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对犬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方华 李昌熙 +2 位作者 王泉云 刘进 左云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中犬心肌能量代谢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变化,并用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进行干预治疗。方法:将12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6)和PDTC组(P组,n=6),建立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P组于CPB前静脉注射PDTC 30 mg/k...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中犬心肌能量代谢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变化,并用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进行干预治疗。方法:将12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6)和PDTC组(P组,n=6),建立CPB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P组于CPB前静脉注射PDTC 30 mg/kg,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前和阻断主动脉60 min及开放主动脉60 min时,取心肌进行三磷酸腺苷(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和线粒体肿胀度(MSD)检测。于CPB前和开放主动脉30 min及开放主动脉60 min时测定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P组在阻断主动脉60 min和开放主动脉60 min时ATP、SOD、GSH-PX含量均显著高于C组(P<0.01),而MDA和MSD均显著低于C组(P<0.01)。P组在开放主动脉30 min和开放主动脉60 min时血液动力学指标恢复迅速(P<0.01)。结论:PDTC可明显提高缺血心肌抗氧化能力,改善心肌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烷类/治疗应用 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 抗氧化作用 心肌保护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丁咯地尔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更法 马均辉 卢春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0期7355-7356,共2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丁咯地尔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咯地尔;对组照应用降纤酶联合银杏达莫。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6%,显效率87.96%,与对照组80.60%及54.8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丁咯地尔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咯地尔;对组照应用降纤酶联合银杏达莫。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6%,显效率87.96%,与对照组80.60%及54.8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丁咯尔地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药物疗法 吡咯烷类/治疗应用 安替比林/似物和衍生物 安替比林/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治疗不同类型癫痫患儿80例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金超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不同类型儿童癫痫患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按照癫痫分型将80例癫痫患儿分为部分型(28例),强直阵挛型(17例),强直发作型(12例),肌阵挛发作型(13例),继发全面型(10例)。分别对比各型患儿在接受单药左乙拉...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不同类型儿童癫痫患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按照癫痫分型将80例癫痫患儿分为部分型(28例),强直阵挛型(17例),强直发作型(12例),肌阵挛发作型(13例),继发全面型(10例)。分别对比各型患儿在接受单药左乙拉西坦治疗后症状月平均发作次数及每次平均持续时间;同时对各型患儿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分析;此外对两组治疗期间药物副作用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部分型、强直阵挛型、强直发作型、肌阵挛发作型及继发全面型患儿接受治疗1个月时症状月平均发作次数为3.31±1.85次/月、2.86±1.61次/月、2.66±1.21次/月、3.01±1.12次/月、3.26±1.27次/月,均明显低于各型治疗第13个月的6.77±2.36次/月、6.29±2.11次/月、6.22±1.26次/月、7.11±1.35次/月、6.26±1.41次/月(P<0.01);同时各组治疗后平均每次发作时间分别为7.12±2.16min、8.27±2.27min、7.12±2.15min、7.55±3.18min、7.17±3.32min,同样也明显低于各组治疗前的25.15±9.16min、22.27±8.23min、18.11±7.18min、17.12±6.26min、27.36±8.11min(P<0.01)。而经治疗后部分型、强直阵挛型、强直发作型、肌阵挛发作型及继发全面型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64.71%、83.33%、84.62%及80.00%,各型之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各型之间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同样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各型癫痫患者均有着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药物疗法 吡咯烷/治疗应用 儿童 @左乙拉西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袁彬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1079-1080,共2页
关键词 吡咯烷类/治疗应用 脑梗塞/药物疗法 急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咯地尔与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秦东香 吕海东 +1 位作者 马晓丽 杨彬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7期1021-1022,共2页
关键词 吡咯烷类/治疗应用 巴曲酶/治疗应用 脑梗塞/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丁咯地尔联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刘艳晓 王俊宏 侯卫东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0期7386-7387,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疗法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疗法 吡咯烷类/治疗应用 维生素B12/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咯地尔和高压氧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7
作者 冯红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3期8113-8114,共2页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和高压氧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HBO)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0.15g+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14d为一个...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和高压氧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HBO)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0.15g+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14d为一个疗程,间隔3~5d,行第二疗程治疗。HBO组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压力为0.2MPa,治疗过程为2h,1次/d。结果:HBO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2.5%和77.5%;对照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为70%和47.5%,HBO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丁咯地尔和高压氧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 吡咯烷类/治疗应用 高压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咯地尔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梅尼埃病性眩晕临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俞晓 韩丽慧 +4 位作者 吴红 田希霞 卢永刚 范洪伟 任法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3565-3566,共2页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梅尼埃病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利多卡因静滴,治疗组加用丁咯地尔静滴,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眩晕程度等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梅尼埃病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利多卡因静滴,治疗组加用丁咯地尔静滴,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眩晕程度等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丁咯地尔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梅尼埃病性眩晕,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诊断 眩晕/并发症 眩晕/药物疗法 吡咯烷类/治疗应用 利多卡因/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和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雪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809-810,共2页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并发症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药物疗法 眩晕/药物疗法 天麻/治疗应用 吡咯烷类/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心衰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引水 毕莹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9期3745-3746,共2页
