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5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李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06-009,共4页
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2022年1月~2023年12月,60例),常规护理方案(对象: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对象:观察组),效果分析。结果 ... 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2022年1月~2023年12月,60例),常规护理方案(对象:对照组)、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对象:观察组),效果分析。结果 观察组指标(①HSS评分、②Barthel指数、③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④术后3d、7d患侧上周径、患侧下周径)更佳(P均<0.05)。结论 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其疼痛症状和患肢肿胀症状,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更快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周围骨折 早期康复护理 膝关节功能 疼痛症状 患肢肿胀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外治联合静态渐进性牵伸治疗改善肘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关节活动功能的临床疗效研究
2
作者 邓柯 谭伟 +1 位作者 卢兴军 周程林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3期164-169,共6页
观察分析联合应用中医外治和静态渐进性牵伸(static progressive stretching SPS)康复训练对肘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关节功能改善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并评估其可行性。方法 选择2024年1月—2024年10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遂宁中医... 观察分析联合应用中医外治和静态渐进性牵伸(static progressive stretching SPS)康复训练对肘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关节功能改善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并评估其可行性。方法 选择2024年1月—2024年10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遂宁中医医院骨一科住院治疗的72例肘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功能锻炼,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外治联合静态渐进性牵伸(SP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肘关节MAYO评分、VAS疼痛评分、肘关节活动度。结果 经过4周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肘关节MAYO评分、肘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联合运用中医外治与SPS技术,能够缓解肘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成效,这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周围骨折 中医外治 静态渐进性牵伸 关节活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TKA术后陈旧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被引量:2
3
作者 夏青 刘传文 +1 位作者 王会杨 李国顺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 分析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陈旧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joint fracture, PJ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采用内外侧双锁... 目的 分析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陈旧性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joint fracture, PJ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采用内外侧双锁定钢板联合自体髂骨和同种异体植骨治疗TKA术后陈旧性股骨PJF患者7例,其中男1例,女6例;年龄71~89岁,平均(76.86±6.67)岁。记录手术时间、患者术中失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含量、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等,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了解假体、钢板螺钉位置、骨折愈合、假体和内固定松动情况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骨折部位的疼痛不适,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 KS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WOMAC)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5.57±3.05)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4.43±0.5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27.86±12.20)min,术中输血量(485.71±106.90)mL。7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81.86±8.59)g/L,术后输血量(114.29±195.18)mL。骨折部位VAS从术前(6.86±0.38)分至末次随访(2.57±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从术前(79.29±4.50)分至末次随访(66.86±3.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优良率28.57%,良2例,可5例。WOMAC评分从术前(69.43±6.40)分至末次随访(100±14.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TKA术后陈旧性股骨PJF,固定相对牢固,手术相对安全,骨折顺利愈合,临床疗效相对满意,但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会有显著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锁定钢板 陈旧性 假体周围骨折 全膝关节置换 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膝关节周围骨折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郑艳 彭琳瑞 赵华国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219-1223,共5页
目的:通过对未成年膝关节周围骨折(fracture around knee joint,FAKJ)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影响FAKJ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对364例FAKJ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居住环境、受伤原因、骨折... 目的:通过对未成年膝关节周围骨折(fracture around knee joint,FAKJ)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筛选影响FAKJ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对364例FAKJ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居住环境、受伤原因、骨折类型、骨折治疗方式、制动时间、康复师指导、患者依从性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FAKJ的危险因素。观察结果为随访期间内患侧肢体出现疼痛、关节活动减少或跛行之一,定义为FAKJ恢复不良。结果:364例FAKJ患者中出现恢复不良51例(14.01%),膝关节活动受限35例(9.61%),膝关节疼痛10例(2.75%),功能性跛行5例(1.37%),再骨折1例(0.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骨折类型、制动时间、患者依从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岁[OR=1.512,95%CI(1.019,2.118),P<0.05],胫骨近端骨折[OR=3.813,95%CI(3.189,5.334),P<0.05],制动时间≥4周[OR=1.299,95%CI(1.081,8.418),P<0.05]和依从性差[OR=1.282,95%CI(1.119,3.921),P<0.05]是影响FAKJ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7岁)、胫骨近端骨折、制动时间≥4周和依从性差是影响患者FAKJ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可帮助临床医生筛选高风险患者以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周围骨折 关节僵硬 疼痛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蹬踏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5
