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3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骨刀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小民 原文琦 +3 位作者 常龙 詹学华 丁惠强 卢荣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12期1436-1438,共3页
目的探讨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PLIF)中应用超声骨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科应用超声骨刀行腰椎PLIF手术的35例患者(超声骨刀组)和同... 目的探讨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PLIF)中应用超声骨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科应用超声骨刀行腰椎PLIF手术的35例患者(超声骨刀组)和同期使用传统器械手术的40例患者(传统器械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JOA改善率等指标。结果相比于传统器械组,超声骨刀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JOA改善率以及JOA改善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骨刀进行PLIF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并能避免硬膜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 超声 日本科学会评分 脑脊液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参数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岳亮 孙进 《黑龙江医学》 2019年第6期602-603,共2页
目的探究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参数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18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94例,分别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PLI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6个月)Oswes... 目的探究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参数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18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对照组86例和观察组94例,分别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PLI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以及腰椎前凸角(LL)、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等脊柱骨盆参数指标情况。结果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ODI、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ODI、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但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和观察组LL、PT、PI、S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LL、PT、PI、SS较之前均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IF手术应用在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治疗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 退变性腰滑脱症 脊柱盆参数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孔杨 章维新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4期146-148,共3页
目的观察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腰椎管狭窄症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结果10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患者中,有25例(2... 目的观察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腰椎管狭窄症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结果10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患者中,有25例(23.58%)术后临近节段退变。年龄较大、合并腰椎手术史、术前低骨密度、术前小骨盆入射角均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较大、合并腰椎手术史、术前低骨密度、术前小骨盆入射角均是腰椎管狭窄症患者PLIF治疗后临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可针对上述因素,制定围术期护理及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预后腰椎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临近节段退变 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 质疏松 融合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根沉降征阳性对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指导意义及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晋华 苟鹏国 李雁琪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7期1080-1082,共3页
19世纪80年代己进行了描述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定义。LSS的诊断和鉴别主要参考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治疗策略的制定主要是依靠临床症状与影响学的综合评估。本研究目的针对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的LSS患者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研究,... 19世纪80年代己进行了描述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定义。LSS的诊断和鉴别主要参考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治疗策略的制定主要是依靠临床症状与影响学的综合评估。本研究目的针对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的LSS患者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神经根沉降征阳性对手术治疗LSS的指导作用及近期手术治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分析2010年9月至2017年8月于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40例LSS合并神经根沉降征阳性患者。其中保守治疗20例,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手术治疗2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术 阳性患者 治疗方式 后路减压 神经根 管狭窄症 沉降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参数的临床效果研究
5
作者 贺亮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16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参数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经MRI、X线、CT等检查确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腰痛、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等典型症状,...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症脊柱骨盆参数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经MRI、X线、CT等检查确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腰痛、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等典型症状,根据不同治疗分为2组,对照组(n=40)接受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观察组(n=40)接受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脊柱功能障碍情况以及脊柱骨盆参数和腰椎滑脱相关参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ODI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骶骨倾斜角、骨盆投射角、骨盆倾斜角、腰椎前凸角、脊柱-骨盆角、C7矢状位平衡、胸腰椎联合角、腰椎后凸角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脊柱-骨盆角、明显大于对照组,骨盆倾斜角、C7矢状位平衡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胸腰椎联合角、腰椎后凸角、骨盆投射角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前2组患者滑脱角、滑移百分数、椎间隙高度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滑脱角、滑移百分数、椎间隙高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不仅能改善脊柱功能障碍,促进椎间融合,还能降低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融合术 退变性腰滑脱症 脊柱 盆参数
原文传递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腰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赖征文 李敏 +1 位作者 李平安 刘云彬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7期1179-1181,共3页
