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气肌训练对脱机失败者脱机疗效的系统综述
1
作者 蔡倩 张溪 +5 位作者 苏海荣 刘娜 黄颖 李际强 夏金根 郑德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6-313,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吸气肌训练(IMT)对脱机失败者的脱机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IMT对机械通气脱机失败者效果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自建库至... 目的系统评价吸气肌训练(IMT)对脱机失败者的脱机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IMT对机械通气脱机失败者效果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4年10月22日。利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最终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发表时间集中于2011年至2023年,来自巴西、中国、美国、伊朗和澳大利亚5个国家,共涉及499例患者。PEDro量表评分5~8分。研究对象包括延长脱机、困难脱机和气管切开者。IMT方式包括阈值负荷训练和锥形流阻训练。干预强度为30%~80%最大吸气压(MIP),部分研究没有根据MIP设定训练强度,强度进阶的方式各研究间差异较大。干预频率为每组5~30次呼吸,组间休息至少1 min,每次2~6组,每天1~2次,每周5~7 d。干预持续至成功脱机,或脱机后1周,或拔管,或4d~8周。干预疗效方面,IMT不能改善脱机失败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IMT对脱机失败者脱机成功率、脱机持续时间、MIP和病死率的效果,各项研究间结论不一致。结论IMT不能改善脱机失败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对脱机失败者脱机成功率、脱机持续时间、MIP和病死率的效果仍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肌训练 脱机失败 通气机撤除法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段锦结合吸气肌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2
作者 刘摩 徐涛 +3 位作者 陈健 罗玲华 胡洪菱 冯珍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1期18-22,29,共6页
目的探讨八段锦结合吸气肌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1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5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吸气肌训练组(21例)、八段锦运动组(22... 目的探讨八段锦结合吸气肌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12月南昌市第一医院收治的65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吸气肌训练组(21例)、八段锦运动组(22例)、八段锦+吸气肌组(22例)。八段锦运动组采用八段锦运动治疗,吸气肌训练组进行渐进式吸气肌抗阻训练治疗,八段锦+吸气肌组同时进行八段锦运动和吸气肌训练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最大吸气压(MIP)、呼吸困难评分(mMRC)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八段锦+吸气肌组HAMA评分低于吸气肌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八段锦+吸气肌组HAMD评分低于吸气肌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八段锦+吸气肌组MIP高于八段锦运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mMRC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八段锦+吸气肌组mMRC评分低于八段锦运动组、吸气肌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SF-36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八段锦+吸气肌组SF-36评分高于吸气肌训练组、八段锦运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运动联合吸气肌抗阻训练可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吸气肌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焦虑情绪 抑郁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对亚急性期完全性高位颈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伊 张晨曦 +1 位作者 牛光宇 姜宏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对于亚急性期完全性高位颈脊髓损伤(C2—C5)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亚急性期完全性高位颈脊髓损伤(C2—C5)ASIA A级患者60例,采用数字...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对于亚急性期完全性高位颈脊髓损伤(C2—C5)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亚急性期完全性高位颈脊髓损伤(C2—C5)ASIA A级患者6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吸气肌训练。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呼吸功能指标,包括最大吸气压(PImax)、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和膈肌厚度,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康复治疗后,试验组PImax、VC、FVC、FEV_(1)、MVV和膈肌厚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吸气肌训练可显著改善亚急性期完全性高位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呼吸功能,并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例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 吸气肌训练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康复运动结合吸气肌训练对PCI患者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张丽娟 田州 +2 位作者 吴玉丹 戚明明 陈莹莹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运动结合吸气肌训练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P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心脏康复运动干预,研究组实施心脏康复运动结合吸...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运动结合吸气肌训练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新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P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心脏康复运动干预,研究组实施心脏康复运动结合吸气肌训练。比较两组训练情况、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左房室瓣血流速度(E/A)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运动耐量、自我效能、生活质量。结果:出院1个月后,研究组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LVEF、E/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个月后,研究组6 min最大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最大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个月后,研究组自我效能各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个月后,研究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各项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运动结合吸气肌训练应用于PCI患者,可以提高心脏功能,增强运动耐力,提高自身效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康复运动 吸气肌训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功能 运动耐量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联合有氧训练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研究
5
