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向海湿地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氮素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39
1
作者 白军红 丁秋祎 +2 位作者 高海峰 王庆改 肖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1-384,共4页
对比分析向海湿地8种植被群落下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氮形态和全氮含量差异,研究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氮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植被群落下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全氮主要以有机氮的形态存在;沼柳群落下表层土壤全氮含量最高,三棱群落最低;而香蒲... 对比分析向海湿地8种植被群落下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氮形态和全氮含量差异,研究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氮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植被群落下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全氮主要以有机氮的形态存在;沼柳群落下表层土壤全氮含量最高,三棱群落最低;而香蒲群落下亚表层土壤全氮含量最高,碱蓬群落最低;根系分布较深的植物群落下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氮素一般高于根系分布较浅的植物群落;除辣蓼群落下土壤无机氮以硝态氮为主外,其它各群落下土壤无机氮均以铵态氮为主。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和有机氮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海湿地 植被群落 土壤氮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海湿地丹顶鹤迁徙动态及其栖息地保护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何春光 盛连喜 +2 位作者 郎惠卿 李连山 邹丽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523-1526,共4页
基于 1997~ 2 0 0 3年间吉林省通榆县向海湿地春季丹顶鹤数量和分布数据 ,分析了丹顶鹤的迁徙动态及其与栖息地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1997~ 2 0 0 3年间 ,每年春季丹顶鹤的种群数量分别为 32、2 5、6 4、92、72、5 9和 1... 基于 1997~ 2 0 0 3年间吉林省通榆县向海湿地春季丹顶鹤数量和分布数据 ,分析了丹顶鹤的迁徙动态及其与栖息地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1997~ 2 0 0 3年间 ,每年春季丹顶鹤的种群数量分别为 32、2 5、6 4、92、72、5 9和 14只 ;丹顶鹤迁达向海的最早年份为 2 0 0 2年 (3月 12日 ) ,最晚年份为 2 0 0 1年 (3月 2 8日 ) ,大多年份于 3月中旬到达向海 ;其产卵时间最早的年份为 2 0 0 0年 (4月 1日 ) ,最晚年份为2 0 0 3年 (5月 10日 ) ,大多年份于 4月上旬开始产卵 ;在分布上 ,以 2 0 0 0年丹顶鹤分布点最多 (15个 ) ,1998年和 2 0 0 3年分布点较少 (2个 ) .表明丹顶鹤的迁徙动态随湿地水文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据此提出了利用洪水资源保护和恢复丹顶鹤等珍稀水禽栖息地的技术与对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迁徙动态 生态环境变化 栖息地保护 向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海湿地沉积芯重金属对流域环境污染示踪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国平 刘景双 高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9-553,共5页
选取霍林河下游向海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力沉积芯采样钻钻孔采样与剖面切割采样相结合的方法,采集了10个沉积柱芯及剖面,对沉积物重金属元素Cu、Zn、Cr、Ni、Co、Pb、Fe、Mn及pH、TOC在剖面中的分布进行高分辨率研究。结果显示,... 选取霍林河下游向海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力沉积芯采样钻钻孔采样与剖面切割采样相结合的方法,采集了10个沉积柱芯及剖面,对沉积物重金属元素Cu、Zn、Cr、Ni、Co、Pb、Fe、Mn及pH、TOC在剖面中的分布进行高分辨率研究。结果显示,剖面上部沉积物表层沉积序列内已明显富集了Fe、Mn、Zn等重金属,并与TOC含量呈显著相关。与此相反,大多数沉积柱芯下层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研究表明,高分辨率取样易找出元素间相关性,那些水源来自同一相对稳定外源输入的沉积柱芯中的重金属与TOC表现出更显著的相关性。越靠近河流,淹没频率越高,沼泽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趋向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沉积芯 向海湿地 流域环境 沼泽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西部向海湿地环境退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卞建民 林年丰 汤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1-444,458,共5页
