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振荡筛网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谢月娥 蒋美兰 +4 位作者 周丽芳 刘远威 曹慧春 唐迎元 李芬 《山东医药》 202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振荡筛网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需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患儿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为气管插管下NRDS患儿PS的最佳使用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需气管插管呼吸支持的NRDS患儿43例,按照PS给药方法分为... 目的探讨振荡筛网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需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患儿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为气管插管下NRDS患儿PS的最佳使用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需气管插管呼吸支持的NRDS患儿43例,按照PS给药方法分为实验组12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滴入PS给药,实验组采用振荡筛网雾化PS给药。观察并比较两组PS使用前后1 h内脑氧饱和度、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以及PS的使用次数、插管次数、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空氧时间及总用氧时间,纠正胎龄36周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重度BPD、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Ⅱ期及以上、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3级及以上、肺出血、肺部漏气发生情况。计算并比较两组BPD患儿有创机械通气、无创辅助通气及空氧混合吸入天数的构成比。结果两组脑氧饱和度下降比例、心率下降比例及血氧饱和度下降比例、PS使用次数、插管次数、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总用氧时间以及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有创机械通气天数构成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荡筛网雾化PS可减少进展为BPD的NRDS患儿对有创通气的需求,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振荡筛网雾化技术 有创机械通气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2
作者 俞玲玲 吴萍 +1 位作者 陆红霞 刘灿萍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7月—2024年7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INSURE技... 目的:探讨改良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7月—2024年7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INSURE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INSURE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H值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H值高于治疗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反流、经皮血氧饱和度<85%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动过缓、呼吸暂停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气漏综合征、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传统、改良INSURE技术均能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血气指标,但改良INSURE技术还能降低患儿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技术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王刚 《大医生》 2025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分析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RDS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正压... 目的分析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RDS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正压通气组和枸橼酸组,每组50例。正压通气组患儿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枸橼酸组患儿在正压通气组基础上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力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枸橼酸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正压通气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正压通气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氧分压(PaO_(2))均升高,且枸橼酸组高于正压通气组;两组患儿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降低,且枸橼酸组低于正压通气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氧合指数(OI)均升高,且枸橼酸组高于正压通气组;两组患儿气道阻力(R)、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均降低,且枸橼酸组均低于正压通气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降低,且枸橼酸组均低于正压通气组(均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RDS的效果较好,可改善血气分析与呼吸力学指标,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咖啡因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超声指导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短暂性呼吸增快继发肺实变患儿治疗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封在李 黄娜 +6 位作者 周理存 徐芳 雷嘉 吴凡 杨明杰 李蕊 郭云华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LUS)在指导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和短暂性呼吸增快(TTN)继发肺实变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胎龄<34周早产儿217例,均于出生后进行LUS检查,若LUS提示肺实变则给予PS治... 目的探讨肺部超声(LUS)在指导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和短暂性呼吸增快(TTN)继发肺实变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胎龄<34周早产儿217例,均于出生后进行LUS检查,若LUS提示肺实变则给予PS治疗;PS治疗后复查LUS监测肺复张情况决定是否再次使用PS治疗,分析患儿治疗效果。结果纳入的217例早产儿经临床及LUS检查诊断为NRDS 55例(25.35%),TTN 37例(17.05%)。55例NRDS患儿中,第1次使用PS治疗后LUS提示33例完全肺复张,第2次使用PS治疗后LUS提示14例完全肺复张,第3次使用PS治疗后LUS提示6例完全肺复张。37例TTN患儿中继发肺实变6例(16.22%),第1次使用PS治疗后LUS提示4例完全肺复张,第2次使用PS治疗后LUS提示2例完全肺复张。结论根据LUS提示是否存在肺实变能精准指导NRDS和TTN继发肺实变患儿使用PS治疗并评估其疗效,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呼吸窘迫综合征 短暂性呼吸增快 新生儿 肺实变 肺表面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期早产儿血清标志物水平对脑损伤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樊敬 孙文静 +1 位作者 吕园园 李宁 《中国医刊》 2025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期早产儿血清标志物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神经丝轻链蛋白(NFL)水平单独或两者联合检测对脑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期早产儿血清标志物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神经丝轻链蛋白(NFL)水平单独或两者联合检测对脑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收治的134例N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均实施HFOV治疗。