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ICU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动力学指标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1
作者 卢杰 王红艳 《医疗装备》 2025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ICU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动力学指标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医院ICU收治的100例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抗...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ICU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动力学指标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医院ICU收治的100例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抗感染药物、雾化吸入及营养支持),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同时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比较两组的呼吸动力学指标[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IP)和动态顺应性(Cdyn)]、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康复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Raw、PIP水平低于治疗前,Cdyn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Raw、PIP水平低于对照组,Cdy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s-CRP、TNF-α、PCT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hs-CRP、TNF-α、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改善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可以改善ICU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动力学指标,提高肺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 ICU 肺部感染 呼吸动力学指标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动压导向呼气末正压滴定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呼吸动力学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2
作者 张振 池元龙 林葆 《福建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驱动压导向呼气末正压(PEEP)滴定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呼吸动力学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5月143例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对照组(n=75,采用常规麻醉)和滴定组(n=68,采用PEEP滴定... 目的探讨驱动压导向呼气末正压(PEEP)滴定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呼吸动力学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5月143例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对照组(n=75,采用常规麻醉)和滴定组(n=68,采用PEEP滴定)的围手术期指标、呼吸动力学指标、气体交换指标、血清炎症指标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滴定组在T_(2)、T_(3)、T_(4)时间点氧合指数(OI)、肺动态顺应性(Cdyn)、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高于对照组,而驱动压(ΔP)、血清炎症指标IL-6和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滴定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6.7%、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中,驱动压导向个体化PEEP滴定有助于改善术中氧合,提高肺动态顺应性,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压 呼气末正压滴定 呼吸动力学 肺部并发症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节护理对肺癌CT介入射频消融术患者呼吸动力学、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温慧敏 刘启仓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4期127-131,共5页
探讨细节护理对肺癌CT介入射频消融术患者呼吸动力学、肺功能的影响。实践证明,对肺癌CT介入射频消融术患者进行细节护理,护理效果理想,不仅有效改善了患者呼吸动力学和肺功能,同时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治... 探讨细节护理对肺癌CT介入射频消融术患者呼吸动力学、肺功能的影响。实践证明,对肺癌CT介入射频消融术患者进行细节护理,护理效果理想,不仅有效改善了患者呼吸动力学和肺功能,同时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节护理 肺癌 CT介入射频消融术 呼吸动力学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对重症肺炎患者疗效及呼吸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运莉娜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目的 分析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4例2022年01月~2023年0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接受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42例在此基础上,予以纤维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 目的 分析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4例2022年01月~2023年0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接受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42例在此基础上,予以纤维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效果。结果 研究组体温恢复、肺部啰音、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动力学、血气分析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IL-6、hs-CRP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及呼吸动力学状况,可显著提升患者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重症肺炎 肺泡灌洗术 呼吸动力学 动脉血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重症肺炎患者感染相关蛋白及呼吸动力学指标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张永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114-117,共4页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重症肺炎患者感染相关蛋白及呼吸动力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2023年3月~2024年3月以随机双盲法将60例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分为两组。