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被引量:9
1
作者 于明昌 陈卫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8-59,6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方法采用单纯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共48例。所有患者术前CT检查示椎管占位率均〉50%,但无明显脊髓损伤的临床... 目的探讨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方法采用单纯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共48例。所有患者术前CT检查示椎管占位率均〉50%,但无明显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通过影像学及社会功能来综合评估疗效。结果术后Cobb’s角平均降低17.9°,椎体高度平均接近正常的90.4%,椎管占位平均〈10.9%。平均随访25(12-31)月,骨折愈合良好,所有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绝大多数患者恢复工作能力。结论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无明显神经症状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无需减压即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Cobb’s角和椎管容积,是临床治疗此类骨折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术 后路切开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盆骨折经前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雪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年第4期112-114,共3页
总结了本院手术室2016年1月~2017年5月5例骨盆骨折经前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和效果,主要包括术前访视对患者的评估及心理护理、术前物品及环境的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毕的护理及术后的回访等方面。通过... 总结了本院手术室2016年1月~2017年5月5例骨盆骨折经前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和效果,主要包括术前访视对患者的评估及心理护理、术前物品及环境的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毕的护理及术后的回访等方面。通过采取有效预防术中出血的干预措施,积极配合医生处理术中出血,安置合适的体位以保证患者安全,5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均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均已康复出院,术者及麻醉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认为骨盆骨折是伤骨科最严重的危急重症手术,手术时间长,术式复杂,对护理配合提出较高的要求。术中麻醉及护理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控制感染的必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后路切开复位 护理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置钉内固定术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林伟 张建新 邹志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05-106,共2页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脊柱骨科最常见的损伤,发病急、危害重,以往均采用切开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慢[1]。微创经皮置钉手术具有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且完全能达到或接近开放手术的治疗结果,有利于患者早日...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脊柱骨科最常见的损伤,发病急、危害重,以往均采用切开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慢[1]。微创经皮置钉手术具有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且完全能达到或接近开放手术的治疗结果,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对经皮置钉内固定术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临床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术治疗 后路切开复位 爆裂骨折 钉棒系统 椎体高度 连接棒 术后疼痛 临床疗效 复位内固定术 胸腰段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莫继春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可行性与实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共50例,全部病例术前经CT检查显示椎管占位率>50%,无明显脊髓损伤症状,回顾性分... 目的:分析和探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可行性与实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共50例,全部病例术前经CT检查显示椎管占位率>50%,无明显脊髓损伤症状,回顾性分析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影像学和社会功能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平均椎管占位率低于10.9%,平均椎体高度接近正常的90.5%,平均Cobb’s角减小18.7°;采用随访形式,患者骨折愈合良好,均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大多数患者恢复工作能力。结论: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中,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手段,能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无需减压即可恢复椎体高度、椎管容积和Cobb’s角,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爆裂型骨折 后路切开复位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与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胸腰椎椎体骨折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周锋 朱世卿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2期36-37,共2页
目的:对比在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中应用微创经皮与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治疗组(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 目的:对比在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中应用微创经皮与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治疗组(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在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治疗组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矫形影像学效果对比,治疗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位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中的效果显著,与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相比,其具有手术切口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特点,并且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 胸腰椎椎体骨折 后路切开复位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赵为夏 熊萍 傅志勇 《江西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339-340,349,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VCF)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接诊的VCF 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试验组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VCF)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接诊的VCF 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试验组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影像学指标、功能障碍程度。结果试验组手术操作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VCF患者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临床优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功能障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7期97-98,共2页
目的本文就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对比。方法选择我院骨科自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72例,按照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6),实验组患者... 目的本文就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对比。方法选择我院骨科自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72例,按照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6),实验组患者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前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最后将两组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椎体高度、Cobb's角以及椎管占位率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结果由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在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治疗中应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5
8
作者 彭赛忠 《基层医学论坛》 2019年第35期5089-5090,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46例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2例)行椎体成形术,观察组(24例)行后... 目的对比分析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46例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2例)行椎体成形术,观察组(24例)行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后凸角及椎体高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后凸角及椎体高度均改善,且观察组后凸角较对照组低,椎体高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VP术相比,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手术所需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且住院时间较长,但其可有效降低椎体高度丢失,减少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 椎体成形术 疗效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42例 被引量:2