HFOV治疗后,剔除与脱落6例,最后共计128例参加本研究。根据是否发生早产儿脑损伤将纳入对象分为脑损伤组(52例)与无脑损伤组(76例),比较两组早产儿及母亲一般资料以及血清NFL、UCH-L1水平对NRDS早产儿HFOV治疗后发生脑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早产儿及母亲一般资料比较,脑损伤组早产儿胎龄<35周、出生体重≤2000 g、5 min Apgar评分≤5分比例高于无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组早产儿母亲年龄>35岁、羊水污染、胎盘早剥、宫内窘迫、胎膜早破以及产前感染发生率高于无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5 min Apgar评分以及产前感染为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RDS早产儿经HFOV治疗后,脑损伤组血清UCH-L1、NFL水平均高于无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UCH-L1、NFL及其两者联合诊断NRDS早产儿经HFOV治疗后发生脑损伤的敏感度为0.865、0.731、0.962,特异度为0.694、0.692、0.725,曲线下面积为0.838、0.813、0.936,两者联合诊断的价值更高。结论血清NFL、UCH-L1均对HFOV治疗后的NRDS早产儿的脑损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二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可为进一步临床早期干预和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频振荡通气 血清标志物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抗断层成像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及展望
6
作者 徐国香 张汝敏 王恺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133-137,共5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多因素的炎症性肺部疾病,其特征为非心源性肺水肿引起的严重低氧血症,X线检查可见双侧胸部阴影,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主要需要支持治疗。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是无创、无辐射的一种非侵入性床旁成像技术,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多因素的炎症性肺部疾病,其特征为非心源性肺水肿引起的严重低氧血症,X线检查可见双侧胸部阴影,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主要需要支持治疗。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是无创、无辐射的一种非侵入性床旁成像技术,可为重症患者提供实时的肺部通气信息,也可以缩短机械通气的持续时间,并防止由于过度扩张或塌陷而导致的肺损伤,EIT还可以识别肺萎陷或肺复张操作期间的肺复张情况。目前来说,机械通气仍然是治疗ARDS患者最重要的方法,因此EIT成为优化机械通气效果中有价值的工具,特别是在ARDS患者中。本文旨在分析ARDS的病理生理与诊断、EIT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及在ARDS患者中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为后续EIT技术的发展及其在ARDS临床管理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电阻抗断层成像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选择无创及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7
作者 武雪 徐思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期161-165,共5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起病急、病因复杂、病情重、病死率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对ARDS的治疗已从无创正压通气(NIPPV)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ETI-MV)等机械通气中获益,但是在获益的同时也发现了两者的劣势,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起病急、病因复杂、病情重、病死率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对ARDS的治疗已从无创正压通气(NIPPV)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ETI-MV)等机械通气中获益,但是在获益的同时也发现了两者的劣势,警醒在机械通气带来效益的同时也要权衡两者的利弊,在对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准确把握及严密监测上下功夫。本研究分别从ARDS患者的NIPPV治疗、ETI-MV治疗、NIPPV切换为ETI-MV的影响因素和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等方面来进一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正压通气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腑泻肺方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核心靶基因筛选及其机制分析
8
作者 袁心叶 鲁俊 《山东医药》 2025年第3期7-11,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通腑泻肺方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核心靶基因,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数据库查找并筛选出通腑泻肺方的有效活性成分,从PubChem数据库等获得这些有效活性成分的简化...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通腑泻肺方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核心靶基因,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数据库查找并筛选出通腑泻肺方的有效活性成分,从PubChem数据库等获得这些有效活性成分的简化线性分子输入规范(SMILES),从TCMSP数据库获取到有效活性成分的靶基因,并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平台筛选有效活性成分的靶基因。通过DisGeNet、GeneCards和OMIM疾病数据库检索获得ARDS相关的疾病靶基因,并与通腑泻肺方有效活性成分的靶基因取交集,筛选得到通腑泻肺方与ARDS的潜在治疗靶基因。将潜在治疗靶点导入STRING12.0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筛选得到通腑泻肺方治疗ARDS的核心靶基因。将通腑泻肺方有效活性成分和潜在治疗靶基因数据导入Cytoscape3.10.2软件,使用“Analyze Network”功能进行分析,选取Dgree值最大的前6种作为通腑泻肺方的核心有效活性成分。对核心靶基因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技术观察核心有效活性成分与核心靶基因的分子结合能。结果筛选得到通腑泻肺方有效活性成分78种,其对应的靶基因729个;筛选得到ARDS相关疾病靶基因3207个;取交集后得到靶基因322个,作为通腑泻肺方与ARDS的潜在治疗靶基因,其中通腑泻肺方治疗ARDS的核心靶基因59个,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激酶B(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筛选得到通腑泻肺方的核心有效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3′,4′,5,7-四甲氧基黄酮、异鼠李素、4′,5,7-三甲氧基黄酮等。GO功能及KEE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通腑泻肺方治疗ARDS的核心靶基因在调控信号传导、酶活性和能量转移方面可能起到关键作用,主要作用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1)检查点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通腑泻肺方的核心有效活性成分与其对应的核心靶点蛋白均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通腑泻肺方治疗ARDS的核心靶基因有IL-6、AKT1、TNF等,其机制与调控PD-L1/PD-1检查点通路、HIF-1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腑泻肺方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肺化瘀通腑方治疗时机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王德祥 原佳雯 +3 位作者 陆沁云 杭宇豪 鲁俊 程璐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500-1505,共6页