作者 马晓东 张鑫 +4 位作者 张晓芳 敬竹子 陈罗西 郜娟 鲜明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8期16-21,44,共7页
目的 探讨蹬踏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期为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102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 探讨蹬踏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期为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收治的102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蹬踏组,每组51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蹬踏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联用蹬踏训练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及疼痛评分、本体感觉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蹬踏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48/51),高于常规组的80.39%(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治疗前,2组患者踝关节跖屈角度、背伸角度和活动范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踝关节跖屈角度、背伸角度和活动范围均大于治疗前,且蹬踏组均大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蹬踏组高于常规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蹬踏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总稳定指数(SI)、平均轨迹误差(ATE)及测试所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蹬踏组患者SI、ATE均低于常规组,测试所需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蹬踏组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蹬踏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缓解疼痛感,提升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周围骨折 术后功能障碍 常规康复训练 蹬踏训练 踝关节活动度 踝关节功能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火灸联合护理干预促进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效果观察
6
作者 李五妹 刘兰英 李周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护理干预促进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雷火灸治疗。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随访共得到48例...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护理干预促进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雷火灸治疗。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随访共得到48例患者完整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4例。治疗3 d、7 d后,观察组患者患侧上、下周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7 d后,观察组患者患侧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3周、5周后,观察组患者患侧膝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3周、5周后,观察组患者患侧膝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患侧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护理配合实施雷火灸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肢肿胀、疼痛,促进康复,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火灸 膝关节周围骨折 术后康复 中医护理 肿胀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髋关节翻修并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感染一例
7
作者 褚风龙 杨倩倩 +3 位作者 李文卓 李京玉 贾代良 王海滨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12期1297-1298,共2页
病人,女,82岁。既往冠心病、肝硬化病史多年。因左髋关节翻修并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感染于2020年9月2日入院。病人23天前因髋关节假体松动并脱位(图1)行翻修术,术中致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拍片发现(图2);给予假体周围骨折切开复位钢... 病人,女,82岁。既往冠心病、肝硬化病史多年。因左髋关节翻修并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感染于2020年9月2日入院。病人23天前因髋关节假体松动并脱位(图1)行翻修术,术中致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拍片发现(图2);给予假体周围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钢丝捆绑术(图3);7天后出现感染。体格检查:精神差,大腿外侧可见一长约40 cm的手术切口,皮温高,远近端各有一约5~8 cm切口裂开,远端切口可见稀薄脓液流出,钢板外露(图4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翻修 假体周围骨折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8
作者 林敏 吴文永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3期171-173,共3页
目的 观察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患者。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试验... 目的 观察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患者。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试验组加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膝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膝关节功能(HSS)各子项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且试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疼痛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42.0%(P <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20.0%(P <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膝关节周围骨折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模型辅助PBL教学在关节周围骨折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文康 张韩静 +3 位作者 向杰 阳志军 李健 戴祝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研究关节周围骨折教学中3D打印模型结合PBL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级医学院实习学生共9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设备联合PBL模式教学,试验组利用3D打印关节周围骨折模型联合PBL模式教学,通... 