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7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主义文化对中国音乐审美观的影响
1
作者 秦俊 《北方音乐》 2012年第2期13-14,共2页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下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艺术思潮,它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潮流,在西方人文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后现代主义对中国音乐审美观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审美趋向日常活化。在后...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下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艺术思潮,它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潮流,在西方人文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后现代主义对中国音乐审美观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审美趋向日常活化。在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影响下,审美从理念进入到日常生活的实践领域,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在音乐审美中更强调日常生活直观表现。二是审美趋向大众化。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面对音乐的日益大众化,高雅音乐走进了平民生活。三是审美趣味多元化。音乐种类繁多,风格多变,内容多元、开放等特点使音乐审美趣味同样具有主观性、自由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文化 音乐审美观 中国 日常生活 艺术思潮 西方社会 审美趋向 审美趣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后现代主义建筑审美观及设计手法
2
作者 秦本忠 《建筑与环境》 2021年第1期11-14,共4页
文章阐述了20世纪60年代因现代主义建筑不能满足人们精神审美需求而产生的后现代建筑及其产生的哲学基础和审美观,论述了其复杂、含混、怪诞、扭曲、冲突、残破的美学特征和后现代主义的象征、历史符号、隐喻等设计手法运用,并结合实例... 文章阐述了20世纪60年代因现代主义建筑不能满足人们精神审美需求而产生的后现代建筑及其产生的哲学基础和审美观,论述了其复杂、含混、怪诞、扭曲、冲突、残破的美学特征和后现代主义的象征、历史符号、隐喻等设计手法运用,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建筑 审美观 设计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青少年审美观念的后现代主义反思
3
作者 田晓婷 《商情》 2011年第6期60-61,共2页
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对当代青少年审美观念的特征进行反思,认为当代青少年的审美观念特征实际上是由媒体、广告以及商业营销手段构造出来了,并没有体现出后现代主义哲学和美学思潮中蕴含的精神实质。
关键词 当代青少年 审美观 后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工作研究——基于三种另类研究方法的叙述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何芸 卫小将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28-35,共8页
以质疑、批判与反诘精神著称的后现代主义反对宏大叙事、巨型理论、话语霸权、权力宰制和真理永恒,倡导微观叙事、生命主体、真理相对、多元性、异质性和非主流,关注社会制度与主流话语合谋支配下的农民、工人、同性恋、有色人种、少数... 以质疑、批判与反诘精神著称的后现代主义反对宏大叙事、巨型理论、话语霸权、权力宰制和真理永恒,倡导微观叙事、生命主体、真理相对、多元性、异质性和非主流,关注社会制度与主流话语合谋支配下的农民、工人、同性恋、有色人种、少数族群和公共生活圈之外的妇女等弱势人群。这些无不体现出与社会工作研究关怀的高度契合性,藉此,我们试图通过后现代主义视阈中的三种另类研究方法(拓展个案、叙事和行动研究)具体叙述和探寻这种契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社会工作研究 叙事 拓展个案 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乐国安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8-115,共8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心理学中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它的哲学基础是后现代主义,而产生它的内在原因则是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对现代社会心理学的不满。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基本观点的分析,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心理学中出现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它的哲学基础是后现代主义,而产生它的内在原因则是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对现代社会心理学的不满。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基本观点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还远没有也不可能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主流,但它应当可以成为建构社会心理学大厦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 被引量:13
6
作者 欧阳康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30-34,共5页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作为对于现代化及其负面效应的批判与否定而兴起的,其矛头直指作为当代西方社会文明核心的现代性。后现代化主义者以怀疑主义的态度否认各种形式的哲学世界观与价值体系,颠倒人文社会科学中主体与对象、作者与读者的...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作为对于现代化及其负面效应的批判与否定而兴起的,其矛头直指作为当代西方社会文明核心的现代性。后现代化主义者以怀疑主义的态度否认各种形式的哲学世界观与价值体系,颠倒人文社会科学中主体与对象、作者与读者的基本关系,否认科学观、真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从根本上挑战当代人文社会科学。我们应当从当代西方社会的复杂性中探析后现代主义的现实基础,关注其所提出的某些真实问题,把握其思想动向,同时努力克服其片面性、极端性和消极态度,大力加强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积极发挥其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和导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人文社会科学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工作干预:理论和实务的再思考 被引量:14
7
作者 熊跃根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35,共11页
长期以来,理论与实务的关系一直是影响社会工作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何认识和分析处于变迁背景下的社会工作,需要从新的视角审视。本文试图从现代社会工作在西方发展的历史维度出发,深入探讨社会工作现代性与专业属性的内在关系,并在此基... 长期以来,理论与实务的关系一直是影响社会工作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何认识和分析处于变迁背景下的社会工作,需要从新的视角审视。本文试图从现代社会工作在西方发展的历史维度出发,深入探讨社会工作现代性与专业属性的内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分析视角解释当代社会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转向、变化和挑战。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社会工作发展始终要处理好理论与实务的关系,要通过认识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路径来理解专业实务的内在特质,分清一般助人实务和专业助人实务的本质差异,从而在结合中国社会的文化、制度和政治-经济环境的前提下,促进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和整合实务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后现代主义 社会工作干预 理论 实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作权法之激励理论研究——以经济学、社会福利理论与后现代主义为视角 被引量:53
