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5
1
作者 彭赛忠 《基层医学论坛》 2019年第35期5089-5090,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46例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2例)行椎体成形术,观察组(24例)行后... 目的对比分析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46例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22例)行椎体成形术,观察组(24例)行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后凸角及椎体高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后凸角及椎体高度均改善,且观察组后凸角较对照组低,椎体高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VP术相比,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手术所需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且住院时间较长,但其可有效降低椎体高度丢失,减少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 体成形术 疗效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效果对比
2
作者 欧高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32-35,共4页
比较观察腰椎骨折治疗中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与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旨在找到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45例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23例行椎体成形术的患者纳... 比较观察腰椎骨折治疗中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与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旨在找到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45例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23例行椎体成形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22例行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不同手术方案下的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椎体压缩率及侧凸角(Cobb角)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34.25±4.26)min、住院时间(3.14±1.06)d短对照组的(60.56±4.42)min、(5.82±1.17)d;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7.59±3.86)ml少于对照组(59.52±4.2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椎体压缩率与Cobb角为(58.47±6.39)%、(21.95±4.18)和(58.47±6.39)%、(22.03±4.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椎体压缩率与Cobb角均出现明显改善,分别为(74.25±7.76)%、(10.36±2.28)和(90.12±7.89)%、(6.19±2.1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腰椎骨折临床治疗中,同椎体成形术相比,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临床效果更佳,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椎体压缩率与Cobb角,极大地降低了脊柱侧凸畸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体成形术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可行性分析
3
作者 赵曰景 王宜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0年第6期00108-00108,110,共2页
分析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共44例,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对这些患者实施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方式治疗,在对... 分析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共44例,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对这些患者实施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方式治疗,在对患者治疗后,对患者治疗前后的Cobb's角以及患者受伤椎体前缘和后缘的压缩比率等加以观察和对比分析,同时对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有效评定。结果: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之后,患者Cobb's角的数值出现比较明显下降,且患者的伤椎前缘和后缘的压缩比率数值也有所降低(P<0.05),患者实施手术治疗24个月之后,患者的伤椎情况相对比较良好,同时患者实施手术之后,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的患者。结论: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方式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加以治疗的时候,其临床可行性相对明显,但经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方式在对后纵韧带严重损伤且合并椎管严重受破坏的患者加以治疗的时候,需要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 胸腰爆裂型骨折 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和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9
4
作者 徐宝山 唐天驷 +3 位作者 倪才方 杨惠林 徐耀增 包肇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4-266,共3页
目的 对后路手术治疗塌陷严重的胸腰椎骨折的方法进行改进。 方法  2 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 ,伤椎前缘压缩均 >40 %,应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后 ,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用注射型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成形术... 目的 对后路手术治疗塌陷严重的胸腰椎骨折的方法进行改进。 方法  2 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 ,伤椎前缘压缩均 >40 %,应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后 ,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用注射型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成形术。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行X线和CT检查。术后随访 4~ 2 3个月 ,平均 13个月。 结果  2 1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 ,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症状者 ,无出现异物反应者 ;术后CT示灌注剂充填不足 4例 ,椎体前缘少量渗漏 4例 ,其余均充填满意 ,无椎管内明显渗漏者。术后随访时疗效均满意 ,无内固定失败及伤椎高度明显丢失者。 结论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和椎体成形术为塌陷严重的胸腰椎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 体成形术 注射型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
原文传递
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与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对比
5
作者 朱耀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将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应用于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2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将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应用于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2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失血总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工作中应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较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能够改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并降低其VAS评分,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促进其疾病康复,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压缩性骨折 后路切开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经皮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
原文传递
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洪 唐长友 贺健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期97-98,共2页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9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椎弓根轴形内固定,观察组开展伤椎椎弓根内固定与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对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骨...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9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椎弓根轴形内固定,观察组开展伤椎椎弓根内固定与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对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骨折端恢复优良率为93.33%,明显较对照组73.33%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椎管占位等无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远期疗效、近期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腰椎爆裂性骨折采取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联合治疗的安全性高,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内固定 后路钉棒系统复位 爆裂性骨折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应激指标、疼痛程度的影响
7
作者 薛龙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75-78,共4页
目的探究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SSPI)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TV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56例TV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28,后路伤椎置钉SSPI治疗)、B组(n=28,跨伤椎S... 目的探究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SSPI)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TV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56例TV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28,后路伤椎置钉SSPI治疗)、B组(n=28,跨伤椎SSPI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手术耗时长于B组,卧床时长短于B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失血量多于B组(P<0.05)。术后3个月,A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比(AVHR)大于B组,Cobb角小于B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A组低于B组(P<0.05)。术后1、3 d,两组的去甲肾上腺素(NE)、肌酸激酶(CK)、皮质醇(Cor)水平均高于术前,且A组高于B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跨伤椎SSPI相比,后路伤椎置钉SSPI治疗TVF患者可进一步减轻疼痛、提高腰椎功能、缩短卧床时长,但会略微增加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创伤,延长手术耗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体骨折 应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治疗中的对比分析
