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衰竭新生儿应用呼吸支持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海霞 成慧 赵志旭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3期26-28,共3页
目的 探讨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支持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于寿光市人民医院住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40例。用简单随机化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使头罩吸氧进行治疗,试验组使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呼吸支... 目的 探讨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支持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于寿光市人民医院住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40例。用简单随机化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使头罩吸氧进行治疗,试验组使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呼吸支持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相关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相比较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各项治疗相关指标比较短,动脉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指标较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均P <0.05)。结论 采用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呼吸支持治疗呼吸衰竭新生儿的效果较明显,患儿的血气分析水平得倒改善,同时还可以提升患儿肺功能,提高患儿的治愈率,降低患儿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新生儿 呼吸支持治疗 血气分析指标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支持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宋文君 郑国会 +3 位作者 李姝孟 王宇 田王倩 刘友鑫 《老年医学研究》 2024年第5期54-58,共5页
近年来,由于呼吸系统疾病频发,呼吸支持治疗器械的使用频率大幅度提升,进而引发与该类器械使用相关的压力性损伤风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本文针对呼吸支持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特点、风险因素、评估工具、预防措施方面进行综述,... 近年来,由于呼吸系统疾病频发,呼吸支持治疗器械的使用频率大幅度提升,进而引发与该类器械使用相关的压力性损伤风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本文针对呼吸支持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特点、风险因素、评估工具、预防措施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使医护人员了解并重视呼吸支持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为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支持治疗 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 压力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及呼吸支持治疗进展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涉泱 周干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7-250,共4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发生于危重疾病过程中,由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的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总体发病率和病死率目前仍居高不下。随着人们对ARD...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发生于危重疾病过程中,由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引起的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总体发病率和病死率目前仍居高不下。随着人们对ARDS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奠定了 ARDS新的诊疗理念,早期呼吸功能支持、纠正低氧血症是ARDS治疗的首要任务,机械通气仍是ARDS患者的主要的呼吸支持手段,现就ARDS的诊断及呼吸支持治疗进展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诊断 呼吸支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支持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佳林 胡建林 《临床肺科杂志》 2016年第3期533-536,共4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全身炎症反应导致的肺损伤,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治疗棘手,死亡率高达45%以上。呼吸支持是治疗ARDS的核心手段,但其本身也可能引起或加重肺损伤。近几年,随着对ARDS及呼吸机相关...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全身炎症反应导致的肺损伤,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治疗棘手,死亡率高达45%以上。呼吸支持是治疗ARDS的核心手段,但其本身也可能引起或加重肺损伤。近几年,随着对ARDS及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ALI)的认识加深,呼吸支持治疗目标已经从单纯的追求最佳氧合转到同时兼顾减少呼吸支持本身导致的肺损伤,涌现许多特殊的通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支持治疗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 全身炎症反应 ARDS 低氧血症 临床表现 通气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支持治疗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周敏 《齐鲁护理杂志》 2019年第7期13-16,共4页
呼吸支持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最重要、最常用的器官支持手段。主要包括一般氧疗、气道维持和管理、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及相关呼吸和循环监测技术,是为了维护患者通气和氧合功能安全,应用工具将纯氧或空气混合氧输送到患者... 呼吸支持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最重要、最常用的器官支持手段。主要包括一般氧疗、气道维持和管理、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及相关呼吸和循环监测技术,是为了维护患者通气和氧合功能安全,应用工具将纯氧或空气混合氧输送到患者体内的一种治疗方式。因此,掌握并熟练使用呼吸支持治疗方法是成功诊断和治疗呼吸衰竭的关键。20世纪50年代初期,ICU正式成立后,首先收入了一批因呼吸肌麻痹失去自主呼吸功能的患者,并给予“铁肺”治疗,因此ICU最早是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监护与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ICU逐渐收入了不同疾病的急危重症患者,但是因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依旧占有很大比例,呼吸支持治疗为ICU主要的治疗手段,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医疗护理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治疗手段及护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呼吸支持治疗 呼吸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支持治疗的新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勇 尹培刚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0年第6期357-360,共4页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支持治疗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呼吸支持治疗
7
作者 陈兆鸿 曾其毅 陶建平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呼吸衰竭 ARF 呼吸支持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休克的呼吸支持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韩玉昆 《小儿急救医学》 2001年第1期4-5,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休克 呼吸支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支持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36例