予以A组呼吸内科常规治疗,B组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呼吸内科常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对重症肺炎患者感染相关蛋白及呼吸动力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2023年3月~2024年3月以随机双盲法将60例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分为两组。予以A组呼吸内科常规治疗,B组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呼吸内科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感染相关蛋白与呼吸动力学指标水平、症状消失及住院时间。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A组(80.00%);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loidA,SAA)水平15.45±2.79ng/L、1.04±0.24ng/mL、105.81±8.96mg/L均低于A组24.87±3.54ng/L、1.93±0.43ng/mL、168.67±14.09mg/L;肺动态顺应性(dynamiclungcompliance,Cydn)36.27±2.10mL?cmH2O-1高于A组33.12±2.06mL?cmH2O-1,气道阻力(resistanceinairways,Raw)及呼吸做功(workofbreath,WOB)6.85±1.18cmH2O?L-1?S-1、0.31±0.10J/L均低于A组9.01±1.43cmH2O?L-1?S-1、0.55±0.14J/L;肺部啰音与咳嗽消失时间10.17±3.23d、15.28±4.83d,以及住院时间12.68±2.02d均短于A组14.32±4.51d、20.41±5.06d、14.52±2.53d;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能有效地改善重症肺炎感染状态和呼吸功能,并加快病情康复进程,值得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感染相关蛋白 呼吸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呼吸动力学的影响
6
作者 马菲菲 周铁君 鞠秋燕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620-623,648,共5页
目的分析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2例AR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NPP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 目的分析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急性呼吸衰竭(AR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2例AR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NPP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加用氨溴索雾化吸入,对比2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治疗7 d后呼吸动力学、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并比较2组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6个月内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44/46),较对照组78.26%(36/46)高(P<0.05)。治疗7 d,观察组呼吸频率(RR)、平均气道压(Pm)及气道阻力(Raw)较对照组低,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通气量(MVV)及用力肺活量(FVC)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7 d,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较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6个月死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恶心呕吐各1例,对照组患者腹痛1例,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各2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618,P值=0.432)。结论对ARF患者采取NPPV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和呼吸动力学,提高临床疗效,加快患者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不全 氨溴索 雾化吸入 正压通气 呼吸动力学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方位呼吸功能改善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动力学指标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谢冬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分析多方位呼吸功能改善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动力学指标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抽签分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 目的分析多方位呼吸功能改善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动力学指标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抽签分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常规护理+多方位呼吸功能改善干预),每组30例,对比分析不同干预模式下患者呼吸动力学指标及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WOB、Raw、MV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WOB、Raw更低,MVV更高(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PSQ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PSQI水平更低(P<0.05)。结论多方位呼吸功能改善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能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动力学水平,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方位呼吸功能改善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动力学指标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动力学指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8
作者 冯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71-174,共4页
分析改良俯卧位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本文以70例诊断为ARDS的病例为对象,对参与者进行纳入及排除分析,进入对照分析,符合指征。将个人资料进行汇总,采用随机对照分析。对照组(35)予以传统俯卧... 分析改良俯卧位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本文以70例诊断为ARDS的病例为对象,对参与者进行纳入及排除分析,进入对照分析,符合指征。将个人资料进行汇总,采用随机对照分析。对照组(35)予以传统俯卧位通气;观察组(35)予以改良俯卧位通气。测定呼吸动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统计所有参与者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相比干预前,两组干预后呼吸动力学有了明显上升(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呼吸动力学有了明显上升(P<0.05)。相比干预前,两组干预后血流动力学都有了变化(P<0.05);两组干预后血流动力学比较(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俯卧位通气策略更有利于改善ARDS的呼吸功能,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并且不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俯卧位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动力学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压力和容量控制通气对呼吸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孙海云 黑子清 +1 位作者 关健强 陈信芝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89-1390,共2页