作者 沈青青 王计亮 +3 位作者 李华伟 刘晓配 王英慧 张欣欣 《中国康复》 2025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目的:研究吸气肌训练(IMT)联合有氧训练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97例HFpEF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9例。2组均行规范化抗心衰药物治疗,于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有氧训练治... 目的:研究吸气肌训练(IMT)联合有氧训练治疗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97例HFpEF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9例。2组均行规范化抗心衰药物治疗,于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有氧训练治疗,给予研究组IMT联合有氧训练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心肺耐力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峰值摄氧量(peakVO_(2))、无氧阈(AT)、6min步行距离(6 MWD)]、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外周肌力(30s椅子坐站个数)、生活质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最大吸气压(MI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预后情况[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运动后第1分钟心率恢复、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_(2) slope)、摄氧效率斜率(OUES)]。结果:治疗后,2组FEV1、FVC、peakVO_(2)、AT、6 MWD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O、SV、CI高于治疗前(P<0.01),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2组30s椅子坐站个数、MIP高于治疗前(P<0.01),MLHFQ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且研究组30s椅子坐站个数和MIP高于对照组(P<0.01),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MACE发生率、VE/VCO_(2)slope低于对照组(P<0.01),运动后第1分钟心率恢复、OUES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采用IMT联合有氧训练治疗HFpEF患者,能更有效促进患者心肺功能、外周肌力及运动耐力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保留 吸气肌训练 有氧训练 心肺功能 外周 运动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促进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快速肺康复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范咏诗 冯雯娟 +4 位作者 马懿 吴忠艳 马文妮 马子林 黄英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2025年第1期124-128,共5页
术后肺部并发症是造成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吸气肌训练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肺康复关键技术之一。该文主要介绍了吸气肌训练的作用机制、吸气肌训练时机、实施方法以及训练后效果评价等,阐明吸气肌训练能够促... 术后肺部并发症是造成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吸气肌训练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肺康复关键技术之一。该文主要介绍了吸气肌训练的作用机制、吸气肌训练时机、实施方法以及训练后效果评价等,阐明吸气肌训练能够促进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肺康复,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为其他心脏手术采取科学有效的吸气肌训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肺康复 吸气肌训练 肺部并发症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膈神经电刺激结合吸气肌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7
作者 袁凯 赵志伟 +2 位作者 岳迪 李艳 王昌明 《中国医刊》 2025年第3期337-342,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频率膈神经电刺激结合吸气肌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探索性研究。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上海同仁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151例,按照膈神经电刺激频率的不同... 目的分析不同频率膈神经电刺激结合吸气肌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探索性研究。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上海同仁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151例,按照膈神经电刺激频率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A组(50例)进行吸气肌训练,B组(51例)进行吸气肌训练联合10 Hz膈神经电刺激,C组(50例)进行吸气肌训练联合30 Hz膈神经电刺激。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_(1)/FVC),呼吸效率指标浅快呼吸指数(RSBI)、最大呼气压(MEP)、最大吸气压(MIP),呼吸肌表面肌电图指标呼吸肌肌力(RMS),腹肌功能指标腹横肌增厚率、下腹肌肌电均方根,膈肌活动度指标平静呼吸膈肌活动度(QDM)、用力呼吸膈肌活动度(FDM),运动耐力指标6分钟步行试验(6MWT),并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和改良Borg评分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呼吸困难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FVC、FEV_(1)、FEV_(1)/FVC、RSBI、MEP、MIP、膈肌及腹横肌RMS、腹横肌增厚率、下腹肌肌电均方根、膈肌QDM及FDM、6MWT距离、SGRQ及改良Borg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FVC、FEV_(1)、FEV_(1)/FVC、MEP、MIP、膈肌及腹横肌RMS、腹横肌增厚率、下腹肌肌电均方根、膈肌QDM及FDM、6MWT距离明显高于治疗前,且C组高于B组和A组、B组高于A组,而三组RSBI、SGRQ及改良Borg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C组低于B组和A组、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 Hz膈神经电刺激结合吸气肌训练可显著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增强膈肌活动度及运动耐力,且有利于优化呼吸肌功能,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神经电刺激 吸气肌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斌 方静静 +2 位作者 杜美美 户会霞 王晓真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呼吸肌生理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97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 目的探讨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呼吸肌生理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97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气道廓清技术治疗和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4周后,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呼吸肌肌力、膈肌功能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压(MEP)、最大吸气压(MIP)、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膈肌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肌肌力,增强膈肌功能,促进肺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 功能 肺功能 气道廓清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资源下创新性吸气肌训练方案对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罗泽汝心 王渝强 +2 位作者 周亚馨 郭应强 喻鹏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4,69,共7页