目的:研究关节周围骨折教学中3D打印模型结合PBL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级医学院实习学生共9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名,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设备联合PBL模式教学,试验组利用3D打印关节周围骨折模型联合PBL模式教学,通过理论和临床实践成绩以及自我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的理论及实践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结果提示试验组学生对骨科学习兴趣更高,对骨科解剖及骨折分型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教学满意度也明显提高。结论:3D打印关节周围骨折模型结合PBL教学法能够加深医学生对骨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PBL教学 关节周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制式解剖接骨板系统固定Vancouver BⅠ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10
作者 王佳琦 罗晓中 +6 位作者 童祎 鲁晓波 石维祥 周欣 吴刚 丁勇 张才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07-3813,共7页
背景:目前锁定接骨板结合钢丝或钢缆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时近端常采用单皮质固定,稳定性不强,且接骨板近端与股骨无法达到解剖贴合,而定制式解剖接骨板系统(customized anatomical plate system,CAPS)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目的:探讨CAP... 背景:目前锁定接骨板结合钢丝或钢缆治疗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时近端常采用单皮质固定,稳定性不强,且接骨板近端与股骨无法达到解剖贴合,而定制式解剖接骨板系统(customized anatomical plate system,CAPS)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目的:探讨CAPS固定Vancouver BⅠ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选取1006例股骨CT薄层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21.0版本软件中建立股骨三维重建模型,设为股骨三维重建组;选取56根完整的人体股骨标本设为股骨标本组,两组进行股骨解剖外形测量并进行结果比较,两组结果无明显差异则根据测量结果在MIMICS 21.0软件和NX11.0软件中设计CAPS大致外形;选取8对冰冻人体股骨制作Vancouver BⅠ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模型,双源CT薄层扫描左侧8根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模型获取数据,将数据传入上述设计软件确定CAPS模型,再依托器械公司最终制作8套CAPS;8对骨折模型编号1-8,左侧采用CAPS固定(CAPS组),右侧采用金属锁定接骨板系统-大型锁定板固定(爪钢板组),L1-L4、R1-R4行垂直加载测试和垂直短周期加载测试,L5-L8、R5-R8行四点弯曲测试和水平短周期加载测试。垂直加载测试和四点弯曲测试收集弯曲载荷、弯曲位移、弯曲应变,采用2种短周期测试收集应变位移,比较2种接骨板的最大载荷、最大位移、抗弯刚度及短周期抗移位能力。结果与结论:①股骨三维重建组与股骨标本组各长度及角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依据测量结果结合软件设计个体化CAPS;②垂直加载测试中,CAPS组比爪钢板组可承受的最大载荷高(P=0.015)、出现最大弯曲位移小(P=0.014)、抗弯刚度高(P=0.005);③四点弯曲测试中,CAPS组比爪钢板组可承受的最大载荷高(P=0.023)、抗弯刚度高(P=0.005),弯曲位移差异不显著(P=0.216>0.05);④垂直短周期加载测试中CAPS组平均弯曲位移(0.23±0.10)mm显著小于爪钢板组(0.44±0.02)mm(P<0.05);⑤水平短周期加载测试中两组弯曲位移平均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⑥提示CAPS具有个体化解剖性,固定Vancouver BⅠ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更稳固,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定制式解剖接骨板系统 生物力学 股骨解剖形态 Vancouver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尾酒疗法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膝关节周围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周鹏飞 李城至 韦玮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鸡尾酒疗法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对膝关节周围骨折(FAK)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病区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86例FAK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将2020年1月1日至... 目的探讨鸡尾酒疗法联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对膝关节周围骨折(FAK)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病区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86例FAK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收集的病例纳入对照组(n=44),在围手术期给予ERAS干预并于术中相同部位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将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集的病例纳入研究组(n=42),在围手术期给与ERAS干预并于术中行鸡尾酒局部注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镇痛效果满意度及术后12 h内阿片类药物镇痛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研究组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研究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ROM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镇痛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术后12 h内阿片类药物镇痛的补救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鸡尾酒疗法联合ERAS理念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并有效缓解FAK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加速膝关节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尾酒疗法 加速康复外科 膝关节 膝关节周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萌 胡学昱 +3 位作者 赵婷婷 邱荣 雷可 宋瑶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临床术后PFF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537例行TKA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统... 目的探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临床术后PFF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1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537例行TKA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随访期间PFF的发生情况,收集临床资料。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KA后PFF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构建老年TKA后PFF的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H-L)检验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患者出院后随访12~72个月,中位时间47个月。随访期间31例(5.77%)患者发生PFF。年龄、骨质疏松、帕金森病、股骨前切迹(AFN)是老年TKA后PFF的危险因素(P<0.05),假体十字固位、骨水泥固定是保护因素(P<0.05)。H-L检验结果显示,老年TKA后PFF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老年TKA后PFF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曲线下面积为0.858,95%CI:0.826~0.887),敏感度为83.87%,特异度为88.34%。结论老年TKA后PFF的发生风险较大,应针对高危因素进行防范,根据高危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期功能锻炼联合中医三期用药对膝关节周围骨折康复效果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刘德明 席云卫 +3 位作者 赵林钢 马勇 朱垚 许春彦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3293-3300,共8页