背景 根据中医藏象学说中“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前期研究发现自拟中药清肺化瘀通腑方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具有积极治疗作用,但目前关于清肺化瘀通腑方治疗时机对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的研究较少。目... 背景 根据中医藏象学说中“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前期研究发现自拟中药清肺化瘀通腑方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具有积极治疗作用,但目前关于清肺化瘀通腑方治疗时机对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索中药方剂清肺化瘀通腑方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的最佳切入时机及其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1—2023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脓毒症相关ARDS且治疗过程中联合中药汤剂清肺化瘀通腑方治疗的208例患者。按照中药首次使用时间,确诊脓毒症相关ARDS 48 h内(包括48 h)开始服用清肺化瘀通腑方患者为早期干预组;48 h后开始服用清肺化瘀通腑方患者为晚期干预组。最终早期干预组109例,晚期干预组85例,失访患者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 早期干预组28 d全因病死率为13.8%,低于晚期干预组的29.4%(P=0.001 4),且晚期干预组死亡风险为早期干预组的2.11倍(HR=2.11,95%CI=1.13~3.91,P=0.019)。早期干预组机械通气天数为12(8,23)d,少于晚期干预组的27(13,35)d(P=0.035)。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后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早期干预组氧合指数均数为(319.87±95.32),高于晚期干预组的(259.55±99.72)(P<0.001)。两组治疗后早期干预组C反应蛋白为19.39(8.16,44.47) mg/L,低于晚期干预组的38.01(17.53,86.05) mg/L(P<0.001)。两组治疗后早期干预组降钙素原为0.175(0.089,0.750) ng/mL,低于晚期干预组的0.460(0.143,1.850) ng/mL(P=0.004)。结论 早期(确诊后48 h内)合理给予中药清肺化淤通腑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可减少患者28 d全因病死率及机械通气天数,改善患者氧合指数,减轻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清肺化瘀通腑方 治疗时机 预后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朱军宝 王盛龙 李军 《内蒙古中医药》 2025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选择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芒硝外敷方法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柳州市中医医院2021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依... 目的:探讨临床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选择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芒硝外敷方法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柳州市中医医院2021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分为联合组(20例):临床选择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芒硝外敷方法展开治疗;芒硝外敷组(20例)、大承气汤保留灌肠组(20例)以及参照组(20例);对4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APACHEII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以及胃肠功能障碍评分结果展开比较。结果:联合组合并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APACHEII评分结果以及胃肠功能障碍评分结果较其他三组治疗结果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在治疗期间,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芒硝外敷方法的联合应用,可明显提升合并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进一步促进患者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承气汤保留灌肠 芒硝外敷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胃肠功能障碍患者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生存预测模型的构建
11
作者 王钊 李根 +1 位作者 冯维静 吴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5年第1期78-86,共9页
目的建立基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惩罚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成年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生存结局。方法单中心、回顾性选择200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ECMO治疗的重症A... 目的建立基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惩罚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成年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生存结局。方法单中心、回顾性选择200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接受ECMO治疗的重症ARDS成年人患者。预后随访时间截至2023年3月31日。共选择68例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14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46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2.0~32.6 kg/m2,平均BMI 25.1 kg/m2;其中21例(30.8%)在ECMO辅助下完成跨院转运;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得分8~44分,平均APACHEⅡ得分31分;Murray评分3~4分,平均Murray评分3.6分。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状况灵活选择两种ECMO模式,即静脉-静脉转流模式(v-v ECMO)和静脉-动脉转流模式(v-a ECMO)。ECMO辅助后逐渐降低呼吸机辅助条件实施“肺休息”策略。ECMO辅助期间常规给予“全覆盖”抗感染模式,对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酌情补充血制品,视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微调正性肌力药物剂量,根据胃肠功能状况使用肠内、肠外营养治疗,对肺不张患者采取俯卧位通气,常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及支气管肺泡灌洗进行诊断性治疗。建立基于LASSO惩罚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患者生存结局。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评估模型的生存区分能力。结果ECMO建立前有创机械通气时长4.0~56.8 h,平均有创机械通气24.0 h。ECMO平均辅助(114.4±65.4)h,其中v-v模式55例(80.9%),v-a模式10例(14.7%),v-v转换为v-a模式3例(4.4%)。ECMO建立后机械通气时长105.6~259.3 h,平均机械通气时长164.0 h。重症监护病房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78 d[(15.3±19.0)d]、1~78 d[(20.6±19.3)d]。存活出院率为52.9%。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APACHEⅡ得分、ECMO前机械通气时长、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长、ECMO治疗后72 h心率、血乳酸、血小板计数、尿素氮、肌酐水平与院外生存相关(所有P<0.05)。