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6
1
作者 邓桂 李宁 梁届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3期101-103,共3页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腰椎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不稳等,临床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传统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TLIF)采取推板切除减压,存在减压不固定、术中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易继...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腰椎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不稳等,临床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治疗。传统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TLIF)采取推板切除减压,存在减压不固定、术中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易继发神经系统症状或背部疼痛等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微创经椎入路腰融合 退行性疾病 肌酸磷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蔡奋忠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1期43-45,共3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其中微创组采取MIS-TLIF术,对照组采取TLIF术,比较两组患...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其中微创组采取MIS-TLIF术,对照组采取TLIF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观察指标以及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ODI、VAS评分、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少、切口小、术中出血少,且患者可以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P<0.05)。且微创组患者的ODI、VAS评分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术后12个月的融合率为92.1%(35/38),对照组为81.6%(31/38),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内固定术较传统后路开放手术具有出血少、疼痛轻、术后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许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经椎融合内固定 传统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VA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竑洲 张玙 +3 位作者 肖良 赵泉来 刘晨 吴仲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治疗的9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32例,女60例,年龄44~82(63.67±9.93)岁。根据冗余与否将所有患者分为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RNRs阳性组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45~82(65.45±10.37)岁;病程24.00(12.00,72.00)个月。RNRs阴性组54例,男17例,女37例;年龄44~77(62.42±9.51)岁;病程13.50(9.00,36.00)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包括狭窄节段数、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硬膜囊面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背部和腿部疼痛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11.04±3.61)个月,随访期未见并发症。RNRs阳性组狭窄节段数(1.71±0.46)个,多于阴性组(1.17±0.38)个(P<0.05)。RNRs阳性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分别为(1.11±0.19)cm、(0.46±0.17)cm^(2)、(5.39±1.00)分、(5.05±1.01)分、(55.74±4.05)%;RNRs阴性组分别为(0.97±0.23)cm、(0.69±0.26)cm^(2)、(4.50±0.77)分、(4.00±0.58)分、(47.33±3.43)%。RNRs阳性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评分分别为(1.60±0.19)cm、(0.74±0.36)cm^(2)、(3.39±0.72)分、(3.05±1.01)分、(46.74±4.82)%;RNRs阴性组分别为(1.48±0.25)cm、(1.12±0.35)cm^(2)、(3.00±0.82)分、(3.00±0.82)分、(37.67±3.58)%。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差值、ODI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硬膜囊面积、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差值、术后腰痛VAS、手术前后腰痛VAS差值、手术前后腿痛VAS差值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对于伴或不伴RNRs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硬膜囊面积减小可能会导致RNRs的发生,伴RNRs的LSS患者症状更重。伴RNRs的LSS患者较不伴RNRs的患者手术疗效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冗余征 管狭窄症 斜外侧腰融合 后路经皮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懿 詹友达 +1 位作者 李洪兵 谢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67-70,共4页
目的对比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7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在全身麻醉下行Wiltse入路MIS-TLIF,对照组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 目的对比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7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在全身麻醉下行Wiltse入路MIS-TLIF,对照组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1、3、5 d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6、24个月腰腿痛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6、24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能收到较好的疗效,但MIS-TLIF创伤更小、术后症状减轻及功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减压腰融合内固定 退行性疾病 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肌酸磷酸激酶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新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7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28例,对照组61例行传统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67例行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1 d、3 d、...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28例,对照组61例行传统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67例行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1 d、3 d、5 d肌酸磷酸激酶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视觉疼痛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对患者创伤小,效果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减压腰融合内固定 传统后路开放 退变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万小彬 徐启飞 赵广辉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及硬膜囊面积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单节段LS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7例。常规组予以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及硬膜囊面积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单节段LS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7例。常规组予以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微创组予以小切口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ILF)。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 d、3 d免疫功能、术前及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评分(ODI评分)、疼痛评分(MPQ评分)、硬膜囊横截面积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低,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较短(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4.26%)与常规组(12.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降低,且微创组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MPQ评分、硬膜囊横截面积改善,且微创组改善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总满意度(95.74%)显著高于常规组(80.85%)(P<0.05)。结论同传统PLIF相比,TILF治疗单节段LSS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引流时间,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椎管形态恢复,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植骨融合内固定 管狭窄症 硬膜囊面积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手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穆胜凯 王景续 +1 位作者 宫树一 沈永乐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4期86-89,共4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手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手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MIS-TL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38.1±32.4)min,住院时间为(7.4±3.0)d,均短于对照组的(145.2±32.8)min、(9.8±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53.6±121.9)ml,术后引流量为(24.8±8.2)ml,均少于对照组的(384.5±148.7)、(279.4±51.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为(2.0±0.4)cm,小于对照组的(7.6±1.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是(1.6±0.8)、(1.4±0.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7±0.9)、(4.0±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别是(34.1±4.2)、(28.6±3.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8.3±4.3)、(33.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VAS、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VAS、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应用MIS-TLIF治疗,临床疗效较好,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减压腰融合内固定 传统后路开放 生活质量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与开放后路椎体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彭昊 张雷 廉凯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8期590-593,共4页