9
作者 杨彤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593-593,共1页
关键词 呼吸支持治疗 新生儿 肺透明膜病 X线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AHRF患儿呼吸支持治疗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10
作者 王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5期783-785,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AHRF患儿呼吸支持治疗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30例AHRF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儿呼吸支持治疗预后效果的因素。结果月龄≤20个月、发... 目的分析影响AHRF患儿呼吸支持治疗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30例AHRF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儿呼吸支持治疗预后效果的因素。结果月龄≤20个月、发病至就诊时间>3d、重症肺炎、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未进行机械通气及通气时间≤48h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月龄>20个月、发病至就诊时间≤d、无重症肺炎、脓毒症、急性肺损伤、进行机械通气及通气时间>48h的患儿。结论月龄≤20个月、发病至就诊时间>3d、重症肺炎、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通气时间≤48 h是患儿治疗预后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RF 呼吸支持治疗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烧伤患者呼吸支持治疗的护理进展
11
作者 赖克 《右江医学》 2009年第5期610-612,共3页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 呼吸支持治疗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DIC 18例的呼吸支持治疗
12
作者 汤耀斌 《广州医药》 2000年第4期37-37,共1页
18例新生儿DIC 患儿,因合并呼吸衰竭,在治疗DIC的同时应用呼吸机作呼吸支持治疗。在用呼吸器7~9小时血气即恢复正常,18例 经治疗后11存在活,存活患儿平均用机时间为62.4小时。提出:DIC呼吸衰竭可在较短时间... 18例新生儿DIC 患儿,因合并呼吸衰竭,在治疗DIC的同时应用呼吸机作呼吸支持治疗。在用呼吸器7~9小时血气即恢复正常,18例 经治疗后11存在活,存活患儿平均用机时间为62.4小时。提出:DIC呼吸衰竭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给予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是治疗DIC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呼吸支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的呼吸支持治疗
13
作者 王辰 曹志新 《医学研究通讯》 2005年第4期3-4,共2页
对于SARS(急性呼吸综合征,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无论是流行病学还是病原学、临床病理、病理生理学我们均需进一步加以研究,目前已经知道的情况有:①世界卫生组织宣布SARS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其多种亚型均有致病力;②传染源为SAR... 对于SARS(急性呼吸综合征,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无论是流行病学还是病原学、临床病理、病理生理学我们均需进一步加以研究,目前已经知道的情况有:①世界卫生组织宣布SARS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其多种亚型均有致病力;②传染源为SARS患者,传播方式主要为近距离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很可能还有其他传播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支持治疗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急性呼吸综合征 近距离飞沫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 SARS患者 病理生理学 流行病学 临床病理 接触传播 传播方式 传播途径 病原学 病原体 致病力 传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颅脑创伤患者呼吸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14
作者 王亮 张晓飞 《智慧健康》 2023年第6期205-208,223,共5页
目的 分析呼吸支持治疗用于急诊颅脑创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7月本院接诊的急诊颅脑创伤患者(n=50),试验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前者采取呼吸支持疗法,后者行常规治疗。对比死亡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 目的 分析呼吸支持治疗用于急诊颅脑创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7月本院接诊的急诊颅脑创伤患者(n=50),试验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前者采取呼吸支持疗法,后者行常规治疗。对比死亡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8h,试验组脉氧饱和度、PaCO_(2)和PaO_(2)数据比对照组更好(P<0.05)。治疗后48h,试验组的pH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死亡率和植物状态率数据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ALD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结论 急诊颅脑创伤用呼吸支持疗法,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更加明显,疗效提升更为迅速,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日常生活能力更高,预后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支持治疗 疗效 颅脑创伤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家庭呼吸支持治疗的组织与实施 被引量:1
15
作者 Olivier Jonquet 徐波(翻译) 刘励军(审校)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2,共2页
家庭呼吸支持治疗是将人力和物力有机结合,用于延缓严重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改善慢性肺功能不全/慢性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氧含量。本文将从两个方面介绍法国家庭呼吸支持的组织与实施。
关键词 呼吸支持治疗 家庭 组织 法国 慢性呼吸功能不全 慢性肺功能不全 呼吸衰竭患者 血氧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支持治疗在ICU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沙 陈灼玲 《当代医学》 2000年第8期59-60,共2页
1 引言 危重病人生命体征多变,内环境平衡及各脏器功能已经发生改变,在此基础之上出现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将使病情短期内迅速加重。故在危重病的救治过程中,呼吸支持应放在首要位置。ICU先进的设备使得呼吸机的早期使用与监测更方便... 1 引言 危重病人生命体征多变,内环境平衡及各脏器功能已经发生改变,在此基础之上出现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将使病情短期内迅速加重。故在危重病的救治过程中,呼吸支持应放在首要位置。ICU先进的设备使得呼吸机的早期使用与监测更方便有效。现将本院ICU 1998年9月至2000年3月收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就早期使用呼吸机的某些问题探讨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呼吸支持治疗 呼吸 氧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淼 张卉 刘世丽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3期2617-2621,共5页
