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期墨家形而上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沈顺福 《管子学刊》 CSSCI 2009年第1期65-72,共8页
后期墨家指墨子》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和《小取》等六篇所构成的一种学派。在这些文献中,思想家们通过端、体、故等范畴的属性,揭示了本体的特征:基础性、原始性和不可知性。通过披露景、止、亡... 后期墨家指墨子》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和《小取》等六篇所构成的一种学派。在这些文献中,思想家们通过端、体、故等范畴的属性,揭示了本体的特征:基础性、原始性和不可知性。通过披露景、止、亡等特点,后期墨家分析了现象的不确定性。通过分析名与言,后期墨家指出符合说的真理观与认识的图像说。最后,后期墨家还将思维和生存结合起来,以为思维是人类的一个基本存在形式。这一观念具有相当的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墨家 形而上学 知识论 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研究到理论创造——论冯契对后期墨家“三物”论说的创造性诠释 被引量:1
2
作者 晋荣东 《哲学分析》 CSSCI 2021年第4期51-68,197,共19页
相异于主流解释把后期墨家“三物”论说理解为对推理形式的刻画或对逻辑规律、原则的揭示,冯契立足于对逻辑范畴问题的长期思考,将其本质勘定为提出了“类”“故”“理”三个范畴是逻辑思维所必具的学说,并从“类”“故”“理”三个方... 相异于主流解释把后期墨家“三物”论说理解为对推理形式的刻画或对逻辑规律、原则的揭示,冯契立足于对逻辑范畴问题的长期思考,将其本质勘定为提出了“类”“故”“理”三个范畴是逻辑思维所必具的学说,并从“类”“故”“理”三个方面来重构和诠释后期墨家逻辑思想。冯契对“三物”论说的创造性诠释为建构逻辑范畴体系提供了一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基本架构,而以“类”“故”“理”为骨架的范畴体系正是冯契“智慧说”哲学体系的重要理论创获之一。对“三物”论说的诠释与逻辑范畴体系的建构之间这种高度融合、相互生成,充分体现了冯契的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理论创作之间存在着一种由此及彼、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契 后期墨家 “三物”论说 逻辑范畴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同》篇与邹衍、后期墨家新论——兼论战国后期学术之演进问题
3
作者 黄瑜 熊凯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2期36-39,共4页
《吕氏春秋.应同》篇通常被今人视为引自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断片,这种流行已久的看法其实并不符合《应同》篇本意。从《应同》篇与邹衍、墨家之思想比较看《,应同》篇的五德终始学说可能是后期墨家根据吕不韦需要所改造的结果,讲五德终... 《吕氏春秋.应同》篇通常被今人视为引自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断片,这种流行已久的看法其实并不符合《应同》篇本意。从《应同》篇与邹衍、墨家之思想比较看《,应同》篇的五德终始学说可能是后期墨家根据吕不韦需要所改造的结果,讲五德终始的在战国后期也不止邹衍一家。这使得我们有必要对五德终始说在战国后期发展的多向性问题以及后期墨家的思想发展性问题做出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五德终始 邹衍 后期墨家 战国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孙龙与后期墨家的正名学说
4
作者 杜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8-43,共6页
在先秦儒、道、名、墨、法诸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学说中,都或深或浅地对正名有所论述,但都缺乏深刻性和完整性。直到战国末期,由于公孙龙和后期墨家从各个不同层面深入研究了正名问题,方使先秦正名理论达到了一个真正具有逻辑学意义的... 在先秦儒、道、名、墨、法诸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学说中,都或深或浅地对正名有所论述,但都缺乏深刻性和完整性。直到战国末期,由于公孙龙和后期墨家从各个不同层面深入研究了正名问题,方使先秦正名理论达到了一个真正具有逻辑学意义的全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哲学 正名 公孙龙 后期墨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摹略万物之然——后期墨家认识论
5
作者 董志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14,共5页
 后期墨家在继承墨子唯物思想的基础上,论述了认识的基础、认识的过程及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性、认识所得知识的不同来源及种类,批判了以往认识论中的一些错误命题。后期墨家的认识论系统,感性、理性认识并重,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后期墨家在继承墨子唯物思想的基础上,论述了认识的基础、认识的过程及认识过程中的阶段性、认识所得知识的不同来源及种类,批判了以往认识论中的一些错误命题。后期墨家的认识论系统,感性、理性认识并重,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这种认识论对认识主体作用的强调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墨家认识论 "过物" "论物" "为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期墨家逻辑思想大发展原因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义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8-22,共5页