目的:分析采用三期功能锻炼联合中医三期用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三期功能锻炼联合中医三期... 目的:分析采用三期功能锻炼联合中医三期用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三期功能锻炼联合中医三期用药方案。术后2周、4周、12周对比两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LKSS)、HSS膝关节评分。术后12周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结果:与术前对比,两组患者LKSS评分、HS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各时间点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均获得了较高的治疗优良率,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3个月内骨折临床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三期功能锻炼联合中医三期用药的渐进式康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防止膝关节粘连强直,增加膝关节活动度,促进骨折愈合,加速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周围骨折 中医三期用药 三期功能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14
作者 丁晓飞 夏海波 +1 位作者 沈慧芸 吴叶芬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11期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FF分为PFF组和非PFF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PFF发生...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FF分为PFF组和非PFF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PFF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0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PFF的发生率为11.00%(22/200)。据此分为PFF组(n=22)和非PFF组(n=178)。两组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股骨近端髓腔形态、假体固定类型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4.26、21.82、5.24、42.39、6.01,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65岁、非正常型股骨近端髓腔形态、生物型假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PFF发生的危险因素(OR分别=2.03、2.27、2.29、1.99,P均<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PFF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女性、年龄≥65岁、非正常型股骨近端髓腔形态、生物型假体等危险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络放血联合弹性绷带加压冷敷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文娟 许秋萍 黄丽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究刺络放血联合弹性绷带加压冷敷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无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分成常规组(50例,给予常规冷... 目的探究刺络放血联合弹性绷带加压冷敷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无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分成常规组(50例,给予常规冷敷处理)和观察组(50例,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绷带加压和刺络放血处理)。对比2组患者的肿胀程度(踝关节肿胀评分)、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安全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消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3天和第5天,2组的踝关节肿胀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常规组(P均<0.05);治疗第5天,2组的踝关节肿胀评分均较治疗第3天降低(P均<0.05)。治疗5 d后,2组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消肿时间早于常规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在治疗期间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均<0.05)。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和心电图均正常,且均未出现药物和针刺的不良反应。结论刺络放血联合弹性绷带加压冷敷能减轻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肿胀程度和疼痛程度,缩短消肿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周围骨折 刺络放血 弹性绷带加压冷敷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缆联合微创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髓内钉周围骨折
16
作者 张君 李景银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49-149,共1页
2016年3月~2019年8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运动损伤骨科采用钛缆联合微创固定系统(LISS)治疗1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髓内钉周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4例,男5例,女9例,年龄66~89岁。左侧6例,右侧... 2016年3月~2019年8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运动损伤骨科采用钛缆联合微创固定系统(LISS)治疗1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髓内钉周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4例,男5例,女9例,年龄66~89岁。左侧6例,右侧8例。均为摔伤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远端周围再发Vanconver B1型骨折,再发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1~8 d。1.2治疗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钛缆 微创固定系统 髓内钉周围骨折 Vanconver B1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因素分析:基于PSM法
17