关键词 肺心病/并发症 心力衰竭 充血性/药物疗法 吡咯烷类/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咯地尔联用速碧林治疗频发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昕 陈中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639-640,共2页
关键词 吡咯烷类/治疗应用 肝素 低分子量/治疗应用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脉冲频率照射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金枝 周兴建 杨国铭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4期3217-3218,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治疗 糖尿病血管病变/护理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治疗 周围神经系统疾/护理 吡咯烷类/治疗应用 毫米波/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宗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1995-1996,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疗法 护理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疗法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护理 吡咯烷类/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阿茨海默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房颖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9期1407-1409,共3页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茵拉西坦治疗阿茨海默病(A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精神科明确诊断为AD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奥氮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奥氮平联合茵拉西坦治疗阿茨海默病(A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精神科明确诊断为AD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奥氮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的临床疗效。疗效评定采用精神症状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评定。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痴呆程度评分(CDR)。生活能力评分(ADL),副作用以及智力状况(MMSE)评分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两组治疗前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两组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规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MMSE、ADL、CD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MMSE评分、ADL显著高于对照组,CDR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嗜睡及失眠较多,同时伴有头痛、恶心及皮肤瘙痒等症状,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5,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茴拉西坦治疗AD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悲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是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疗法 吡咯烷/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联合丁咯地尔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鄢莉 濮蓉晖 杨琴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4期8397-8398,共2页
关键词 脑梗塞/中西医结合疗法 水蛭/治疗应用 地龙/治疗应用 吡咯烷类/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咯地尔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16
作者 熊卫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1745-1745,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药物疗法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疗法 吡咯烷类/治疗应用 维生素B12/似物和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奥辛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17
作者 刘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3923-3924,共2页
关键词 脑梗塞/药物疗法 吡咯烷类/治疗应用 甲基丙烯酸盐/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咯地尔在治疗糖尿病足中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卞德轩 徐凤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7期6532-6533,共2页
选择2005-01~2007-02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合并DF患者60例,观察丁咯地尔对DF患者的足部病变改善及各代谢指标的影响,以探索一条防治DF的有效途径。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糖尿病足/治疗 吡咯烷类/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脑灵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的疗效观察
19
作者 招汉荣 覃木秀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71-172,共2页
目的:观察活脑灵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 2例,对照组4 0例。治疗组以活脑灵0 .2 g加入5 %葡萄糖2 5 0 m L 中静脉点滴,每日2次,共14 d;对照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 0 0 m L 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1... 目的:观察活脑灵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 2例,对照组4 0例。治疗组以活脑灵0 .2 g加入5 %葡萄糖2 5 0 m L 中静脉点滴,每日2次,共14 d;对照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 0 0 m L 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14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 5 ) ;治疗组有效率为85 .7% ,对照组有效率为5 5 .0 % ,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c=10 .35 0 2 ,P<0 .0 5 )。结论:活脑灵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 脑梗塞/药物疗法 吡咯烷类/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茴拉西坦治疗帕金森痴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啬夫 丁玲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1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茴拉西坦治疗帕金森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诊断为轻至中度的帕金森病痴呆患者48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服用多巴丝肼的基础上,治疗组予300mg茴拉西坦每日三次,共12周治疗,治疗开始、第12周和24周分别进行简易智... 【目的】探讨茴拉西坦治疗帕金森痴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诊断为轻至中度的帕金森病痴呆患者48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服用多巴丝肼的基础上,治疗组予300mg茴拉西坦每日三次,共12周治疗,治疗开始、第12周和24周分别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帕金森统一评分量表(UPDRS-partⅠ)检查,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及治疗后24周,治疗组MMSE总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高(P<0.01),UPDRS得分两组间治疗前后无差异。【结论】茴拉西坦可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轻至中度痴呆,不良反应小,适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病因学 帕金森病/并发症 痴呆/药物疗法 吡咯烷/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