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世界的学习型社会
1
作者 李俊 堪尼斯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4,共5页
文章根据美国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学派的研究者:堪尼斯.文(Kenneth Wain)所著的《后现代世界的学习型社会》(《The Learning Society in a Postm oden world》)专著的第二章的译文进行了编译。在当今世界的发展进程中,建设学习型社会已... 文章根据美国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学派的研究者:堪尼斯.文(Kenneth Wain)所著的《后现代世界的学习型社会》(《The Learning Society in a Postm oden world》)专著的第二章的译文进行了编译。在当今世界的发展进程中,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作为了21世纪世界各国重要的社会发展策略之一。教育与复杂变化的职业世界之间存在着差距与变化,这种差距就表现在劳动力世界对职业技能上的不断变化与需求,而对这种变化应对的不及时,将会直接威胁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社会民主化的进程而终身学习是应对劳动力世界变化的有利武器。我们正处于一种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社会要求中,而学习型组织的发展在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揭示了无论未来的社会怎样发展,学习型社会都会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社会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世界 社会发展 学习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工程与后现代世界
2
作者 陈海青 黄毓锺 《浙江化工》 CAS 2002年第2期1-4,9,共5页
后现代主义是对过份看重科学和技术以及对其社会和哲学含义的抨击。后现代主义反对科学对真理具有特别主张的假设,而这种主张对于化学工程乃是根本。后现代精神要求化学工程师不仅要对社会的物质需求给予重视,也要对社会的人文需要给予... 后现代主义是对过份看重科学和技术以及对其社会和哲学含义的抨击。后现代主义反对科学对真理具有特别主张的假设,而这种主张对于化学工程乃是根本。后现代精神要求化学工程师不仅要对社会的物质需求给予重视,也要对社会的人文需要给予关注,由于化学工程无可非议地是它为之服务的社会的一部分,与社会不可分割,所以我们的职业必须重新塑造自身,以满足社会的期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程 后现代世界 后现代主义 化学工程师 物质需求 人文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世界 被引量:3
3
作者 小约翰.科布 郭海峰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共9页
本文从人类已超出可持续发展的极限、正在走向崩溃这一可怕真相出发,阐述人类发展应从全球化转向本地化并创造一种新的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文章提出应构建可持续的本地社区,并发展与之相应的本地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兼顾个体的福利、... 本文从人类已超出可持续发展的极限、正在走向崩溃这一可怕真相出发,阐述人类发展应从全球化转向本地化并创造一种新的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文章提出应构建可持续的本地社区,并发展与之相应的本地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兼顾个体的福利、社群的福利、环境的福利乃至万物的内在价值。文章最后呼吁建设一个后现代世界,并指出这并非不切实际的呐喊,而是一种真正的"现实主义"的道路,它既能建构一个新文明,又能保留甚至发展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可持续本地社区 生态经济学后现代世界新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论后现代生态学世界观如何改变设计
4
作者 孙云霞 《艺术科技》 2015年第2期217-217,230,共2页
后现代是一种生活方式,后现代生态学世界观作为与之相适应的理论观念,提倡有机的自然观以及后现代的生活方式。后现代生态学的世界观立足于消除现代性的危机,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指导人们尊重、善待自然,并高... 后现代是一种生活方式,后现代生态学世界观作为与之相适应的理论观念,提倡有机的自然观以及后现代的生活方式。后现代生态学的世界观立足于消除现代性的危机,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指导人们尊重、善待自然,并高效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21世纪的设计与后现代生态世界观关系密切,并深受其影响。后现代生态世界观改变设计观念与设计方式,并将在许多领域彻底改变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后现代生态世界 设计 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诗学品格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岳川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2-59,共8页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当代世界性的文化美学思潮,在整个文化思想界引起了一场“人震”,导致了“知识话语”的转型和“美学范型”的解体,并进一步深入到整个人类存在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美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威廉·斯...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当代世界性的文化美学思潮,在整个文化思想界引起了一场“人震”,导致了“知识话语”的转型和“美学范型”的解体,并进一步深入到整个人类存在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美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威廉·斯潘诺斯则在美国文论家伊哈布·哈桑(Ihab Hassan)所扩展的后现代主义范围中,进一步将后现代主义范围国际化,从而提出一种与其他后现代主义完全不同的后现代世界观、宇宙观,并以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身份,积极推进后现代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思想 后现代世界 存在主义 现代主义诗学 本体论意义 海德格尔 斯潘 历史意识 新解释学 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种科学——“建设性后现代”视域中的科学新转向 被引量:3
