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药珍宝丸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分析
1
作者 其其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9年第3期00042-00042,共1页
总结并归纳蒙药珍宝丸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互阻证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之中,纳入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并对纳入的30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处理,使用的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 总结并归纳蒙药珍宝丸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互阻证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之中,纳入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并对纳入的30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处理,使用的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15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甲钴胺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蒙药珍宝丸进行治疗,探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半年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应用蒙药珍宝丸进行治疗的15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14/15),远高于应用甲钴胺片进行常规治疗的患者的60.00%(9/15),P<0.05,对比价值显著;观察组患者的半年内复发率为6.67%(1/15),远低于对照组的46.67%(7/15),P<0.05,对比价值显著。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互阻证患者使用蒙药珍宝丸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几率,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可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珍宝丸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痰瘀互阻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药珍宝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互阻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光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1年第7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蒙药珍宝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痰瘀互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1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使用硫辛酸胶囊治疗,实验组使用蒙药珍宝丸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的正中神经、腓总神... 目的:探讨蒙药珍宝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痰瘀互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1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使用硫辛酸胶囊治疗,实验组使用蒙药珍宝丸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证候积分和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结果:治疗前两组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SN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SNC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四肢发凉、肢体麻木、感觉异常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四肢发凉、肢体麻木、感觉异常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T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T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药珍宝丸治疗DPN痰瘀互阻证可提高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改善临床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应用效果优于硫辛酸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珍宝丸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痰宣痹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痰瘀阻络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孙剑 徐霖 +2 位作者 谷晶 谈晓琴 肖一公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7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究化痰宣痹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痰瘀阻络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内分泌科病房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痰瘀阻络型)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 目的探究化痰宣痹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痰瘀阻络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就诊于我院内分泌科病房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痰瘀阻络型)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自拟三虫通络冲剂联合穴位贴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血糖水平、炎症因子水平、神经传导速度及震动感觉阈值,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血糖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及震动感觉阈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瘀阻络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化痰宣痹法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具有较佳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神经传导速度,降低炎症因子和血糖水平,缓解患者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痹法 穴位贴敷 络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药珍宝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互阻证5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易文明 张芳芳 +4 位作者 王颖 孙宏峰 胡燕 吴淑馨 刘铜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评价蒙药珍宝丸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控制血糖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口服珍宝丸,每次3. 0... 目的评价蒙药珍宝丸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控制血糖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口服珍宝丸,每次3. 0 g,每日2次,对照组口服硫辛酸胶囊,每次0. 6 g,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积分(MDNS)、双侧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以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MDNS积分均明显降低(P <0. 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MDNS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和SNCV明显提高(P <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NCV和SNCV明显提高(P <0. 05)。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血糖、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蒙药珍宝丸能明显改善DPN患者症状,提高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神经的传导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珍宝丸 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积分
原文传递
柴胡桂枝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减治疗痰瘀阻络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5
