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4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拱高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成霜 聂黎黎 裴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67-1374,共8页
在矫正近视性屈光不正的术式中,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因其安全、稳定和可逆等优点被广泛认可。ICL术后拱高为ICL光学区后表面中央到晶状体前顶点的垂直距离,是ICL术后最重要的安全性指标之一,也是ICL术后随访必不可少... 在矫正近视性屈光不正的术式中,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因其安全、稳定和可逆等优点被广泛认可。ICL术后拱高为ICL光学区后表面中央到晶状体前顶点的垂直距离,是ICL术后最重要的安全性指标之一,也是ICL术后随访必不可少的项目。拱高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引起相应并发症,影响术后临床效果。如何在术前选择合适的ICL型号并预判术后拱高及影响术后拱高的因素等问题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现就ICL植入术后拱高的理想值、ICL术后拱高变化趋势和原因及ICL术后拱高的影响因素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术前选择合适的ICL型号和术后获得理想的拱高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拱高 近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欧召喜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5期38-38,40,共2页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安全性、有效的治疗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进入我院进行高度近视及散光的患者98例,依照八院顺序的不同,随...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安全性、有效的治疗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5月进入我院进行高度近视及散光的患者98例,依照八院顺序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偶数组49例)、对照组(奇数组49例),分别选择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收体植入术以及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进行治疗,通过随访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视力恢复至O.5~1.O,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同样恢复至O.5-1.0,然而总体恢复情况来看,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出现白内障3例,眼压升高3例。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O.05,具有统计学意沁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不仅能够取得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还更加安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高度近视及散光 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患者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拱高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3
作者 邹泉 郑洪玲 +2 位作者 程蕾 宋超 朱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56-460,共5页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拱高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给出术后不同时间点拱高的预测方程。方法分析2020年8月至11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拟行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患者32例63眼的临...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拱高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给出术后不同时间点拱高的预测方程。方法分析2020年8月至11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拟行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患者32例63眼的临床资料,术前记录患者的前房角度、前房深度、前房容积、角膜厚度、白到白间距(WTW)、睫状沟直径(STS)、术前等效球镜度和自然晶状体厚度,同时记录术中植入的ICL尺寸,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患眼术后1 d、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拱高,分析上述观察指标对于术后拱高的影响。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去除存在共性的变量,筛选出独立因素。以独立因素作为自变量,ICL术后拱高作为因变量,分析各因素对于ICL术后拱高的影响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入组患者年龄为(26.59±5.73)岁,术后1个月拱高显著低于术后1 d,术后6个月拱高显著低于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拱高显著低于术后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房深度和自然晶状体厚度均是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术后拱高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拱高与前房深度、前房容积和ICL尺寸均呈正相关,与自然晶状体厚度呈负相关(均为P<0.05)。影响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术后1 d、1个月、6个月、12个月拱高的回归方程分别为术后1 d拱高(μm)=258.226-435.606×自然晶状体厚度(mm)+291.971×前房深度(mm)+75.134×ICL尺寸(mm)+0.166×前房容积(mm^(3));术后1个月拱高(μm)=545.797-391.858×自然晶状体状厚度(mm)+221.224×前房深度(mm)+44.786×ICL尺寸(mm)+0.505×前房容积(mm^(3));术后6个月拱高(μm)=208.770-287.950×自然晶状体厚度(mm)+254.127×前房深度(mm)+30.280×ICL尺寸(mm)+0.619×前房容积(mm^(3));术后12个月拱高(μm)=0.999-251.694×自然晶状体厚度(mm)+250.972×前房深度(mm)+36.120×ICL尺寸(mm)+0.599×前房容积(mm3)。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行ICL植入术后12个月内拱高呈降低趋势,前房深度、前房容积、ICL尺寸、自然晶状体厚度均是影响术后拱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后房人工晶状体 拱高 前房深度 前房容积 晶状体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白内障手术要点
4