6
作者 炎冰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48,共4页
依据不同时期所形成的自然科学背后之形而上学基础及其方法论策略的不同,我们将牛顿物理学及其机器世界观视为“第一种科学”,量子论、生态学及其有机世界观视为“第二种科学”,而心身医学、习性进化论、综合生态学因其主张心身统一、... 依据不同时期所形成的自然科学背后之形而上学基础及其方法论策略的不同,我们将牛顿物理学及其机器世界观视为“第一种科学”,量子论、生态学及其有机世界观视为“第二种科学”,而心身医学、习性进化论、综合生态学因其主张心身统一、习性进化和个体价值与整体生态的内在关联,则被视为“第三种科学”。倘若此类科学能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可望成为新的科学革命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世界 有机世界 后现代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维方式的革命──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超越
7
作者 董润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4-76,共3页
关键词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现代 现代思维方式 后现代世界 人类中心主义 人与自然 后现代科学 人与世界的关系 生态系统 思维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儒家哲学
8
作者 梁燕城 《中国哲学史》 1994年第5期103-114,共12页
一、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 1、何谓“后现代” 当前欧洲思潮环绕着一个重要名辞讨论,就是所谓“后现代”的争论和界定,卡平灵(kaplam)在其书《后现代主义的“非内容”理论及实践》中指出,后现代的观念是从现代发展出来而对现代文明的“... 一、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 1、何谓“后现代” 当前欧洲思潮环绕着一个重要名辞讨论,就是所谓“后现代”的争论和界定,卡平灵(kaplam)在其书《后现代主义的“非内容”理论及实践》中指出,后现代的观念是从现代发展出来而对现代文明的“文化突破”(culture break或译作对现代文明的“文化中断”),也可说是对启蒙运动塑造的科学和理性文明加以全面反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后现代世界 西方后现代主义 人文主义 诠释学 后现代文化 唐君毅 中国儒家 语言游戏 启蒙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产化”与后现代生活世界——基于民俗学立场的批判与反思 被引量:44
9
作者 王杰文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33,156,共14页
21世纪以来,在对民俗学学术史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形成了自反性的共识之后,国际民俗学界倾向于把"遗产化"看作一种历史性的、社会性的文化实践,认为"遗产化"具有相当久远的"传统"。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21世纪以来,在对民俗学学术史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形成了自反性的共识之后,国际民俗学界倾向于把"遗产化"看作一种历史性的、社会性的文化实践,认为"遗产化"具有相当久远的"传统"。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被广泛推行之后,具有自反性意识的民俗学家更加关注围绕着特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相关利益群体之间互动的具体过程,尤其关注"遗产化"过程中可能形成的社会交流模式与增进理解的可能性途径。国际民俗学认为"遗产化"的文化实践已经成为后现代社会生活世界普遍的行为模式,民俗学必须相应地反思与调整自身的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化 后现代生活世界 表演 知识格式 公共民俗学
原文传递
“后现代科学”如何成为可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晓明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5期11-15,共5页
“后现代科学”如何成为可能?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晓明“后现代科学”的愿望和要求,大体说来是属于本世纪的。就象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更为久远一样,其明确的提法乃是较为晚近的。现代科学本身受到批评性的关注,可以被看... “后现代科学”如何成为可能?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晓明“后现代科学”的愿望和要求,大体说来是属于本世纪的。就象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更为久远一样,其明确的提法乃是较为晚近的。现代科学本身受到批评性的关注,可以被看作是这一运动的较为切近的背景;而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科学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现代 世界 社会秩序 泛经验论 《科学的社会功能》 后现代世界 宇宙观 马克思
原文传递
《垂直极限》:“尊重生命”与“放弃生命”的交集点
11
作者 都艳飞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74-76,共3页
后现代主义认为,人类最推崇的活动就是创造性的活动,最推崇的人生是创造性的人生,最欣赏的人是从事创造的人。因此,美国后现代世界中心主任大卫·格里芬认为:创造性是人性的一个基本方面,每个人都体现了创造性的能量,"人类作为整... 后现代主义认为,人类最推崇的活动就是创造性的活动,最推崇的人生是创造性的人生,最欣赏的人是从事创造的人。因此,美国后现代世界中心主任大卫·格里芬认为:创造性是人性的一个基本方面,每个人都体现了创造性的能量,"人类作为整体显然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这种创造性的能量(至少在这个星球上如此)……我们需要实现我们的潜能,依靠我们自己去获得某些东西。更进一步说,我们需要对他人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极限 集点 后现代世界中心 彼得 安妮 自我保存 登山者 格里芬 物质方面 大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的人与事
