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体化视角下的西欧后民族主义 被引量:1
1
作者 翟金秀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9,共8页
当代西欧一体化不断深化,民族国家出现了新变化,在民族主义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国家这个变量下,西欧民族主义也出现了新的动向。本文的逻辑假设是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在一体化框架下发生了变化,民族国家的角色必然在主权让渡的背景下有所... 当代西欧一体化不断深化,民族国家出现了新变化,在民族主义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国家这个变量下,西欧民族主义也出现了新的动向。本文的逻辑假设是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在一体化框架下发生了变化,民族国家的角色必然在主权让渡的背景下有所改变,影响了民族主义。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后民族主义概念,并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 西欧一体化 超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视野下的民族认同问题——一种后民族主义话语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计武 《阅江学刊》 2010年第6期127-135,共9页
通过对殖民话语的历史性反思,后殖民主义试图跨越自我与他者之间那段令人不安的距离,建构一种民主的、协商的、更具包容性的后民族主义话语。与排他性的殖民话语不同,它打破了本质论的民族身份观,肯定了各民族国家之间在历史和地理上的... 通过对殖民话语的历史性反思,后殖民主义试图跨越自我与他者之间那段令人不安的距离,建构一种民主的、协商的、更具包容性的后民族主义话语。与排他性的殖民话语不同,它打破了本质论的民族身份观,肯定了各民族国家之间在历史和地理上的混杂性,有利于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但是,在第三世界的政治实践中,它依然是一种过高的奢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记忆 殖民陈规 认同政治 后民族主义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欧民族政治:后民族主义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翟金秀 郇庆治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第4期75-80,共6页
随着当代欧洲一体化的不断拓展与深入,西欧国家政治的诸多层面都在出现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变化,其中包括这些国家的民族政治或民族主义。本文的逻辑假设是,欧洲一体化背景下发生着的民族国家主权以及其他各种职权的转移或重构,必然会对作... 随着当代欧洲一体化的不断拓展与深入,西欧国家政治的诸多层面都在出现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变化,其中包括这些国家的民族政治或民族主义。本文的逻辑假设是,欧洲一体化背景下发生着的民族国家主权以及其他各种职权的转移或重构,必然会对作为构成民族国家基本单位的民族及其民族主义政治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作者尝试性地引入了后民族主义这一概念,并对其现实依据与理论内涵做了初步阐释与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 西欧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哈贝马斯与后民族主义
4
作者 刘建华 郝曦妍 《心事》 2014年第14期205-205,共1页
哈贝马斯最近十年来对欧洲一体化的学术讨论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后民族主义理论为解决后民族格局下民族国家出路问题、推进一体化背景下个民族国家的顺利融合提出了合理的途径。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在于深入剖析哈贝马斯的后民族主... 哈贝马斯最近十年来对欧洲一体化的学术讨论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后民族主义理论为解决后民族格局下民族国家出路问题、推进一体化背景下个民族国家的顺利融合提出了合理的途径。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在于深入剖析哈贝马斯的后民族主义理论,发掘其为后民族格局下民族国家社会的建设以及推动世界格局在一体化全球化趋势下健康发展所提出的构想的合理性,充分发挥其对政治经济实践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后民族主义 欧洲一体化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后民族主义的西方——后现代主义价值革命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2
5
