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2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发泳 尹金铭 +1 位作者 林榕镔 罗佛长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2期62-64,69,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4年2月诊治的腰椎退变性不稳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有限... 目的探讨后路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4年2月诊治的腰椎退变性不稳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行走、坐立、自理能力、提物、睡眠、总评分)、VAS评分均显著降低,疼痛程度均明显减轻,且观察组治疗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疼痛、行走、坐立、自理能力、提物、睡眠、总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有限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腰椎退变性不稳 传统后路开放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疗效分析
2
作者 王云浩 李红星 戴云飞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5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35例)和单一组(35例),联合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组(35例)和单一组(35例),联合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单一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临床疗效、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一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单一组(t=9.719、51.746,P均<0.001),而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与单一组无明显差异(t=0.265、1.765,P=0.792、0.082);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Cobb角明显小于单一组、椎体前缘高度明显高于单一组(t=3.345、7.710,P=0.001、P<0.001);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4.29%,明显高于单一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77.14%(χ^(2)=4.200,P=0.040);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为C~D级13例、E级22例,明显优于单一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为A~B级1例、C~D级21例、E级13例(Z=-2.209,P=0.027);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与单一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43%无明显差异(χ^(2)=0.159,P=0.690)。结论与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相比,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脊柱骨折虽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却能明显改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促进脊柱生理功能恢复,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后路减压 脊髓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万小彬 徐启飞 赵广辉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及硬膜囊面积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单节段LS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7例。常规组予以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及硬膜囊面积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单节段LS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7例。常规组予以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微创组予以小切口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ILF)。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 d、3 d免疫功能、术前及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评分(ODI评分)、疼痛评分(MPQ评分)、硬膜囊横截面积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低,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较短(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4.26%)与常规组(12.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降低,且微创组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MPQ评分、硬膜囊横截面积改善,且微创组改善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总满意度(95.74%)显著高于常规组(80.85%)(P<0.05)。结论同传统PLIF相比,TILF治疗单节段LSS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引流时间,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椎管形态恢复,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 椎间融合内固定 腰椎管狭窄症 硬膜囊面积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法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的效果对比
4
作者 曾娘华 易伟宏 +2 位作者 王尔天 杨大志 褚千琨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135-137,共3页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镇痛。比较两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结果 术后2、4、12、24 h,研究组疼痛评分分别为(1.25±0.15)、(3.11±0.98)、(2.54±0.52)、(1.64±0.3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6±0.68)、(5.13±1.57)、(4.63±1.65)、(3.79±1.03)分(P<0.05)。结论 对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来说,在其治疗过程中加以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干预,止痛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泵 切口浸润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PVP术后椎体感染(附13例报告)
5
作者 包肖肖 潘强强 +3 位作者 苏锴 张振辉 梅伟 王庆德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椎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PVP术后椎体感染的患者13例,均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感染指标(ESR、CRP)、疼痛评分(VAS... 目的观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椎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PVP术后椎体感染的患者13例,均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感染指标(ESR、CRP)、疼痛评分(VAS)、神经功能分级(ASIA)。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无切口感染、窦道形成、神经症状加重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对症处理后痊愈。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等情况。13例患者术前ESR、CRP和VAS评分分别为(48.9±21.4)mm/h、(40.2±33.9)mg/L、(8.1±1.2)分,末次随访时ESR、CRP和VAS评分分别为(14.2±2.9)mm/h、(2.8±1.2)mg/L、(2.2±0.7)分,末次随访时ESR、CRP和VAS评分与术前相比,P均<0.05。13例患者中,有神经损害症状的5例患者的ASIA分级由治疗前的D级恢复至E级,无神经损害症状的8例患者的ASIA分级未发生变化。结论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PVP术后椎体感染的临床效果较好,术后椎体感染指标得到控制、疼痛评分下降、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 经皮椎体成形术 术后并发症 椎体感染 病灶清除 融合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邬哲慧 郭汉明 +2 位作者 黄玉良 蔡宏华 缪海雄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5年第15期1967-1968,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Moss-Miami固定4例,USS...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均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Moss-Miami固定4例,USS固定3例,GSS固定8例,RF固定3例.结果经6~24个月的随访,按Steffee分级:优10例(56%),良6例(33%),可2例(11%).结论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横突间融合 椎板切除减压 内固定治疗 老年 后路 疗效分析 椎弓根钉内固定 STEFFEE 回顾性分析 临床效果 手术治疗 Moss RF固定 有效方法 USS G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7
作者 库建斌 郭新辉 +3 位作者 曹阳 肖斌 熊学华 刘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5期38-39,共2页
