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磺胺甲恶唑对新型后置缺氧反硝化工艺处理低C/N废水的影响
1
作者 张翼满 韩旭 王英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3,共5页
磺胺甲恶唑(SMX)是废水内高频检出的新污染物,SMX的环境影响行为备受关注,然而SMX对新型后置反硝化工艺处理城镇低C/N废水的影响至今鲜有报道。本工作在中温条件下考察了SMX对新型后置缺氧反硝化工艺处理低C/N废水的影响,并通过分析SMX... 磺胺甲恶唑(SMX)是废水内高频检出的新污染物,SMX的环境影响行为备受关注,然而SMX对新型后置反硝化工艺处理城镇低C/N废水的影响至今鲜有报道。本工作在中温条件下考察了SMX对新型后置缺氧反硝化工艺处理低C/N废水的影响,并通过分析SMX暴露条件下新工艺胞内和胞外聚合物的变化规律揭示SMX对新工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低于0.5 mg/L SMX对新工艺内污染物去除影响不明显,而超过1.0 mg/L降低了新工艺脱氮除磷效率,4.0 mg/L SMX组别内,COD、总氮(TN)和磷酸盐(SOP)去除效率分别下降至71.3%~75.5%、59.6%~63.4%和71.3%~73.6%。机制分析表明高浓度SMX降低了胞内聚合物PHA的生物合成而刺激了糖原质代谢。SMX暴露浓度越高,PHA生物合成下降越显著,而糖原质代谢越强烈。研究结果为新型后置缺氧工艺处理含SMX废水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甲恶唑 后置缺氧反硝化 低C/N废水 胞内聚合物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铊对新型后置缺氧反硝化工艺的影响
2
作者 孙莉莉 李长福 姚登辉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75-82,共8页
针对重金属铊(Tl)对新型后置缺氧反硝化工艺运行效能影响不明确的现状,通过控制进水Tl浓度,在室温下考察了Tl对新型后置缺氧反硝化工艺运行效能的影响,并揭示了相关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即使低浓度Tl(5μg/L)也可降低工艺对污染物和营养... 针对重金属铊(Tl)对新型后置缺氧反硝化工艺运行效能影响不明确的现状,通过控制进水Tl浓度,在室温下考察了Tl对新型后置缺氧反硝化工艺运行效能的影响,并揭示了相关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即使低浓度Tl(5μg/L)也可降低工艺对污染物和营养盐的去除效果。此外,Tl影响了后置缺氧反硝化工艺中污泥的特征,降低了总悬浮固体(TSS)浓度及VSS/TSS值,刺激了胞外聚合物(EPS)的分泌。胞内聚合物分析表明,Tl抑制了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合成,但促进了糖原质的代谢。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高浓度Tl降低了门水平上Proteobacteria、属水平上Chloroplast和Devosia的相对丰度,进而降低了污染物和营养盐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Tl 后置缺氧反硝化 营养盐去除 胞外聚合物
原文传递
玄武岩纤维填料应用于两种混合生长反应器的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倩 梁止水 +2 位作者 张晓颖 杨巧巧 吴智仁 《合成纤维》 CAS 2019年第3期26-30,共5页
采用单丝直径微米级的伞状玄武岩纤维(BF)作为填料,将其引入序批式反应器(SBR)和后置缺氧反硝化SBR外聚合物(EPS)含量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图,考察了两种SHBR的污水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基于SBR的SHBR的出水COD、氨氮、总氮去除率分... 采用单丝直径微米级的伞状玄武岩纤维(BF)作为填料,将其引入序批式反应器(SBR)和后置缺氧反硝化SBR外聚合物(EPS)含量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图,考察了两种SHBR的污水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基于SBR的SHBR的出水COD、氨氮、总氮去除率分别为83.2%、89.9%、86.8%;基于后置缺氧反硝化SBR的SHBR优良,而基于后置缺氧反硝化SBR的SHBR的脱氮效果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两种SHBR的BF填料中EPS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在好氧环境下,蛋白质(PN)的含量高于多糖(PS)的含量;在缺氧条件下,PS的含量明显高于PN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SBR 后置缺氧反硝化SBR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pH值对新型好氧/缺氧/好氧/延长闲置(O/A/O/EI)序批式反应器脱氮除磷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丁波涛 李刚 程柯森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8-62,146,共6页
以人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建立新型好氧/缺氧/好氧/延长闲置(O/A/O/EI)序批式反应器,探究了初始pH为6.0,7.0和8.0时对O/A/O/EI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最后控制初始pH=8.0来处理实际生活污水。通过比较不同初始pH值作用下新型工艺的脱氮... 以人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建立新型好氧/缺氧/好氧/延长闲置(O/A/O/EI)序批式反应器,探究了初始pH为6.0,7.0和8.0时对O/A/O/EI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最后控制初始pH=8.0来处理实际生活污水。通过比较不同初始pH值作用下新型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并分析微生物体内代谢储能物质的周期变化,探讨了初始pH值对O/A/O/EI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合成废水初始pH=8.0时,O/A/O/EI工艺能表现出良好的生物脱氮(93±2)%除磷(92±3)%性能,单位VSS的除磷量为(4.01±0.15)mg/g,脱氮量为(5.23±0.27)mg/g。控制pH为8.0时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分别为(85±2)%和(87±3)%,效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实际污水的可利用COD有限(130~24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A/O/EI工艺 脱氮除磷 初始pH 后置缺氧反硝化 PH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