作者 丛日云 马涛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5-80,178,共27页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迈向后民族主义社会。民族、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是现代个人在萌发和成长的早期超越天然的血缘、地缘等小共同体的束缚而将情感归属与政治忠诚投向更大的共同体的结果。具有权利、尊严与平等意识的现代个人的出现,... 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迈向后民族主义社会。民族、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是现代个人在萌发和成长的早期超越天然的血缘、地缘等小共同体的束缚而将情感归属与政治忠诚投向更大的共同体的结果。具有权利、尊严与平等意识的现代个人的出现,带来了现代个人主义的价值革命,也推动了以族裔、文化和政治认同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形成。而日益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更多自由选择、自我表现和自我解放的后现代个人的产生,掀起了后现代主义价值革命。后现代主义者颠覆了现代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将民族或民族国家视为束缚和压迫的力量。后现代主义政治和知识精英们以多元文化主义解构现代民族主体文化,以身份政治和超国家政治解构民族国家族裔属性,同时后民族主义者积极构想后民族国家建制,试图建构抽空了族裔和文化内涵的政治共同体作为后现代人的家园,推动了西方的后民族主义转向。这导致后现代主义的西方个人归属感丧失,国家凝聚力下降,国家族裔和文化根基被蛀空,自由民主活力枯竭,国家面临衰败和解体的风险。在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秩序中,其竞争力也受到削弱。重新审视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的内涵和价值,认识西方后民族主义的困境,有助于辨清西方文明演变的趋势,避免后现代化的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 后现代个人主义 后现代主义价值革命 后民族主义
原文传递
当代爱尔兰传记小说的后民族主义历史叙事倾向 被引量:3
6
作者 陈丽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57-65,共9页
爱尔兰小说在过去三十年间出现明显的传记倾向,姗姗来迟的现代化、世俗化进程促使当代爱尔兰作家不断审视原本就在爱尔兰文学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历史题材,以历史真实人物为主人公却使用小说手法来再现历史的传记小说成为一个主要的创作文... 爱尔兰小说在过去三十年间出现明显的传记倾向,姗姗来迟的现代化、世俗化进程促使当代爱尔兰作家不断审视原本就在爱尔兰文学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历史题材,以历史真实人物为主人公却使用小说手法来再现历史的传记小说成为一个主要的创作文类。这一特殊文类的流行契合了后现代思潮对单一历史的解构,也体现出以新闻为代表的非虚构体裁对虚构文学的冲击。历史叙事从“以事为主导”向“以人为主导”转变,拷问爱尔兰民族主义的宏大叙事,用去中心化、去本质主义化的历史新叙事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书写爱尔兰人的民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爱尔兰传记小说 后民族主义 历史叙事 安·恩莱特 科伦·麦凯恩
原文传递
后民族主义时期的藏族文学:新的历史主体与其叙事转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长中 刘巧荣 《阿来研究》 2016年第1期207-216,共10页
作为一种福柯意义上的被表述话语,“藏族文学”甫一纳入当代中国文学生产机制就以其具有的“原生态的”“地球第三极文化”的巨大魅力且与“全球本土化”的想象优势相叠加而与其他民族文学保持着持久性张力,这种张力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 作为一种福柯意义上的被表述话语,“藏族文学”甫一纳入当代中国文学生产机制就以其具有的“原生态的”“地球第三极文化”的巨大魅力且与“全球本土化”的想象优势相叠加而与其他民族文学保持着持久性张力,这种张力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藏族文学的本土现代性特征,也呈现出中国多民族文学现代性的“多幅面孔”或多元性形态。“这些不同的经验,影响到现代性的不断互动、对任何单一的社会和文明的冲突、不断构成的共同参照点以变化不定的多种方式得以成形”,也间接证实了詹姆逊所谓“单一的现代性”的虚妄与紧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文学 后民族主义 叙事转型 历史主体 当代中国文学 全球本土化 现代性特征 文学现代性
原文传递
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中民族音乐创作的新路径——“20世纪后民族主义作曲家杰克·波蒂跨文化音乐作品研讨会”随感
8
作者 范哲明 《音乐生活》 2016年第1期44-46,共3页
2015年12月15日至16日,筹建工作已近尾声的浙江音乐学院邀集国内部分音乐学院、艺术学院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等国的中外音乐学者及作曲家们,莅临浙音气派的新校园,参加由其主办,浙江省音乐家协会、新西兰驻华大使馆、新... 2015年12月15日至16日,筹建工作已近尾声的浙江音乐学院邀集国内部分音乐学院、艺术学院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等国的中外音乐学者及作曲家们,莅临浙音气派的新校园,参加由其主办,浙江省音乐家协会、新西兰驻华大使馆、新西兰驻上海总领事馆、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新西兰音乐学院、新西兰音乐中心协办的"20世纪后民族主义作曲家杰克·波蒂跨文化音乐作品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音乐创作 作品研讨会 后民族主义 20世纪 作曲家 跨文化 后现代主义 文化语境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后民族主义作曲家杰克·波蒂跨文化音乐作品研讨会”述评 被引量:1
9