9
作者 任国林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第8期17-18,共2页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1]是指在垂直压缩暴力的作用下造成的椎体粉碎性骨折。脊柱胸腰段位于胸椎和腰椎交汇处,包括T11~12和L1~2。该处为胸椎凸向后与腰椎凸向前的生理弯曲的过渡部位,应力集中,易发生骨折。当发生爆裂性骨折时三柱均会受...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1]是指在垂直压缩暴力的作用下造成的椎体粉碎性骨折。脊柱胸腰段位于胸椎和腰椎交汇处,包括T11~12和L1~2。该处为胸椎凸向后与腰椎凸向前的生理弯曲的过渡部位,应力集中,易发生骨折。当发生爆裂性骨折时三柱均会受到损伤,其中以前中柱损伤最为严重。本文通过对我院采用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型骨折 后路切开复位 脊柱胸腰段 垂直压缩 生理弯曲 粉碎性骨折 三柱 临床疗效 脊髓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新成 杨硕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n=40)、B组(n=40).A组采用后...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n=40)、B组(n=40).A组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胸腰椎椎体解剖学结构变化、胸腰椎功能障碍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较A组少,术后住院时间较A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术后6个月B组胸腰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s角与A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B组胸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B组ODI评分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均可促进其胸腰椎椎体解剖学结构恢复,但后者手术创伤小,胸腰椎功能恢复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胸腰椎功能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新科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第21期51-51,共1页
目的对比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取笔者医院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患者实施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B组患者实施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目的对比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取笔者医院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患者实施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B组患者实施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疼痛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较B组优,A组疼痛评分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操作更简单,疼痛感更少,患者的伤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 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原文传递
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与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12
作者 廖鸿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4期30-32,共3页
对比两种胸腰椎骨折手术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3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设置为本次研究主体,纳入时间始于2019.01,完结于2022.06;将抛硬币正反面法作为分组划分依据,对照组18例、实验19例分别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对比两种胸腰椎骨折手术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3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设置为本次研究主体,纳入时间始于2019.01,完结于2022.06;将抛硬币正反面法作为分组划分依据,对照组18例、实验19例分别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与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组间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JOA脊髓功能评分、Cobb角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手术、住院时间较短,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中均具备理想的预后,但前者手术损伤更小,建议临床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 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效果对比
13
作者 欧高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32-35,共4页
比较观察腰椎骨折治疗中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与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旨在找到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45例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23例行椎体成形术的患者纳... 比较观察腰椎骨折治疗中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与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旨在找到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45例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23例行椎体成形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22例行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不同手术方案下的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椎体压缩率及侧凸角(Cobb角)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34.25±4.26)min、住院时间(3.14±1.06)d短对照组的(60.56±4.42)min、(5.82±1.17)d;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7.59±3.86)ml少于对照组(59.52±4.2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椎体压缩率与Cobb角为(58.47±6.39)%、(21.95±4.18)和(58.47±6.39)%、(22.03±4.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椎体压缩率与Cobb角均出现明显改善,分别为(74.25±7.76)%、(10.36±2.28)和(90.12±7.89)%、(6.19±2.1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腰椎骨折临床治疗中,同椎体成形术相比,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临床效果更佳,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椎体压缩率与Cobb角,极大地降低了脊柱侧凸畸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椎体成形术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切开复位带齿垫片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14
作者 马张稳 白立榜 +1 位作者 刘荣 李小亚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8期55-55,共1页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复位带齿垫片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符合诊断的18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复位带齿垫片空心螺钉固定,术后铰链支具固定4w,开始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术后X线片检查时见骨折愈...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复位带齿垫片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符合诊断的18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复位带齿垫片空心螺钉固定,术后铰链支具固定4w,开始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术后X线片检查时见骨折愈合良好,优1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4.4%。结论后路复位带齿垫片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创伤小、适用范围比单纯螺钉更广的特点,能早期进行膝关节活动,适合于没有开展关节镜的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髁间棘骨折 后路切开复位 带齿垫片空心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可行性分析
15
作者 赵曰景 王宜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0年第6期00108-00108,110,共2页
分析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共44例,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对这些患者实施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方式治疗,在对... 分析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共44例,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对这些患者实施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方式治疗,在对患者治疗后,对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s角以及患者受伤椎体前缘和后缘的压缩比率等加以观察和对比分析,同时对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有效评定。结果: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之后,患者Cobb's角的数值出现比较明显下降,且患者的伤椎前缘和后缘的压缩比率数值也有所降低(P<0.05),患者实施手术治疗24个月之后,患者的伤椎情况相对比较良好,同时患者实施手术之后,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的患者。结论: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方式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加以治疗的时候,其临床可行性相对明显,但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方式在对后纵韧带严重损伤且合并椎管严重受破坏的患者加以治疗的时候,需要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9