目的探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全麻中应用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ASA Ⅰ级,随机分为PCV组和VCV组,术中观察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胸肺顺应性和血气变化。结果两组... 目的探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全麻中应用压力控制通气(PCV)和容量控制通气(VCV)对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ASA Ⅰ级,随机分为PCV组和VCV组,术中观察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胸肺顺应性和血气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气道峰压、平台压及PaCO2均明显高于气腹前,胸肺顺应性则明显降低,而在气腹后,PCV组的气道峰压和平台压要显著低于VCV组,胸肺顺应性及PaCO2的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腹腔镜手术中选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将对预防肺的气道压力伤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压力 容量 通气 呼吸动力学 妇科腹腔镜手术 压力控制通气 容量控制通气 手术中 胸肺顺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肺气虚的循环—呼吸动力学机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姚伟 丁光宏 +5 位作者 沈雪勇 党瑞山 承焕生 杨静 陈尔瑜 顾琪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12-415,共4页
气体的输运是中医气血运行的重要方面 ,本文通过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分析建立了一个描述气体在体内运行的血液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心肺系统的参数异常改变会引起细胞代谢活动的外环境——组织液的氧分压的降低 ,进... 气体的输运是中医气血运行的重要方面 ,本文通过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分析建立了一个描述气体在体内运行的血液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心肺系统的参数异常改变会引起细胞代谢活动的外环境——组织液的氧分压的降低 ,进而导致各种肺气虚症状的出现。本模型可以定量解释肺气虚的一些生理学现象 ,并可以将临床关于肺气虚研究的各种发现结合起来 ,说明将组织液氧分压作为衡量肺气虚的指标是符合中、西医理论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动力学 气血运行 气虚证 肺气虚 气体扩散 氧分压 经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CO_2)气腹对患者呼吸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陈茜 丁芳 陈永权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CO2)气腹对患者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全身麻醉手术女性患者4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年龄20~60岁,体重指数18~24 kg/m2,按照腹腔镜手术类别,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妇科腹腔镜组(LG组),... 目的评价不同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CO2)气腹对患者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全身麻醉手术女性患者40例,ASA分级Ⅰ级或Ⅱ级,年龄20~60岁,体重指数18~24 kg/m2,按照腹腔镜手术类别,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妇科腹腔镜组(LG组),胆囊腹腔镜组(L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维持用药相同,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于入室基础值(T0)、气腹即刻(T1)、体位改变后气腹5 min(T2)、气腹后20 min(T3)、放气后5 min(T4)、手术结束后(T5)时记录顺应性(Cl)、阻力(Raw)、气道峰压(Pmax)、平台压(Pplat)、平均压(Pmean)等呼吸动力学参数。结果气腹后两组的Raw、Pmax、Pplat、Pmean显著升高(P〈0.01),LG组放气后,Pmax、Pplat升高(P〈0.05),而LC组无明显升高(P〉0.05);气腹后两组Cl显著降低(P〈0.01),LG组放气后Cl显著降低(P〈0.01),而LC组降低(P〈0.05)。与LG组比较,LC组T2时Cl显著降低(P〈0.01),T3时降低(P〈0.05)。结论两种腹腔镜手术二氧化碳(CO2)气腹对患者呼吸动力学各项指标皆有一定的影响,而妇科手术时的Trendelenburg体位较LC的头高位对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气流监测 腹腔镜 气腹 呼吸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地西泮与咪唑安定对胸段硬膜外阻滞后呼吸动力学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世元 刘辉 +2 位作者 许平 许睿 张庆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的国产地西泮、咪唑安定对胸段硬膜外腔阻滞后呼吸动力学与通气功能的影响 ,以推荐合适的咪唑安定剂量 ,供临床参考应用。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 68例 ,随机分为四组 ,每组 17例。硬膜外腔穿刺点为T6~ 7、T8~ 9;阻滞...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的国产地西泮、咪唑安定对胸段硬膜外腔阻滞后呼吸动力学与通气功能的影响 ,以推荐合适的咪唑安定剂量 ,供临床参考应用。方法 择期手术病人 68例 ,随机分为四组 ,每组 17例。硬膜外腔穿刺点为T6~ 7、T8~ 9;阻滞平面上界达T2 ~T5,下界为T10 ~L1。所有病人先给予氟芬合剂 0 0 3ml/kg ;15分钟后分别静注地西泮 0 1mg/kg(D1组 )与 0 15mg/kg(D2组 )、咪唑安定 0 1mg/kg(M1组 )与 0 15mg/kg(M2组 )。于静注氟芬合剂后地西泮或咪唑安定前、地西泮或咪唑安定后 5、10、15、2 0、2 5、3 0、3 5分钟时 ,将通气功能、呼吸动力学参数的 5分钟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 1)静注两种不同剂量的地西泮或咪唑安定前、后各时点及四组间呼吸频率、吸、呼气峰流速 ,压力 时间乘积 ,食管压力 (胸腔内压 ) ,气道平均压 ,PEEP ,内源性PEEP ,吸气时间比值 ,频率 /潮气量比值的变化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 2 )静注地西泮或咪唑安定后 ,吸、呼气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吸气峰压、呼吸驱动力、气道阻力及病人呼吸做功较静注前显著增高或增加 ;动态顺应性显著下降 (P <0 0 5 ) ;但静注两种不同剂量地西泮或咪唑安定后四组间各时点此类参数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地西泮 咪唑安定 呼吸功能 呼吸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不同麻醉剂对上腹部手术支气管哮喘患者围麻醉期呼吸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夏晓东 郑吉卫 +3 位作者 朱琼 尹泓 夏瑞 吴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0期108-109,共2页