8
作者 孙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后路椎弓... 目的探讨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对照组行短节段融合,观察组行长节段融合.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影像学参数、疼痛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32.41±28.68)min,长于对照组的(164.85±14.83)min,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透视次数分别为(554.96±52.41)mL、(156.32±14.82)mL、(6.32±1.15)次,均多于对照组的(449.65±45.84)mL、(123.41±13.35)mL、(4.21±0.83)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侧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偏移量、冠状位平衡偏移量分别为(18.15±1.63)°、(17.79±1.45)mm、(13.51±1.23)mm,均低于对照组的(22.34±2.49)°、(23.53±2.57)mm、(16.78±1.45)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DI评分分别为(1.42±0.24)分、(12.58±1.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98±0.27)分、(15.39±1.4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分别为(87.25±5.24)分、(88.26±5.19)分、(88.93±5.25)分、(90.76±4.1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62±5.21)分、(81.11±5.09)分、(82.04±5.18)分、(83.63±4.5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各有价值,短节段融合手术创伤更小,长节段能更好恢复脊椎力线及功能,还需根据临床病情特点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后路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 融合 融合
原文传递
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项昶 凌燕飞 +2 位作者 李生文 钱铮 何永清 《健康研究》 CAS 2015年第2期202-203,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采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82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查患者的伤椎楔变... 目的观察分析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采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82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24个月复查患者的伤椎楔变角、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伤椎与上位椎体前缘高度比值,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12个月以及24个月,各观察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24个月比较,各观察指标改善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有利于伤椎的复位及增强前柱的稳定性,近远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内固定 后路钉棒系统复位 爆裂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爆裂骨折 被引量:24
10
作者 任东风 史亚民 +2 位作者 侯树勋 吴文闻 唐家广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2期86-87,共2页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2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爆裂骨折 ,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器复位固定、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术前、后摄X线片、CT扫描。结果...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2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爆裂骨折 ,采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器复位固定、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术前、后摄X线片、CT扫描。结果 术后伤椎高度明显恢复 ,后凸显著矫正 (P <0 0 5 ) ;术后 1年 ,后凸矫正度数大量丢失 (P <0 0 5 )。结论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不能阻止后凸矫正度数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弓根 内固定 无神经损伤性 胸腰 爆裂骨折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0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余旭辉 张雪珍 林晓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7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对我院骨科收治的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前神经功能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3例,C级6例,D级5例,E...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对我院骨科收治的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前神经功能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3例,C级6例,D级5例,E级11例。影像学测量伤椎楔变指数(IVW)和后凸Cobb角。结果:30例均获随访,时间4~36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4例,D级6例,E级17例。术后及末次随访IVW为(0.94±0.05)、(0.88±0.05),与术前IVW(0.63±0.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4.17,均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角(°)为(6.37±0.89),(7.02±0.93),与术前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6.52,均P<0.05);所有病例减压彻底,脱位复位良好,后凸畸形得以矫正。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固定牢固,临床疗效满意,脊柱融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螺钉内固定 弓根 后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螺钉长节段固定、短节段经伤椎固定及短节段跨伤椎固定对A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伟 曹爽 +2 位作者 倪志豪 单涛 刘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440-2445,共6页
目的本研究比较长节段固定、短节段经伤椎固定和短节段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21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并诊断为A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73例,治疗方式为长节段固定(A组,n=28),短节段... 目的本研究比较长节段固定、短节段经伤椎固定和短节段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21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并诊断为A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73例,治疗方式为长节段固定(A组,n=28),短节段经伤椎固定(B组,n=24)和短节段跨伤椎固定(C组,n=21)。评估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以及Pearce分级。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8.9个月。三组患者术后腰痛(VAS评分)、功能表现(ODI评分)、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术前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之间的VAS评分、ODI评分和Pearce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尽管骨折椎体的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在术后1年得到了显著校正,但C组的校正损失明显大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长节段固定相比,短节段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的优点。此外,短节段经伤椎固定也能带来与长节段固定一样好的长期畸形校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后路弓根螺钉固定 固定 经伤固定 跨伤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与经后路短节段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军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745-1746,共2页
目的:分析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与经后路短节段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46例脊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3例,观察组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后路短节段螺钉内... 