16
作者 徐宝山 唐天驷 +3 位作者 倪才方 杨惠林 徐耀增 包肇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4-266,共3页
目的 对后路手术治疗塌陷严重的胸腰椎骨折的方法进行改进。 方法  2 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 ,伤椎前缘压缩均 >40 %,应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后 ,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用注射型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成形术... 目的 对后路手术治疗塌陷严重的胸腰椎骨折的方法进行改进。 方法  2 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 ,伤椎前缘压缩均 >40 %,应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后 ,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用注射型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成形术。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行X线和CT检查。术后随访 4~ 2 3个月 ,平均 13个月。 结果  2 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症状者 ,无出现异物反应者 ;术后CT示灌注剂充填不足 4例 ,椎体前缘少量渗漏 4例 ,其余均充填满意 ,无椎管内明显渗漏者。术后随访时疗效均满意 ,无内固定失败及伤椎高度明显丢失者。 结论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和椎体成形术为塌陷严重的胸腰椎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法 椎体成形术 注射型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
原文传递
依据寰椎椎弓根三维CT重建图像确定进钉点及方向实施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建华 付金利 +3 位作者 裴铎 孙贺 李哲 刘正蓬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5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依据寰椎椎弓根三维CT重建图像确定进钉点及方向实施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寰枢椎不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采用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术前... 目的观察依据寰椎椎弓根三维CT重建图像确定进钉点及方向实施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寰枢椎不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采用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术前均行三维CT,重建寰椎椎弓根形态,明确术中进针点和进针方向,术中根据术前确定的进针点、进针方向进行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对照组术中根据解剖方位置入螺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置钉时间,比较两组置钉准确率,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量表)评价治疗前后两组脊柱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评价治疗前、后两组颈椎功能。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置钉准确率分别为95.24%(40/42)、80.95%(34/42),二者比较,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ODI评分降低,JOA评分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6个月、12个月实验组ODI评分降低,JOA评分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置钉时间短(P均<0.05)。结论依据寰椎椎弓根三维CT重建图像确定进钉点及方向实施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效果较好,患者脊柱与颈椎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寰椎椎弓根螺钉 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脊柱功能 颈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切开骨折复位钉棒内固定术在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18
作者 黄忠福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8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切开骨折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2例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保守治疗组)和观察组(手术治疗组),...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切开骨折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2例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保守治疗组)和观察组(手术治疗组),每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即要求患者卧床休息2-3个月,在其背部放置软枕,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等。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后路切开骨折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入院时、伤后3个月和伤后12个月时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入院时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大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伤后3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伤后3个月和12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本组入院时高度,Cobb角小于本组入院时的大小(P<0.05),但对照组不同阶段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大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入院时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伤后3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2组伤后3个月和12个月的疼痛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本组入院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入院时评分(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68.29%(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后路切开骨折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可以在促进椎体高度恢复的同时重建脊椎的稳定性,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患者脊椎功能恢复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优势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胸腰椎段骨折 后路切开骨折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椎体前缘高度 COBB角 疼痛评分
原文传递
下颈椎骨折脱位外科治疗的手术策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浩宁 陈军 +1 位作者 戈朝晖 朱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6期771-773,共3页
为探讨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和手术方法的选择,2002年1月-2009年1月采取同期前后联合入路、单纯前路和单纯后路手术治疗了57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其中40例行同期前后路手术,9例单纯前路手术,8例单纯后路手术;随访时间6个月-... 为探讨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和手术方法的选择,2002年1月-2009年1月采取同期前后联合入路、单纯前路和单纯后路手术治疗了57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其中40例行同期前后路手术,9例单纯前路手术,8例单纯后路手术;随访时间6个月-7年。结果57例患者中,8例已死亡,为截瘫并发症引起,实际随访到37例,脱位及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前凸均完全恢复,复位节段的椎体间已骨性融合。随访到的大部分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根据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类型、椎体间滑移程度、关节突关节绞索、脊髓压迫的方向及损伤程度决定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以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解除脊髓的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早期康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骨折脱位 同期颈椎前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立君 刘岩 卫力晋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6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PSF)联合伤椎置钉同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与传统组,各20例。微创组采用PPSF联合伤锥置钉治疗,传统组采用传...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PSF)联合伤椎置钉同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与传统组,各20例。微创组采用PPSF联合伤锥置钉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椎体影像学参数、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度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度均优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微创组(2.60±0.65)、(0.80±0.68)分低于传统组的(5.30±0.72)、(2.65±0.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SF联合伤椎置钉不仅能有效恢复和维持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伤椎高度,减小后凸Cobb角,而且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伤椎置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