呼吸衰竭是以呼吸困难、发绀、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也是患者残疾、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呼吸支持治疗是目前最常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器官支持治疗手段,利用仪器将空气混合氧或纯氧输送至患者体内,以维持其通气、氧合... 呼吸衰竭是以呼吸困难、发绀、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也是患者残疾、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呼吸支持治疗是目前最常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器官支持治疗手段,利用仪器将空气混合氧或纯氧输送至患者体内,以维持其通气、氧合功能。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呼吸支持治疗方式多样,如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经鼻高流量氧疗、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选择合理的呼吸支持治疗方法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以及再插管率,有助于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呼吸支持治疗 机械通气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经鼻高流量氧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超声在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呼吸支持治疗中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米皎 伍金林 +1 位作者 章峰敏 干月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检查在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呼吸支持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成都市郫都区妇幼保健院和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110例,依据呼吸支持治疗方法分为有创机械通气呼...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检查在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呼吸支持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成都市郫都区妇幼保健院和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110例,依据呼吸支持治疗方法分为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治疗组(有创组,重症)、无创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治疗组(无创组,轻症)、未接受呼吸支持治疗组(未接受组,无呼吸困难)3组,分别10、50、50例。在患儿入院6 h内采用超声诊断仪对其进行肺脏超声检查,如果患儿有呼吸困难表现,则分别在呼吸支持前后6 h内接受检查,之后定期复查,每天1次,在呼吸支持撤离前2 h进行最后一次检查。比较3组患儿入院6 h内的肺部超声评分,重症组撤机成功和撤机失败患儿入院6 h内、撤机前的肺部超声评分,分析肺部超声在指导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治疗中的指导价值。结果3组间肺部超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组患儿入院6 h内的肺部超声评分[(29.00±4.23)分]明显高于无创组[(15.02±2.14)分]和未接受组[(5.50±1.25)分],无创组患儿入院6 h内的肺部超声评分明显高于未接受组。有创组撤机成功和撤机失败患儿撤机前的肺部超声评分为(9.72±1.40)、(13.02±2.25)分,均低于入院6 h内[(27.23±4.77)、(29.75±4.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6 h内,撤机成功和撤机失败患儿的肺部超声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前,撤机成功患儿的肺部超声评分明显低于撤机失败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18.50分为诊断界值,肺部超声评分判断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需要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治疗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5(95%CI:0.905~1.000),敏感度为0.932,特异度为0.820。结论肺部超声检查对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呼吸支持治疗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羊水胎粪污染 肺部超声 呼吸支持治疗 指导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超声在指导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呼吸支持治疗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育婵 邓碧滢 +4 位作者 李宁 吴文燊 朱映红 卜秋强 徐凤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9年第13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LUS)评分判断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并指导临床应用不同呼吸支持方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东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羊水胎粪污染患儿83例。根据患儿生后72 h内呼吸困难...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LUS)评分判断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并指导临床应用不同呼吸支持方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东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羊水胎粪污染患儿83例。根据患儿生后72 h内呼吸困难程度及呼吸支持方式分为三组: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支持组(重症组,30例)、无创通气呼吸支持组(轻症组,21例)及无呼吸困难组(对照组,32例),比较三组患儿一般情况、入院6 h内第一次肺部超声LUS评分;重症组根据撤机是否成功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比较两组入院6小时内第一次肺部超声LUS评分、撤机前LUS评分;并应用ROC曲线评价LUS评分预测患儿需要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支持的效能。结果:(1)重症组、轻症组及对照组平均出生体重、平均出生胎龄、性别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肺部超声表现接近于正常,或以轻度肺水肿为主要表现,重症组及轻症组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实变、水肿、肺不张;重症组入院6 h内第一次肺部超声LUS评分明显高于轻症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有8例患儿撤机失败,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入院6 h内第一次肺部超声LU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撤机失败组撤机前LUS评分高于撤机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0.956,95%CI(0.906,1.000),可认为LUS评分预测患儿需要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治疗的准确性较高,其中灵敏度0.933,特异度0.820,诊断界值18.50,即LUS评分超过18.50分,预测需要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治疗的机会明显增高。结论:LUS评分可较准确判断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肺部病变的严重程度,根据LUS评分能指导临床应用不同呼吸支持方式,尤其对识别需要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治疗的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综合征 肺部超声 呼吸支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支持治疗的疗效探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洪琰 李叶广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2期178-181,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呼吸支持治疗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参比组40例采取面罩吸氧治疗,观察组40例采取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呼吸支持,比较两组患儿... 目的研究分析呼吸支持治疗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单县东大医院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参比组40例采取面罩吸氧治疗,观察组40例采取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呼吸支持,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相关指标病症反应缓解用时均短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气指标、肺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结论呼吸衰竭新生儿予以呼吸支持治疗可改善患儿血气指标、肺功能,功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新生儿 呼吸支持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