作者 苏畅怡 黄文锋 林红坤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8期13-17,共5页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减治疗痰瘀阻络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瘀阻络型DPN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减治疗痰瘀阻络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瘀阻络型DPN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柴胡桂枝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震动感觉阈值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感觉阈值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SNCV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柴胡桂枝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减治疗痰瘀阻络型DPN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感觉异常,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中医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络型 柴胡桂枝汤 当归芍药散 桂枝茯苓丸 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药珍宝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互阻证的价值探讨
6
作者 娜仁通拉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17-18,共2页
探讨蒙药珍宝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痰瘀互阻证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22例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硫辛酸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蒙药珍宝丸进行治疗。分析比较... 探讨蒙药珍宝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痰瘀互阻证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22例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硫辛酸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蒙药珍宝丸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治疗前后过程的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评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采用蒙药珍宝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痰瘀互阻证有效改善了临床症状和病情,具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珍宝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化湿通痹方治疗气虚湿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雷琳丽 陈训梅 +3 位作者 彭婵 梁惠贤 康奕飞 马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1,共5页
目的分析益气化湿通痹方治疗气虚湿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本次进行对照试验,纳入气虚湿瘀互结型DPN患者90例,全部配合完成治疗。按照等比例随机数字表分3组,分别为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结合组,每组有30例。西药... 目的分析益气化湿通痹方治疗气虚湿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本次进行对照试验,纳入气虚湿瘀互结型DPN患者90例,全部配合完成治疗。按照等比例随机数字表分3组,分别为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结合组,每组有30例。西药组采用甲钴胺片;中药组采用益气化湿通痹方;中西结合组采用益气化湿通痹方联合甲钴胺片。所有患者用药期为2个月,评估临床疗效,测定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与治疗前比,3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反射评分和感觉检测评分下降(P<0.05);并且治疗后症状评分、反射评分和感觉检测评分,中西结合组和中药组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3组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中医证候积分下降(P<0.05);并且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中医证候积分,中西结合组和中药组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3组治疗后尺神经和腓总神经MCV、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SCV升高(P<0.05);并且治疗后尺神经和腓总神经MCV、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SCV,中西结合组和中药组均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结合组总有效率(86.7%)和中药组总有效率(80.00%),高于西药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湿通痹方对于气虚湿瘀互结型DPN的疗效显著,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化湿通痹方 气虚湿结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迷茯苓丸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阻络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坤林 邱彬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21期28-31,共4页
目的:观察指迷茯苓丸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DPN痰瘀阻络证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2组根据指南予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口服,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指迷茯苓丸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DPN痰瘀阻络证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2组根据指南予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指迷茯苓丸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2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下肢震动感觉阈值、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并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74%,显著高于对照组5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下肢震动感觉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下肢震动感觉阈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肢震动感觉阈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TCSS、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SS、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TCSS、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指迷茯苓丸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DPN痰瘀阻络证,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指迷茯苓丸 黄芪桂枝五物汤 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 中医候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迷茯苓丸合活络效灵丹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阻络证临床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赵乾 冯占荣 +4 位作者 朱晶晶 徐月 潘青松 徐铁岩 孙潇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10期1660-1661,共2页
目的:观察指迷茯苓丸联合活络效灵丹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阻络证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用常规西药降糖治疗,观察组加用指迷茯苓丸合活络效灵丹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 目的:观察指迷茯苓丸联合活络效灵丹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阻络证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用常规西药降糖治疗,观察组加用指迷茯苓丸合活络效灵丹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指迷茯苓丸合活络效灵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阻络证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指迷茯苓丸 活络效灵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合汤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阻络证的疗效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权海侠 闫妮 《北京中医药》 2021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双合汤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筛选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8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注射液静脉滴注;... 