风险模型=年龄×0.038+APACHEⅡ得分×0.191+72 h心率×0.079+ECMO前机械通气时长(h)×0.014+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长(d)×-0.335-12.400。Kaplan-Meier曲线证实该模型可对患者生存结局有效分层(风险比=5.56,Log-rank P=0.077),预测能力高于APACHEⅡ(曲线下面积0.867 vs 0.820)。结论试验研究建立了一个有效的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ECMO治疗的ARDS患者生存结局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体外膜肺氧合 呼吸功能衰竭 预后 生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CRRT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程嘉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5年第2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84例ARD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E...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84例ARD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ECMO联合CRRT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病情严重程度、血气分析指标、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腹痛缓解、胰腺水肿缓解、尿淀粉酶恢复、血淀粉酶消失时间及住院总时长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乳酸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动脉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MO联合CRRT治疗ARDS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降低血清炎症介质水平,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体外膜肺氧合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维来司他钠治疗儿童脓毒症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分析与文献回顾
13
作者 王熊 李欣坪 +2 位作者 徐晓微 王婧雯 葛洁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5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使用西维来司他钠治疗脓毒症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2021年1月至2024年7月收治的使用西维来司他钠的重症患儿的资料,并以“西维来司他钠”、“脓毒... 目的探讨儿童使用西维来司他钠治疗脓毒症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2021年1月至2024年7月收治的使用西维来司他钠的重症患儿的资料,并以“西维来司他钠”、“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儿童”为中文检索词检索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以“Sivelestat sodium”、“Sepsis”、“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和“Child”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日期截至2024年7月30日。结果共收集到9例病例,其中我院6例,文献报道3例,年龄中位数为4岁5个月,男性5例(55.6%)。9例患儿中,5例在用药后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6(IL-6)较前明显好转,3例C反应蛋白(CRP)明显改善;4例患有脓毒症患儿用药后PCT均明显改善,其中3例IL-6明显改善,2例WBC明显下降。在7例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呼吸衰竭的患儿中,有2例在用药后氧合指数(PaO_(2)/FiO_(2))明显改善。结论西维来司他钠有助于降低WBC、IL-6、PCT和CRP的水平,抑制重症患儿者体内炎症反应,有助于改善急性呼吸窘迫患儿PaO_(2)/FiO_(2)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维来司他钠 患儿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超声对评估高流量氧疗联合俯卧位治疗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疗效评估
14
作者 何震 刘正东 《蚌埠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07-211,共5页
目的:探讨高流量氧疗联合俯卧位对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疗效,并采用肺部超声进行评估。方法:选择轻中度ARDS病人32例给予高流量氧疗联合俯卧位治疗,观察俯卧位前后动脉血气分析、肺部超声评分(LUS)、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 目的:探讨高流量氧疗联合俯卧位对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疗效,并采用肺部超声进行评估。方法:选择轻中度ARDS病人32例给予高流量氧疗联合俯卧位治疗,观察俯卧位前后动脉血气分析、肺部超声评分(LUS)、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等情况。根据俯卧位后氧合指数改善是否超过20%定义为对俯卧位是否有反应,并分为有反应组(22例)和无反应组(10例),比较2组病人一般临床指标、超声评分变化。结果:共纳入32例病人。有反应组肺内病变占比明显低于无反应组,有反应组白细胞介素-6水平、体质量指数水平明显高于无反应组(P<0.01)。病人俯卧位前后氧分压、氧合指数、呼吸频率、LUS腹侧、LUS背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俯卧位前有反应组背侧评分比无反应组高,腹侧评分比无反应组低(P<0.01),俯卧位后有反应组背侧、腹侧评分均较无反应组低(P<0.01)。结论:清醒俯卧位能够改善轻中度ARDS的氧合反应,肺部超声无法预测俯卧位治疗后的氧合反应,但可以监测俯卧位期间的通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 肺部超声 氧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量目标通气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15
作者 王丹 张丹 刘双双 《包头医学》 2025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容量目标通气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2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VTV(volume target ventilation)组、HFOV(high frequency... 目的 :探讨容量目标通气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2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VTV(volume target ventilation)组、HFOV(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组,每组各45例。VTV组采用容量目标通气治疗,HFOV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统计两组患儿氧疗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低碳酸血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Ⅲ~Ⅳ级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低于VT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低碳酸血症、高碳酸血症、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V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11.11%(5/45),HFOV组死亡8例,死亡率为17.78%(8/45),两组患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容量目标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量目标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微创表面活性剂给药技术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16