目的比较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后路椎体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为腰椎滑脱症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腰椎滑脱症病人65例,分别采用mis-TLIF手术(mis-TLIF组,26例)和PLIF手术(PLIF组,39例)... 目的比较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后路椎体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为腰椎滑脱症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腰椎滑脱症病人65例,分别采用mis-TLIF手术(mis-TLIF组,26例)和PLIF手术(PLIF组,39例),统计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影像学(X线)评估椎体融合情况。结果 mis-TLIF组和PLIF组BMI指数分别为(22.77±4.38)kg/m2和(21.28±5.24)kg/m2,术前VAS分别为(6.46±1.67)分和(6.59±1.56)分,术前ODI评分分别为(58.70±7.19)%和(60.10±9.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切口分别为(6.10±0.95)cm和(11.12±2.02)cm,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47.31±36.72)ml和(340.51±64.32)ml,手术时间分别为(179.96±17.54)分钟和(151.85±16.06)分钟,卧床时间分别为(3.62±1.44)天和(4.98±1.74)天,住院时间分别为(9.38±2.60)天和(11.95±3.61)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VAS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和和6个月分别为(3.15±1.08)分、(1.58±0.81)分和(1.08±0.74)分,ODI评分术后1个月、3个月和和6个月分别为(30.77±6.45)%、(25.54±6.33)%和(20.23±7.05)%,与PLI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创伤小、出血少、住院天数短、恢复快和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ANT通道 经椎融合 微创 开放后路融合 滑脱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 被引量:2
9
作者 伊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19期59-60,共2页
目的评价腰椎退变性疾病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定88例本院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随机将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4例应用... 目的评价腰椎退变性疾病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定88例本院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随机将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4例应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44例应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手术观察指标、疼痛评分、腰椎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VAS评分、DO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相比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疾病 微创经椎减压腰融合内固定 传统后路开放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10
作者 马验 赵俊豪 高海聪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3期2526-2530,共5页
目的研究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10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 目的研究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10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n=50)与对照组(n=50)。研究组行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治疗,对照组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手术前及手术后1年的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腰椎活动度(头侧第一邻近节段活动度、腰椎手术节段活动度、腰椎整体活动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出血量为(152.03±51.15)mL,低于对照组[(198.36±75.14)mL],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地时间分别为(160.14±36.42)min、(3.28±0.51)d,均短于对照组[(178.36±38.13)min、(3.92±0.5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年,研究组术后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更低,对照组患者术后腰椎手术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更高,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为(10.01±1.97)mm,明显低于对照组[(11.91±1.6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年,两组患者头侧第一邻近节段活动度、腰椎整体活动度均较手术前明显升高,手术节段活动度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后1年的头侧第一邻近节段活动度为(8.91±2.84)°,低于对照组[(10.22±3.06)°],手术节段活动度为(4.38±0.91)°,高于对照组[(1.42±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1年的腰椎整体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ODI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年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年,两组腰痛、腿痛VAS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手术后1年的腰痛、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优良率为82.00%,高于对照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疗效均良好,但相较于融合术式,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的术中出血量更低,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地时间更短,节段活动度更佳,且可进一步降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腰盘突出症 经椎弓根动态固定 经椎融合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11
作者 李红见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20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的围术期指标、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中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中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评分及总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安全可靠,可获得满意的腰椎功能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单侧弓根螺钉内固定 经椎融合 功能
原文传递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建康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19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颈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收治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探讨微创颈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收治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引流量、出血量、手术时间和CPK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颈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疾病 微创颈减压腰融合内固定 传统后路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Fuse棘突间植入术和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浩 张体栋 +3 位作者 贾璞 包利 冯飞 唐海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471-474,共4页
目的通过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LIF)对比,评价Bac Fuse棘突间植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符合入组标准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其中BacFuse组30例,PLIF组30例。统计分析两组的... 目的通过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LIF)对比,评价Bac Fuse棘突间植入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符合入组标准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其中BacFuse组30例,PLIF组30例。统计分析两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术后6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椎间盘后缘高度(PDH)。结果 BacFuse组性别、年龄、手术节段与PLIF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acFuse组和PLIF组相比,住院时间较短(t=-10.17,P<0.001),手术时间也较短(t=-28.94,P<0.001),出血量较少(t=-31.0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随访两组VAS评分均小于术前(P<0.001),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随访两组JOA评分均显著大于术前(P<0.001),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随访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acFuse组术前PDH 6.26±1.7 mm,6个月随访8.27±1.9 mm,较术前明显改善(t=-12.347,P<0.001)。PLIF组术前PDH 6.33±1.4 mm,6个月随访8.41±1.4mm,较术前明显改善(t=-14.007,P<0.001)。