目的:研究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疗法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为前路手术治疗组(27例)与后路手术治疗组(93例)。对比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后路手术组平均出血量[(350&#... 目的:研究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疗法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为前路手术治疗组(27例)与后路手术治疗组(93例)。对比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后路手术组平均出血量[(350±100)ml]少于前路手术组[(1100±150)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29.853,P〈O.01)。后路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70±10)min]短于前路手术组[(145±30)min],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1.291,P〈O.01)。术后2年后路手术组植骨融合率(19.2%)低于前路手术组(63.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8.61,P〈0.01)。比较后路手术组手术前后ASIA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提示,后路手术组患者术后2年的脊髓神经功能与术前相比改善1—3级,且无一例患者发生原有神经症状加重,无一例患者发生新的神经症状。结论:后路手术同前路手术相比,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远期植骨融合率低等优势,疗效基本一致,但需要保持后纵韧带的完整性。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优先选择后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融合 胸腰椎爆裂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与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9
8
作者 肖运祥 陈海丹 刘杨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49-51,共3页
目的比较后路与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后路组68例、前路组67例,分别采用后路与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15天评价近期疗效... 目的比较后路与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手术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后路组68例、前路组67例,分别采用后路与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15天评价近期疗效,术后1年评价远期疗效及腰椎功能,记录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后路组与前路组近期优良率分别为83.8%、71.6%,远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1.2%、85.1%,腰椎功能优良率分别为66.2%、61.2%;两组比较P均<0.05。后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6%,前路组为25.4%;两组比较P<0.05。结论后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前路入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前路病灶清除减压 后路病灶清除减压 融合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强 赵永生 +1 位作者 陈修福 张承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3期191-192,196,共3页
本研究探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院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55~71岁,平均(60.34±6.33)岁... 本研究探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院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55~71岁,平均(60.34±6.33)岁,病程在1~6年,平均(3.14±3.39)年;单节椎体14例,双节椎体1例,腰3损伤4例,腰4损伤16例,腰5损伤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单侧椎板入路 双侧减压椎间隙融合内固定改良术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VAS及ODI评分影响及其安全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艳 王丽丽 施光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6期201-204,共4页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4月至2017年9月确诊并救治的8...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4月至2017年9月确诊并救治的88例高位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手术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_均<0.01)。术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_均<0.01),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术与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帅 杨晓凯 +2 位作者 李磊 代杰 高小亮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34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术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30例。A组采取有限减压植... 目的:探讨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术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30例。A组采取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B组采取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及下肢疼痛评分(JOA)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持续时间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JOA评分优良率为83.33%,B组JOA评分优良率为86.67%,两组JOA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术和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前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持续时间更短,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减压融合 椎板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 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减压手术与扩大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高龄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强 魏运栋 刘科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381-384,387,共5页
目的观察有限减压手术与扩大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将94例75周岁以上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5例采用单纯有限减压手术,B组49例采用扩大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 目的观察有限减压手术与扩大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将94例75周岁以上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5例采用单纯有限减压手术,B组49例采用扩大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系统于术后3个月评定临床疗效。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2组疼痛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2组病例均手术顺利,无手术期间及住院期间死亡,A组并发症发生率4.4%,B组并发症发生率10.21%,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较A组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多,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晚,住院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优良率80.00%,B组79.59%,2组术后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3个月患者腰腿痛均较治疗前减轻,VAS评分下降,生活能力提高,功能障碍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术后6个月及1年,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VAS及ODI功能障碍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减压手术对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安全性高、术后疗效确切的优点,对无需过多劳动的高龄患者能够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减压手术 扩大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融合 腰椎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智博 魏冬梅 +2 位作者 袁旭芳 张亚楠 杨建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4期2103-2104,共2页
目的:探究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2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予以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 目的:探究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2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予以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观察统计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并比较VAS(视觉模拟评分法)、JOA(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ODI(欧式功能障碍)评分。结果:29例患者平均手术用时为(130.1±24.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12.3±41.9)ml;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VAS、ODI评分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内固定改良术治疗,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用时较少,术后腰椎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 椎间隙内固定改良术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管减压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42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建中 王长峰 《武警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146-1149,共4页