目的观察吸入不同麻醉剂对行上腹部手术支气管哮喘患者围麻醉期呼吸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63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21例,均在以相同方式麻醉诱导后,分别以异氟醚、地氟醚、七氟醚维持麻醉。分别于插管后(T1)、手... 目的观察吸入不同麻醉剂对行上腹部手术支气管哮喘患者围麻醉期呼吸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63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21例,均在以相同方式麻醉诱导后,分别以异氟醚、地氟醚、七氟醚维持麻醉。分别于插管后(T1)、手术开始时(T2)、术中60 min时(T3)、手术结束时(T4),测量患者呼吸道静态顺应性(Cst)、气道峰压、平台压(PpIat)和平均气道压(Pawn)以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A、B组T3、T4时呼吸道Cst、气道峰压、PpIat和Pawn明显高于T1时和C组T4时(P均<0.05)。三组各时点血气分析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七氟醚对行上腹部手术支气管哮喘患者围麻醉期患者呼吸力学影响最小;吸入麻醉药对三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均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剂 上腹部手术 围麻醉期 呼吸动力学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型喉罩与气管导管在鼻内窥镜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动力学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彩霞 沈霞 陈莲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4-228,共5页
目的比较加强型喉罩和气管导管用于鼻内窥镜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46例(ASA)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TI,n=23)和喉罩组(FRLMA,n=23)。麻醉诱导分别置入气管内导管或喉罩。记录... 目的比较加强型喉罩和气管导管用于鼻内窥镜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拟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46例(ASA)随机分为气管插管组(TI,n=23)和喉罩组(FRLMA,n=23)。麻醉诱导分别置入气管内导管或喉罩。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即刻、拔管前5min、拔管后即刻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rate,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麻醉诱导后5、10、15min记录呼吸动力学指标:吸气峰压(PIP)、吸气平台压(Pplateau)、平均气道压(Pmean)、呼气末正压(PEEP)、吸气峰流速(FImax)、呼气峰流速(FEmax)、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动脉血气;以及术后误吸、呛咳、咽部疼痛、声嘶、肌肉酸痛、喉罩不密封等指标。结果插管(喉罩)和拔管(喉罩)后TI组MAP,HR均高于LM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TI组PIP、Pplateau、Pmean、VD/VT高于FRLM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TI组咽痛、呛咳和肌肉酸痛发生率高于FRLMA组(P<0.05)。结论喉罩的应用较好地适应了鼻内窥镜手术的需要。其血流动学稳定,呼吸动力学平稳,不使用去极化肌松药,减少肌肉酸痛,有利于术后恢复;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无明显呛咳,出血少;术后咽痛率低,舒适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型喉罩 呼吸动力学 血流动力学 鼻内窥镜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位交换及危重症专职管理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机械通气呼吸动力学、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郭凤娟 安昱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期241-244,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体位交换及危重症专职管理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机械通气呼吸动力学、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试... 目的观察分析体位交换及危重症专职管理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机械通气呼吸动力学、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2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试验组采用体位交换及危重症专职管理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位机械通气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分析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和呼吸动力学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支持时间、住院时间、家长对护理总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的氧分压、酸碱度、二氧化碳分压等血气分析指标和气道阻力、胸肺顺应性等呼吸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儿的气道阻力、胸肺顺应性等呼吸动力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氧分压、酸碱度等水平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败血症、腹胀、颅内出血以及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呼吸支持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态度、护理管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总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交换及危重症专职管理可积极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机械通气的呼吸动力学、血气分析指标,有效提高患儿家长总满意度,缩短患儿的呼吸支持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交换 危重症专职管理 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呼吸动力学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撤机模式在呼吸动力学方面的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志俭 陈荣昌 +2 位作者 罗群 江荣彬 李寅环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1-762,共2页
目的比较T管撤机、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撤机时在呼吸力学方面的差异。方法将8例急性呼吸衰竭经机械通气治疗后好转预将撤机的患者按随机顺序接受T管撤机、低水平压力(压力水平为5 cmH2O)压力支持通气(PSV)和持续... 目的比较T管撤机、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撤机时在呼吸力学方面的差异。方法将8例急性呼吸衰竭经机械通气治疗后好转预将撤机的患者按随机顺序接受T管撤机、低水平压力(压力水平为5 cmH2O)压力支持通气(PSV)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通气模式撤机,每种撤机模式持续30 min,于最后5 min记录分析食管压变化值(△Peso)和跨膈压变化值(△Pdi)、跨膈压压力时间乘积(PTPdi)、食管压压力时间乘积(PTPeso)、气道阻力(Raw)、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等相关呼吸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气、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T管撤机时相比,CPAP和PSV时的PTPdi,PTPeso,△Peso及△Pdi均显著降低(P<0.05)。CPAP撤机时的PEEPi及Raw显著低于T管时撤机(P<0.05)。血气值、血流动力学及其他呼吸动力学指标各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与T管撤机相比,低水平压力的PSV和CPAP能减少吸气肌肉的做功,并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维持正常的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机模式 呼吸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部位与体位对全麻患者呼吸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陶明哲 任永功 李少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509-510,共2页
