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后体系时代”律师的立法参与问题 被引量:6
1
作者 石东坡 余凡 《法治研究》 2013年第2期111-119,共9页
律师是法律共同体中职业代理特征鲜明的一类人员,在我国确立律师制度以来,律师参与立法作为其政治参与的重要环节,有着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有一定的空间可以努力。为此,立足"后体系时代"立法实践的重要转变,结合律师立法参与的... 律师是法律共同体中职业代理特征鲜明的一类人员,在我国确立律师制度以来,律师参与立法作为其政治参与的重要环节,有着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有一定的空间可以努力。为此,立足"后体系时代"立法实践的重要转变,结合律师立法参与的需求与供给分析,可以明确作为表达者、设计者、评价者、批评反馈者,律师的立法参与对于促进我国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立法的合宪性,都有着自身优势。因此,为进一步发挥律师的职业特点和法律思维,提升立法质量和成效,清晰界定立法参与中律师的角色、功能,疏浚律师立法参与的顺畅渠道,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在完善《立法法》、《律师法》中可以考量的必要选项和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师 立法参与 后体系时代 法律思维 角色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体系时代:马克思哲学的未来走向
2
作者 白刚 卞绍斌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0-74,共5页
传统哲学在黑格尔那里达到了顶峰,形成了"思想体系的时代"。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意识到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整个体系哲学的内在矛盾,自觉地展开了对体系哲学的彻底颠覆,从而开启了"反体系的时代"。当代中国的"批... 传统哲学在黑格尔那里达到了顶峰,形成了"思想体系的时代"。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意识到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整个体系哲学的内在矛盾,自觉地展开了对体系哲学的彻底颠覆,从而开启了"反体系的时代"。当代中国的"批评教科书哲学",虽然也都打出了反体系的口号,但在实质上支配他们的仍然是一种隐性的体系意识,所以形成了"隐体系时代"。而未来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只能是沿着马克思自己所开辟的道路,摆脱"体系情结",走向"后体系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体系时代 体系时代 体系时代 马克思哲学 发展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法“后体系时代”命题的判断
3
作者 葛天博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92-96,143,共6页
中国社会是否进入立法"后体系时代",需要基于现实的判断,而不能把"后体系时代"作为一个时间性概念使用。我国立法活动仍然处于不断完善阶段,法律规范尚未能调整全面的社会生活,法律部门之间和法律部门内部规则之间... 中国社会是否进入立法"后体系时代",需要基于现实的判断,而不能把"后体系时代"作为一个时间性概念使用。我国立法活动仍然处于不断完善阶段,法律规范尚未能调整全面的社会生活,法律部门之间和法律部门内部规则之间的冲突并没有因为《立法法》的修改得到有效的消除。《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不断丰富、充实、调适、规范各级立法仍然是"科学立法"的主要内容,其根本任务仍然是以不断完善现行法律体系为己任。立法"后体系时代"概念不仅需要时间跨度的支持,更需要"后体系"的哲学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体系时代 立法 命题 体系完善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体系时代”中国教育法治建设论纲
4
作者 谭晓玉 《上海建桥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5,共5页
所谓“后体系时代”,是指我国在目前已基本完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之后的新时期,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法治建设重心是全面提升教育立法质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形成以后,教育立法工作的侧重点是如何进一步完... 所谓“后体系时代”,是指我国在目前已基本完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之后的新时期,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法治建设重心是全面提升教育立法质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形成以后,教育立法工作的侧重点是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个法律体系,从数量主导型立法转变为质量主导型立法,从而全面推进我国教育法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质量 后体系时代 立法转变 教育法治建设 主导型 侧重点 全面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体系时代”民族自治立法创新研究——以四川省民族自治立法为实证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云霞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12,共7页
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时代,民族自治立法需要理论、制度和技术的多重创新。民族自治立法与国家法制的辩证统一、民族自治立法与民族政策的叠加效应以及民族自治立法与民族习惯法的相融选择为民族自治立法奠定了合理性基础。民族... 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时代,民族自治立法需要理论、制度和技术的多重创新。民族自治立法与国家法制的辩证统一、民族自治立法与民族政策的叠加效应以及民族自治立法与民族习惯法的相融选择为民族自治立法奠定了合理性基础。民族自治立法变通权的内容、民族自治法规批准权限以及民族自治立法相关规定的一致协调是民族自治立法的合法性保障。民族自治立法的形式选择、民族自治法规的有效实施和及时修订与废止为民族自治立法提供了科学性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体系时代 民族自治立法 创新