目的探讨双合汤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筛选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8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合汤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2组痰瘀阻络证症状评分、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胱抑素C(cystatin-c, Cys-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C)、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痰瘀阻络证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SNC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68.29%)(P<0.05);观察组血清Hcy、Cys-c、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TA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双合汤联合硫辛酸注射液通过下调Hcy、Cys-c水平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阻络证,可促进中医证候和神经功能好转,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双合汤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痹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郎金飞 赵伟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1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宣痹通络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省荣军医院接收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阻络证患者,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 目的:探讨宣痹通络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省荣军医院接收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阻络证患者,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宣痹通络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总有效率及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量表(TC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肢体麻痛、感觉异常、肢端肤温下降、足如踩棉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5.00%,比对照组的77.5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CS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0.00%,与对照组的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痹通络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阻络证可有效缓解中医症状,进一步提升总有效率,并有效改善神经传导、反射及感觉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宣痹通络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术降脂胶囊治疗冠脉临界病变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侯雪梅 陈思娟 姚建明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2606-2609,共4页
目的研究柴术降脂胶囊治疗冠脉临界病变痰瘀互结证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接受CT冠脉血管成像(CTA)诊断表明存在冠脉临界病变,并经中医辨证显示为痰瘀互结患者80例,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2组均... 目的研究柴术降脂胶囊治疗冠脉临界病变痰瘀互结证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接受CT冠脉血管成像(CTA)诊断表明存在冠脉临界病变,并经中医辨证显示为痰瘀互结患者80例,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另增加柴术降脂胶囊,均治疗6个月,对比2组斑块相关指标、血脂疗效[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及炎性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中医症状疗效评分、证候积分,以及西雅图心绞痛证候积分情况[活动受限(PL)、疾病稳定状态(AS)、疾病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度(TS)、疾病认识度(DP)]。结果治疗组的面积狭窄程度及直径狭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TC、TG、LDL、VLDL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症状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PL、AS、AF、TS及DP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证候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术降脂胶囊治疗冠脉临界病变痰瘀互结证的临床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冠脉狭窄情况及临床症状,并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术降脂胶囊 冠脉临界病变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阳虚湿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3
作者 宋薇 胡剑萍 +3 位作者 温建炫 曾慧妍 赵玲 张锦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658-2660,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阳虚湿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阳虚湿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西药组采用口服甲钴胺治疗,中药组采用内服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中西结合组采...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阳虚湿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阳虚湿瘀互结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西药组采用口服甲钴胺治疗,中药组采用内服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中西结合组采用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甲钴胺治疗,三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4、8、12周中医证候积分及多伦多临床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4、8、12周中药组、中西结合组神经传导速度、中医证候总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及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西药组(P<0.05),中西结合组与中药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阳虚湿瘀互结证型者有确切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桂枝芍药知母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阳虚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姜灸联合足部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瘀阻脉络证患者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华珍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瘀阻脉络证患者采用隔姜灸联合足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瘀阻脉络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瘀阻脉络证患者采用隔姜灸联合足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瘀阻脉络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31例)和对照组(n=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隔姜灸联合足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护理后的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均快于护理前,且治疗组快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护理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后的生理健康、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和心理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瘀阻脉络证患者采用隔姜灸联合足部护理的效果确切,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脉络 足部护理 隔姜灸
原文传递
基础治疗、艾灸胰俞穴联合通络涤痰汤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
15
作者 张彦芬 郭浩楠 +2 位作者 吴红群 冀花 王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1期3656-3661,共6页