12
作者 许知远 《商务周刊》 2004年第Z1期111-112,共2页
在更年轻些的时候,比如22岁,我喜欢读英雄传记,那时候熟记着托马斯·卡莱尔的名言:“人类的历史就是伟人的历史”,也喜欢引用爱默生的话:“机构不过是个人的延伸。”
关键词 多尔 萨达姆 马尔克斯 普京 俄罗斯 托马斯·卡莱尔 领导人 专栏作家 后现代世界 类的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认识论述评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啸霆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36-40,共5页
相对艺术风格和社会意识而言,后现代主义在哲学上主要表现为一种思想观念和认知立场的转变。按照法国哲学家利奥塔的主张,后现代状况的特征就在于深刻的认识论和本体论危机。而体现在哲学上,认识论观念的变革就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因... 相对艺术风格和社会意识而言,后现代主义在哲学上主要表现为一种思想观念和认知立场的转变。按照法国哲学家利奥塔的主张,后现代状况的特征就在于深刻的认识论和本体论危机。而体现在哲学上,认识论观念的变革就显得更加突出一些。因为“后现代”是相对于“现代”而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认识论 后现代科学 后现代主义哲学 利奥塔 后现代哲学 “语言学转向” 语言哲学 反本质主义 逻各斯 后现代世界
原文传递
教育学“科学化”之路去向何方?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欣瑜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第9期30-33,共4页
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进入人们讨论的视野是从近代开始的,可以说是与现代科学世界观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的确立同步进行的。所以,我们通常在讨论教育学科学化之“科学”时,更多的是指向现代科学的。而实际上,现代科学世界观也和其... 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进入人们讨论的视野是从近代开始的,可以说是与现代科学世界观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的确立同步进行的。所以,我们通常在讨论教育学科学化之“科学”时,更多的是指向现代科学的。而实际上,现代科学世界观也和其他世界观一样,是时代的产物,并非是“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在当前后现代思维越来越被学界重视的前提下,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教育学的“科学化”之路应去向何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科学化” 现代科学世界 后现代科学世界 马克思后现代科学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永力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36-38,共3页
后现代生态观对于我们确立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体现了人对生命进化不同方向的智慧选择。它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强调用一种全新的价值观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整体论 后现代生态世界 生态伦理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着就意味着希望
16
作者 高昱 《商务周刊》 2003年第8期10-11,共2页
最近的一个月,战争已经伤害了文明社会的自尊,我们又被更多的坏消息团团包围。4月1日,张国荣的跳楼自尽,或许只是伤口撒上的最小一块盐,但就像从沙漏漏下让整个沙堆崩溃的那一粒细沙一样。
关键词 后现代世界 伊拉克战争 非典型肺炎 精确制导武器 流行性感冒 文明社会 社会心理 生态危机 绥靖政策 人性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in a Postmodern Worl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Contemporary Religious Leaders
17
作者 J. Jacob Jenkins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2年第12期1139-1148,共10页
We live in an increasingly postmodern society. American Christianity, however, is imbued in a modem---even pre-modern--paradigm. As a result, many contemporary religious leaders find it difficult to communicate with t... We live in an increasingly postmodern society. American Christianity, however, is imbued in a modem---even pre-modern--paradigm. As a result, many contemporary religious leaders find it difficult to communicate with their postmodern constituents, as evidenced by declining attendance rates and religious affiliation. The present study explores this dilemma by offering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contemporary religious leaders to communicate more effectively with emerging/emergent generation(s). The author begins this exploration, first, by outlining the philosophical tenants of postmodemism: its epistemological, ontological, and axiological assumptions. Second, the author delineates several key characteristics of postmodern