目的:观察腰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对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单纯减压术,治疗组采取经腰后路减压推间植骨融合术,对比两组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 目的:观察腰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对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单纯减压术,治疗组采取经腰后路减压推间植骨融合术,对比两组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三个时间段的JO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腰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效果持久稳定,是一种良好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管狭窄症 后路减压 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伴HIV感染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杰 张耀申 +1 位作者 赵昌松 张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1-638,共8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0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接受后路减...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0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接受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25例老年(≥65岁)HIV感染者(HIV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同一时期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35例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退行性疾病类型、合并基础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减压类型、融合类型与HIV组相匹配的老年非HIV感染者作为非HIV组,比较HIV组与非HIV组术前腰椎骨密度、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白蛋白、血红蛋白、合并感染疾病情况;两组均予以围术期规范化处理及出院后长期健康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植骨融合情况;统计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HIV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髋部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HIV组手术时间147.16±6.58min,术中出血量319.16±26.84ml;非HIV组手术时间145.31±9.77min,出血量309.69±24.43ml。HIV组患者术前腰椎骨密度、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BMI、白蛋白、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非HIV组(P<0.05),HIV组合并感染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梅毒)例数显著高于非HIV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的VAS、ODI及JOA评分呈持续好转趋势(P<0.05);HIV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VAS、ODI及JOA评分明显高于非HIV组(P<0.05),术后12个月VAS、ODI及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组患者髋部骨密度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呈持续上升趋势(P<0.05)。HIV组随访19.38±3.62个月(12~30个月),非HIV组随访22.89±4.12个月(12~36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腰椎均获骨性融合;均无硬脊膜撕裂、手术部位感染、机会性感染、内固定松动等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合并HIV感染的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腰椎骨密度低、免疫力低、营养状态差、合并多种感染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梅毒);在围手术期规范化处理及出院后长期健康管理的基础上,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此类人群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HIV感染 老年 后路减压融合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
8
作者 付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5年第5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TLIF)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医院治疗的86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TLIF组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组,各4...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TLIF)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医院治疗的86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TLIF组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组,各43例。比较两组手术与恢复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功能障碍指数(ODI)]、生活质量[健康简明调查量表(SF-36)评分]、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骨代谢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结果TLIF组术中出血量少于PLIF组,手术时间长于PLIF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PLIF组,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PLIF组,SF-36评分高于PLIF组(P<0.05);TLIF组术后Cor、ACTH表达水平低于PLIF组,GSH-Px表达水平高于PLIF组(P<0.05);TLIF组术后BALP、BGP及BMP-2表达水平均高于PLIF组(P<0.05)。结论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疼痛轻,患者术后恢复快、应激反应轻、生活质量高,骨代谢与腰椎功能恢复显著,但TLIF手术耗时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腰管狭窄症 融合内固定 融合术 疼痛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骨刀辅助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荟萃分析
9
作者 王思敏 郭天赐 +4 位作者 杨家麟 刘佳进 麻志廷 崔航 刘爱峰 《颈腰痛杂志》 2025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骨刀辅助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 目的系统评价超声骨刀辅助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月有关超声骨刀辅助PLIF治疗LSS的临床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数据核对及质量评价,结局指标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①共纳入12篇文献,其中4篇随机对照试验,8篇回顾性队列研究;共涉及1069例患者,试验组559例,对照组510例;②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器械组相比,超声骨刀组能显著改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MD=-0.41,95%CI(-0.60,-0.23),P<0.00001]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MD=-1.50,95%CI(-2.31,-0.69),P=0.0003],降低术中出血量[MD=-60.05,95%CI(-72.51,-47.59),P<0.00001]和并发症发生率[RR=0.29,95%CI(0.16,0.52),P<0.0001],缩短椎板切除时间[MD=-1.51,95%CI(-2.48,-0.54),P=0.002]。结论超声骨刀辅助PLIF手术在降低VAS、ODI、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椎板切除时间方面均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后路融合术 管狭窄症 随机对照试验 队列研究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植骨面积对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明阳 张大鹏 崔志栋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72-778,共7页