学术界对后期墨家逻辑思想的研究可以说已经十分深入和广泛,但研究者往往关注于其内容方面的光彩,却忽视了为什么后期墨家会将学术的主要兴趣转移到这一方面,或者只是零星的探讨其转向的原因而未全面地总结墨家学术趋向转变的成因。笔... 学术界对后期墨家逻辑思想的研究可以说已经十分深入和广泛,但研究者往往关注于其内容方面的光彩,却忽视了为什么后期墨家会将学术的主要兴趣转移到这一方面,或者只是零星的探讨其转向的原因而未全面地总结墨家学术趋向转变的成因。笔者借鉴前辈们研究墨家的成果,试图从墨家学派内部的变化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两方面探求其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墨家 名辩 逻辑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墨经》当出后期墨家之手
7
作者 姜宝昌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47,共7页
关于《墨经》作者问题,胡适和冯友兰都认为是"后期墨家"的作品,所谓墨辩六篇大致出于后期墨家之手,这为学界较普遍认同。但反对之声,即坚执《墨经》为墨翟自著的文章时或见到。其原因之一,没有就《墨经》所述内容与撰写体例... 关于《墨经》作者问题,胡适和冯友兰都认为是"后期墨家"的作品,所谓墨辩六篇大致出于后期墨家之手,这为学界较普遍认同。但反对之声,即坚执《墨经》为墨翟自著的文章时或见到。其原因之一,没有就《墨经》所述内容与撰写体例两个方面加以研究和论说。《墨经》所述内容、撰写体例与《墨子》的兼爱、非攻等十大主张的有关篇章的内容论述形式和撰写体例是完全不同的。《墨经》应为后期墨家所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经》 后期墨家 《墨子》 墨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后期墨家的自然观——先秦自然观研究之一 被引量:1
8
作者 欧阳茂森 李传忠 《齐鲁学刊》 1985年第3期42-49,共8页
墨家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其创始人墨翟死后,墨家发生分化。今存《墨了》书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以及《大取》、《小取》六篇著作,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均与《墨子》书中其他各篇有显著不同。据近人... 墨家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其创始人墨翟死后,墨家发生分化。今存《墨了》书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以及《大取》、《小取》六篇著作,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均与《墨子》书中其他各篇有显著不同。据近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墨家 墨子 先秦时期 墨经 创始人 基本思想 唯物主义自然观 学派 有限与无限 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孙龙与后期墨家思想比较
9
作者 闫宏伟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1年第2期148-148,共1页
公孙龙是中国古代名辩思想发展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曾提出"白马非马"、"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等著名论点。虽然在哲学和逻辑学上存在唯心主义观点,但在本体论上坚持唯物主义,他的正名思想对逻辑学有深远影响。后期墨... 公孙龙是中国古代名辩思想发展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曾提出"白马非马"、"物莫非指,而指非指"等著名论点。虽然在哲学和逻辑学上存在唯心主义观点,但在本体论上坚持唯物主义,他的正名思想对逻辑学有深远影响。后期墨家继承和发展了公孙龙的正名学说,提出了系统的逻辑学说,这标志着中国的古代逻辑学的建立。本文从分析二者观点与思想入手,并试图对二者的思想进行比较与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孙龙 后期墨家 名与实 正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后期墨家对惠施、公孙龙名辩思想的批判和继承
10
作者 周云之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5期49-56,共8页
大家都承认,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先秦名家和后期墨家都讨论了坚白、同异的问题,他们代表了先秦名辩(逻辑)思潮中的两大学派,对先秦名辩思想的发展都发生了重要的影响。但这两大名辩学派(思潮)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一直是... 大家都承认,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先秦名家和后期墨家都讨论了坚白、同异的问题,他们代表了先秦名辩(逻辑)思潮中的两大学派,对先秦名辩思想的发展都发生了重要的影响。但这两大名辩学派(思潮)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心和探讨的重要问题。当今的某些重要的思想史和哲学史著作中,都认为先秦铝家和后期墨家在先秦名辩思潮中是代表了两个根本对立的倾向和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辩思潮 后期墨家 公孙龙 惠施 继承 批判 先秦 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期墨家心理学思想简介
11
作者 余铁城 《心理科学通讯》 1986年第4期47-49,11,共4页
