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包装的吡罗昔康凝胶的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5
1
作者 黄丽萍 刘忠 陈冠容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6-207,共2页
考察了温度、湿度、强光照射条件下,裸露的吡罗青康凝胶以及目前常用四种软膏包装材料(以内涂高分子材料的铝管Ⅰ、以透明硬质塑料瓶Ⅱ、以不透明塑料管Ⅲ、以铅管Ⅳ)分装的吡罗昔康凝胶的稳定性情况。结果表明以内涂高分子材料的铝... 考察了温度、湿度、强光照射条件下,裸露的吡罗青康凝胶以及目前常用四种软膏包装材料(以内涂高分子材料的铝管Ⅰ、以透明硬质塑料瓶Ⅱ、以不透明塑料管Ⅲ、以铅管Ⅳ)分装的吡罗昔康凝胶的稳定性情况。结果表明以内涂高分子材料的铝管包装的制剂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罗昔康凝胶 稳定性 包装 解热镇痛药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罗昔康凝胶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浩 糜志远 刘万忠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70-473,共4页
本文提出了采用内标法 ,将 HPLC用于吡罗昔康凝胶有效成分测定的新方法。讨论了流动相及内标的选择 ,进样量和空白基质的影响等。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吡罗昔康浓度在 0 .0 2~ 0 .2 mg/m L范围内 ,其浓度与吡罗昔康和内标的峰面积之比... 本文提出了采用内标法 ,将 HPLC用于吡罗昔康凝胶有效成分测定的新方法。讨论了流动相及内标的选择 ,进样量和空白基质的影响等。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吡罗昔康浓度在 0 .0 2~ 0 .2 mg/m L范围内 ,其浓度与吡罗昔康和内标的峰面积之比呈线性关系。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其结果与紫外分光光度法一致 ,平均回收率为 99.6% ,相对标准偏差为 1 .0 %。方法简单 ,准确度高 ,专属性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吡罗昔康 吡罗昔康凝胶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罗昔康凝胶有效成分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浩 刘万忠 糜志远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0年第5期514-517,共4页
吡罗昔康凝胶是吡罗昔康加适量的基质制成的透明的透皮吸收制剂。本文提出了对其有效成分吡罗昔康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测定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 ,能用于纯度较高的样品分析 。
关键词 吡罗昔康 吡罗昔康凝胶 光度法 消炎镇痛药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罗昔康凝胶治疗骨关节炎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胜前 徐建华 +5 位作者 王芬 李向培 厉小梅 刘沛霖 胡永红 孙桂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49-351,共3页
目的:研究吡罗昔康凝胶(PG)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试验设计为随机对照、单盲、平行性和多中心的比较研究,以双氯芬酸钠凝胶(DSG)为对 照组。试验组60例,0.5%PG外用,一日4次,每日总量不超过6 g;对照组60例,1%DSG ... 目的:研究吡罗昔康凝胶(PG)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试验设计为随机对照、单盲、平行性和多中心的比较研究,以双氯芬酸钠凝胶(DSG)为对 照组。试验组60例,0.5%PG外用,一日4次,每日总量不超过6 g;对照组60例,1%DSG 外用 ,一日4次,每日总量不超过10 g;疗程均为2周。结果:2周时PG的总有效率为70.0%,DSG的总有效率为68.3%。PG 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和体征,其中PG组患者评价的改善程度优于DSG组。PG的耐受性 较好,两药的不良反应发生 率分别为16.7%和15.0%。结论:PG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是一种新型的外用非甾体抗炎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药物治疗 吡罗昔康凝胶 非甾体类抗炎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QbD理念的吡罗昔康凝胶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蕊 于青 +1 位作者 陈民辉 严菲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1039-1046,共8页
目的基于分析方法质量源于设计(AQbD)理念,建立并优化吡罗昔康凝胶体外释放实验(IVRT)。方法建立分析目标、确定关键分析属性[体外释放速率(IVRR)、初始采样时间累积释放量(Q0)、释放度];基于先前的知识与经验,从分析目标中推导出有影... 目的基于分析方法质量源于设计(AQbD)理念,建立并优化吡罗昔康凝胶体外释放实验(IVRT)。方法建立分析目标、确定关键分析属性[体外释放速率(IVRR)、初始采样时间累积释放量(Q0)、释放度];基于先前的知识与经验,从分析目标中推导出有影响的方法变量,并利用石川图进行系统总结,对影响的变量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筛选出关键方法变量(膜的种类、释放介质的种类、上样量);对2种上样量(150、300 mg)、3种释放介质(0.9%NaCl溶液、pH 5.5的磷酸盐缓冲液和pH 7.2的磷酸盐缓冲液)和3种膜[混合纤维素膜(MCE)、聚醚砜膜(PES)、聚四氟乙烯膜(PTFE)]进行2×3×3全析因实验设计,采用扩散池法进行IVRT,将各时间点样品进行HPLC定量分析,进一步计算Q0、释放度和IVRR。利用JMP Pro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建模分析,筛选最优参数。参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要求对建立的IVRT进行膜惰性验证,释放介质验证,线性、精密度和重复性考察,敏感性和特异性考察及耐用性考察。结果吡罗昔康凝胶IVRT采用静态垂直扩散池(扩散面积1.767 cm^(2),接收池体积12 mL),温度32℃,转速600 r·min^(−1),释放介质为pH7.2磷酸盐缓冲液、膜为MCE、上样量为300 mg,取样时间为0.5、1.0、2.0、3.0、4.0、5.0、6.0 h,取样方式为全部取样。方法学验证均符合要求。结论所建立的吡罗昔康凝胶IVRT可靠、耐用、具有区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罗昔康凝胶 体外释放实验 分析方法质量源于设计(AQbD) 扩散池 建模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