作者 王晓瑛 周行涛 +2 位作者 竺向佳 蒋永祥 陈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9-223,共5页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患者面临白内障对视力的威胁。此类患者白内障术前眼部检查时应该关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是否大于2000个/mm^(2)、前房角的开放状态以及是否有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患者面临白内障对视力的威胁。此类患者白内障术前眼部检查时应该关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是否大于2000个/mm^(2)、前房角的开放状态以及是否有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眼底异常;眼部生物测量时应该关注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的测量起止线,若行ICL联合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要按照角膜激光手术后的检查要求使用2种以上设备测量角膜屈光力;人工晶状体类型选择时要考虑高度近视眼的组织结构特点,相较于C形与L形襻,平板襻在高度近视伴有大囊袋以及较大的撕囊直径患者中相对更为稳定;Kane、Barrett UniversalⅡ、Olsen、Hill-RBF等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在长眼轴人群中相对准确;推荐ICL取出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时进行,手术切口宜大于2.6 mm。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摘除手术,虽然在减少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减轻角膜水肿、高质量撕囊等方面优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但因ICL的存在会引起飞秒切削气泡聚积、需要手动调整激光扫描定位以及较低拱高,可造成撕囊和碎核的不完全,建议谨慎使用。眼科医师应充分认识和关注ICL术后白内障手术的特点和设计的难点,与患者充分沟通交流,个性化选择,以期获得更佳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后房人工晶状体 高度近视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手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BM相关数据优化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选择对术后拱高的影响
5
作者 郑两定 肖晓婷 陈雅丽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3期469-474,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的睫状沟直径(STS)等数据选择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尺寸对术后拱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同时探讨影响拱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选取福州眼科医院2022-01/12收治的... 目的:研究基于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的睫状沟直径(STS)等数据选择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尺寸对术后拱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同时探讨影响拱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选取福州眼科医院2022-01/12收治的行ICL植入术并规律复查6 mo的患者,纳入进行ICL尺寸优化的95例188眼屈光不正患者为优化组;未进行ICL尺寸优化的90例174眼屈光不正患者为普通组。分别于术后1 d,1 wk,1、3、6 mo进行随访,收集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情况、眼压(IOP)、角膜情况、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度、拱高、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资料。结果:两组术后等效球镜、UCVA、BCVA组间比较无差异(均P>0.05)。优化组和普通组患者术后6 mo的视力安全指数分别为1.21±0.24、1.19±0.21,视力疗效指数分别为1.18±0.22、1.07±0.26。两组患者术后6 mo拱高分别为407.77±159.31、467.16±250.07μm,优化组92.0%眼术后拱高达到理想状态,普通组74.1%眼术后拱高达到理想状态;两组患者术后拱高随时间有轻微下降趋势,组间比较无差异(F组间=3.478,P组间=0.063)。普通组术后存在6眼ICL置换、2眼因房角关闭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而导致ICL取出的病例。结论:基于UBM测量的STS等数据选择ICL尺寸并设计植入方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拱高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后房人工晶状体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 睫状沟直径 拱高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中低度近视
6
作者 蔡佳玉 陈剑 +2 位作者 李勇 桂芬 吴湘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668-1671,共4页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中低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我院ICL植入术矫正的中低度近视患者48例85眼,观察术后1 a裸眼视力(LogMAR)、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屈光状态、眼压、拱高与角膜内皮... 目的: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矫正中低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我院ICL植入术矫正的中低度近视患者48例85眼,观察术后1 a裸眼视力(LogMAR)、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屈光状态、眼压、拱高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2 mo,患者裸眼视力-0.10(-0.20,-0.10)、有效性指数为1.07±0.13、最佳矫正视力-0.10(-0.20,-0.10)、安全性指数为1.10±0.14。实际矫正屈光度与预期矫正屈光度差值在±0.50 D范围占91%(77/85),差值在±1.00 D范围占100%(85/85)。术后12 mo时拱高为501.16±210.46μm。术前,术后6、12 mo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无差异(F=1.050,P=0.352)。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期间无前囊下混浊、白内障、瞳孔阻滞或其他威胁视力的并发症。结论:ICL植入术矫正中低度近视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中低度近视 拱高 安全性 有效性 屈光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拱高与眼前节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江畅 高健 +4 位作者 叶敏捷 朱凤 廖超 吴宇博 廖荣丰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29-235,共7页