8
作者 冯晓青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49,共9页
激励理论是认识著作权法精神的一个重要哲学层面。激励理论可以从经济学层面加以理解。著作权法使用市场的经济酬报来激励新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即著作权法通过赋予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对被创作出来的作品的专有权,为作者提供市场经济上的... 激励理论是认识著作权法精神的一个重要哲学层面。激励理论可以从经济学层面加以理解。著作权法使用市场的经济酬报来激励新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即著作权法通过赋予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对被创作出来的作品的专有权,为作者提供市场经济上的回报,这将激励他们创作新的作品。激励理论也可以从社会福利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的视野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 激励理论 社会福利理论 后现代主义 经济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人类学社会学理论的比较分析:后现代主义,还是新制度主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继焦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36,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科学有两大学术思潮:一个是人类学的后现代主义,另一个是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这两大学术思潮一个偏人文一个偏社科,而后现代主义提倡的人文情怀、浪漫色彩、小范围研究方法、不关注重大的现实经济社会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科学有两大学术思潮:一个是人类学的后现代主义,另一个是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这两大学术思潮一个偏人文一个偏社科,而后现代主义提倡的人文情怀、浪漫色彩、小范围研究方法、不关注重大的现实经济社会问题、对民族志科学性的反思等特点,使得人类学民族学处于边缘学科的地位;中国人类学民族学要想走出边缘成为显学,应向社会学取经,更多地吸取新制度主义的理论养分,更多地对当今重大的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民族学 社会 后现代主义 新制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经验论与社会建构主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向桐 李建珊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2,共4页
在哲学领域,特别是科学哲学领域,社会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越来越大,“建构”成为极为时髦的哲学话语:知识的建构、技术的建构、权力的建构……,如何理解建构主义呢?文章从与之密切关联的经验主义、后现代主义角度给以分析,揭示建构主义... 在哲学领域,特别是科学哲学领域,社会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越来越大,“建构”成为极为时髦的哲学话语:知识的建构、技术的建构、权力的建构……,如何理解建构主义呢?文章从与之密切关联的经验主义、后现代主义角度给以分析,揭示建构主义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主义 经验论 后现代主义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后现代主义、后工业社会到大数据时代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英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6-132,共7页
近年来,大数据时代突然来临,人们快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其实,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早有先兆,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就从哲学上批判了现代主义与现代社会,70-80年代的后工业社会则提前描述了大数据时代的经济、社会与生活蓝图,90年代的... 近年来,大数据时代突然来临,人们快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其实,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早有先兆,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就从哲学上批判了现代主义与现代社会,70-80年代的后工业社会则提前描述了大数据时代的经济、社会与生活蓝图,90年代的复杂性科学则提前为大数据技术奠定了科学基础。如今的大数据革命只是后现代主义、后工业社会理论以及复杂性科学等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催化的结果,是这些革命思想的技术实现,是后工业社会的真正来临。从后现代主义到大数据时代,本质上就是一个从破到立的过程,即从后现代主义对工业社会的批判和破坏,到大数据技术对后现代社会的建设和实现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 后现代主义 后工业社会 复杂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初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邹吉忠 《浙江学刊》 CSSCI 2000年第3期42-47,共6页
:针对国内学者在后现代主义研究中偏重文化及人文精神这一不足 ,本文在深入研究后现代主义主要作家思想的基础中 ,认为后现代主义中存在着一个完整的社会理论维度。福科对现代社会权力运作机制的揭示和反抗 ,德勒兹和加塔利关于精神分... :针对国内学者在后现代主义研究中偏重文化及人文精神这一不足 ,本文在深入研究后现代主义主要作家思想的基础中 ,认为后现代主义中存在着一个完整的社会理论维度。福科对现代社会权力运作机制的揭示和反抗 ,德勒兹和加塔利关于精神分裂与多元社会的论述 ,鲍德里亚对高科技社会的后现代反思 ,利奥塔对多元公正与后现代状态的揭示 ,构成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维度的重要景观。与传统社会理论相比 ,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表现出四个重要特征 :微观分析、文化主义倾向、无构想与无目标、把社会看成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社会理论 维度 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价值伦理:困境与重构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胜勇 贺云珊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2-156,共5页
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来看,社会工作实务中出现价值伦理困境的原因有文化冲突、发展模式、专业特性与社会现状、个人价值博弈等。对此,应发动业内更多人士参与到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伦理的建设之中,通过集体反思和探讨,形成一个更具中国适切性... 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来看,社会工作实务中出现价值伦理困境的原因有文化冲突、发展模式、专业特性与社会现状、个人价值博弈等。对此,应发动业内更多人士参与到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伦理的建设之中,通过集体反思和探讨,形成一个更具中国适切性并能很好回应现实需求的社会工作价值伦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社会工作 价值伦理 困境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东辉 《教育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7-128,共2页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哲学思潮,影响着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带来极大的挑战。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引导大学生正确辨识后现代主义等西方思...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哲学思潮,影响着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带来极大的挑战。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引导大学生正确辨识后现代主义等西方思潮;通过有效途径引导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合理借鉴后现代主义的有益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社会主义价值观 挑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社会理论的构建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坚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77,共7页