向海湿地位于半干旱的吉林西部平原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决定了湿地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自然和人为驱动影响下,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明显的退化趋势,湿地面积缩小、调节功能削弱,区域荒漠化发展迅速。通过对湿地发育的环境背景条... 向海湿地位于半干旱的吉林西部平原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决定了湿地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自然和人为驱动影响下,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明显的退化趋势,湿地面积缩小、调节功能削弱,区域荒漠化发展迅速。通过对湿地发育的环境背景条件分析,剖析了湿地退化的现状及驱动机制,水陆界面的脆弱性是湿地退化的环境背景条件,而气候干旱化、上游水的大量截流、水利工程设施及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自然、人为因素的耦合作用,加速了湿地的退化过程。基于湿地退化的现状和驱动机制,河流湿地退化的恢复必须从湿地的水文功能出发,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和转化,制定水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及生态技术和生态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海湿地 环境退化 驱动机制 湿地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海湿地全硫与有效硫垂向分布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国平 刘景双 张玉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8,共4页
选取霍林河下游向海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力沉积芯采样钻钻孔采样方法,采集了2个沉积柱芯共78个样品,对不同粒级沉积物全硫与有效硫及TOC,pH在剖面中的分布进行高分辨率研究。结果表明,芦苇沼泽与沼泽化草甸沉积物全硫与有效硫平... 选取霍林河下游向海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力沉积芯采样钻钻孔采样方法,采集了2个沉积柱芯共78个样品,对不同粒级沉积物全硫与有效硫及TOC,pH在剖面中的分布进行高分辨率研究。结果表明,芦苇沼泽与沼泽化草甸沉积物全硫与有效硫平均含量高值均出现在细粒,即粉砂与黏土粒级中。向海湿地沉积物全硫接近于世界土壤中硫的平均含量700 mg/kg。虽然程度不同,但不同粒径沉积物除剖面特殊层序外均呈现出一定的分层性:即从上到下,全硫的含量呈递减趋势,并且硫主要富集在草根层。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对沉积物中硫的贡献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有机质含量高,总硫、有效硫含量也高,反之亦然。但随沉积环境不同,并非每种粒径沉积物中硫与有机质都有很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硫 有效硫 TOC 沉积物 向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工程对向海湿地水文与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44
6
作者 王国平 张玉霞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30,共5页
文章提出白云花水利工程的修建对地处霍林河下游半干旱区域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向海带来的负面效应。工程上马后 ,如处理不好 ,水资源的拦截会减少对下游的补水量 ,使沿河湿地得不到充足的地表水补充 ,水位下降 ,乃至干涸 ,进而会影... 文章提出白云花水利工程的修建对地处霍林河下游半干旱区域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向海带来的负面效应。工程上马后 ,如处理不好 ,水资源的拦截会减少对下游的补水量 ,使沿河湿地得不到充足的地表水补充 ,水位下降 ,乃至干涸 ,进而会影响到该区域内地下水的补给 ;对半干旱地区的水边植物群落影响较大 ,湿生植被会逐渐演变为旱生植被 ,洪水泛滥次数减少也使珍稀水禽孵化的次数和规模降低 ,导致数量减少 ;该区域高生物产量的洪泛湿地会逐渐萎缩、破碎 ,直至大面积丧失 ,本已脆弱的生态平衡会遭到严重破坏。针对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提出对水库库容设计进行相应调整的同时 ,通过调水、储水及合理用水的途径来解决向海湿地水资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海湿地 水利工程 湿地 水文 生态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海湿地土壤中无机磷酸盐的存在形态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白军红 余国营 张玉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8-101,共4页
对由向海湿地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了无机磷酸盐形态 (吸附态磷、铝磷、铁磷、闭蓄态磷、钙磷 )分析 ,结果表明 ,钙磷是无机磷酸盐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各土壤发生层中含量最高 ;除吸附态磷外 ,其它各形态的磷含量总体上有随土壤深度增加而... 对由向海湿地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了无机磷酸盐形态 (吸附态磷、铝磷、铁磷、闭蓄态磷、钙磷 )分析 ,结果表明 ,钙磷是无机磷酸盐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各土壤发生层中含量最高 ;除吸附态磷外 ,其它各形态的磷含量总体上有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少的趋势。铝磷、铁磷、闭蓄态磷受 p H值的影响显著 ,与 p H值呈显著负相关 ,而吸附态磷与钙磷含量则受 p H值的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海湿地 无机磷酸盐 存在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海湿地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8
作者 张洪岩 龙恩 程维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3-620,共8页