目的研究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早期的拱高与术前眼前节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行ICL植入手术患者388例(696只眼)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周,使用三维眼前节分析仪(Pe... 目的研究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早期的拱高与术前眼前节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行ICL植入手术患者388例(696只眼)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周,使用三维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测量患者术后拱高,分析ICL术后早期拱高与术前角膜水平直径即白到白(WTW)、平均睫状沟直径(STS)、房角距离(ATA)、前房深度(ACD)、术前等效球镜(SE)、眼轴长度(AL)、晶状体厚度(LT)、晶状体矢高(CLR)以及晶状体前表面顶点到水平睫状沟直径所在平面的距离(STSL)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拱高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患者行ICL植入术后1周裸眼视力为-0.08(-0.08,<0.00)logMAR,较术前1.00(1.00,1.22)logMAR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92,P<0.001),术后1周的拱高与WTW(r=0.229,P<0.001)、ACD(r=0.296,P<0.001)、STS(r=0.163,P<0.001)、AL(r=0.079,P<0.05)、ICL尺寸(r=0.210,P<0.001)呈正相关,与STSL(r=-0.163,P<0.001)、CLR(r=-0.203,P<0.001)、LT(r=-0.292,P<0.001)呈负相关,与SE和ATA无显著相关性(P>0.05)。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影响和预测ICL术后早期拱高的因素有ACD、STSL、LT、ICL尺寸。线性回归方程:拱高=-209.742+116.764×(ACD)-114.234×(STSL)-106.168×(LT)+58.156×ICL尺寸(R^(2)=0.130)。结论术后1周的拱高与WTW、ACD、STS、AL、ICL尺寸呈正相关,与STSL、CLR、LT呈负相关,与SE和ATA不相关,ACD、STSL、LT和ICL尺寸是影响和预测术后拱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后房人工晶状体 拱高 近视 前节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
8
作者 冯会芳 刘亚东 +3 位作者 王贝贝 赵慧杰 石路漫 魏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23-727,共5页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患者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10例(420眼)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个月视力...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患者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10例(420眼)行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个月视力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恢复良好组(最佳矫正视力恢复≥0.3 D)、恢复不良组(最佳矫正视力恢复<0.3 D)。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视力恢复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对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后3个月,恢复良好组的患者共149例298眼,恢复不良组的患者共61例122眼。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近视年限、体重指数、学业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恢复不良组患者角膜散光度<1.30 D占比(55.74%)、角膜屈光度<45 D占比(59.02%)、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7分占比(63.93%)、中央平均曲率半径[(7.82±0.27) mm],均低于恢复良好组[83.89%、81.88%、85.91%及(7.90±0.24)mm],角膜前表面中央扁平子午线曲率(k1)[(43.27±1.43)D]、角膜前表面陡峭子午线曲率(k2)[(44.84±1.53)D]、拱高[(628.49±67.28)μm]均高于恢复良好组[(42.73±1.42)D、(44.12±1.47)D、(417.56±80.14)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角膜散光度、角膜屈光度、k1、k2、拱高、睡眠PSQI评分均为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术后患者视力恢复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高度近视患者ICL植入术后视力恢复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95%CI:0.896~0.966),敏感度为83.61%,特异度为91.95%(P<0.05)。结论 角膜散光度、角膜屈光度、k1、k2、拱高、睡眠PSQI评分等均可影响高度近视ICL植入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ICL植入术后患者视力恢复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视力预后 有晶状体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拱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眼表泪膜影响临床研究
9
作者 陈润 孙丽丽 +2 位作者 冯晓芳 孙艳宁 南敏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371-1376,共6页
目的:探究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对眼表泪膜的影响,为临床防治ICL术后干眼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行ICl手术矫正治疗的患者76例149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干眼症分为干眼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3 d、术... 目的:探究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对眼表泪膜的影响,为临床防治ICL术后干眼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行ICl手术矫正治疗的患者76例149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干眼症分为干眼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3 d、术后7 d、术后1个月泪河高度(TMH)、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vg-BUT)、睑板腺成像评分、脂质层评分、视觉质量评分(QoV)、眼表疾病指数(OSDI)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膜染色评分、睑缘形态评分、NIF-BUT评分、NIAvg-BUT评分、OSDI评分低于术后7 d与术后1个月(均P<0.05);干眼组术前OSD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眼组术后7 d角膜染色评分、睑缘形态评分、NIF-BUT、NIAvg-BUT、Qov评分、OSDI评分高于对照组,TMH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眼组术后1个月角膜染色评分、睑缘形态评分、睑板腺成像评分、NIF-BUT、NIAvg-BUT、QoV评分、OSD评分高于对照组,TMH低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7 d、术后1个月角膜染色评分、睑缘形态评分、NIF-BUT、NIAvg-BUT、QOV评分及术后1个月睑板成像评分偏高是干眼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较高的TMH评分是干眼症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ICL植入术对患者眼表泪膜稳定性同样存在影响,应当注意术前评估及术后复查,给予针对性的术前预防性治疗和术后干预性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 人工 晶状体植入术 泪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缩瞳和散瞳状态下眼压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刘颖 关念 +3 位作者 沈政伟 何星 钟会芬 赵琴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观察散瞳或缩瞳对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术后眼压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9~12月于武汉普瑞眼科医院屈光专科行ICL V4c植入术患者102例(102只眼),随机分为缩瞳组48例(48只眼)和散瞳... 