religious communication. Next, the author offers thre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organizational leaders: (1) increased use of personal narrative, (2) removal of hierarchal boundary structures, and (3) increased awareness and appreciation for divergent perspectives. The author concludes this study with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MODERNISM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narrative paradigm communication privacy management(CPM) theory 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 (C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Postmodern Study of Doris Lessing's The Golden Notebook in the Light of Jean-Francois Lyotard's Ideas
18
作者 Shahram Kiaei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4年第2期136-142,共7页
In the first two-thirds of The Golden Notebook (1962), the theme of the crack-up or breakdown is elaborated in the novels representation of national and global politics. Soviet-inspired communism, European coloniali... In the first two-thirds of The Golden Notebook (1962), the theme of the crack-up or breakdown is elaborated in the novels representation of national and global politics. Soviet-inspired communism, European colonialism and emperialism, Britain society, and national liberation struggles in the Third World are disintegrating, collapsing, crumbling, and fragmenting, under the pressures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The last third of the novel relocates the crack-up in the person, [...], of Anna herself.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ttempts to show that L The Golden Notebook on the central theme of "Breakdown, Fragmentation, and Disintegration", essing has written which shows that sometimes when people "crack-up", it is a way of self-healing. This theme finds an expression in the novel and this paper shows how Anna Wulf, the protagonist, tries to deal with her inner self-divisions, what part is played by each of Anna's four notebooks in her struggle to integrate her fragmented inner world and personality, what enables the notebooks to come together in the golden notebook at the end of the novel, and finally, how about her relationships to others, especially to Saul Green, contribute to her "crack-up" and "self-hea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BERATION FRAGMENTATION COLONIALISM emperial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和妄想狂:空中的眼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燕红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15,共9页
精神分析和妄想狂:空中的眼[美]杰丽·弗莉格徐燕红译一、后现代主义和妄想狂威廉·克里甘(WilliamKerrigan)和约瑟夫·史密斯(JosephSmith)在他们合译的德里达的《我的机遇》(MesC... 精神分析和妄想狂:空中的眼[美]杰丽·弗莉格徐燕红译一、后现代主义和妄想狂威廉·克里甘(WilliamKerrigan)和约瑟夫·史密斯(JosephSmith)在他们合译的德里达的《我的机遇》(MesChances)一书的引文中,拟定了一条简单而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妄想狂 精神分析 后现代世界 弗洛依德 现代主义 主人公 象征界 语言 文本 后现代写作
原文传递
“后哲学”:哲学的俗化? 被引量:2
20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0-33,共4页
“后哲学”:哲学的俗化?黄文杰(湖北工学院)无疑,哲学进入后现代境域,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困境,现代主义的骚动与浮躁跌进了深渊。或许这种对于哲学的挑战扭转了哲学的视界,包括现代哲学在内的传统哲学无可奈何地抱怨自身的迷惘与... “后哲学”:哲学的俗化?黄文杰(湖北工学院)无疑,哲学进入后现代境域,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困境,现代主义的骚动与浮躁跌进了深渊。或许这种对于哲学的挑战扭转了哲学的视界,包括现代哲学在内的传统哲学无可奈何地抱怨自身的迷惘与尴尬。另一方面,感性此在毫不留情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哲学 哲学理念 古典哲学 运思模式 目标理论 后现代世界 现代主义 “细化” 俗化 终极关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