向海湿地以保护国家级珍稀鸟类及其栖息繁殖生境为主要目的,属我国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级重点湿地保护区。论文借助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利用多个时期不同分辨率的卫星数据,得出过去20年来不同时期向海湿地的各... 向海湿地以保护国家级珍稀鸟类及其栖息繁殖生境为主要目的,属我国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级重点湿地保护区。论文借助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利用多个时期不同分辨率的卫星数据,得出过去20年来不同时期向海湿地的各类信息,并定量分析了其变化特征;利用向海湿地周围5个气象测站的气象资料以及通榆县的人口、耕地和牲畜存栏数等资料。研究表明,过去20年来,向海地区年降雨量与遥感数据提取的湿地面积之间存在同步关系,年降雨量明显减少,而通榆县的人口、耕地和牲畜存栏数持续增加,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导致向海湿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海湿地 影响因素分析 动态变化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湿地面积 年降雨量 湿地保护区 珍稀鸟类 系统类型 内陆湿地 先进技术 卫星数据 不同时期 变化特征 定量分析 气象资料 同步关系 数据提取 环境变化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海湿地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有机质和全磷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白军红 高海峰 +2 位作者 肖蓉 王国平 黄来斌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11年第1期31-34,共4页
通过对比分析向海湿地8种植被群落下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差异,研究了不同植被群落下湿地土壤有机质和全磷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芦苇群落、芦苇—沼柳群落和香蒲群落下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均高于其它植物群落... 通过对比分析向海湿地8种植被群落下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差异,研究了不同植被群落下湿地土壤有机质和全磷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芦苇群落、芦苇—沼柳群落和香蒲群落下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均高于其它植物群落;根系分布较浅的碱草群落、三棱群落和碱蓬群落下亚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较低,且碱蓬群落亚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显著低于其它植物群落。除芦苇群落和辣蓼群落外,其它群落下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亚表层土层;对于全磷而言,除辣蓼群落外,其它各植物群落下表层土壤群落下土壤全磷含量均高于亚表层土壤。湿地土壤全磷含量随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增长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壤C/N比和pH值的增加呈幂函数增长和指数衰减函数变化,但土壤全磷与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海湿地 植物群落 湿地土壤 有机质 全磷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晓辉 刘惠清 《湿地科学》 CSCD 2005年第3期216-221,共6页
以5km为环间距,将向海湿地分割为5个同心圆。选用1980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源,在ARC/INFO、ERDAS8.5和FRAGSTATS3.3软件的支持下,对景观指数: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分维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以... 以5km为环间距,将向海湿地分割为5个同心圆。选用1980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源,在ARC/INFO、ERDAS8.5和FRAGSTATS3.3软件的支持下,对景观指数: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分维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以来,向海湿地面积萎缩、斑块破碎化。人类活动强度和自然因子变化幅度的分析表明,湿地变化是人为因子和自然因子共振迭加的结果。要保护湿地,必须控制人类对向海湿地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海湿地 景观格局变化 干扰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海湿地河道土壤吸附铅、镉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鱼 王月 +4 位作者 张华鹏 刘亮 孙亚红 李青山 李兴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8-60,74,共4页
利用向海湿地河道上、下游土壤样品进行了吸附铅、镉的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样品吸附铅、镉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曲线(n=8,p=0.01),吸附铅的能力约是吸附镉能力的一个数量级,下游断面土壤样品吸附铅、镉的能力明... 利用向海湿地河道上、下游土壤样品进行了吸附铅、镉的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样品吸附铅、镉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曲线(n=8,p=0.01),吸附铅的能力约是吸附镉能力的一个数量级,下游断面土壤样品吸附铅、镉的能力明显大于上游断面,且土壤样品吸附铅、镉的最大吸附量与土壤中的细粒土壤、有机质和铁、锰氧化物含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即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是影响土壤吸附铅、镉能力的主要因素;同时,根据向海湿地河道上、下游土壤样品理化性质的差异,可以推测向海湿地净化污染物功能在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海湿地土壤 土壤吸附 热力学实验 净化功能 吸附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化对向海湿地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鱼 张华鹏 +4 位作者 刘亮 王月 孙亚红 李兴春 李青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3-86,共4页