目的:探究有限资源下匹配中国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的强化吸气肌训练方案对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以择期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5例。所有入组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物理... 目的:探究有限资源下匹配中国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术前等待时间的强化吸气肌训练方案对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以择期心脏瓣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65例。所有入组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物理治疗干预方案,干预组额外增加术前3天的强化吸气肌训练。术后14天内,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记录,在入院和出院当天对所有患者进行呼吸功能和运动能力测试,并统计患者术后住院时长。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无显著性差异。经术前3天强化吸气肌训练后,干预组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出院时6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1),而出院时的肺功能与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期间无任何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术前3天强化吸气肌训练方案在择期心脏瓣膜患者中是安全可行的,能够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患者出院时的运动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肌训练 术后肺部并发症 心脏瓣膜病 预康复 心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渐减式流阻负荷吸气肌训练对呼吸机依赖患者脱机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伯丽 阎锡新 +4 位作者 张鲁涛 徐海博 晃灵善 曹敬 娄小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97-701,705,共6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渐减式流阻负荷吸气肌训练对呼吸机依赖患者脱机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ICU治疗的呼吸机依赖患者90例,采用随机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干预组给予常规干预... 目的探讨低强度渐减式流阻负荷吸气肌训练对呼吸机依赖患者脱机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ICU治疗的呼吸机依赖患者90例,采用随机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干预组给予常规干预+低强度渐减式流阻负荷吸气肌训练。比较2组干预前后呼吸肌功能(膈肌增厚率、膈肌移动度)、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压(MEP)]、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7 d后,2组膈肌增厚率、膈肌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14 d后,干预组膈肌增厚率、膈肌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7 d、14 d后,干预组FVC、MIP、FEV_(1)、PEF、ME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28 d后,2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14 d后(P均<0.05),且干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且腹泻、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低强度渐减式流阻负荷吸气肌训练可以改善ICU呼吸机依赖患者呼吸功能,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危重呼吸肌无力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吸气肌训练强度,拓展了吸气肌训练的受益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减式流阻负荷吸气肌训练 呼吸机依赖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在呼吸系统疾病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余雪莹 曾丹 +3 位作者 李三 黄进 张韶泽 朱黎明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1期94-99,共6页
吸气肌训练(IMT)是一种肺康复(PR)手段,是呼吸训练的重要内容,方便可行,已应用于许多疾病的康复治疗,其中最主要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如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新冠肺炎、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疾病等,以期减轻患... 吸气肌训练(IMT)是一种肺康复(PR)手段,是呼吸训练的重要内容,方便可行,已应用于许多疾病的康复治疗,其中最主要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如慢阻肺、支气管哮喘、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新冠肺炎、支气管扩张、间质性肺疾病等,以期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高吸气肌肌力、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本文就吸气肌训练在呼吸系统疾病康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肌训练 肺康复 呼吸系统疾病 吸气 最大吸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游煌俊 刘冲冲 +2 位作者 孙伟铭 陈招君 帅浪 《中国康复》 202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吸气肌训练对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等数据库,查找自建库至2023年7月关于吸气肌训练... 目的:系统评价吸气肌训练对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等数据库,查找自建库至2023年7月关于吸气肌训练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按照Cochrane手册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然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229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吸气肌训练能有效地改善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D=10.86,95%CI(4.34,17.38),P=0.001]、呼气峰流速[MD=98.47,95%CI(71.76,125.19),P<0.00001]、和最大呼气压[MD=21.67,95%CI(5.50,37.85),P=0.0009],但对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MD=4.51,95%CI(-3.55,12.56),P=0.27]、一秒率[MD=-2.70,95%CI(-18.71,13.30),P=0.74]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时长大于8周的吸气肌训练组最大吸气压显著高于对照组[MD=16.25,95%CI(5.62,26.88),P=0.003];干预时长小于8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36.51,95%CI(-0.62,73.64),P=0.05]。结论:吸气肌训练能有效改善哮喘患者的呼吸肌肌力,且对肺通气功能部分指标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肌训练 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字诀呼吸操联合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湘琼 叶慧敏 +1 位作者 宋琴琴 陈梦亚 《中医康复》 2024年第6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六字诀呼吸操联合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呼吸力学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我院就诊卒中患者共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六字诀呼吸操联合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呼吸力学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我院就诊卒中患者共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两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六字诀呼吸操联合POWER-breathe KH2呼吸训练器吸气肌训练。