目的观察散瞳或缩瞳对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术后眼压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9~12月于武汉普瑞眼科医院屈光专科行ICL V4c植入术患者102例(102只眼),随机分为缩瞳组48例(48只眼)和散瞳组54例(54只眼)。两组患者术后分别使用相应的药物建立缩瞳、散瞳模型,分别于术前、术后2 h、术后4 h、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检测并记录患者眼压,眼压异常者行相关降眼压处理。结果术后2 h,两组患者的眼压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4 h、1 d、1周、1个月时两组患者眼压呈现回落趋势,且均与术前眼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个观测时间点两组间患者的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早期眼压异常者比例分布散瞳组与缩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瞳或缩瞳对ICL V4c植入术患者术后早期的眼压无明显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后房人工晶状体 散瞳 缩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
11
作者 张晓洁 《大医生》 2024年第19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Phaco)、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与房角分离术(GSL)联合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3年11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Phaco)、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与房角分离术(GSL)联合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3年11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接受Phaco与IOL植入术治疗)和观察组(接受Phaco与IOL植入术联合GSL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视力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术后3 d、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视力均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均更高(均P<0.05)。两组患者眼压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术后3 d、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术后3 d眼压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前房深度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术后3 d、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前房深度均呈升高趋势,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Phaco联合GSL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和增加前房深度,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房角分离术 闭角青光 白内障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拱高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12
作者 乔阳 张浩润 +1 位作者 付梦君 赵静静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3期191-194,共4页
近视是目前社会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常见影响因素有环境、遗传等,未有治愈药物,只能经矫正手术将视力恢复。在矫正近视手术中,使用率较高的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ICL)植入术,一般用于中高度... 近视是目前社会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常见影响因素有环境、遗传等,未有治愈药物,只能经矫正手术将视力恢复。在矫正近视手术中,使用率较高的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ICL)植入术,一般用于中高度近视患者,具有效果稳定、视觉好等优势。ICL植入术是否成功和术后拱高具有一定相关性,拱高太高或者太低都可能增加部分并发症发生风险。进而本文以ICL植入术后拱高为核心,综述引起术后拱高的多种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高 近视 有晶状体后房人工晶状体 矫正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观察
13
作者 张道敬 于华香 《大医生》 2024年第2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成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4年2月青岛市即墨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成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4年2月青岛市即墨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力水平、眼压、中心前房深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均P<0.05)。术后30 d,两组患者视力水平、中央前房深度均增加,且研究组均大于参照组;两组患者眼压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两组患者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用于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颇为有效,在降低眼压这一方面成效显著,能切实有效地改善视力状况、增大中央前房深度,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颇有助益,且其安全性相对较高,具备在临床上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闭角青光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角分离手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鸿雁 张鲲 +1 位作者 李倩 刘莹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5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房角分离手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于北京康复医院就诊的198例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 目的:探讨房角分离手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于北京康复医院就诊的198例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9例。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临床相关指标与角膜内皮完整性、手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96%,较对照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2,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视力水平均有所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度均有所增大,且观察组更大;眼压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4,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有所减小,而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与角膜中心厚度均有所增大,而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33、16.608、6.698,P<0.05)。