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是从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开始的。由于现代主义倡导的科学、理性、总体性等现代信仰带来了人的异化、自由与福利的丧失等问题,社会理论家开始反省现代性的合理性,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以不确定性、非理性、多元性等为基本... 后现代主义的发展是从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开始的。由于现代主义倡导的科学、理性、总体性等现代信仰带来了人的异化、自由与福利的丧失等问题,社会理论家开始反省现代性的合理性,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以不确定性、非理性、多元性等为基本内涵的后现代主义,给人们审视自身、理解世界提供了另一种不同的路径。不过,后现代主义自身也存在着如过分激进、过分强调对理性等的毁灭等局限性。西方社会理论发展的如此两难,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理论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中国当代社会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被引量:7
16
作者 黎庶乐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61,共4页
在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中,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尤为突出。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只侧重于向学生指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他们的种种危害,缺少对后现代主义思潮本质问题的分析,更没有把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 在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中,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尤为突出。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只侧重于向学生指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他们的种种危害,缺少对后现代主义思潮本质问题的分析,更没有把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结合起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思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后现代主义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建构性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冉 张海燕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7-20,共4页
后现代心理学反对现代心理学的客观主义和科学主义,并形成一种针对现代主义心理学的批判和修正的力量,激进的社会建构主义甚至试图推翻现代主义引以为傲的"实在论"。但究其根本,后现代主义不是现代主义的自我否定,而是一种自... 后现代心理学反对现代心理学的客观主义和科学主义,并形成一种针对现代主义心理学的批判和修正的力量,激进的社会建构主义甚至试图推翻现代主义引以为傲的"实在论"。但究其根本,后现代主义不是现代主义的自我否定,而是一种自我完善。而社会建构主义作为后现代思潮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有其特殊的特征:(1)知识是社会建构的。(2)实在是社会建构的。(3)知识的文化相对性。尽管社会建构主义对心理学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众多的理论存疑,发展前景充满着质疑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 社会建构主义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少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26-30,共5页
后现代主义哲学50年代在法国思想界传播,后传到美国。60、70年代成为欧美国家的流行思潮,80年代成为世界性的文化景观。后现代主义哲学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形态,是对后工业社会的反映以及对二次世界大战和新技术革命反思的... 后现代主义哲学50年代在法国思想界传播,后传到美国。60、70年代成为欧美国家的流行思潮,80年代成为世界性的文化景观。后现代主义哲学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形态,是对后工业社会的反映以及对二次世界大战和新技术革命反思的结果。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产生与流行,深深地植根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哲学 历史背景 社会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社会性别 被引量:2
19
作者 关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3-226,共4页
社会性别问题在现代主义作品和后现代主义作品中有着不同的体现,但后者并不是对前者的完全否定,而是对前者的继承和补充。与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相遇使社会性别问题具有了多元性和主题间性,将不同种族、民族、国家和阶级的女性同时纳... 社会性别问题在现代主义作品和后现代主义作品中有着不同的体现,但后者并不是对前者的完全否定,而是对前者的继承和补充。与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相遇使社会性别问题具有了多元性和主题间性,将不同种族、民族、国家和阶级的女性同时纳入关注视域,从而超越了只强调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与男性平权的现代主义作品;但同时也面临着后现代主义解构和反本质的威胁。女性主义文学家及批评家应立足于性别这一出发点,在坚持女性主体的同一性和整体性的同时,也应开放地将男性问题作为人文关怀的对象,以达到男女真正平等的和谐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社会性别 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兴起的社会背景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以芬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8-72,92,共5页
作为一场范围广大的思想运动,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后现代主义是社会进入到后工业阶段的产物,是继现代主义理想的破灭而出现的,同时也与传统科学形象的解体密切相关。由于产业结构、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等都发... 作为一场范围广大的思想运动,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后现代主义是社会进入到后工业阶段的产物,是继现代主义理想的破灭而出现的,同时也与传统科学形象的解体密切相关。由于产业结构、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矛盾暴露无遗,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后现代主义应运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兴起 社会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