作者 沈纳蔺 《音乐生活》 2016年第1期47-53,共7页
浙江音乐学院于2015年12月15日至16日,在杭州市转塘新校区召开了"二十世纪后民族主义作曲家杰克·波蒂的跨文化音乐作品研讨会"。
关键词 作品研讨会 后民族主义 音乐学院 二十世纪 跨文化 作曲家 杰克 述评
原文传递
替代与拓展:欧洲公民教育模式中的后民族主义命题
10
作者 张育瑄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76,共9页
围绕国家治理、国族认同和公民理性、世界主义等核心议题,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欧洲公民教育政策的演变,并试图验证欧盟所开发出用以替代公民教育模式的区域公民归属模式的理论支撑及其实践效能。伴随欧洲一体化所萌生的"后民... 围绕国家治理、国族认同和公民理性、世界主义等核心议题,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欧洲公民教育政策的演变,并试图验证欧盟所开发出用以替代公民教育模式的区域公民归属模式的理论支撑及其实践效能。伴随欧洲一体化所萌生的"后民族主义"体系,确实为规避传统民族主义的"非理性"和"集体自私性"提供了道德支撑,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因极端民族主义冲动所导致的地方分裂倾向。然而,在当今历史阶段,"后民族主义"所提供的公民身份并不具备独立于民族国家框架的现实可能,当今中国仍以既定政治框架为基础,结合多元族群聚居与领土完整的现实,维系中华民族这一集体认同体系,实现共存共荣、一体多元的政治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教育 后民族主义 欧洲公民身份 世界主义 欧洲教育政策
原文传递
全球化时代的集体认同建构——哈贝马斯的宪法爱国主义的局限
11
作者 王淑芳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4年第2期84-102,共19页
全球化是一个脱域过程,经济资源、知识和人员的全球流动和文化多元化,对民族国家这一现代世界的集体认同形式和社会治理框架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自由民族主义认为,民族认同是民族国家的基石,主张保留民族形式,同时以自... 全球化是一个脱域过程,经济资源、知识和人员的全球流动和文化多元化,对民族国家这一现代世界的集体认同形式和社会治理框架构成了严重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自由民族主义认为,民族认同是民族国家的基石,主张保留民族形式,同时以自由民主价值填充民族认同的内容,以调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冲突;后民族主义主张摒弃民族认同,超越民族国家形式,以世界政府摆脱民族国家的困境。在这一背景下,哈贝马斯提出“宪法爱国主义”概念。其核心观点是,今天我们处在后民族格局之中,国家的政治认同不应再基于历史、语言或血缘等自然属性,而应建立在对自由、平等、人权等普遍价值的承诺之上,不应该停留于现实状态,而应通过开放、包容和理性的公共辩论就宪法价值和民主实践达成共识,建构一个优于民族主义的集体认同形式。然而,民族认同有着深厚的基础和韧性,宪法爱国主义不具有民族主义所具有的塑造文化认同和政治融合的力量,因而也无法应对现实社会和文化问题的复杂性。民族国家的局限性只有通过对民族主义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来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爱国主义 集体认同 自由民族主义 后民族主义 民族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散书写与民族认同——兼谈美国华裔流散文学中的民族认同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爱敏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7-81,共5页
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相对自由和多元化的影响,使得美国华裔流散文学写作中文化身份、族性认同成为焦点,同时成为我们研究流散写作和族裔散居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散文学建构认同的尺度,既要坚持"变化着的同一"的民族... 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相对自由和多元化的影响,使得美国华裔流散文学写作中文化身份、族性认同成为焦点,同时成为我们研究流散写作和族裔散居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散文学建构认同的尺度,既要坚持"变化着的同一"的民族认同原则,又不能犯民族主义错误;既要反对殖民逻辑和对抗意识,又要有一种开放、多元、包容的后民族主义胸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诗学 民族认同 华裔文学 后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音乐作品中民族元素的运用——以“杰克·波蒂研讨会”音乐会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珺 《美育学刊》 2016年第4期26-30,共5页
杰克·波蒂是新西兰最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学家之一,他对于丰富现当代创作手法、推进民族元素与技术的融合,以及思维的创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浙江音乐学院举办的"20世纪后民族主义作曲家杰克·波蒂跨... 杰克·波蒂是新西兰最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学家之一,他对于丰富现当代创作手法、推进民族元素与技术的融合,以及思维的创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浙江音乐学院举办的"20世纪后民族主义作曲家杰克·波蒂跨文化音乐作品研讨会"中的三场音乐会,论述杰克·波蒂迻译作曲、跨文化、后民族主义的作品风格,总结当代作品对民族元素运用的几个层次,阐述对多元文化下进行音乐创作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克·波蒂 民族音乐 迻译 跨文化 后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变量下的当代西欧民族主义——新功能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2
