及总生存期(22.5个月vs.17.6个月vs.30.6个月,P=0.048)差于有驱动基因初治脑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毒性反应(CTC V4.0)Ⅰ度54例,Ⅱ度3例,Ⅲ度1例,无Ⅳ度反应。晚期毒性反应(RTOG)Ⅰ度55例,Ⅱ度3例,无Ⅲ、Ⅳ度反应。结论全脑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对于肺癌多发或大体积脑转移患者具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瘤 同步整合调强放射治疗 突变 驱动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上段食管癌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射治疗逆向计划与正向计划的剂量学差异 被引量:3
4
作者 蔡怡 吴芳 +6 位作者 金振军 周兴芹 贾鹏飞 涂佳丽 汤乐民 季斌 仇晓军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13期1545-1547,共3页
目的探讨胸上段食管癌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射治疗逆向计划与正向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对10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静态逆向调强同步集合推量与静态正向调强野中野肿瘤区同步加量两种放射治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危及器... 目的探讨胸上段食管癌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射治疗逆向计划与正向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对10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静态逆向调强同步集合推量与静态正向调强野中野肿瘤区同步加量两种放射治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体积差异等指标。结果两种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逆向计划的适形指数、剂量均匀指数、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平均剂量、靶区接受剂量95%等剂量线所包括的体积百分比、脊髓最大剂量、平均肺剂量以及肺接受20、30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均优于正向计划(P<0.01或P<0.05)。而正向计划的肺接受5Gy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及子野数目、总跳数、治疗时间、计划设计时间均优于逆向计划(P<0.01)。结论同步整合加量逆向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可能是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行根治性放射治疗的更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上段食管癌 调强放射治疗 同步整合
原文传递
选择性增加PTV单次剂量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沈文斌 郭娜 +3 位作者 祝淑钗 曹彦坤 李曙光 许金蕊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9年第5期463-469,共7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增加PTV单次剂量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302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并比较不同PTV单次剂量的两组患者的构成比,依据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应用PSM法进行1:1匹配,分析匹配后两组患者的预后... 目的探讨选择性增加PTV单次剂量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302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并比较不同PTV单次剂量的两组患者的构成比,依据Cox多因素分析结果,应用PSM法进行1:1匹配,分析匹配后两组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患者中位OS为30.0月(HR:3.319, 95%CI:23.495~36.505),中位DFS为21.3月(HR:1.838, 95%CI:7.698~24.9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cTNM分期和PTV单次剂量为OS(均P<0.05)和DFS(均P<0.05)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进行PSM分析,经1:1配比后每组患者90例。PSM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TNM分期和PTV单次剂量为患者OS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化疗、cTNM分期和PTV单次剂量为患者DFS独立预后影响因素;两组患者≥2级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IB-IMRT组中PTV单次剂量为2 Gy和>2 Gy的患者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后者的OS和DFS均显著性优于前者(均P<0.05)。结论选择性增加PTV单次剂量可改善接受根治性放(化)疗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情况,而不增加其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食管癌 鳞状细胞癌 根治性放(化)疗 同步整合调强放射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