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唐宣宗吏治建设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吕颖辉 《宜春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25-28,共4页
唐宣宗是唐朝后期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 ,他致力于吏治建设 ,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论文试图从三方面对大中朝的吏治建设进行一些研究。通过这些研究 ,有助于揭示大中朝的概貌。
关键词 唐宣宗 吏治建设 大中增官 加强皇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临时政府的吏治建设述论——从法制的视角
2
作者 蒋炜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2年第7期45-46,共2页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创建现代文官制度、建立分权制衡机制、制定官吏奖惩制度等吏治建设,对于中国吏治建设的近代化转型作出了探索性、开创性的理论与实践贡献。同时,由于南京临时政府存在时间短暂,吏治法制建设还存在一些法律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创建现代文官制度、建立分权制衡机制、制定官吏奖惩制度等吏治建设,对于中国吏治建设的近代化转型作出了探索性、开创性的理论与实践贡献。同时,由于南京临时政府存在时间短暂,吏治法制建设还存在一些法律草案没有正式颁布实施、吏治腐败根源没能扫清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临时政府 孙中山 吏治建设 法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吏治建设
3
作者 张欣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10,共6页
改革开放后,党在吏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选任机制上,以改革官吏选任机制为切入口,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在管理约束机制上,彻底废除了干部职务终身制,用制度形式统一规范和管理党政干部;在监察机制上,扩大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 改革开放后,党在吏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选任机制上,以改革官吏选任机制为切入口,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在管理约束机制上,彻底废除了干部职务终身制,用制度形式统一规范和管理党政干部;在监察机制上,扩大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实现党内制度创新;在惩戒机制上,实行行政问责制,并逐渐形成了责任追究制度。当前吏治建设的重点,应当扩大中国政治制度的包容性,建立公正的竞争机制,形成透明、相对独立的监督机制,使吏治运作更准确地体现"民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 吏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宣帝朝吏治建设之成因
4
作者 苏小利 李振宏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3-17,共5页
任何时代的历史创造活动,都是以特定的时代条件为前提的。汉初,吏治问题虽然得到了统治者不同程度的认识和重视,却一直未被解决,究其原因,在于汉初疲敝的社会生产、诸侯国坐大、匈奴侵边等问题,制约着几代帝王在吏治方面的举措。正是上... 任何时代的历史创造活动,都是以特定的时代条件为前提的。汉初,吏治问题虽然得到了统治者不同程度的认识和重视,却一直未被解决,究其原因,在于汉初疲敝的社会生产、诸侯国坐大、匈奴侵边等问题,制约着几代帝王在吏治方面的举措。正是上述问题的解决,为宣帝朝解决吏治问题提供了历史前提,使宣帝有可能在吏治建设方面有所建树;而武帝以来的尊崇儒术,则为宣帝朝人才素质的改善做了很好的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宣帝 吏治建设 历史前提 人才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吏治建设
5
作者 张欣 《福建党史月刊》 2009年第2X期22-24,共3页
改革开放后,党在吏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选任机制上,以改革官吏选任机制为切入口,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在管理约束机制上,彻底废除了干部职务终身制,用制度形式统一规范和管理党政干部;在监察机制上,扩大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 改革开放后,党在吏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选任机制上,以改革官吏选任机制为切入口,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在管理约束机制上,彻底废除了干部职务终身制,用制度形式统一规范和管理党政干部;在监察机制上,扩大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实现党内制度创新;在惩戒机制上,实行行政问责制,并逐渐形成了责任追究制度。当前吏治建设的重点,应当扩大中国政治制度的包容性,建立公正的竞争机制,形成透明、相对独立的监督机制,使吏治运作更准确地体现"民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 吏治建设
原文传递
受贿罪立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童伟华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7-21,共5页
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中国大陆对受贿罪的规定各有特点,大陆法系一般在刑法典中规定受贿罪,注重体系性,英美法系则以单行立法规定,具有实用性。我国刑法对受贿罪的规定在某些方面同于大陆法系,但在罪名的完善和详备方面不如大陆法系和... 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中国大陆对受贿罪的规定各有特点,大陆法系一般在刑法典中规定受贿罪,注重体系性,英美法系则以单行立法规定,具有实用性。我国刑法对受贿罪的规定在某些方面同于大陆法系,但在罪名的完善和详备方面不如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犯罪构成的严密性和科学性方面更是差别较大,客观上不利于对受贿罪的规制,不利于加强吏治建设,应当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贿罪 立法 吏治建设 大陆法系 英美法系 中国 犯罪构成 职务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卫东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9-34,159,共6页
"成康之治"、"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最具典型意义的三大治世。三大治世的形成轨迹有着惊人的相似:盛极一时的殷商、大秦和强隋的覆灭,使西周、西汉和大唐初期的统治者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忧患意... "成康之治"、"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最具典型意义的三大治世。三大治世的形成轨迹有着惊人的相似:盛极一时的殷商、大秦和强隋的覆灭,使西周、西汉和大唐初期的统治者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忧患意识的作用下,三个王朝初期的统治者自觉地以前朝兴亡为借鉴,全面实施以惠民政策为核心的基本国策,高度重视以勤政廉洁为准则的吏治建设,从而造就了三大治世的辉煌成就。而西周礼乐、"汉武盛世"和"开元盛世"则是由三大治世孕育而来的文明景观。三大治世历史成因的一致性,显示了治世缔造和盛世形成的过程存在着某种共同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治世 盛世 忧患意识 惠民国策 吏治建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