两组术前及术后6月随访P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cFuse棘突间植入术在与PLIF效果相似的情况下损伤更小,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BacFuse棘突植入 后路融合固定 视觉模拟评分 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 盘后缘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lex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变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萌萌 唐海 +5 位作者 贾崇哲 贾璞 陈浩 包利 冯飞 李锦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9期34-36,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并比较Coflex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LIF)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变的疗效。方法在Pub Me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目的系统评价并比较Coflex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LIF)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变的疗效。方法在Pub Me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I)中检索Coflex手术和PLIF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变的对照研究,观察指标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调查表(ODI)评分、腰推节段活动度(ROM)评分。使用Rev 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研究,包括613例患者,其中Coflex组274例、PLIF组3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组ODI评分(WMD=-0.01,95%CI:-0.43~0.41)、VAS评分(WMD=-0.11,95%CI:-0.23~0.00)无统计学差异(P〉0.05);Coflex组ROM评分优于PLIF组(WMD=6.20,95%CI:5.81~6.60)。结论 Coflex棘突间非融合弹性内固定术与后路椎间融合固定术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变疗效相当,但前者在腰椎活动度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LEX 后路融合固定动态稳定 融合 融合 退行性病变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5
15
作者 步秀兰 杨燕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16期1512-1516,共5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其护理配合,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共22例,采用OLIF联合后...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其护理配合,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共22例,采用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2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32~165 min,平均手术时间(147.4±16.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5.8±20.6)mL;术后平均住院日(5.8±1.1)d。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发生手术及手术护理配合相关并发症。6个月随访过程中,未见后方椎弓根钉棒松动、移位或断裂,未出现融合器沉降及移位,所有病例均在术后6个月内获得了骨性融合。结论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有良好效果,规范的手术管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及默契的手术配合是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成功的关键,提高了护理质量,并有效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斜外侧融合 后路弓根钉棒内固定 配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引流量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圣飞 张亮 +2 位作者 张志强 蔡俊 冯新民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3441-3443,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PLIF)术后引流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单节段PLIF手术的患者,男39例,女44例,年龄33~81岁。老年患者37例,男20例,女17例;肥胖患者14例;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1... 目的:探讨影响单节段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PLIF)术后引流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单节段PLIF手术的患者,男39例,女44例,年龄33~81岁。老年患者37例,男20例,女17例;肥胖患者14例;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15例;疾病类型中腰椎滑脱症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腰椎管狭窄症36例;手术节段中腰3~4节段13例,腰4~5节段42例,腰5骶1节段28例;使用超声骨刀44例。分析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疾病类型、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是否骨质疏松、是否使用超声骨刀、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及术中失血量与术后引流量的相关性。结果:手术时间(103.98±21.61)min,术中失血量(193.49±40.47)ml,术后引流量(273.92±47.98)ml;分析发现手术时间及BMI与术后引流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年龄及术中失血量与术后引流量相关(P<0.05);性别与术后引流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老年女性患者较老年男性患者引流量显著增多(P<0.05);肥胖、使用超声骨刀、高血压病及糖尿病、手术节段与术后引流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引流量较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显著增多(P<0.05)。结论:患者年龄、疾病类型及术中失血量与单节段PLIF术后引流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后引流量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与开放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林杰 孙国绍 +3 位作者 盛伟超 吴青坡 马龙 汝强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7期62-63,88,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与开放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整群选取于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诊的86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开放术式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与开放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整群选取于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诊的86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开放术式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统计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4%和90.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组间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与开放术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效果相同,较后者,前者手术创伤小,疼痛感低,更利于术后尽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融合 开放 退行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与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建武 赵强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57-359,共3页
目的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与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1例患者采用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视作... 目的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与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1例患者采用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视作对照组,21例患者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视作观察组,对比2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腿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各项围术期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腰腿痛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ODI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19%χ^(2)=7.469 5,P<0.05)。结论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利于改善患者术后腰椎功能,减轻腰腿痛程度,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移位 后路植骨融合固定 经椎植骨融合固定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三天功能锻炼指导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萍 高姗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03-104,共2页
1临床资料2011年1月至6月我科室完成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共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经术后系统功能锻炼指导康复的42例,仍有下肢麻木的8例,仍有疼痛的2例。无肺部并发症、褥疮。
关键词 后路 板切除减压 盘切除 植骨融合内固定 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保华 高延征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9年第6期122-124,共3页
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将8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采取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统计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 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将8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采取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统计2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评分(ODI)和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ODI分值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减压腰融合内固定 退变性疾病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