以向海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简要阐述了区内湿地沙化的现状、原因及其对湿地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是造成向海湿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沙化对湿地功能,诸如洪水调控、污染物净化以及提供动植物栖息地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 以向海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简要阐述了区内湿地沙化的现状、原因及其对湿地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是造成向海湿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沙化对湿地功能,诸如洪水调控、污染物净化以及提供动植物栖息地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提出了湿地恢复、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沙化治理和湿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与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化 向海湿地 成因 水资源合理利用 可持续利用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效益价值估算 被引量:21
13
作者 郝运 赵妍 +1 位作者 刘颖 冯江 《吉林林业科技》 2004年第4期25-26,34,共3页
依据吉林省湿地生态环境调查报告、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等有关内容及湿地经济评价的方法对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效益价值进行了评估,包括功能效益价值、用途价值和属性价值。对向海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效益总价值进行了估算,... 依据吉林省湿地生态环境调查报告、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等有关内容及湿地经济评价的方法对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效益价值进行了评估,包括功能效益价值、用途价值和属性价值。对向海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效益总价值进行了估算,得出结论:该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总效益价值为47.84亿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海湿地 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服务 效益价值 估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海湿地迁徙鸟类的调查分析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宝庆 韩晓东 +4 位作者 杨军 郑振河 李连山 徐荣 朱春伟 《吉林林业科技》 2010年第2期29-32,共4页
连续4 a对向海湿地迁徙鸟类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整体生境呈缓慢恢复态势;以2005年为调查基准年,2006年2、007年、2008年迁徙鸟类的种类分别增加了8.6%、11.4%、10.0%,种群数量分别增加了87.8%、75.5%、59.8%,迁徙鸟类的种类和... 连续4 a对向海湿地迁徙鸟类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整体生境呈缓慢恢复态势;以2005年为调查基准年,2006年2、007年、2008年迁徙鸟类的种类分别增加了8.6%、11.4%、10.0%,种群数量分别增加了87.8%、75.5%、59.8%,迁徙鸟类的种类和种群数量呈增加趋势。自然力作用的湿地缺水旱化和人畜活动仍是影响迁徙鸟类生境的2个主要原因。加强湿地生境保护、开展湿地功能恢复与提高技术的研究、开展迁徙伤病鸟救治、建立多方合作保护体系等是有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海湿地 迁徙鸟类 调查分析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标准量化研究——以向海湿地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金春久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9-153,共5页
运用成本损失法和费用分析法,对湿地补水带来的工、农业生产方面的损失进行了量化研究,结合受影响地区缺水率的变化建立了湿地生态补偿标准量化模型和补偿资金分担与分配模型,并以向海湿地的生态补水为例进行了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75... 运用成本损失法和费用分析法,对湿地补水带来的工、农业生产方面的损失进行了量化研究,结合受影响地区缺水率的变化建立了湿地生态补偿标准量化模型和补偿资金分担与分配模型,并以向海湿地的生态补水为例进行了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75%降水保证率年份满足向海湿地适宜生态需水的补偿标准为6 000万元,向海自然保护区应补偿灌区管理局290万元、灌区农民5 710万元;95%降水保证率年份补偿标准为2 600万元,向海自然保护区应补偿灌区管理局150万元、灌区农民2 450万元.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标准核算考虑了补水对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影响,而向海湿地补水实例验证了从供水费用上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等损失核算生态补偿标准,补偿资金额度较为合理,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海湿地 机会成本 生态补偿标准 量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洪泛湿地的功能特征及综合开发利用——以向海湿地为例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艳红 邓伟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2年第1期51-53,共3页