14
作者 翟金秀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8,共7页
随着欧洲一体化自20世纪中叶以来的不断扩展与深入,一方面是西欧主权民族国家对超国家体——欧共体乃至欧盟的主权让渡,一方面是相伴随的西欧民族主义的当代演变——"后民族主义"——的发生。尽管欧洲一体化是一个不断克服障... 随着欧洲一体化自20世纪中叶以来的不断扩展与深入,一方面是西欧主权民族国家对超国家体——欧共体乃至欧盟的主权让渡,一方面是相伴随的西欧民族主义的当代演变——"后民族主义"——的发生。尽管欧洲一体化是一个不断克服障碍的过程,在短期内难以看到欧盟从量变到质变的真实前景;尽管作为一种混合形态或过渡形态的当代西欧民族主义——"后民族主义"——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尚有不确定的发展方向,但欧盟的一体化实践和西欧"后民族主义"的发生,提供了欧洲社会经过数百年的主权民族国家框架下的发展后实现超越自身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一体化 西欧民族主义 新功能主义 后民族主义
原文传递
反思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和民族主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约翰.施瓦茨曼特尔 宋阳旨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3,共13页
本文试图回顾马克思主义对民族主义现象的分析,文章呈现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主义的核心思想,认为在当代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对这些思想进行反思和修正。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民族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研究路径,尤其关注资本主... 本文试图回顾马克思主义对民族主义现象的分析,文章呈现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主义的核心思想,认为在当代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对这些思想进行反思和修正。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民族主义提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研究路径,尤其关注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认为需要各种形式的国际团结来对抗全球资本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需要更充分地把握民族主义的持久生命力及其对身份认同和自决等理想的诉求。当代马克思主义必须了解国际主义的新形式,认识到其推动力量与传统社会主义的国际主义大相径庭。马克思主义对于理解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至关重要,十分有必要反思这种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国际主义 民族国家 民族主义 后民族主义
原文传递
切莫妖魔化民族主义
16
《上海支部生活》 2015年第5期61-61,共1页
兰州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人民日报甘肃分社社长林治波在环球网撰文指出,民族主义有扩张性与防御性之分,两者有本质不同,不可一概而论。对扩张性民族主义,应反对之、抗击之;对防御性民族主义,应拥护之、支持之,至少不要妖魔化它。... 兰州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人民日报甘肃分社社长林治波在环球网撰文指出,民族主义有扩张性与防御性之分,两者有本质不同,不可一概而论。对扩张性民族主义,应反对之、抗击之;对防御性民族主义,应拥护之、支持之,至少不要妖魔化它。跟着西方妖魔化中国的防御性民族主义,不仅缺乏道义,且正中他人下怀。二战后民族主义逐渐被妖魔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的政治和舆论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民族主义 妖魔化 防御性 新闻学院 兰州大学 人民日报 扩张性 环球网
原文传递
析哈贝马斯集体认同理论的局限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怡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40-48,共9页