手术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总检率为8.08%,低于对照组的19.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89,P<0.05)。结论: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房角分离手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水平,同时也改善了前房深度、前房角度和眼压,更利于维持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完整性,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闭角青光 房角分离术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晓 刘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65-0069,共5页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并白内障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本文主要探究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治疗的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数量选取为86例,纳入开始时间为2019.01,结束时间为2021.12,对象选定为APACG并白内障者,在抽签...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并白内障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本文主要探究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治疗的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数量选取为86例,纳入开始时间为2019.01,结束时间为2021.12,对象选定为APACG并白内障者,在抽签法的干预下进行分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行IOL植入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对照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SICS),探究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后各个时间段视力、眼压水平、前房深度恢复更理想(P<0.05)。术后3d、3个月、6个月,患者前房角开放>1/2例数明显更多,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多(P<0.05)。观察组疗效95.35%、满意度81.40%经过对比更高(P<0.05)。并发症比较,数据间未见差异性(P>0.05)。结论 在APACG并白内障患者治疗中,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治疗可获得确切效果,有助于恢复患者视力水平,改善眼压状况,提升患者满意度,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原发性闭角青光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炳护 杨健 杨晔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8期22-24,共3页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OL)联合房角分离术(GSL)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0月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OL)联合房角分离术(GSL)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0月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40眼)。对照组采用白内障Phaco联合IOL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GSL治疗。比较两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粘连情况。结果: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眼压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术后3个月,两组前房深度大于术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两组房角粘连<90°占比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Phaco、IOL联合GSL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视力,降低眼压,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房角分离术 闭角青光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残留近视的LASEK治疗效果 被引量:9
17
作者 郑金华 谷浩 +2 位作者 龙秋容 肖桃 罗英英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7-531,共5页
背景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及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散光人工晶状体(PPC—TICL)植入术是矫正高度近视及近视合并散光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常残留低度近视,需进一步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残留近... 背景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及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散光人工晶状体(PPC—TICL)植入术是矫正高度近视及近视合并散光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常残留低度近视,需进一步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残留近视,这种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关注。目的观察PPC-ICL或PPC—TICL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及近视散光后LASEK治疗残留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5年3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等效球镜度≥-20.00D的超高度近视且接受PPC—ICL植入术或PPC—TICL植入术后6个月仍残留近视者9例14眼,其中行PPC.ICL植入术者4例8眼,行PPC—TICL植入术者5例6眼,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可提高2行以上。对术眼进行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和眼底检查,排除禁忌证后行LASEK,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LASEK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BCVA、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拱高、晶状体、眼压变化,评价PPC—ICL或PPC—TICL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后用LASEK矫正残留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术眼手术顺利,术后术眼眼前节无明显炎症反应和严重并发症。术前、PPC—ICL植入术后6个月和LASEK术后12个月术眼UCVA、BCV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360、1.778,均P〈0.05),LASEK术后术眼UCVA均高于术前BCVA。