目的:分析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与经后路短节段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46例脊椎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3例,观察组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后路短节段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分别为(1.08±0.05)h,(6.18±0.08)cm,出血量和引流量分别为(81.46±11.98)ml,(6.34±4.12)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疼痛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和椎管侵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为(94.70±6.79)%,Cobb角为(7.88±1.08)°,椎管侵占率为(17.64±3.2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肌酸激酶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疗效确切,出血量少,创伤小,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椎管侵占率,缓解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微创经皮弓根置钉 @经后路螺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与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差异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腾 刘殿鹏 高笛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年第7期969-971,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与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某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16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与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某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16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给予PKP治疗,比较两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康复效果;术中出血、手术耗时、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伤椎Cobb角、疼痛评分、椎前壁高度、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手术耗时、下床活动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伤椎Cobb角、疼痛评分、椎前壁高度、关节功能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伤椎Cobb角、疼痛评分、椎前壁高度、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促进椎体高度、Cobb角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弓根内固定 PKP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压缩骨折 疗效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与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范业斌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0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本文旨在比较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与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单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对照组(... 目的本文旨在比较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与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单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对照组(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组)和观察组(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治疗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平均住院时间、疼痛情况和术后Cobb角。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VAS评分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周后Cobb角丢失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好,患者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切开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经皮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 胸腰压缩性骨折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s角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劲 《哈尔滨医药》 2019年第4期337-338,共2页
目的 探究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s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3例,均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统计43例患者手术及... 目的 探究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s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43例,均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统计43例患者手术及随访情况,并对比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疼痛程度(VAS)及手术前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术中未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95(48.12±18.15)个月,随访过程中仅2例切口浅表性感染,1例螺钉穿透椎弓根内侧皮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8%;43例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高,Cobb's角及VAS评分均较术前低(P<0.05),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VAS评分较术后1周低,Cobb's角较术后1周高(P<0.05);43例患者末次随访神经功能优于术前(P<0.05)。结论 对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伤椎前缘高度、Cobb's角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显著缓解术后疼痛程度,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爆裂性骨折 后路弓根螺钉固定 Cobb's角 前缘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A3型和A4型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17
作者 陈在飞 梁正忠 +2 位作者 夏瑞涛 肖劲松 张志跃 《中外医疗》 2019年第5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A3型或A4型胸腰段骨折患者以单纯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7年1—12月期间诊治的A3型或A4型胸腰段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抽样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40例... 目的探讨针对A3型或A4型胸腰段骨折患者以单纯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7年1—12月期间诊治的A3型或A4型胸腰段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抽样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40例患者均采取单纯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方案,对照组的40患者均采取后路经肌间隙短节段联合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切口长度、手术耗时和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切口的疼痛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切口长度(9.21±1.34)cm,对照组(10.92±2.05)cm(t=4.217,P=0.000);观察组手术耗时(90.26±11.35)min,对照组(121.46±5.86)min (t=4.638,P=0.000);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50.72±14.59)mL,对照组(151.46±19.68)mL (t=5.034,P=0.000);术后切口疼痛评分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两组患者手术后都未出现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之后都获得了满意骨折愈合效果。术毕即刻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以及矢状面的Cobb角较术前均得以显著纠正,两组患者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同术后即刻相比都未出现明显丢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3型或者A4型胸腰段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单纯后路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案,有利于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并缓解术后疼痛,该治疗方案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单纯后路 弓根螺钉内固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短节段复位内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峡部裂并滑脱19例
18
作者 刘鑫 张云昌 +3 位作者 张晓君 孟庆溪 林世德 赵廷宝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峡部裂并滑脱 弓根复位内固定 间融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损伤
19
作者 林吉敏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6期54-55,共2页
胸腰段脊柱(T11,12,L1,2)是脊柱活动范围较大的部分,脊柱骨折好发于这区域。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固定及复位良好,操作比较简单,术后可减少卧床时间,故在临床中得以广泛运用。现将我院29例应用DRFS、GSS、AF、RF短节段柱弓根... 胸腰段脊柱(T11,12,L1,2)是脊柱活动范围较大的部分,脊柱骨折好发于这区域。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固定及复位良好,操作比较简单,术后可减少卧床时间,故在临床中得以广泛运用。现将我院29例应用DRFS、GSS、AF、RF短节段柱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朴骨折或脱位临床应用效果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内固定系统 胸腰脊柱损伤 固定治疗 复位 临床应用效果 后路 脊柱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对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
20
作者 张环照 叶鸿风 +1 位作者 黄班华 周志明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6年第12期680-683,共4页
目的比较经伤椎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和椎弓根轴形内固定对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福建省龙岩市某医院收治的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0例,以采取椎弓根轴形内固定治疗的45例为对照组,采取经伤椎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 目的比较经伤椎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和椎弓根轴形内固定对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福建省龙岩市某医院收治的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0例,以采取椎弓根轴形内固定治疗的45例为对照组,采取经伤椎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的45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1年后的优良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矢状面Cobb's角、椎管占位及伤椎椎间盘上下间隙退变情况。结果 (1)观察组优良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P=0.024)。(2)治疗前两组矢状面Cobb's角、椎管占位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矢状面Cobb's角(t=20.316,P<0.05;t=17.245,P<0.05)、椎管占位(t=24.867,P<0.05;t=22.883,P<0.05)及VAS评分(t=4.324,P<0.05;t=2.967,P=0.045)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矢状面Cobb's角(t=15.000,P<0.05)、椎管占位(t=10.105,P<0.05)及VAS评分(t=3.769,P<0.0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伤椎椎间盘上下间隙退变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0,P=0.018)。结论经伤椎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伤内固定 后路钉棒系统复位 爆裂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