作者 卢家宁 贾金领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2期2156-2161,共6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分析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431例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分为发生组(n=69)和...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分析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431例膝关节周围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分为发生组(n=69)和未发生组(n=362)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基于PSM匹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匹配后发生组(n=67)和未发生组(n=67)一般资料,并对其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16.01%(69/431);匹配前两组患者在体质量指数(BMI)、致伤方式、骨折分型、合并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半月板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机械轴对线偏移程度、术中解剖复位方面存在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除致伤方式外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OR=1.565,95%CI:1.070~2.289)、骨折分型(OR=1.669,95%CI:1.179~2.361)、合并糖尿病(OR=1.619,95%CI:1.167~0.246)、骨质疏松症(OR=1.645,95%CI:1.168~2.319)、半月板损伤(OR=1.657,95%CI:1.190~2.308)、受伤至手术时间(OR=1.706,95%CI:1.194~2.437)、机械轴对线偏移程度(OR=1.687,95%CI:1.195~2.382)、术中骨折非解剖复位(OR=2.012,95%CI:1.305~3.102)是创伤性关节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BMI、骨折分型、合并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半月板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机械轴对线偏移程度、术中解剖复位是创伤性关节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膝关节周围骨折 内固定 创伤性关节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节康复器具的综合康复干预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18
作者 贾海丽 崔亚丽 +2 位作者 张雪华 韩秋珍 王双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36期79-82,87,共5页
目的 分析基于关节康复器具的综合康复干预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7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 目的 分析基于关节康复器具的综合康复干预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7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干预,研究组采用基于关节康复器具的综合康复干预。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1、2、4周及随访3个月的关节活动度(ROM)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关节康复器具的综合康复干预,可提高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康复器具 综合康复 膝关节周围骨折 关节活动度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李俊伟 郑诚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2-322,共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假体周围骨折(PFF)的危险因素,并对危险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方法回顾性统计111例PFF患者与388例非PFF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骨质疏松、髓腔闪烁指数(CFI)、髓腔/皮质... 目的本研究旨在确定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假体周围骨折(PFF)的危险因素,并对危险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方法回顾性统计111例PFF患者与388例非PFF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骨质疏松、髓腔闪烁指数(CFI)、髓腔/皮质骨比(CBR)、骨干/干垢端髓腔比(CCR)、股骨柄设计以及股骨柄在髓腔的填充率(P1、P2、P3、P4)。连续变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chi-squared检验。应用随机森林算法对PFF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并降维,将降维后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确定PFF的危险因素。结果PFF组的平均年龄、BMI、CBR、CCR、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均大于非PFF组,PFF组的平均CFI、P1、P2、P3、P4均低于非PFF组,此外,PFF的设计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BMI、骨质疏松、股骨柄设计、低CFI、高CBR、高CCR、低P1、低P2、低P3、低P4是PFF的危险因素。PFF危险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P3、CFI、骨质疏松、CBR、年龄、P4、P1、股骨柄设计、CCR、BMI、P2。结论低P3、低CFI、骨质疏松、高CBR、高龄、低P4、低P1、股骨柄设计、高CCR、高BMI、低P2增加了PFF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周围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骨质疏松 随机森林算法 非骨水泥 危险因素 股骨柄 皮质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钢板与单钢板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RorabeckⅠ、Ⅱ型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吴本文 戴立林 《骨科》 CAS 2024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目的比较双钢板与单钢板内固定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RorabeckⅠ、Ⅱ型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6例TKA术后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病人,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 目的比较双钢板与单钢板内固定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RorabeckⅠ、Ⅱ型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6例TKA术后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病人,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单钢板组(单钢板固定,16例)与双钢板组(双钢板固定,10例)。比较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结果两组病人均未见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败或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单钢板组见1例骨折延迟愈合。双钢板组手术时间长于单钢板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早于单钢板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及术后1年随访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TKA术后假体稳定的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双钢板固定与单钢板固定相比,能获得与之相当的功能预后及更早的下地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假体周围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