记录并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呼吸力学[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肺功能[力呼气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呼气量(FEV_(1)/FVC)]、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结果:治疗后,两组MIP、MEP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FVC、FEV_(1)%、FEV_(1)/FVC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MBI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字诀呼吸操联合吸气肌训练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吸气肌肌力,改善肺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字诀呼吸操 吸气肌训练 POWER-breathe KH2呼吸训练 脑卒中 肺功能 呼吸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字诀联合吸气肌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14
作者 游煌俊 刘冲冲 +2 位作者 孙伟铭 帅浪 于国华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六字诀联合吸气肌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于康复医学科就诊的42例颈髓损伤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 目的探讨六字诀联合吸气肌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于康复医学科就诊的42例颈髓损伤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吸气肌抗阻训练;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六字诀气功锻炼。2组均接受4周的康复干预,治疗前后对患者吸气肌功能[最大吸气压(MIP)、吸气峰流速(PIF)]、神经功能(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第7版)和日常生活能力(MBI,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MIP、PIF、运动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干预组轻触觉评分、针刺觉评分、MBI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MIP、PIF、运动评分、M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2组轻触觉评分及针刺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与单独的吸气肌训练相比,六字诀联合吸气肌训练对改善颈髓损伤患者的吸气肌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更为明显,也更有利于患者的整体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损伤 六字诀 吸气肌训练 常规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与膈肌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佳苧 苏强 +3 位作者 徐磊 于灿灿 宋晓东 王敏 《中国康复》 2024年第8期465-469,共5页
目的:探讨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与膈肌功能改善的疗效,为促进脑卒中患者呼吸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1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训练(腹式缩唇呼吸训练、叩击排痰训... 目的:探讨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与膈肌功能改善的疗效,为促进脑卒中患者呼吸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1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训练(腹式缩唇呼吸训练、叩击排痰训练、胸廓松动训练),研究组给予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共4周。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与膈肌功能的变化,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_(1)/FVC)与呼气流量峰值(PEF)、最大吸气压(MIP)、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膈肌增厚率(DTF)与膈肌活动度。结果:干预4周后,2组患者FVC、FEV_(1)、FEV_(1)/FVC、PEF、MIP值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DTei、DTF值与膈肌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均P<0.05),但2组患者治疗后DTee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较常规呼吸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和膈肌功能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 功能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吸气肌训练对预防二尖瓣介入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李岩 郅慧 王焕东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 探究二尖瓣介入术患者进行术前吸气肌训练对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需进行二尖瓣介入术患者7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7例)、试验组(37例)。参照组术前进行常规干预方案,试验组术前在参照组基础上进... 目的 探究二尖瓣介入术患者进行术前吸气肌训练对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需进行二尖瓣介入术患者7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37例)、试验组(37例)。参照组术前进行常规干预方案,试验组术前在参照组基础上进行吸气肌训练,均于术前干预5 d。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前5 d与术后5 d心功能、肺功能,术前5 d及术后5、10 d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参照组、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占21.62%、5.41%,试验组比参照组更低;两组术后5 d左心室血流传播速度相较于术前5 d加快,试验组比参照组更快;左心房容积相较于术前5 d减小,试验组比参照组更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相较于术前5 d降低,试验组比参照组升高;两组术后5 d最大代谢量、最大摄氧量、最大每搏摄氧量相较于术前5 d增加,试验组比参照组更高;两组术后5、10 d WHOQOL评分相较于术前5 d升高,试验组比参照组更高;HADS评分相较于术前5 d降低,试验组比参照组更低(P<0.05)。结论 二尖瓣介入术患者进行术前吸气肌训练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心功能恢复,恢复患者肺摄氧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其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介入术 吸气肌训练 并发症 心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联合吸气肌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杜伟 王晓松 张程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5期72-75,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联合吸气肌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行呼吸功能康复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吸气肌训练,疗程4周...