目的观察基础治疗、艾灸胰俞穴联合通络涤痰汤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痰瘀阻络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 目的观察基础治疗、艾灸胰俞穴联合通络涤痰汤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痰瘀阻络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8.53±6.27)岁。观察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49.71±7.34)岁。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对照组艾灸胰俞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通络涤痰汤治疗。对比两组中医症候评分、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血糖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反应及不良反应。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评分、次症评分、主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6.28±1.23)分比(10.12±1.97)分、(2.17±0.34)分比(4.09±0.88)分、(4.11±0.85)分(6.03±1.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MNCV)与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均高于对照组[(47.25±5.76)m/s比(43.56±4.54)m/s、(49.31±5.69)m/s比(45.82±4.87)m/s、(44.17±5.88)m/s比(39.25±4.36)m/s、(46.51±5.72)m/s比(42.69±4.83)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62%(44/47)比78.26%(36/46),P<0.05]。治疗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6.03±1.25)%比(7.28±1.72)%、(7.21±1.24)mmol/L比(8.72±1.69)mmol/L、(5.35±0.83)mmol/L比(6.72±1.20)mmol/L、(78.32±9.08)ng/L比(115.20±12.47)ng/L、(79.85±9.30)ng/L比(112.34±13.68)ng/L、(3.65±0.68)mmol/L比(4.87±1.02)mmol/L],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65.41±7.38)μmol/L比(49.86±5.94)μmol/L、(165.76±18.40)U/L比(108.27±11.34)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基础治疗、艾灸胰俞穴联合通络涤痰汤治疗痰瘀阻络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效果确切,可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血糖水平,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艾灸 胰俞穴 通络涤 络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涤痰逐瘀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分析
16
作者 李孝次 杨孟其 +2 位作者 王其兵 顾晓鹏 姚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132-134,共3页
探讨出现血管性痴呆(VD)症状且经临床证实为痰瘀互阻证的患者有效施以涤痰逐瘀汤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60例来自仪征市中医院脑病科就诊的VD病例予以抽取,所涉时间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遵循随机原则分组,各30例,对比对照组(常规治疗)与... 探讨出现血管性痴呆(VD)症状且经临床证实为痰瘀互阻证的患者有效施以涤痰逐瘀汤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60例来自仪征市中医院脑病科就诊的VD病例予以抽取,所涉时间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遵循随机原则分组,各30例,对比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治疗组(涤痰逐瘀汤)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居于更高(P<0.05)。治疗组依据标准,开展针对症候积分测评分值,为更低的情况,开展针对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测评分值、日常生活能力(ADL)测评分值的评测,为更高的情况(P<0.05)。治疗组依据标准,开展针对神经精神科问卷(NPI)测评分值、神经功能缺损(NIHSS)的测评分值,为更低的情况(P<0.05)。治疗组经精确对Hcy参数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参数值水平居于更低(P<0.05)。结论 出现VD症状且经临床证实为痰瘀互阻证的患者有效施以涤痰逐瘀汤治疗的效果确切,促使神经和认知功能状况改善,使生活能力及血管内皮损伤状况得以恢复,抑制VD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复脉方治疗气虚血瘀、痰瘀互阻型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
17
作者 崔杰 吴旸 +5 位作者 李彤 胡继强 邓建华 范宗静 林泉 骆睿翔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4期2518-2521,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复脉方治疗气虚血瘀、痰瘀互阻型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住院治疗的室性期前收缩病人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益... 目的:观察益气复脉方治疗气虚血瘀、痰瘀互阻型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住院治疗的室性期前收缩病人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益气复脉方(颗粒剂)治疗,对照组采用颗粒安慰剂治疗。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室性期前收缩数量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单项症状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胸闷、胸痛、痰浊、自汗、食少纳呆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室性期前收缩数量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胸闷、胸痛、痰浊、自汗、食少纳呆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8%与24.0%,P<0.05)。结论:益气复脉方可减少气虚血瘀、痰瘀互阻型室性期前收缩病人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改善中医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益气复脉方 中医 气虚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化痰通络汤联合他汀药物对脑梗死(气虚 痰瘀互阻证)患者免疫炎症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柳淑青 原晨 +3 位作者 张丽娜 刘宏伟 周媛 张艳艳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6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化痰通络汤联合他汀药物治疗对脑梗死(气虚痰瘀互阻证)的免疫炎症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采... 目的观察加味化痰通络汤联合他汀药物治疗对脑梗死(气虚痰瘀互阻证)的免疫炎症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损伤状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两组认知功能,并比较两组疗效。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血清IgG、IgM、IgA等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血清补体C3、C4水平。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血清IL-6、hs-CRP、TNF-α、IgG、IgA水平均降低(P<0.05),MMSE评分、MoCA评分、血清IL-8、IL-10、C3、C4、IgM水平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血清IL-6、hs-CRP、TNF-α、IgG、Ig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MoCA评分、血清IL-8、IL-10、C3、C4、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化痰通络汤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有助于改善气虚痰瘀互阻证之脑梗死的免疫炎症、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加味化通络汤 阿托伐他汀 气虚 免疫 炎症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痰瘀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维来 《中国民间疗法》 2003年第4期8-9,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药治疗 病因 病机 阴虚热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PSGL-1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痰瘀互阻证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范金茹 那奕文 +5 位作者 刘小瑗 陈彤 肖正文 戴冰 王建湘 王美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Crouse积分)以及血清P-选择素(PS)、血清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水平,探讨血小板-白细胞相互反应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阻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 目的: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Crouse积分)以及血清P-选择素(PS)、血清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水平,探讨血小板-白细胞相互反应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痰瘀互阻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观察组),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瘀互阻证组、非痰瘀互阻证组,健康人3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血清PS、PSGL-1水平与IMT、Crouse积分。结果:(1)观察组IMT、Crouse积分、PS、PSGL-1均明显高对照组(P<0.01);痰瘀互阻证组IMT、Crouse积分、PS、PSGL-1明显高于非痰瘀互阻证组(P<0.01)。(2)PS和PSGL-1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714,P<0.01)。血清PS与IMT、Crouse积分呈正相关(P<0.01)。血清PSGL-1含量与IMT、Crouse积分亦呈正相关(P<0.05,P<0.01)。(3)冠脉造影结果中病变分支越多,PS、PSGL-1的水平越高(P<0.01,P<0.05)。结论:(1)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2)PS、PSGL-1在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能与痰瘀互阻的实质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颈动脉斑块 冠脉造影 PS PSGL-1 IMT Crouse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