哈贝马斯的集体认同理论,以后民族主义和宪法爱国主义为两大框架,以两德统一、欧洲联盟以及移民与全球化浪潮为三大背景。通过回顾历史、考察当下,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欧洲政治共同体的建立应突破民族认同,以宪法爱国主义将取代民族主义... 哈贝马斯的集体认同理论,以后民族主义和宪法爱国主义为两大框架,以两德统一、欧洲联盟以及移民与全球化浪潮为三大背景。通过回顾历史、考察当下,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欧洲政治共同体的建立应突破民族认同,以宪法爱国主义将取代民族主义。然而,在这片深深扎根于民族主义的土地上能否结出后民族主义的果实?超民族的欧洲共同体是否可欲,致力于构造欧洲认同的宪法爱国主义能否可行?本文认为无论是后民族主义还是宪法爱国主义?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理论缺陷,在政治实践中也将不可避免地遭遇现实挑战。哈贝马斯将自己的理论建立在规范与现实之间的空场之上,注定是在任何一方都找不到牢固的话语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集体认同理论 后民族主义 宪法爱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聆听“他者”愤怒的呐喊——评里拉·甘地的《后殖民理论批判导论》
18
作者 陈义华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8-81,共4页
文章主要关照新生代后殖民理论家里拉.甘地的代表作品和西方学术界后殖民批评评述的学术新动向。文章分析了里拉.甘地的理论与经典后殖民理论代表理论家的联系,也评述了里拉.甘地的理论在历史记忆、后殖民女性主义以及民族与民族文学方... 文章主要关照新生代后殖民理论家里拉.甘地的代表作品和西方学术界后殖民批评评述的学术新动向。文章分析了里拉.甘地的理论与经典后殖民理论代表理论家的联系,也评述了里拉.甘地的理论在历史记忆、后殖民女性主义以及民族与民族文学方面的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记忆 个人主义 后民族主义 创造性模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受未来,2018年建筑双年展“沼泽馆”,威尼斯
19
作者 皮波.乔拉 马尔塔.阿采尼 尚晋 《世界建筑》 2018年第6期42-44,共3页
在2018年建筑双年展上,立陶宛首次单独亮相。在对威尼斯的各种矛盾和当代世界动荡的地缘政治的反思中,立陶宛的首个国家馆通过建立一个感受和讨论未来的平台,展示一个国家的意义。本文剖析了这个项目背后的思想及其从湿地中借鉴的概念,... 在2018年建筑双年展上,立陶宛首次单独亮相。在对威尼斯的各种矛盾和当代世界动荡的地缘政治的反思中,立陶宛的首个国家馆通过建立一个感受和讨论未来的平台,展示一个国家的意义。本文剖析了这个项目背后的思想及其从湿地中借鉴的概念,并回顾了实现该馆充满挑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陶宛 2018年建筑双年展 威尼斯 后民族主义 沼泽馆 沼泽学校 立陶宛馆 寄生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articulateness, Power and Ethnic identity On Jorge Luis Borges'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rk
20
作者 Du Bingyu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6年第8期10-11,共2页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ocus on Jorge Luis Borges’ short story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rk. Borges, an Argentina short storywriter and translator, whose motherland is under long-term western colonization, identifi 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focus on Jorge Luis Borges’ short story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rk. Borges, an Argentina short storywriter and translator, whose motherland is under long-term western colonization, identifi es himself unconsciously with the western culture. Hisworks mostly touch upon the themes of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Along with post-colonialism theory’s springing up, critics began to analyze hisworks from the post-colonial perspectiv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is short story with religious implication parallels to the cultural invasion in theperiod of colonization, from powerful culture to weaker one. The author, thus, aims to use Michael Foucault’s viewpoints concerning power andknowledge to probe into the western cultural hegemony and ideological invasion refl ected in this story. Besides, the loss and construction of theethnic identity of the colonized will be discussed in deta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rge Luis Borges power and knowledge inarticulateness Ethnic identity cultural hegemon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