以向海湿地为例 ,分析了典型的河流洪泛湿地的功能特征 ,即蓄洪防旱、调节径流、控制洪水、净化过滤污染物、为珍稀生物提供栖息地以及巨大的初级生产功能等。为综合开发利用河流洪泛湿地资源 ,提出了先获取湿地要素指标 ,建立评价指标... 以向海湿地为例 ,分析了典型的河流洪泛湿地的功能特征 ,即蓄洪防旱、调节径流、控制洪水、净化过滤污染物、为珍稀生物提供栖息地以及巨大的初级生产功能等。为综合开发利用河流洪泛湿地资源 ,提出了先获取湿地要素指标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再做好综合开发示范 ,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洪泛湿地 功能特征 综合开发利用 向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海湿地功能及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艳红 邓伟 《云南环境科学》 2000年第A08期85-88,92,共5页
在合理开发利用向海区域湿地资源 ,充分发挥湿地资源功能中 ,应利用 3S技术准确获取湿地资源要素信息 ,建立湿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湿地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多途径、多层次地开发利用湿地资源 ,走以内涵发展为主道路的同时 ,对于受... 在合理开发利用向海区域湿地资源 ,充分发挥湿地资源功能中 ,应利用 3S技术准确获取湿地资源要素信息 ,建立湿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湿地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多途径、多层次地开发利用湿地资源 ,走以内涵发展为主道路的同时 ,对于受破坏的湿地资源进行积极的调整、恢复 ,以保持原有湿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海湿地 开发利用 湿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水禽多样性及其生境保护对策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晓玲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11,17,共12页
本文通过对向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水禽资源进行分析统计,得知向海湿地共有水禽128种,隶属于8目18科59属.占本区鸟类总数的43.1%,占吉林省鸟类总数36.57%,占全国鸟类总数的9.89%.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19种,其余109种为"三有"... 本文通过对向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水禽资源进行分析统计,得知向海湿地共有水禽128种,隶属于8目18科59属.占本区鸟类总数的43.1%,占吉林省鸟类总数36.57%,占全国鸟类总数的9.89%.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鸟类19种,其余109种为"三有"鸟类.分别列出了各群落的水禽,并进行了水禽等级多样性计算,结果表明:深水域水禽等级多样性最高,H'=5.08;岸边浅水域水禽等级多样性次之,H'=4.12;沼泽湿地水禽等级多样性最低,H'=3.59.对向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水禽的生态类群及居留情况、区系从属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由于境内水禽种类较多,因此,水域及沼泽湿地生境成为鸟类分布中心,应加强对向海水域及沼泽湿地的保护建设.并对向海湿地水禽资源及生境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海湿地 自然保护区 水禽 多样性 生境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海湿地生态需水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唐占辉 马逊风 《吉林水利》 2003年第12期1-2,共2页
以向海湿地为例,把水作为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正常发挥的关键性控制因子,分析和计算了湿地功能得以发挥的最优需水量。
关键词 湿地生态 需水量 生物多样性 向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海湿地鹤类栖息地环境质量与生境选择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蕾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0年第4期2-3,7,共3页
2020年,对向海湿地鹤类核心区进行了环境监测,并对鹤类的生境选择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鹤类分布区域环境人为干扰情况较少,栖息地水质较好,干旱导致湿地浅水沼泽有退化现象,生物多样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丹顶鹤、白鹤、白枕鹤对... 2020年,对向海湿地鹤类核心区进行了环境监测,并对鹤类的生境选择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鹤类分布区域环境人为干扰情况较少,栖息地水质较好,干旱导致湿地浅水沼泽有退化现象,生物多样性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丹顶鹤、白鹤、白枕鹤对湿地水源区域依赖性较强,白头鹤、灰鹤在旱地生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农田采食概率相对较高。应加强湿地水资源调配,增加湿地补水,清除区内非法围堰,使水资源漫散进入湿地,提高水源利用率。进一步做好湿地监管与保护,防止湿地开垦、非法捕捞等对环境的破坏,加强与农户的沟通,加快生态补偿工作的跟进,多形式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人们爱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海湿地 环境监测 鹤类 生境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