术前、PFC—ICL植入术后6个月和LASEK术后12个月术眼屈光度分别为(-22.27±4.29)、(-3.75±2.25)和(-0.42±0.63)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370,P〈0.05),LASEK术后术眼屈光度明显低于术前、PPC—ICL植入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眼术前、PPC-ICL术后6个月及LASEK植入术后12个月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663、1.055,均P〉0.05)。LASEK术后12个月和PPC—ICL术后6个月拱高分别为(0.69±0.26)Film和(0.71±0.2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2,P〉0.05)。结论PPC—ICL或PPC-T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常残留一定程度的近视度,进一步用LASEK矫正残留近视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手术 后房/手术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疗效 安全性 随访研究 有晶状体后房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切口无黏弹剂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海燕 郭琳 +2 位作者 杨文 王从毅 马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44-548,共5页
目的观察2.2 mm微切口无黏弹剂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高度视患者40例(80眼),按术中是否使用黏弹剂随机分为无黏弹剂组(2... 目的观察2.2 mm微切口无黏弹剂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高度视患者40例(80眼),按术中是否使用黏弹剂随机分为无黏弹剂组(2.2 mm微切口ICL植入)(n=22)和有黏弹剂组(3.2 mm切口ICL植入)(n=18)。对比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两组患者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数、手术时间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 d两组患者左右眼UCVA和角膜内皮细胞数均降低,眼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无黏弹剂组UCVA恢复正常(左眼:1.00±0.09;右眼:1.01±0.08),而有黏弹剂组患者左右眼UCVA分别为0.84±0.09和0.89±0.10。术后1周无黏弹剂组患者左、右眼眼压降低至(17.85±3.05)mmHg(1 kPa=7.5 mmHg)和(17.64±3.55)mmHg,而有黏弹剂组为(22.11±1.68)mmHg和(21.78±1.96)mmHg。术后1周无黏弹剂组患者左右眼角膜内皮细胞数接近术前水平,分别为(2650.91±227.98)个·mm^-2和(2624.41±161.82)个·mm^-2,而有黏弹剂组为(2524.22±183.83)个·mm^-2和(2570.39±218.67)个·mm^-2。术后1个月有黏弹剂组患者UCVA、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数恢复正常。无黏弹剂组较有黏弹剂组手术时间短,两组除部分患者眼压较高外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2.2 mm微切口无黏弹剂ICL植入术早期视力恢复快、眼压稳定、手术时间短,手术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 无黏弹剂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干眼情况 被引量:4
19
作者 缪娜 邓应平 +5 位作者 张小兰 王顺清 孙成淑 邱乐梅 龚芮 马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研究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患者干眼相关的临床变化,评价其眼表疾病的严重程度。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09/10拟行ICL植入手术矫正近视的患者50例5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wk,1、3mo时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 目的:研究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患者干眼相关的临床变化,评价其眼表疾病的严重程度。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09/10拟行ICL植入手术矫正近视的患者50例5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wk,1、3mo时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和角膜染色评分(Oxford法)、泪膜破裂时间(TBUT)、基础泪液分泌量(SⅠt)、下睑中央泪河高度检查。结果:OSDI问卷评分在术后1wk,1mo时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至术后3mo恢复至术前水平,角膜染色评分在术后3mo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3mo与术后1wk比较有差异(χ^(2)=5.267,P=0.022)。角膜染色评分在各个时间点均和OSDI问卷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rs>0,P<0.05)。TBUT在术后1wk及1mo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3mo恢复至术前水平。SⅠt和下睑中央泪河高度在术后各个时间点与术前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ICL植入术后早期会影响患者眼表泪膜的稳定性,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眼相关症状,OSDI问卷评分可以评价其主观不适症状。但到术后3mo,患者眼表泪膜稳定性恢复至术前水平。角膜染色阳性评分越高的患者,干眼相关症状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表疾病指数问卷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房放液治疗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高眼压 被引量:6
20
作者 熊露 易魁先 +1 位作者 邓一鹏 彭晓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367-369,共3页
目的:探讨前房放液法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术后早期眼压升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ICL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患者,眼压〉25mm Hg时,表面麻醉下,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尖从角膜侧切口缓慢将房水... 目的:探讨前房放液法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术后早期眼压升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ICL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患者,眼压〉25mm Hg时,表面麻醉下,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尖从角膜侧切口缓慢将房水放出,使眼压降至10~13mm Hg。术后每2h测量眼压,如眼压再次升高,可反复放房水处理,直至眼压正常。结果:ICL植入术患者167例330眼,术后眼压〉25mm Hg者32例62眼,其中部分房水可见黏弹剂。大多数患眼(48眼)通过1次放液治疗成功无复发。经过最多3次侧切口放液,所有患眼眼压均恢复正常。术后随访未见异常。结论:黏弹剂残留是导致ICL植入术后早期眼压升高的主要原因,侧切口前房放液法能有效、及时降低眼压。操作简单、安全、无痛,患者乐于接受,可反复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房放液术 有晶状体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角膜侧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