作者 杨欣 陈北洋 朱小丽 《吉林医学》 2025年第3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讨经微创表面活性剂给药技术(LISA)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极低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7月~2024年5月于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生的50例ARDS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25,L... 目的:探讨经微创表面活性剂给药技术(LISA)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极低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7月~2024年5月于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生的50例ARDS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25,LISA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治疗]与研究组(n=25,LISA联合NIPPV治疗),分析治疗后两组主要观察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降低,且研究组血pH值、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再次应用细导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率,呼吸暂停发生率、72 h内有创机械通气率、无创通气时间等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脑室内出血(IVH)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极低体重早产儿ARDS治疗中,LISA技术联合NIPPV应用效果理想,可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其有创呼吸支持风险,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A技术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极低出生体重 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17
作者 梁达理 《贵州医药》 2025年第3期403-404,共2页
目的 观察高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方法 将36例ARDS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和研究组(高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各1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氧动力学指... 目的 观察高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方法 将36例ARDS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和研究组(高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各1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氧动力学指标、一般临床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症状减轻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aO_(2)/FiO_(2)无明显差异,治疗前、治疗后6、24 h,两组pH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24 h研究组PaO_(2)、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高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改善ARDS新生儿氧动力学指标,加速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价值分析
18
作者 刘建平 李玉红 蒋志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7期124-126,共3页
目的 分析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8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 目的 分析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8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对比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临床指标(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PaO_(2)、S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及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能够显著改善血气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患儿康复,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咖啡因 牛肺表面活性剂 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气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19
作者 王智超 韩鹃 闫柏刚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5期23-26,F0003,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BATMAN数据库检索痰热清注射液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ARDS的疾病潜在靶点,将药物及疾病靶点进行映射,运用...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BATMAN数据库检索痰热清注射液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cards数据库筛选出ARDS的疾病潜在靶点,将药物及疾病靶点进行映射,运用Cytoscape3.9.0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筛选关键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对潜在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共获得痰热清注射液有效活性成分934个,疾病靶点374个,与ARDS共同靶点67个。GO富集分析得到1643个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得到176条信号通路,与ARDS相关的通路主要有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痰热清注射液可能通过参与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相关通路发挥治疗ARD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痰热清注射液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肺磷脂注射液多方位给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蒲毅 杨灿 李秀文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7期116-119,共4页
目的观察牛肺磷脂注射液多方位给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232例,按照给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2组均给予机械通气联合... 目的观察牛肺磷脂注射液多方位给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232例,按照给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6例。2组均给予机械通气联合牛肺磷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气管内滴注给药途径,观察组采取多方位给药途径。比较2组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时间,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胸部X线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83.62%(χ^(2)=10.859,P=0.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PaO_(2)、SaO_(2)高于治疗前,PaCO_(2)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低于对照组(P<0.01);2组两肺野透亮度降低、支气管充气症状、肺缘模糊比例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7%vs.6.03%,χ^(2)=0.081,P=0.775)。结论牛肺磷脂注射液多方位给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肯定,有助于改善患儿血气指标,促进患儿恢复,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牛肺磷脂注射液 多方位给药 血气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