原文传递
体系的终结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走向——对“教科书哲学”及“批判教科书哲学”的几点反思 被引量:2
6
作者 白刚 卞绍斌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12期18-23,共6页
旧形而上学在黑格尔那里达到了顶峰 ,形成了“思想体系的时代”。而马克思意识到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整个体系哲学的内在矛盾 ,对其展开了彻底的颠覆 ,从而开启了“反体系时代”。当代中国的“批评教科书哲学”和诸多学者对马克思哲学实... 旧形而上学在黑格尔那里达到了顶峰 ,形成了“思想体系的时代”。而马克思意识到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整个体系哲学的内在矛盾 ,对其展开了彻底的颠覆 ,从而开启了“反体系时代”。当代中国的“批评教科书哲学”和诸多学者对马克思哲学实质的探讨虽然也都以改造旧哲学为己任 ,但支配它们的实质上仍然是一种隐性体系意识。未来马克思哲学的发展 ,只能是沿着马克思自己所开辟的道路 ,摆脱体系情结 ,走向“后体系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哲学 后体系时代 马克思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法进程社会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以《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缺失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胡戎恩 石东坡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19,共10页
法之不行在中国由来已久,好在法治已经是社会各界的共识,在建设法治的漫漫进程中,立法的科学化是立法者的重中之重,亦或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瓶颈。如何迅速提升中国当代立法的科学化,我们认为建立完善的法律社会评价机制是当务之急。... 法之不行在中国由来已久,好在法治已经是社会各界的共识,在建设法治的漫漫进程中,立法的科学化是立法者的重中之重,亦或是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瓶颈。如何迅速提升中国当代立法的科学化,我们认为建立完善的法律社会评价机制是当务之急。本文通过研究失独家庭的状况,以及由此状况所折射出的生育权宪法保护、生育权特别牺牲之补偿、精神抚慰权益的明确和救助权的充分实现,提出现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法》修改应该成为"后体系时代"在宪法和宪政高度加以审视和严肃对待的一个紧迫的修法项目。由此延伸出所有法律合宪性的严重问题。法律社会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立法进程的一种常态化的立法实践类型。在增强其科学性、预见性、逻辑性和针对性的法律修改中,应该可以运用社会影响评价的技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影响评价 失独家庭 人口和计划生育法 合宪性 后体系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实践的中国立法学——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立法学的成长 被引量:16
8
作者 封丽霞 《地方立法研究》 2018年第6期18-40,共23页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在中国立法蓬勃兴起、突飞猛进的背景下,中国立法学应运而生并获得源源不断的成长力量。中国立法学四十年创建与发展的过程,不仅是其作为一个法学独立学科确立和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回应中国立法问题、逐步面向...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在中国立法蓬勃兴起、突飞猛进的背景下,中国立法学应运而生并获得源源不断的成长力量。中国立法学四十年创建与发展的过程,不仅是其作为一个法学独立学科确立和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回应中国立法问题、逐步面向中国立法实践的过程。当代中国立法学大致经历了1978-2000年的创建与初步展开、2000年《立法法》颁布之后的"规范立法学"以及"后体系时代"三个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立法学的学科体系、组织形式与学术载体也随之建立和发展。未来中国立法学的发展进路,应当实现从阐释性立法学转向建设性立法学、从封闭式立法学转向开放型立法学以及政治性与学术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立法 中国立法学 规范立法学 后体系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判决—规范:地方性立法的司法输入——以京津冀区域性立法为视角
9
作者 胡俊华 葛天博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8-32,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于2010年如期形成,就地方性立法而言,应以经济纠纷事实为导向,细化实施性立法;以经济秩序重构为指向,加快回应性立法。以地方区域法治为方向,发挥自主性立法;通过习惯风俗入判、司法判决固化习俗、区域司法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于2010年如期形成,就地方性立法而言,应以经济纠纷事实为导向,细化实施性立法;以经济秩序重构为指向,加快回应性立法。以地方区域法治为方向,发挥自主性立法;通过习惯风俗入判、司法判决固化习俗、区域司法合作等三项原则,严格立法权限代理制度、建立法律冲突裁决制度、完善规范清理制度体系,建构司法型立法体制机制,从而实现立法"后体系时代"地方法治建设进程中公共契约精神的解放。充分适用中央立法授权,建立司法型立法模式,授权判决型规则产出,从立法供给侧改革,全面落实"科学立法"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体系时代 实施性立法 回应性立法 自主性立法 司法型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