目的 比较上、下腹部手术气腹压与体位对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8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分成上腹组和下腹组 ,实施气管内全麻机械通气 ,分别监测三种气腹压 (0、10和 14 mm Hg)和三种体位 (平卧、头高 15°和头低 35°)下的气... 目的 比较上、下腹部手术气腹压与体位对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8例腹腔镜手术患者分成上腹组和下腹组 ,实施气管内全麻机械通气 ,分别监测三种气腹压 (0、10和 14 mm Hg)和三种体位 (平卧、头高 15°和头低 35°)下的气道峰压、平台压和胸肺顺应性等呼吸力学指标。结果 气腹压与气道压的变化正相关 ,与顺应性负相关 ,当气腹压达14 mm Hg和头低位时 ,各呼吸指标改变更显著 ;手术部位对气道压的影响不明显 ,仅高气腹压时下腹部组顺应性下降显著。结论 气腹压和体位对呼吸动力学有显著影响 ,气腹压达 14 mm Hg时 ,其影响更突出 ;头低位增强气腹压对呼吸动力学的影响以下腹部手术时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手术部位 体位 全麻 呼吸动力学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静治疗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动力学影响的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莫俊德 陈雪萍 +3 位作者 陈莲芳 钟国荣 李元塔 王磊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22期4428-4430,共3页
目的:通过微量泵输注异丙酚及咪唑地西泮镇静应用于重症监护室(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观察不同镇静程度对患者不断变化的呼吸动力学指标:平均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力(Pmean),肺有效动态顺应性(Cdyn)肺阻力(RL),探讨镇静治疗对危... 目的:通过微量泵输注异丙酚及咪唑地西泮镇静应用于重症监护室(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观察不同镇静程度对患者不断变化的呼吸动力学指标:平均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力(Pmean),肺有效动态顺应性(Cdyn)肺阻力(RL),探讨镇静治疗对危重症需有创机械保护性肺通气治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1例重症监护室(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微量泵输注异丙酚加咪唑地西泮镇静,根据SAS评分系统分兴奋激惹状态、平静合作、镇静状态与深度镇静(包括不能唤醒)四种镇静状态,每个状态记录20 min,每5 min记录一次呼吸机实际监测的呼吸动力学指标。结果:21例患者均能完成实验的全过程,试验过程中呼吸动力学监测的数据通过分析,随着镇静程度加深即兴奋级、平静和合作、镇静状态及与深度镇静(包括不能唤醒),其中各镇静级别4组呼吸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镇静水平的提高,患者肺动态顺应性和平均气道压均显著下降,但气道峰压、肺阻力无明显改善,达镇静状态后,其两者均无正态线性关系,显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 机械通气 微量泵 呼吸动力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比通气与常规通气治疗犬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的呼吸动力学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蹇华胜 毕敏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探索反比通气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反比通气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犬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Siemens900C呼吸机和HP1165A监护系统,观察反比通气时的气道峰压、... 目的:探索反比通气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反比通气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犬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Siemens900C呼吸机和HP1165A监护系统,观察反比通气时的气道峰压、气道阻力、平均气道压和动态胸肺顺应性变化。结果:反比通气组的气道峰压和气道阻力显著低于常规通气组(P均<0.01),平均气道压和动态胸肺顺应性显著高于常规通气组(P均<0.01~0.05)。结论:反比通气在改善ARDS呼吸动力学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通气,对ARDS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比通气 呼吸动力学 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通气策略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动力学和血清CC16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欣 董希玮 何艳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95-149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策略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动力学和血清CC16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术中机械通气采用VCV模式。气腹前设定潮气量8...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策略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动力学和血清CC16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术中机械通气采用VCV模式。气腹前设定潮气量8 mL/kg ,呼吸频率12次/min。气腹后通气方式分别为A组:潮气量12 mL/kg ,呼吸频率8次/min;B 组:潮气量8 mL/kg ,呼吸频率12次/min;C 组: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9次/min,I∶E =1∶2。观察并记录患者气腹前(麻醉后10 min),气腹后30 min,60 min的气道平台压力(Pplat)、气道峰压(Ppmax)和血清CC16,并计算出患者气腹前及气腹后各监测点胸肺静态顺应性Cst和动态顺应性Cdyn。结果:随着手术的进行,3组CC16值逐渐降低,在组内和组间各时间点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Ppmax、Pplat在气腹后均进行性升高(P <0.05),在气腹后30 min,气腹后60 min A 组、B组Ppmax、Pplat比C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气腹前后的 Cst 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 A 组、B 组下降明显大于 C 组(P <0.05);3组患者气腹之后均出现Cdyn显著减小(P <0.05),且A组、B组下降明显大于C组(P <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前潮气量8 mL/kg ,呼吸频率12次/ min ,气腹后分钟通气量增加15%,潮气量6 mL/kg ,呼吸频率19次/min 是妇科腹腔镜手术较合理的呼吸参数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动力学 腹腔镜手术 通气策略 气道压力 气腹 血清CC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