目的:研究椎间植骨面积对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52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术后1周椎... 目的:研究椎间植骨面积对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52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术后1周椎间植骨面积进行测量,依据测量结果中椎间植骨面积/平均终板面积进而得到植骨面积占比分为3组:椎间植骨面积不超过一侧椎弓根区域为A组17例,男9例,女8例,年龄(56.0±11.5)岁;椎间植骨面积超过一侧椎弓根但未达到对侧椎弓根为B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52.0±14.0)岁;椎间植骨面积超过对侧椎弓根为C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9.5±12.8)岁。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记录每次随访时椎间融合Brantigan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3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与ODI,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VAS、ODI均显著改善(P<0.05)。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1周椎间隙高度均有所恢复;末次随访时,B、C两组椎间隙高度丢失量较少,两组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3、6个月,C组改良Brantigan评分明显高于A、B组(P<0.05);术后12个月,B、C组改良Brantigan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末次随访时,3组改良Brantiga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C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术后6、12个月,B、C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A组(P<0.05);末次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后路腰椎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手术可显著改善患有腰椎退行性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随着植骨面积的占比增加,患者早期植骨融合率及融合评分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术 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预防全麻下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后寒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涛 黄俊梅 +2 位作者 王珊珊 谢洁 杨晓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4期713-716,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后寒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行全身麻醉的PLIF手术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HD组)、中剂量右美托咪定组(MD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LD组)和对照组(C组),每...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后寒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行全身麻醉的PLIF手术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HD组)、中剂量右美托咪定组(MD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组(L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患者。HD组、MD组及LD组在麻醉诱导后分别以0.8、0.5及0.2μg/kg/h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40 min;C组泵注生理盐水。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前的基础体温值及BIS值,送入恢复室即刻、20 min、40 min、6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值、体温值;记录各组手术时长、拔管时间、术中输液量及失血量以及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苏醒期各组寒战程度分级及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较基础体温明显降低(P<0.05)。入恢复室后,HD组同一时段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HD组的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C组比较,MD组及HD组术后心动过缓、口干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而恶心、呕吐及呛咳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在恢复室观察期间,MD组及HD组寒战的发生率较C组明显降低(P<0.01);MD组寒战发生率也明显低于LD组(P<0.05)。结论:0.5μg/kg/h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预防全麻下PLIF手术术后寒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寒战 全身麻醉 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
原文传递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万小彬 徐启飞 赵广辉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及硬膜囊面积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单节段LS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7例。常规组予以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及硬膜囊面积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单节段LS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7例。常规组予以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微创组予以小切口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ILF)。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 d、3 d免疫功能、术前及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评分(ODI评分)、疼痛评分(MPQ评分)、硬膜囊横截面积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低,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较短(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4.26%)与常规组(12.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降低,且微创组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MPQ评分、硬膜囊横截面积改善,且微创组改善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总满意度(95.74%)显著高于常规组(80.85%)(P<0.05)。结论同传统PLIF相比,TILF治疗单节段LSS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引流时间,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椎管形态恢复,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融合内固定术 管狭窄症 硬膜囊面积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艾义翔 刘俭涛 +7 位作者 郝定均 龚禧 朱以涵 李幸橼 张熙伟 王考 孙佳俊 张淑媛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70-675,共6页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2例CS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30~74(53.9±11.0)岁。单节段病变18例,2个节段病变17例,3个节段病变7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及平衡委员会评分(Committee on Hearing and Equilibrium,CHE)、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椎曲度Cobb角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14.0±5.2)个月;手术时间95~220(160.38±36.77)min,术中出血量30~85(53.60±18.98)ml。2例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给予雾化吸入等对症处理后均好转。CHE评分由术前(4.05±0.96)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40±0.70)分(t=12.97,P<0.05)。术后6个月38例眩晕改善,改善率90.5%。NDI评分的由术前的(34.43±8.04)分降低至术后6个月的(20.76±3.91)分(t=11.83,P<0.05)。颈椎曲度Cobb角由术前的(8.04±6.70)°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12.42±5.23)°(t=-15.96,P<0.05)。结论:ACDF术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突出,手术通过解除骨性压迫,重建颈椎曲度,可快速缓解患者的发作性眩晕症状。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明确患者眩晕原因,对保守治疗无效的CSA患者,ACDF手术可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型颈 颈前路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颈性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与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瑞士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式...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53例与对照组57例。研究组采用TLIF治疗,对照组采用PLIF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下腰痛JOA评分均高于术前,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健侧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侧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与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均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恢复腰椎功能,但其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降低侧神经损伤发生率的效果优于PLIF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滑脱症 老年 孔入路腰融合术 后路融合术 功能 神经损伤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疗效分析
15