腰椎滑脱症是造成患者腰(腿)痛的常见病症之一,发病原因包括先天性腰椎滑脱、外伤和劳损等,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1].临床表现主要为腰骶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滑脱严重时马尾神经受累,可出现鞍区麻木及尿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腰椎滑脱症是造成患者腰(腿)痛的常见病症之一,发病原因包括先天性腰椎滑脱、外伤和劳损等,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1].临床表现主要为腰骶部疼痛伴下肢放射痛、间歇性跛行,滑脱严重时马尾神经受累,可出现鞍区麻木及尿便功能障碍等症状.虽然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可缓解,但仍有10%左右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而行手术治疗.自2008-12至2014-10,笔者共收治腰椎滑脱者42例,行后路椎管减压钉棒复位固定椎间融合器联合打压植骨融合手术,术后症状改善明显,获较高的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后路减压 钉棒复位固定 椎间融合 打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建金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15期3-4,8,共3页
目的对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予以评价,并与前路手术进行比较。方法 1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中行前路手术65例,其余65例行后路手术,对后路手术与前路手术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后路手术与前路手术在... 目的对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予以评价,并与前路手术进行比较。方法 13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中行前路手术65例,其余65例行后路手术,对后路手术与前路手术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后路手术与前路手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手术比前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后路手术组术后1年脊柱植骨融合率优于前路手术组(P<0.05)。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术前椎体前、后缘高度有差异(P<0.05),前路手术组较后路组压缩程度重。术后随访,椎体前缘丢失率前路、后路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椎体后缘丢失率前路、后路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Cobb角由术前恢复到术后,前路、后路手术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前路无明显丢失,后路丢失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后路手术同前路手术相比,出血少、手术操作简单,效果一样,但后纵韧带要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融合 胸腰椎爆裂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钉棒固定不植骨与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疗效比较
16
作者 张建 王清 +5 位作者 李广州 钟德君 王高举 陈润森 张浩 张鹏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3,共9页
目的:比较后路钉棒固定不植骨与后路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颈后路钉棒内固定手术且随访2年以上的39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平均随访3.2... 目的:比较后路钉棒固定不植骨与后路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颈后路钉棒内固定手术且随访2年以上的39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平均随访3.2±1.9年(2~9年)。男性31例,女性8例,年龄43.1±16.1岁(13~70岁)。其中22例接受单纯后路钉棒固定术(不植骨组:A组),17例接受后路钉棒固定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植骨组: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分级,末次随访时Odom′s分级。在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两组间C2/3移位、成角和颈椎前凸角,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三维CT上观察骨折愈合情况、C2/3后方关节突关节(小关节)、椎体间融合情况。结果: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A组99.3±14.2min,B组137.9±19.5min;术中出血量A组94.6±12.6mL,B组140.6±17.8mL,A组比B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0.05)。A组2例术后发生浅表切口感染,B组1例术后发生浅表切口感染、4例供骨区疼痛,予以对症处理后均好转。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N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各随访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ASIA分级及Odom′s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2/3成角、移位及颈椎前凸角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间各随访时间点上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39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良好。A组C2/3双侧小关节均自发融合,椎体前缘自发融合1例,椎体后缘自发融合9例,椎体前缘和后缘均自发融合4例;B组C2/3双侧小关节均骨性融合,椎体前缘自发融合0例,椎体后缘自发融合10例,椎体前缘和后缘均自发融合3例;末次随访时,两组C2/3小关节(全部融合)和椎间融合率(A组63%、B组76%)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路钉棒固定不植骨和后路钉棒固定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Hangman骨折均能够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术后C2/3小关节及椎体间融合率相似。不植骨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避免取髂骨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NGMAN 后路钉棒固定 自发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三天功能锻炼指导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萍 高姗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03-104,共2页
1临床资料2011年1月至6月我科室完成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共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经术后系统功能锻炼指导康复的42例,仍有下肢麻木的8例,仍有疼痛的2例。无肺部并发症、褥疮。
关键词 腰椎后路 椎板切除减压 间盘切除 椎间融合内固定 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映福 郭礼跃 吴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0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 目的:探讨使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期间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使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在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段,使用日本骨科协会治疗分数评估法(JOA)评价患者治疗的效果,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其腰腿疼痛的程度。结果:术后2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这些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其术前的VAS评分(P<0.05),其JOA评分均高于其术前的JOA评分(P<0.05)。结论:使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减轻其腰腿疼痛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管狭窄 内固定 后路减压椎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伟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0期137-137,共1页
目的探究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4例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手术前后Cobb... 目的探究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4例腰椎退变性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患者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弯效果明显,能有效矫正侧弯角度,缓解疼痛,值得深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融合内固定 腰椎退变性侧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植骨融合术联合椎弓根固定术在腰椎滑脱患者中的应用
20
作者 王怀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3536-3539,共4页
目的研究后路植骨融合术联合椎弓根固定术在腰椎滑脱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腰椎滑脱患者96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接受椎弓根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 目的研究后路植骨融合术联合椎弓根固定术在腰椎滑脱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腰椎滑脱患者96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接受椎弓根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后路植骨融合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丢失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eaujon功能评分(BFS)、椎间隙高度和滑脱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复位丢失率低(P<0.05);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VAS评分低、BFS评分高(P<0.05);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椎间隙高度高、滑脱率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42%(5/48)]与对照组[6.25%(3/4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植骨融合术联合椎弓根固定术在腰椎滑脱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虽然操作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但能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恢复患者腰椎功能,降低复位丢失率和滑脱率,且并发症较少,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后路融合 椎弓根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