后期墨家所著《墨经》蕴含着相当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成就可观,堪与《荀子》比美。它们是先秦心理学思想的两颗明珠,值得发掘、整理。本文引文据伍非百先生著《墨辩解故》一书,对原文的理解也多受启迪。现作如下简单评介.一、关于心理和... 后期墨家所著《墨经》蕴含着相当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成就可观,堪与《荀子》比美。它们是先秦心理学思想的两颗明珠,值得发掘、整理。本文引文据伍非百先生著《墨辩解故》一书,对原文的理解也多受启迪。现作如下简单评介.一、关于心理和意识生命活动,心理、意识活动的实质,这是心理学的最根本问题。后期墨家的解答是非常明确的:“生:形与知处也”。(《经上》)意谓形具而知附,然后有生命活动,心理活动。这个“知”字,包括认知活动和意识活动.人的本质,生命的实质即在于人能认知、有意识。认知是“以其知(即智力)遇物(即接触客观事物)而能貌之(即描摹事物形象)”的反映过程;而意识则是意识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墨家 意谓 荀子 墨经 道德观念 心理学思想 关系问题 公孙龙 时间观念 意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翟和后期墨家的经营管理思想
12
作者 严清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78-80,共3页
墨翟是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思想家。小生产者一般都亲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故其代表者注重经营管理问题,在这方面有些思想,值得我们研究总结,以资借鉴。
关键词 经营管理思想 后期墨家 墨翟 春秋战国时期 生产经营活动 生产者利益 小生产者 管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期墨家对先秦名家逻辑思想的批判
13
作者 曾昭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63-65,共3页
后期墨家对先秦名家逻辑思想的批判曾昭式后期墨家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就事物发展的相对稳定性和质的规定性方面,对先秦各学派一些逻辑思想进行了批判。这些批判从普通逻辑角度看绝大部分是合理的,但也有一些批判是错误的。本文... 后期墨家对先秦名家逻辑思想的批判曾昭式后期墨家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就事物发展的相对稳定性和质的规定性方面,对先秦各学派一些逻辑思想进行了批判。这些批判从普通逻辑角度看绝大部分是合理的,但也有一些批判是错误的。本文仅就其对先秦名家逻辑思想的批判作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墨家 逻辑思想 先秦名家 公孙龙 《墨辩》 惠施 对象的属性 得其所 认识事物 直接反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期墨家关于复合词项的语义学
14
作者 周云之 张靖宇 C·翰森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1985年第2期90-95,共6页
自从墨家提出简单“名词”(词项和谓词表达式)的语义解释的语义学方案,自然地遇到表述方面的修饰问题。语义修饰使一个词项成为一个具有不同外延范围的新项(一个复合项)。
关键词 后期墨家 语义学 词项 复合 语义解释 表达式 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或欧洲传统)逻辑与后期墨家逻辑中的等价公理——对逻辑与理性普遍性的论证
15
作者 张靖杰(译)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94-103,共10页
在跨文化研究中,是否存在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逻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中国传统的思想家对逻辑言之甚少,且更倾向于诗性的表达,因此往往被视为(相对而言)非逻辑的。通过比较亚里士多德逻辑中最为普遍的公理与后期墨家文本中关于逻... 在跨文化研究中,是否存在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逻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中国传统的思想家对逻辑言之甚少,且更倾向于诗性的表达,因此往往被视为(相对而言)非逻辑的。通过比较亚里士多德逻辑中最为普遍的公理与后期墨家文本中关于逻辑问题的公式化表达,经由两者公理的等价性来论证逻辑与理性的普遍存在。可以认为:基本的逻辑规则并不依赖于某些特定的文化、语言与本体论前提,也不建立在特定的“真理”概念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逻辑 后期墨家逻辑 公理 真理 普遍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期墨家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16
作者 刘蔚华 《东岳论丛》 1980年第4期68-74,共7页
春秋战国之交,出现了儒墨显学的对立。墨家作为儒学的第一个批判者,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墨子死后,“墨离为三”(《韩非子·显学》),有相里氏之墨、相(祖)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史称后期墨家,活动于战国中后期。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墨子... 春秋战国之交,出现了儒墨显学的对立。墨家作为儒学的第一个批判者,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墨子死后,“墨离为三”(《韩非子·显学》),有相里氏之墨、相(祖)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史称后期墨家,活动于战国中后期。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墨子哲学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内容,扬弃了他的“天志”、“明鬼”等唯心主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墨家 公孙龙 马克思恩格斯 墨子 韩非子 表现形式 普遍性 显学 儒学 类事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后期墨家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17
作者 王德裕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20-26,共7页