作者 王云浩 李红星 戴云飞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5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35例)和单一组(35例),联合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35例)和单一组(35例),联合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单一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临床疗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一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单一组(t=9.719、51.746,P均<0.001),而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与单一组无明显差异(t=0.265、1.765,P=0.792、0.082);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Cobb角明显小于单一组、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单一组(t=3.345、7.710,P=0.001、P<0.001);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4.29%,明显高于单一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77.14%(χ^(2)=4.200,P=0.040);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为C~D级13例、E级22例,明显优于单一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为A~B级1例、C~D级21例、E级13例(Z=-2.209,P=0.027);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与单一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43%无明显差异(χ^(2)=0.159,P=0.690)。结论与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相比,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脊柱骨折虽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却能明显改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促进脊柱生理功能恢复,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经皮微创弓根螺钉内固定 后路减压 脊髓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法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的效果对比
16
作者 曾娘华 易伟宏 +2 位作者 王尔天 杨大志 褚千琨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135-137,共3页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镇痛。比较两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结果 术后2、4、12、24 h,研究组疼痛评分分别为(1.25±0.15)、(3.11±0.98)、(2.54±0.52)、(1.64±0.3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6±0.68)、(5.13±1.57)、(4.63±1.65)、(3.79±1.03)分(P<0.05)。结论 对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来说,在其治疗过程中加以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干预,止痛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泵 切口浸润 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RF-Ⅱ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47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谦 徐建高 +3 位作者 王振威 王大鹏 李荫山 李琮宇 《中国医药导刊》 2008年第9期1339-1340,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脊柱复位固定系统(Reduction Fixation Spinal SystemⅡ,RF-Ⅱ)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应用后路减压RF-Ⅱ复位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47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脊柱复位固定系统(Reduction Fixation Spinal SystemⅡ,RF-Ⅱ)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应用后路减压RF-Ⅱ复位内固定并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47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中滑脱椎体完全复位41例,部分复位6例,滑脱完全复位率为87.23%。按临床疗效综合评价标准:优39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93.61%;所有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21.62±0.78)个月,45例椎间植骨融合良好,2例未融合,融合率95.74%。结论:后路减压RF-Ⅱ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复位良好,固定牢固,疗效确切,尤其适用于轻、中度腰椎滑脱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回定 融合术 滑脱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胸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18
作者 刘法敬 丁晓坤 +2 位作者 胡成栋 曹俊明 申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侧后方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胸椎间盘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多节段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损害评分及Frankel分级系统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侧后方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胸椎间盘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多节段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损害评分及Frankel分级系统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时间150-260 min,平均190.6 min;术中出血量430-1400 ml,平均806.3 ml;3例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经加压包扎后愈合;1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给予敏感抗生素后伤口逐步愈合。局部Cobb角由术前的(18.7±4.1)°降低为术后3个月的(10.2±3.3)°及末次随访时的(11.3±3.6)°(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较术前均有恢复(P〈0.05);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4例,D级5例,E级6例。术后随访14-35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物松动、移位及脊柱不稳发生。结论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侧后方植骨融合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胸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术式,脊髓减压充分,脊柱稳定性可获得长久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后路减压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19
作者 李钊 张文财 +2 位作者 蔡桦 林一峰 魏合伟 《中医正骨》 2004年第2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脊柱后路减压 复位 内固定 融合术 治疗 滑脱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勇奇 罗瑞 +8 位作者 汪少波 金勇 王健 吴宏梓 王顺 袁峰 赵建新 白宗彪 廖燚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下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Endo-LIF)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60例,根据手...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下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Endo-LIF)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符合标准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6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ndo-LIF组30例和MIS-TLIF组30例。收集病人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椎体间融合率,并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12个月采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病人的临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病人年龄、性别、临床诊断、融合节段、随访时间等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o-LIF组病人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12个月,2组病人VAS评分(腰背部、腿部)、O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Endo-LIF组腰背部VAS评分明显低于MIS-TLIF组;术后3个月,Endo-LIF组腿部VAS评分、ODI和JOA评分较MIS-TLIF组更低(P<0.05)。2组病人椎体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do-LIF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良好,且安全微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下腰融合术 微创经孔腰融合术 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