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联合吸气肌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行呼吸功能康复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吸气肌训练,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肌力[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吸气流量峰值(PIF)]、肺功能(用力肺活量、1秒用力呼气流速、呼气峰流速)、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Fugl-Meyer量表(FMA)评分、DEMorton活动指数(DEMMI)评分、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动脉血气情况(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MIP、MEP、PIF、用力肺活量、1秒用力呼气流速、呼气峰流速、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及DEMMI、FMA、M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升高更明显(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康复中采用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联合吸气肌训练有助于提高其呼吸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膈起搏治疗 吸气肌训练 脑卒中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干预在腹腔镜胃减容术后病态肥胖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欢 李楠楠 +2 位作者 窦碧清 邵帆 甄秀坤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4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干预在腹腔镜胃减容术后病态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1日~2022年3月31日接受腹腔镜胃减容手术的100例病态肥胖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干预在腹腔镜胃减容术后病态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1日~2022年3月31日接受腹腔镜胃减容手术的100例病态肥胖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吸气肌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术中氧合指数(PaO_(2)/FiO_(2))、肺功能指标、呼吸肌力量指标。结果:术后7 d,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CD-RISC评分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气管插管(T_(1))、气管插管拔除后10 min(T_(3))、送入麻醉恢复室(T_(4))时PaO_(2)/FiO_(2)水平均低于入室后(T0)(P<0.05);T_(3)、T_(4)时,研究组PaO_(2)/Fi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及最大呼气流速(PEF)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对照组FEV_(1)/FVC低于术前(P<0.05);术后7 d,研究组FVC、FEV_(1)及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研究组最大吸气压(MI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实施呼吸肌训练干预可减轻病态肥胖患者腹腔镜胃减容术后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弹性,改善术后呼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胃减容手术 病态肥胖 心理状态 吸气肌训练 呼吸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膈肌起搏联合阈值负荷吸气肌训练对稳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春燕 张锋 +2 位作者 曹宇凤 王培培 顾鑫钱 《中国临床护理》 2024年第5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联合阈值负荷吸气肌训练对稳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240例,根据...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联合阈值负荷吸气肌训练对稳定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240例,根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将其分为A组(2022年1月-5月)、B组(2022年6月-10月)、C组(2022年11月-2023年3月)和D组(2023年4月-8月),每组60例。A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缩唇腹式呼吸训练,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体外膈肌起搏干预,C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阈值负荷吸气肌训练,D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体外膈肌起搏联合阈值负荷吸气肌训练。比较干预前后4组最大摄氧量(VO_(2)max)、无氧阈摄氧量(VO_(2)AT)、最大吸气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_(1)/FVC及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6MWD)。结果干预2周后,4组VO_(2)max、VO_(2)AT、最大吸气压、FEV_(1)%pred、FEV_(1)/FVC、6MW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630,P<0.001;F=15.073,P<0.001;F=25.426,P<0.001;F=34.227,P<0.001;F=19.861,P<0.001;F=16.194,P<0.001),两两组间比较结果显示,D组上述指标均高于A组、B组和C组(均P<0.05),B组和C组又高于A组(均P<0.05)。结论体外膈肌起搏、阈值负荷吸气肌训练均可改善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的心肺功能,二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改善效果,在临床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体外膈起搏 阈值负荷吸气肌训练 心肺功能 活动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联合噻托溴铵粉雾剂对Ⅱ期肺尘埃沉着病的影响
20
作者 黄玉梅 周刚峰 +3 位作者 龚享文 李志腾 卢沂沂 陈优梅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37-41,共5页
目的探究吸气肌训练联合噻托溴铵粉雾剂对Ⅱ期肺尘埃沉着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尘埃沉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联合组(n=40)。对照组予噻托溴铵粉雾... 目的探究吸气肌训练联合噻托溴铵粉雾剂对Ⅱ期肺尘埃沉着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尘埃沉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联合组(n=40)。对照组予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吸气肌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生存质量评分、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最大通气量(MVV)、肺总量(TL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_(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_(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VV、TLC、FEV_(1)、FVC、FEV_(1)/FVC、DLCo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的MVV、TLC、FEV_(1)、FVC、FEV_(1)/FVC、DLC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膈肌增厚率(DTF)、膈肌移动度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DTeiDTF膈肌移动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症状、日常生活影响、活动受限及生存质量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期肺尘埃沉着病患者接受吸气肌训练联合噻托溴铵粉雾剂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横膈肌运动功能以及生存质量,不良反应较少,治疗疗效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肌训练 噻托溴铵粉雾剂 Ⅱ期肺尘埃沉着病 生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