《墨经》(连同《大取》、《小取》)是后期墨家著作的汇集,约成书于战国末期。这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不仅包含有许多自然科学知识,而且是一部战斗性较强的哲学著作。后期墨家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他们继承了墨子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并... 《墨经》(连同《大取》、《小取》)是后期墨家著作的汇集,约成书于战国末期。这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不仅包含有许多自然科学知识,而且是一部战斗性较强的哲学著作。后期墨家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他们继承了墨子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并在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哲学的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了朴素辩证法思想。后期墨家的朴素辩证法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它和朴素唯物主义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墨家 《墨经》 新兴地主阶级 哲学著作 谭戒甫 庄周 战国末期 唯心主义哲学 小取 自然科学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后期墨家的逻辑学
18
作者 牟钟鉴 《东岳论丛》 1980年第3期48-53,共6页
中国的墨家逻辑学,由墨翟始创到后墨(后墨是后期墨家的简称,下同)完成,主要研究推理的原则和类比推理。它是先秦时期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知识经过长期积累,在理论思惟上的总结,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产物,是名辩思潮中最优秀的成果。它不仅标... 中国的墨家逻辑学,由墨翟始创到后墨(后墨是后期墨家的简称,下同)完成,主要研究推理的原则和类比推理。它是先秦时期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知识经过长期积累,在理论思惟上的总结,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产物,是名辩思潮中最优秀的成果。它不仅标志着我国古代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且标志着他们运用逻辑思惟自觉性的提高,说明中华民族很早就是具有高度思惟能力的民族。这是中国逻辑史上绝无仅有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进一步发掘和探索,以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比推理 逻辑学 后期墨家 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我国古代 中国逻辑史 墨家逻辑 先秦时期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期墨家已经提出了相当于三段论的推理形式——论“故”、“理”、“类”与“三物论式”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云之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5-71,共7页
关于我国古代是否提出过相当于三段论的推理形式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争论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对整个中国古代逻辑理论成果和科学水平的评价,是中国逻辑史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课题。近年来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基本上还是两种... 关于我国古代是否提出过相当于三段论的推理形式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争论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对整个中国古代逻辑理论成果和科学水平的评价,是中国逻辑史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课题。近年来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基本上还是两种不同的论点:一种是根本否认中国古代提出了相当于亚氏三段论的推理形式,否认有所谓的“三物论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理形式 三段论式 后期墨家 三支论式 演绎推理 我国古代 中国逻辑史研究 中国古代逻辑 形式系统 形式结构
原文传递
关于后期墨家的朴素唯物主义反映论
20
作者 贯春峰 《社会科学战线》 1981年第4期165-167,共3页
后期墨家的哲学思想是相当丰富的。特别是它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比较系统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大大加强了春秋战国时期唯物主义的哲学阵地。后期墨家的认识论是朴素唯物主义反映论。剖析一下这个中国哲学史上最初形态的朴素唯物主... 后期墨家的哲学思想是相当丰富的。特别是它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比较系统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大大加强了春秋战国时期唯物主义的哲学阵地。后期墨家的认识论是朴素唯物主义反映论。剖析一下这个中国哲学史上最初形态的朴素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墨家 唯物主义反映论 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识论 中国哲学史 基本内容 唯心主义 庄子 不可知论 公孙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