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冯华文 赵振东 覃海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15-0118,共4页
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本院及江门中心医院院内收治的118例行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 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本院及江门中心医院院内收治的118例行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年按是否出现椎体高度再丢失分为丢失组和非丢失组,分析影响术后椎体高度再度丢失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入组的118例患者随访1年,结果显示,41例患者发生椎体高度再丢失,77例未发生椎体高度再丢失。丢失组的OSTA指数、术后休息时间,比未丢失组低,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术后椎体复位程度比未丢失组高(P<0.05)。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危险因素:OSTA指数、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术后椎体复位程度以及术后休息时间(P<0.05)。结论 经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与OSTA指数低、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和术后椎体复位程度高、术后休息时间少有关,围术期需注意预防上述危险因素,保证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后路切开减压 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 椎体高度再丢失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黄家俊 李亮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666-669,673,共5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发病率较高,其手术方式包括颈前路减压和融合、椎间盘关节置换术和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术,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既可避免与融合和手术器械相关的问题,又避免了前路手术带来的并发症,如今已经成为治疗神经根...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发病率较高,其手术方式包括颈前路减压和融合、椎间盘关节置换术和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术,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既可避免与融合和手术器械相关的问题,又避免了前路手术带来的并发症,如今已经成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随着微创理念在脊柱外科中的不断发展,各种辅助技术的创新,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也在不断被完善,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上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微创手术 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 定位 颈椎活动度
原文传递
经椎间孔镜脊柱系统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苏敦鹏 张超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21期98-100,共3页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镜脊柱系统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省故城县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腰椎后路椎板切开减压术治...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镜脊柱系统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省故城县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腰椎后路椎板切开减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椎间孔镜脊柱系统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术时(63.3±4.4)min、出血(23.3±2.1)mL、住院(4.1±0.7)d、有效率98%、无效2%、并发症4%,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8±0.5)分、腰椎功能(14.3±2.5)分,术后1个月术后疼痛评分(VAS)(1.0±0.2)分、腰椎功能(23.6±1.8)分、术后(3.1±0.2)d下床。对照组术时(97.4±5.2)min、出血(181.2±6.9)mL、住院(8.6±1.0)d、有效率82%、无效18%、并发症16%,术后1 d VAS(6.9±0.8)分、腰椎功能(10.5±2.3)分,术后1个月VAS(3.5±0.4)分、腰椎功能(16.4±3.0)分、术后(7.2±0.7)d下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经椎间孔镜脊柱系统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操作效率高,出血量少,疼痛轻,下床早,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腰椎功能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镜脊柱系统手术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后路椎板切开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后方减压联合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混合型颈椎病二例 被引量:6
4
作者 付豪 胡宇童 +1 位作者 杨东方 许卫兵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41-1243,共3页
目的总结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posterior cervical foraminotomy,UBE-PCF)联合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2例多节段混合... 目的总结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posterior cervical foraminotomy,UBE-PCF)联合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2例多节段混合型颈椎病的经验。方法2022年2月及3月收治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及退行性颈椎滑脱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59、66岁。患者上肢感觉减退、Hoffmann征阳性,影像学检查示颈椎不稳、椎间盘突出以及左侧椎间孔狭窄。全身麻醉下对相应病变节段行ACDF以及UBE-PCF。结果2例手术时间分别为186、145 min,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3个月。术后2 d及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均较术前下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较术前上升。影像学复查示治疗节段神经减压彻底,未出现颈椎不稳。结论对于伴退行性颈椎滑脱的多节段混合型颈椎病,ACDF联合UBE-PCF能选择性处理不同节段病变,最大程度保留脊柱功能,获得良好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多节段混合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 联合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